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繁昌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昌区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位于芜湖市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57′-31°17′、东经117°58′-118°22′之间,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总面积590平方千米 。地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与皖南丘陵山区的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截至2020年11月,全区下辖6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繁昌区常住人口为243907人。

繁昌区森林覆盖率达38.75%。山地占总面积的40%,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集,水资源地表径量6.66亿立方米。拥有金属、非金属等七大类34种矿产品,其中以石灰石为最,地质储量约17亿吨。

2021年,繁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11亿元,同比增长12.3%;财政收入61.07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76亿元,同比增长2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76元,增长10.6%。[1]

沿革

地名由来

五代十国南唐升元年间(937年-943年),割南陵五乡(延载乡、春谷乡、金峨乡、铜官乡、灵岩乡),复置繁昌县,属金陵府。自此繁昌始专为县,其县名沿用至今。

建置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建春谷县,属丹阳郡。

三国吴永安年间(258年-264年)地属故鄣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属宣城郡。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其襄城郡繁阳镇之民因避战祸,从帝渡江,流聚春谷,遂于春谷地侨置繁阳县(后为避繁阳公主讳,更名繁昌),是时春谷、繁昌两县并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侨置淮南郡,领春谷、繁昌等县。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为阳谷。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省阳谷入芜湖县,又省芜湖入襄垣县。自是春谷废,唯繁昌存。

南朝宋孝武大明六年(462年),淮南郡并入宣城郡,繁昌县属宣城郡,明帝太始三年(467年)复属淮南郡。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以阳谷地置南陵郡,治赭圻(故城址在今芦南乡年)。

隋开皇九年(589年),罢南陵郡置南陵县,废繁昌等县更置当涂县,是时繁昌县阙,南陵县治赭圻,属宣州。

唐长安四年(704年),移南陵县治于青阳域(即今南陵县城),属宣城郡。

南唐升元年间(937年-943年),割南陵5乡,复置繁昌县(治所在县西北延载乡),属江宁府。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繁昌县属宣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太平州为太平路。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兵渡江,首取江浙行省江东道太平路,升为太平府。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定太平府直隶京师。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京师为南京,称南直隶太平府,繁昌属之。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繁昌县知县王珣,因县治濒大江之冲,据南畿上游,往来供递钜剧,邑小莫支,民滋消耗,建议朝廷改迁,邑人中丞吴琛赞之,始迁县治于金峨上乡,以延载乡故城为旧县镇。

清顺治二年(1645年),康熙六年(1667年),繁昌县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

中华民国初,繁昌属芜湖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九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当专区,1950年上半年转辖于池州专区,1952年划归芜湖专区,1981年上半年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改属芜湖市。

2020年7月6日,撤销繁昌县,设立芜湖市繁昌区。[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镇建制,荻港公社并入荻港镇,新港公社改为新港镇;同年9月横山乡改为镇,1985年7月三山乡改为镇。

1986年繁昌县5镇16乡,辖215个行政村(其中包括县园艺1个农艺村)、16个社区,7个自然小集镇,3319个村民小组。

1996年,繁昌县面积917平方千米,人口44.9万人。辖8个镇、12个乡:城关镇、荻港镇新港镇三山镇横山镇孙村镇黄浒镇、峨桥镇、峨山乡、高安乡、中沟乡、赤沙乡、芦南乡、马坝乡、平铺乡、保定乡、浮山乡、新林乡、新淮乡、小洲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撤销平铺乡设立平铺镇,镇政府驻平铺。区划调整后,繁昌县辖9个镇、11个乡。

2003年12月,城关镇、新港镇、横山乡、马坝乡、高安乡合并为繁阳镇,荻港镇、芦南乡合并为荻港镇,孙村镇、黄浒镇、赤沙乡合并为孙村镇,平铺镇、新林乡合并为平铺镇,三山镇、小洲乡、保定乡、中沟乡合并为三山镇,峨桥镇、新淮乡、浮山乡合并为峨桥镇。

2006年2月9日,芜湖市政府批准将繁昌县的原三山镇、峨桥镇划归三山区管辖。同年,经省政府批准增设新港镇;新设立的新港镇;调整后,繁阳镇辖1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2009年12月14日,《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芜湖市三山区与繁昌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民地字[2009]183号):经省政府同意,将繁昌县新港镇的高安、义合、矶山、草山、裕民、白象6个行政村和泥埠社区,划归三山区三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繁昌县辖6个镇,19个社区、75个行政村。

