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黄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紫黄晶 |
紫黄晶 |
中文名称 :紫黄晶 外文名称 :Ametrine 类 别 :水晶 得名原因 :同时呈现至少紫、黄两种颜色 |
紫黄晶,水晶中的一种,英文名称Ametrine,因为其同时呈现至少紫、黄两种颜色而得名,宝石级的天然紫黄晶珍贵而稀有,完全不同于人造、仿冒等种类的紫黄晶。 紫黄晶的紫色代表智慧,黄色代表财富,同时拥有紫黄双色的水晶被认为能带来过人的智慧与财富。由于紫黄晶的生长环境十分特殊,产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西方传说中,佩戴紫黄晶的人是被紫黄晶选中的人,是能成为驾驭自己命运的人,又因其特有的传说被西方誉为"爱情守护石"。
水晶简介
紫黄晶,水晶中的一种,英文名称Ametrine,因为其同时呈现至少紫、黄两种颜色而得名,宝石级的天然紫黄晶珍贵而稀有,完全不同于人造、仿冒等种类的紫黄晶。紫黄晶的紫色代表智慧,黄色代表财富,同时拥有紫黄双色的水晶被认为能带来过人的智慧与财富。由于紫黄晶的生长环境十分特殊,产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西方传说中,佩戴紫黄晶的人是被紫黄晶选中的人,是能成为驾驭自己命运的人,又因其特有的传说被西方誉为"爱情守护石"。
形成
天然紫黄晶是一种极其稀有的水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属于三方晶系(也有称六方晶系)。一块发育良好的石英晶体中,至少具有紫色黄色(还可能有无色透明石英)两种色彩的晶簇才能被称为紫黄晶。天然紫黄晶的生成依赖于极其特殊的地质条件。根据1925年美国矿物学家爱德华·霍顿发表的论文《彩色烟熏石英和紫水晶的致色原因》。紫黄晶中的黄色部分的致色原因是石英的二氧化硅分子所形成的硅氧四面体中,有少量Si原子被三价铁离子(Fe)替代。这种三价铁离子在自然电离辐射的作用下(主要的辐射源是天然K-40同位素。K-40同位素的半衰期很长,约为12.8亿年,裂变很慢,且自然界含量很低,约为钾元素0.01%。故天然存在的K-40同位素对人体无害。),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形成了常温下相对稳定的四价铁离子(Fe)--铁离子的一对成对电子远离原子核,形成了罕见的四价铁离子。被四价铁离子替代形成的硅氧四面体被称为"空心色穴",由于空心色穴的存在,使晶体呈现出紫色(并不是所有的紫水晶都是由于Fe所致色,有少数紫水晶是由于含有四价钛离子(Ti)而致色。由四价钛离子致色的紫水晶常规方法无法变色。天然紫黄晶根据形成原因不同,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侵入岩变色型和原生型。
侵入岩变色型
四价铁离子(Fe)在常温下很稳定,这种稳定性在温度升高至100摄氏度左右时就开始逐渐消失。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来呈现紫色的"空心色穴"纷纷崩溃,紫色逐渐变浅,在大约250摄氏度时,这个过程被推向极致,紫色晶体会因失去所有"空心色穴"变为无色水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大约在温度达到450摄氏度时,三价铁离子(Fe)恢复正常,呈现黄色。由此衍生的办法也被用制造人造紫黄晶。在自然电离辐射的作用下,四价铁离子(Fe)形成"空心色穴",含有"空心色穴"的二氧化硅分子随着地下水系流动,当水温逐渐降低,二氧化硅溶解度也随之降低,凝结为微小的晶胞,晶胞逐渐聚集,经过亿万年的累计,便形成紫色晶簇。侵入岩以高温岩浆形式侵入地层,使得部分晶簇因高温变成黄色。紫黄晶由此诞生。在此之后,如果还有持续的K-40同位素辐射,或者再次侵入岩加热晶簇,就会破坏已有的半紫半黄的晶簇。使得紫黄晶再度成为紫晶或者黄晶。即便形成条件如此苛刻,这种侵入岩变色型紫黄晶依旧占到紫黄晶95%以上。
原生型
