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

維托爾德·羅曼·盧托斯瓦夫斯基Template:Lang-pl,1913年1月25日-1994年2月7日),波蘭作曲家指揮家。早年在華沙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及作曲,受波蘭民間音樂影響。二戰前的作品多毀於戰火。50年代後開始採用序列音樂技法和自創的「機遇音樂」[1],作品中的部份段落由演奏者隨機即興演奏,而創出獨特的風格,獲得崇高的國際聲望,是20世紀最著名的波蘭作曲家之一。其音樂作品雖採用多種複雜的現代音樂技巧,但始終富於真情實感和豐富的音樂效果,受到各國聽眾的廣泛歡迎。比較著名的作品包括四首交響曲,管弦樂協奏曲,為數不少的協奏曲和聯篇歌曲等。

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
藝人或藝術家
出生 1913年1月25日
華沙
逝世 1994年2月7日(81歲)
代表作品 四部交響曲,三部協奏曲,樂隊協奏曲,管弦樂《鏈條》(三首),《威尼斯運動會》,弦樂四重奏,小提琴與鋼琴組曲

目錄

生平

家庭與成長

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的父母來自波蘭的上層社會,其家族在 Drozdowo 擁有土地物業。父親約瑟(Józef)在蘇黎世讀書時認識妻子瑪利亞(Maria),兩人結婚後育有三子,維托爾德是三兄弟中最年幼的。

父親約瑟是波蘭國家民主黨的成員,支持黨魁 Roman Dmowski 的理念,希望藉沙俄的支持推動波蘭共和國的成立。第一戰大戰時普魯士侵佔了波蘭的西半邊,包括華沙。盧托斯瓦夫斯基一家移居俄羅斯,怎料這時候俄羅斯也正在面臨革命,布爾什維克(即後來的蘇聯共產黨)將這些波蘭人視為沙俄的同黨。就在1918年,盧托斯瓦夫斯基五歲時,其父親就被當成政治犯拘捕,在未被公開審訊之前槍決,而他其中一位兄長亦遭監禁。

於是其叔父溫遜堤(Wicenty)及其它長輩一起負起養育維托爾德的責任。一戰之後波蘭第二共和成立,他們一家搬回波蘭,發現家居早已在戰爭中被摧毀。但即使如此,其母親仍然供六歲的兒子去學鋼琴。在華沙居住期間兩年後,其母親嘗試回到 Drozdowo 管理祖業,但不太成功,後來又再回到華沙定居。盧托斯瓦夫斯基在華沙唸中學,1926年開始學小提琴,1927年在華沙音樂學院兼讀,當時著名作曲家卡羅爾·席曼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是學院院長,這段時候盧托斯瓦夫斯基開始作曲。1931年他進作華沙大學唸數學,但在1933年他便停止學習數學,也放棄了小提琴,專注於作曲和鋼琴演奏。從1932年開始他在 Odessa Conservatory 師隨 Maliszewski (Rimsky-Korsakov 的學生)學習作曲,對樂曲結構如奏鳴曲式等等深入研究。1936年他獲得學院的鋼琴演奏文憑,曾在音樂會公開演奏貝多芬和舒曼的鋼琴曲,次年獲得作曲文憑。

二戰時期

隨後盧托斯瓦夫斯基應召入伍,在軍隊中擔當電台訊號員。同期他仍沒有放棄創作,1939年其作品「交響變奏曲」(Symphonic Variations)由菲度伯格(Fitelberg)指揮首演。盧托斯瓦夫斯基本來希望到巴黎繼續進修音樂,但到了九月份納粹德軍和蘇聯同時進攻波蘭,瓜分了波蘭的東西兩半。盧托斯瓦夫斯基在克拉科夫(Kraków)軍用電台工作時被德軍俘虜,押送期間盧托斯瓦夫斯基逃走,步行了四百公里路程逃回華沙。而其兄長則較不幸,被蘇聯士兵俘虜,後來在西伯利亞的勞改營中餓死。

德國佔領下的華沙,盧托斯瓦夫斯基在歌舞廳(cabaret)和咖啡室彈琴維生,他和另一位作曲家柏努夫尼克(Andrzej Panufnik)一起組成鋼琴二重奏,為這個組合撰寫了不少改編的作品,包括「帕格尼尼變奏曲」(Paganini Variations)。雖然德國政府禁止波蘭傳統音樂,他們亦有暗中創作一些反動的歌曲。而在Aria咖啡室演奏期間,盧托斯瓦夫斯基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瑪利亞·波古瓦夫斯卡(Maria Danuta Bogusławska)。

1944年華沙起義,波蘭人企圖反抗納粹暴政,結果遭到殘酷鎮壓,華沙幾乎被夷為平地。盧托斯瓦夫斯基帶著母親逃走,只能夠帶著少量的樂譜,因此其戰前的作品大多數沒有留下來。到了四月,蘇聯接管了波蘭,盧托斯瓦夫斯基才再次回到已成瓦礫的華沙。

戰後

盧托斯瓦夫斯基在1941年就著手創作第一交響曲,戰爭時樂譜丟失,戰後他靠著草稿和記憶重新創作,終於在1948年首演。他亦曾為當時一齣關於戰後重建的默片創作了背景音樂「華沙組曲」。1945年他擔任波蘭作曲家聯會的秘書及財政。1946年他和瑪利亞結婚,瑪利亞幫助丈夫抄寫樂譜,對盧托斯瓦夫斯基是很大的支持。

1947年,隨著史大林上台後,東歐國家的政治環境越來越惡劣。波蘭工人黨開始對文藝作品政治審查,指現代音樂不符合「社會現實主義」路線。到了1948年,作曲家聯會已經被親政府人士佔據,盧托斯瓦夫斯基一度無法忍受政治審查,決定退出聯會。而其好友柏努夫尼克亦在這時期逃亡到英國。

盧托斯瓦夫斯基的第一交響曲上演時,被批評為形式主義。之後他有依隨黨的指示,創作符合「社會現實主義」的作品,其中一套兒歌得到政府頒發「首相獎」。但盧托斯瓦夫斯基意識到自己的創作並非純粹為了應付政治要求,是為了延續波蘭的藝術活動。

1954年他所創作的「管弦樂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奠定了他作為二十世紀重要作曲家的里程碑,由當時剛成立的華沙愛樂樂團首演,並再次獲得國家的獎項。



參考資料

  • Jacobson, Bernard. A Polish Renaissance. London: Phaidon. 1996. ISBN 0-7148-3251-0. 
  • Lutosławski, Witold. Lutosławski Profile: Witold Lutosławski in Conversation with Bálint András Varga. London: Chester Music/Edition Wilhelm Hansen London Ltd. 1976. 
  • Nordwall, Ove (ed.). Lutosławski. Stockholm: Edition Wilhelm Hansen. 1968. 
  • Panufnik, Andrzej. Composing Myself. Methuen. 1987. ISBN 0-413-58880-7. 
  • Rae, Charles Bodman. The Music of Lutosławski (third edn.). London: Faber & Faber. 1999. ISBN 0-7119-6910-8. 
  • Stucky, Steven. Lutosławski and His Mus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0-521-22799-2.  Contains an enormous relevant bibliography.


注釋

  1. 存檔副本. [2009-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5).  Witold Lutosławski's Trois poèmes d'Henri Michaux: The Sketches and the Work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