2010年1月27日,正式将繁昌县新港镇的高安、义合、矶山、草山、裕民、白象6个行政村和泥埠社区划归三山区管辖,成立高安街道,并委托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管理。

2012年4月,原横山镇所辖范围从繁阳镇划出,新设立横山社区,由县经济开发区代管。

2013年3月11日繁发〔2013〕9号文件《关于设立横山公共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横山社区更名为横山公共服务中心。

2020年7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行政区划,撤销繁昌县,设立芜湖市繁昌区,以原繁昌县的行政区域为繁昌区的行政区域,繁昌区人民政府驻繁阳镇繁阳大道1号。

区划现状

2019年,繁昌区下辖6个镇,有繁阳镇,荻港镇,孙村镇,平铺镇,新港镇,峨山镇。繁昌区人民政府驻繁阳镇繁阳大道。[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繁昌区位于皖南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30°57′-31°17′、东经117°58′-118°22′之间;纵横36至38千米,面积590平方公里 ,版图近似方形。

地形地貌

繁昌区地势西南高面东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圩、洲、滩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东部为平原,海拔7-30米。境内主要山岭有:寨山、红花尖、马仁山、五华山、浮山,分布在境内西北部。

寨山:曾名覆釜山。位于城西北11千米,地处荻港和新港地界,呈东西走向。主峰高程477.2米(1956年黄海高程系,下同),为城内最高点。

红花尖:一名红花山。位于城西偏北7千米,地处繁阳、孙村地界,主峰高程450米,与长垅山构成东西走向山脉。

马仁山:位于城南偏14千米,地处孙村与南陵地界。山脊线呈"W"型曲折,与朝山头一脉相承,主峰高程316.1米。

五华山:曾名隐静山。位于城东南8千米,地处平铺、峨山毗连地带。山脊线南北走向,与尖山、诸侯岭一脉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

浮山:曾名隐玉山,位于城东北7.5千米,地处峨山、峨桥毗连地带,为一侵入构造孤山,三面圩区环绕,唯南向一线余脉和千军岭相连,主峰高程431.6米。

繁昌区境内平原按其特征分为圩区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圩区平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一般标高6-10米,是我区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在境漳河系统及北部横山河和西部黄浒河流域。河谷平原,俗称"冲田",一般高程8-30米,包括孙村赤沙河流域龙塘湾至九连圩一带、水口山至九连圩一带以及荻港古家冲、繁阳长形冲、范冲、峨山毛塘等地。

气候特征

繁昌区位于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南缘。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湿度大,光照充足。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酿成局部旱涝。年平均气温15.3℃。1月最冷,平均气温3.0℃,极端低温一般在-7.4℃左右,时限约12月下旬至2月上旬。1969年2月出现-14.3℃。7月最热,平均气温28.8℃,极端高温为37.5℃左右,时限约7月中旬至8月上旬。1966年8月7日温高达41.2℃。

因地形高程和长江水系影响,繁昌区气温自北向南递升,南北温差0.5℃左右。年均无霜期231天。霜期首尾134天,一般始末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年平均地温18.5℃。1月地温最低,平均3.6℃,1969年2月6日极端低温-21.3℃;7至8月地温高达33.5°至38.8℃,1979年8月10日极端高温68.5℃。[4]

水文概况

繁昌区境内主要河流和地表水系有:长江、漳河、峨溪河、黄浒河、苏伍滩和中塘。

长江:自西南向北斜贯区西、北边界,境内流程近30千米,水面宽1至2.5千米,最窄处800米(荻港凤凰矶)。

漳河:源于南陵区绿岭荷花塘和戴家汇的水涟洞,流经我区平铺镇肇埠后,环绕区境东部,入长江,境内流程近20千米,河宽30至105米,其支流有峨溪河。

峨溪河:源于繁阳范冲,流经城南门桥(古称上峨桥)于峨桥(古称下峨桥,现属三山区)并入漳河,全程约23千米,河宽5至60米,属季节性河流。

黄浒河:源于南陵区韭菜崖和铜陵县水龙山,为我区西南与铜陵县毗邻界河,经孙村赤沙滩,沿孙村、荻港西注长江,境内流程约27千米,河宽15至34米,属季节性河流。

苏伍滩和中塘:位于平铺镇境内,原为相连水域,面积近2平方千米。[5]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18年,繁昌区水资源总量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163立方米。