原生型紫黄晶也称德拉必切(Trapiche)紫黄晶,这种紫黄晶的形成比较少见,仅占所有紫黄晶的3%左右。德拉必切现象并不只局限于紫黄晶,同时广泛存在于三方晶系及六方晶系的矿物中。最先被发现具有德拉必切现象的宝石是祖母绿。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地理学家阿古斯丁·科达齐负责绘制哥伦比亚地图期间他考察了Nevado del Cocuy地区,并研究了木佐(Muzo)的祖母绿矿山。并发现了德拉必切祖母绿的存在。法国地质学家埃米尔·贝特朗则在1879年分析并阐述了产于木佐(Muzo)的德拉必切祖母绿--由晶核向外辐射出六条晶枝,组成如同雪花般六边形和放射状旋臂色带。由于这种结构和当时南美洲用于压榨甘蔗汁的磨轮(Trapiche de asugar)很像,便用德拉必切(Trapiche)命名这种三方晶系的奇特现象。哥伦比亚人深信德拉必切是神的特别恩赐,每一道线条都代表祝福:健康,财富,爱情,幸运,智慧,快乐。德拉必切紫黄晶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晶核在晶簇形成初期,矿脉里化学成分、温度和压力这些因素幸运地组合在一起,这时地磁作用介入校准晶核吸附紫黄晶分子的排列过程。地磁作用使得三方晶系出现六边形分级。理想状态下六边形的每个边所优先吸附的离子类型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优先吸附三价铁离子的端面保持纯净的黄色,而优先吸附空心色穴的端面保持纯净的紫色。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在随后上亿年的漫长过程中,晶簇不断变大,由中心一点向六边辐射出带状色臂的德拉必切紫黄晶也就逐渐形成了。不过如果这时候,有岩浆侵入晶簇所在的地层,就很有可能破坏了德拉必切紫黄晶原有的色彩。所以,我们称其为原生型紫黄晶。
产地
天然紫黄晶是一种极其稀有的宝石,它真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知的时间并不长。据史料记载,玻利维亚东部的印第安部落Ayoreo在500年前就发现了这种双色石英结晶体。相传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玻利维亚Anahí矿脉发现这种宝石后,选取了几块样本作为送给西班牙女王的礼物。但随着南美洲的独立运动,西班牙人失去了紫黄晶资源的所有权,紫黄晶从此在宝石界销声匿迹。对于紫黄晶的正式记载见于1925年一位美国矿物学家爱德华·霍顿发表的论文《彩色烟熏石英和紫水晶的致色原因》。直至19世纪60年代末,在玻利维亚靠近巴西边境的Anahí矿脉开发出这种奇特的宝石。
产量
开发之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这是天然宝石,因为成色上乘的天然紫黄晶分界十分明显。人们以经验主义的错误的判定天然紫黄晶是由天然紫晶加工而成或是完全人工制造的。1989年,玻利维亚政府将Anahí矿脉收为国有,Minerales y Metales delOriente SRL 获得了矿区的永久开采权,地质学家及宝石学家深入矿井实地考察,为天然紫黄晶正名。紫黄晶天然宝石的身份终于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世界范围内,另有几处地方发现少量天然紫黄晶存在,但是由于品质及产量问题无法进行规模开采。矿井中,从入口的隧道到矿井本身都被石英晶体覆盖,矿井周围的小山都由白云灰质岩构成,这也是矿井有大量石英晶体产生的原因之一。若天气情况良好(Anahí矿地市低洼,开采受雨季影响很大)Anahí矿每年可以开采石英矿石60-80吨。其中宝石级别的的石英矿石仅有3000-3500公斤。其中天然紫晶占44%,天然黄晶占23%,天然紫黄晶占33%。根据玻利维亚官方机构《能源快递》杂志的数据--按照现在每年开采80吨的速度计算,从2012年算起,Anahí矿脉仅能维持8-10年的开采。
保养
- 一、紫黄晶不可与坚硬的物体磕碰,不然有了裂纹或者是内部结构破坏了就美观与功效尽失,经济价值也全然没有。
- 二、避免紫黄晶与灰尘油污接触,接触有时候显得不可避免,不过还是尽量避开,不然也失去了保养得意义了,保养不就是要花点功夫的事儿。
- 三、不要紫黄晶长时间与汗液接触,汗液含有人体排出体外的具有对水晶有腐蚀作用的化学成分,所以避免损坏其鲜艳程度,还是少有与汗液接触的机会比较好。
- 四、避免接触强酸碱性化学物质,不然紫黄晶就会变质。
- 五、尽量避免紫黄晶与强光、高热物体或空间接触,不然膨胀之后对珠宝玉石损害很大的。[1]
相关视频
天然紫黄晶 DIY手工材料#今日热点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