植物资源

树木

繁昌区常见的树木有:马尾松、杉木、法梧、侧柏(扁柏)、桧柏(刺柏)、檀树(有黄、青二种)、洋槐、樟、梧桐(俗称青桐)、枫杨、枫香、白杨、乌桕、柳栋、麻栋、小叶栋、桷栎、化香、茅栗、板栗、柞树、棕榈、皂荚、苦槠、冬青、檫木、合欢、黄荆、枸骨(亦称鸟不宿、枸橘子)、山楂、栲木、椿(香椿)、樗(臭椿)、榆、银杏(白果)、女贞、木荷、木、野柿、桑、黄连、栀子、紫薇、蜡梅、乌榕、喜树、水杉、枸树(亦称谷树)、水桦、算盘球、杜鹃、勺樟、盐肤木等。其中500年以上古树银杏,板子矶、铜山寺各1棵。

竹类

繁昌区竹以栽培为主,其中毛竹面积最大,主要种类有:毛竹、桂竹、紫竹、水竹、澹竹、老竹、木竹、慈竹、苦竹、斑竹等。

药用植物

繁昌区药用植物计约166科,788种,其中大宗药材有:丹皮、明党参、莶草、紫党参、仙鹤草、芦根、益母草、藕节、墨旱莲、香附、渍竹叶、半边莲、紫花地丁、银花、茵陈、败浆草、地榆、芜花、旋复花、何首乌、白芍、复盆子、徐长卿、夏枯草、白茅根、玉竹、鸡内金(动物科)等。名贵药材有:枯梗、半夏、太子参、金蝉花、辛夷、麦冬、灵芝、石耳、贝母等。

动物资源

兽类

繁昌区境内梅花鹿、野山羊已绝迹,尚有少量的鹿、獐、獾(有猪獾、狗獾),野猪、穿山甲(又称鲮鲤)、扬子鳄、狐、竹狗(豹狗)、果子狸等偶而出现在中、南部山区。刺猬、白石、松鼠、兔、山猫(也叫狸猫、豹狸)等出现在低山丘陵。黄鼬(俗称黄鼠狼)、褐家鼠、田鼠、蝙蝠,遍及繁昌县。水獭(俗称水獭猫)罕见。虎,1952年后至今未见。

禽类

繁昌区候鸟有雁、天鹅、燕子、凫(一名野鸭,有绿翅,花脸、绿头野鸭之分)、寒鸭(俗称雪老鸭)。非候鸟有:雉(俗称野鸡)、鸽(饲养为主)、画眉、雀(有云雀、山麻雀、家麻雀之分)、喜鹊、山和尚、鸲鹆(亦称八哥)、白头翁、斑鸠(鹁鸪)、大杜鹃(亦称布谷)、竹鸡、苦鸭、啄木鸟、翠鸟(俗称绿翠)、鸫鸡,鹭、鸬鹚(俗称鱼老鹰、鱼老鸭)、乌鸦、鹌鹑、猫头鹰、老鹰(有𫛭、鸢之分)、小鸊鷉(俗称水葫芦、油葫芦)、白鹇、白颈长尾雉在邻县山区偶来本地,旧志记载有鸳鸯、山凰,今未见。

鱼类

繁昌区鱼类业已记录的有62类,隶属11目,20科,其中鲤科鱼类占59。7%,属江海洄游性鱼类有:鲚(刀鱼)、鲥鱼、河豚等5种,半洞游性鱼以青、草、鲢、鳙(胖头鱼)4大家鱼为主的有7种,余50种为定居性鱼类。在50多种纯淡栖水鱼类中,属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约占60%,有鳡、鲷属、鲌属。条属、鲂属及黄条鱼等。其中黄条鱼占龙窝湖鱼产20%,被誉为"黄条故乡";属南方热带区系复合体鱼占20%,有:园尾斗鱼、沙鱼、刺鳅、青鳟、黄、吻虾虎、黄鳝、乌、黄等;属古代第三纪区系复合体鱼类占10%,有胭脂鱼、鲤、鲫、麦穗鱼、泥鳅及鳜鱼等,属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的,只有中华鲟。

此外,长江水域还出现哺乳类动物白鳍豚,江豚(江猪)。旧志载,隐静山(五华山)碧霄峰下涌珠泉出金鬣鱼,今无。

矿产资源

繁昌区境内拥有金属、非金属、燃料、化工、冶金辅助材料等七大类34种矿产品。其中,金属矿产有铁矿、锌矿、铜矿、金矿、银矿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紫墨玉、砖瓦粘土等;燃料有煤矿、泥煤、天然气;化工原料有硫矿、硫铁矿、石膏、重晶石等。

金属矿产中铁矿石储量最多,保有储量约4000余万吨,并且含铁品位高,有害元素低,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矿物。主要矿床有长龙山铁矿床、白马山铁矿床、顺风山铁矿床、小阳冲铁矿床、铁山坡积铁矿床。其次是锌矿,矿石量7.55万吨,金属量0.67万吨,分布在峨山乡随山、繁阳镇阳冲等地。第三为铜矿,储量约4000吨。

非金属矿产中以石灰石储量最丰富,地质储量17亿吨,含氧化钙50-55%,年产350万吨以上;沸石矿地质储量约1.5亿吨,沸石矿物一般含量40-60%;花岗岩分布面积15平方千米,约10亿立方米;紫墨玉分布在荻港、孙村等地;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铺、峨山等地;高岭土(瓷土)储量丰富,质地优良,泽白似玉,结构细腻,是制造瓷器的上等原料。

燃料主要是煤,约1500万吨左右;泥煤储量约6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4500万立方米。

化工原料主要为硫矿、硫铁矿,现探明的储量为1000万吨。

2018年,繁昌区探明资源保有储量并已开发的矿种12种,其中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8种,以石灰岩为最大,达7.4亿吨。

人口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常住人口27.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户籍总人口为27.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12人,其中女性13.4万人。当年出生人口2578人,出生率为9.3‰;死亡人口1660人,死亡率为6‰;自然增长率为3.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5,全县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96.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繁昌区常住人口为243907人。

经济

综述

2021年,繁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11亿元,同比增长12.3%;财政收入61.07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76亿元,同比增长27.1%。进出口总额17678万美元,增长6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76元,增长10.6%。

2020年,繁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41亿元,同比增长4.6%,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7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04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22.99亿元,增长5%。

2019年,繁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5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72.5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6.5%。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繁昌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4%,增速比全市高出8.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1.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全县在建项目27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5个。

财税收支

2019年,繁昌区实现财政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4.1%,剔除减税降费政策因素增长10%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3亿元,增长2.3%。从税种看,完成增值税24.4亿元,同比下降5.8%;完成企业所得税12.6亿元,增长29.4%。

2019年,繁昌区财政支出41.7亿元,同比增长4.1%;医疗卫生和城乡社区事务分别增长13.4和41%。

人民生活

2019年,繁昌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0元,同比增长9.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43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6元,同比增长9.7%。

第一产业

2018年,繁昌区具备认证资格的农产品数量增加到90个,其中无公害产品发展到18个,绿色食品71个,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9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14家,净增2家。

种植业

2019年,繁昌区粮食播种面积增长2.1%,产量下降0.3%;油料播种面积增长2.7%,产量增长4%;蔬菜播种面积增长3.6%,产量增长0.7%。

林业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00公顷。森林面积24060公顷,森林覆盖率37.7%,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5公顷。

畜牧业

2019年,繁昌区生猪出栏头数下降26.9%。肉类总产量下降2.9%,其中猪肉产量下降30.2%。禽蛋产量增长9.7%。

渔业

2017年,繁昌区水产品产量12488吨,增长1.2%。

农业基础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5万千瓦,增长1.6%。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386台,小型拖拉机4705台。节水灌溉类机械58套。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3.4万亩,下降6.6%;机械化收割面积17万亩,增长5.6%。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616吨,下降1.8%;农用地膜使用量14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繁昌区2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1.4%,增加值增长9.1%。从重点产业看,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10%,其中新型建材产业增长20.3%、医药食品产业增长14.2%、轻纺服装产业增长3.3%、冶金机械产业增长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8.3亿元,同比下降1.8%,实现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13.4%;亏损企业42户,亏损面15.2%,同比缩小1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额0.6亿元,同比下降1.8%。企业应收账款净额56.5亿元,同比增长22.4%。

建筑业

2018年,繁昌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7.2%。29家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28.3亿元,增长1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繁昌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亿元,同比增长12.5%。从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3.9亿元,同比增长12.3%;乡村实现零售额20.7亿元,增长13%。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0.2亿元,增长12.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4亿元,增长11.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1.1亿元,占比48.1%,同比增长17.7%。

对外经济

2019年,繁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867万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进口1366万美元,同比增长57.5%;出口9501万美元,下降2.6%,主要是受汇率和原材料端的叠加影响,拖累了全县纺织服装出口。

房地产业

2019年,繁昌区房地产投资12.6亿元,同比下降15.7%。商品房销售面积22.7万平方米,销售额14.3亿元,分别下降6.8%和8.4%。

邮电通信

2018年,繁昌区邮电业务总量5.1亿元,增长1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688万元,增长12.1%;电信业务总量28476万元,增长20.7%。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万户,下降10.2%;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0.7万部,增长15.1%;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2万户,增长25.8%。

旅游业

2018年,繁昌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2万人次,旅行社国内组团1.7万人次。年末国家级A级旅游景点4处。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繁昌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1.9亿元,同比增长9.4%,较年初增加20.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78亿元,较年初增加18.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7.9亿元,同比增长23.6%,较年初增加30.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89.4亿元,增长8.2%。

保险业

2018年,繁昌区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亿元,下降6%。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0.8亿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2亿元。财、寿险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8.9%和61.1%。全年各类赔付支付1.5亿元,比上年增长8%。[6]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公路总里程84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9千米。拥有民用汽车3.6万辆,增长9.8%。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7.1亿元,同比增长5.1%。

沪铜铁路、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滁黄高速公路等在繁昌区境内交汇,芜湖长江二桥跨境而过。

运输

2018年,繁昌区全社会客运量1062万人,增长6.5%;旅客周转量4.4亿人千米,增长5.6%;全社会货运量10440万吨,增长34.7%,货运周转量169.8亿吨千米,增长70.5%。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繁昌区实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比上年末减少9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7.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20件。全年专利申请量2466件,其中发明专利1838件,比上年增加351件。专利当年授权572件,其中发明专利116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共有各类学校81所,在校生37461人,毕业生10220人,教职工3001人。其中: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7299人;小学16所,在校生11747人,毕业生2162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12636人,毕业生3880人。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3.1人、12.3人和17.3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22.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6.7%。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文物馆各1个。广播调频台1座,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县图书馆藏书21.7万册,阅览室座席834个,外借书刊45.7万册次。年末档案馆馆藏档案案卷13.8万卷、资料1.1万册,全年档案利用7000卷件次;档案室室藏档案案卷19万卷、资料8.9万册。馆室总库房建筑面积2761平方米。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共有全民健身点86个,全县运动员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有15人次获奖。全年举办运动会56次,参加活动1.3万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000万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拥有卫生机构1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家。专业技术人员106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78人。卫生机构实有病床685张,全年诊疗144.5万人次,参加健康检查8.2万人。全年报告传染病发病数2290例,其中,乙型肝炎239例,肺结核139例。

劳动就业

2018年,繁昌区新增就业岗位6740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59666人,其中参保职工31528人,离退休人员28138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1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人数26.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2.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333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3171人,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69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3171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4748人。

社会福利

截至2018年末,繁昌区有社会福利单位11个,床位1221张。全年城镇居民4056人、农村居民8221人领取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430元和376.3元。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个,便民、利民网点125个。

环境保护

2018年,繁昌区编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清理非法转移倾倒固废1万余吨。深化环境行政刑事联动执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8件。强化非煤矿山"9+2"综合管理,创建市级绿色矿山23家,治理复绿废弃矿山9座。出台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繁昌)经济带实施意见,拆除沿江小码头4座,启动沿江护堤绿化工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表扬。

安全生产

2018年,繁昌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4起,造成10人死亡,124人受伤;发生火灾事故14起,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7]

历史文化

歌舞

民国时期,春节期间玩灯贺新春,其活动遍及繁昌区城乡。圩区多玩"龙灯"、"马灯"、"罗汉灯";山区多玩"龙灯";集镇多玩"滚龙"、"狮舞"、"旱地行舟"、"车上轿"、"蚌壳舞",也有玩"花灯",灯前伴有玩云和花桃等舞蹈。此外,滨临江河的地方还有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至抗日战争开始,赛龙舟、玩灯等活动遂止。

建国后繁昌区各地自发兴灯,1952年,到横山神山朝山的龙灯有100多条。到1953年,因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铺张浪费,对玩灯有所控制。"文化大革命"期间,玩灯被划为"四旧"禁锢多年。1978年玩灯逐步恢复。1984年春节,各乡镇出灯200多条,区文化馆还在城关地区举办千人灯舞、万家灯会。

建国以来,繁昌区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很多舞蹈。1956年参加芜湖地区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舞蹈有:《捕鱼得龟》、《大头和尚戏刘翠》;1958年参加芜湖市音乐、舞蹈会演的舞蹈有,《风箱舞》、《建炉舞》、《丰收舞》;1960年参加芜湖地区群众业余文艺会演的舞蹈有:《浮河渔歌》、《采药舞》、《庆丰收舞》;1983年参加宣城地区农村业余会演的舞蹈有:《十把扇子》。

曲艺

繁昌区曲艺流传约有60余年历史。城关镇老曲艺人韩源金,1934年到芜湖跟罗瑞香学大鼓,回县开始说话。其后,则有张昌兴、魏守伦、桂玉红(女)等。他们常说唱的是《十二月花名》、《虞美人》等民间曲艺。

建国后,繁昌区正式成立曲艺组织。1951年,区文化馆对繁昌区曲艺人(含瞽目艺人)进行普查登记,计有大鼓艺人2人,评词艺人1人,门歌艺人1人,瞽目艺人110人。1963年区文化馆曾举办曲艺训练班,传授《皖南烽火》等新书目。"文化大革命"期间,曲艺组被解散,农村曲艺人员回社队参加生产;城关曲艺人员改从它业。1978年后,区文化馆及时恢复曲艺组,许多被迫改行的曲艺人又敲着大鼓、拍着醒木开始说书。各乡(镇)均无固定说书场所,其演唱活动多在街头、农贸市场、晒场等听众容易集中的地方进行。

民间曲艺主要是安徽大鼓,其次是评词、门歌。大鼓曲目有;《十把穿金扇》、《天宝图》、《月唐传》等;评词书目有:《江湖奇侠》、《皖南烽火》等;门歌节目有:《劝小姑》等。另外,还有根据各时期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新编宣传节目。

剪纸

繁昌区剪纸形式多样,花卉、飞禽、走兽、人物、昆虫、文字等图案,应有尽有;构图粗犷、朴实,乡土气息浓郁,具有民族风格。题材则有"鲤鱼跳龙门"、"童子拜观音"、"喜鹊登梅"传统故事人物等,名目繁多,流行繁昌区,代代相传。其中,较有名气的是峨山乡神山村灯节作装饰的剪花,三山、峨桥、平铺、新港的纸扎剪花、窗花、门贴剪花;1930年,中分村60年大会独脚莲花台剪纸,描龙画凤,绘佛图神,远近闻名。建国后,手工剪纸运用传统形式,推陈出新。[8]

文物古迹

新石器遗址

境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4处。其中,峨山沈弄峨溪东岸的缪家墩,是迄今安徽省发现时代最早的2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与河姆渡、马家滨遗址相当。生活、生产用具主要是陶器、石器和骨器等。特别是精美的压印纹白衣陶,最具地方特色,是江南另一支民族文化的代表。干栏式建筑和熊、野猪、鹿、牛,龟、鳖、鳌鱼骨骼发现,证明当时居民安居以渔猎经济占重要地位。其次是荻港洞山、黄浒圩墩等遗址,年代与菘泽、良渚相当。

西周遗址商周时代遗址

共发现51处。较大的有新港阮墩、三山神墩、浮山船墩、黄浒螺丝墩、前墩等。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有鼎、鬲、罐、豆、盘等。生产工具有石器和铜器。

汉城址汉春谷城址

位于荻港镇南4千米的苏墩,面积约1.2万平方米。考其命名之义,清人洪亮吉注疏为:"五谷成熟皆较他县为早,每岁二月已莳种,六月中已有新谷,疑县各因春莳已种谷,故曰春谷。"

风景名胜

板子矶镇风塔

明万历三十年(1612年)繁昌知县邓一儒因矶滨鹊江,故改名鹊起矶,矶上有鹊起庵,明万历时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有碑。矶头悬崖壁立,上有一塔,砖石结构。塔中空,有砖砌阶级,可盘旋而上,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荻港士民捐资重修。塔有四门,六面三额。一题"砥柱大观",一题"天峰耸秀",一题"学海回澜",塔早圯,今仅存二级,在庵的东南,是黄公阁,阁高二层。此阁乃清嘉庆年间繁昌知县洪占鳌为纪念抗清名将黄得功战死板子矶而修建的。板子矶镇风塔,现也称明塔,塔为明万历四十年知县邓一儒为镇魔降妖建造。

马仁奇峰森林旅游区

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地处长江南岸的繁昌、铜陵、南陵三县交界处,居皖南旅游带中部,素有"皖南门户"之称。马仁奇峰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5.9℃,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雕、环颈雉、獐、鹿、大鲵、白面狐、穿山甲、松鼠等珍稀动物;植物68科600余种,天然木本花草数十种,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5%,四季长青。

癞痢山人字洞

位于癞痢山南坡,海拔高度100米,是一处发育在三叠纪岩层中经水溶蚀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类较为理想的生息场所。从已暴露的一个侧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洞穴内的堆积情况:厚达40多米的堆积分上、中、下三部分,上段含化石碎骨,中段含石制品、骨制品和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下段含少量小哺乳动物化石。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发现于1998年5月,因其从正面看酷似"人字型"而得名。经过三年多的挖掘,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7000多件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300多件石骨器制品。据了解,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十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迹。经过古地磁测定和现场观测,繁昌人字洞遗址应该是距今约200到24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遗址,是欧亚大陆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聚集点。[9]

地方特产

新港茶干

原是旧县镇(现名新港镇)同和祥锅坊老板刘子青先生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创办的。当时,锅坊有300多工人,为了本厂工人生活需要,常派人徒步去横山购买豆腐干。后来,刘子青先生感到这样做既不方便又不合算,于是便自己开了一个水作坊,制作豆腐、豆腐干,专供工人食用。经过对水作坊进行改造、扩大,"新港茶干"创出了自己的品牌。解放后,刘子青先生将水作坊改名为同和祥酱坊,开始生产酱油、米醋等酱制品,并对茶干制作工艺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即将每块茶干放三只虾米,制成虾米茶干,上面还制有"同和"二字,茶干味鲜香甜。

繁昌长枣

落叶植物,树体高大,结果母枝圆柱形,寿命15-18年,定制后第二年始果,耐旱涝,瘠薄,以壤土和沙壤土最适宜。白熟果生育期75天,8月上旬可采收加工。果实呈长柱形,中腰通常有不对称的缢痕,两端多显歪斜。繁昌长枣主产安徽省繁昌,数量占当地枣树的95%,有300多年栽培历史。果实长柱形,中腰常有不对称的缢痕,两端显歪斜,平均单果重14.3克。果皮薄,白熟期果肉绿白色,可食率98.3%,每100千克鲜枣可制蜜枣78千克。

平铺草鸡

核心产区为繁昌区平铺、峨山镇。属肉蛋兼用型鸡,据《繁昌县志·1987-2006·第一十三章第三节畜牧业》记载当地农民有饲养平铺草鸡的习俗,经多年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现在的平铺草鸡。平铺草鸡体型中等、清秀、匀称,胫、喙、趾呈青色,少数有胫羽。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宜野外放养。成年平铺草鸡平均体重:公鸡1890克左右,母鸡1430克左右。初期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较晚。年产蛋较少,420日龄只均产蛋数120-140枚,蛋壳为粉色,无杂色斑点,蛋重48克-53克。300日龄平铺草鸡:公鸡胸肌平均含量15.7%,腿肌平均含量30.5%;鸡胸肌平均含量18.5%,腿肌平均含量27.25%。[10]

荣誉称号

2018年11月,繁昌县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1日,繁昌县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榜单。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28日,入选"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73 。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名单。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2月18日,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2021年11月,拟入选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第一批)。

2021年12月,选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