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山 - 安溪縣紫雲山
紫雲山 - 安溪縣紫雲山 |
中文名稱;紫雲山 地理位置;安溪縣蘆田鎮雲山村 著名景點;海西旅遊名勝區 主峰海拔;1349.7米 |
紫雲山位於安溪縣蘆田鎮雲山村,其主峰海拔為1349.7米,是海西的旅遊名勝區。由于山頂常年包裹着白霧,如同聳入雲端,清晨雲霧繚繞,再有日出陪襯,所以紫雲山由此而來。
目錄
簡介
紫雲山位於安溪縣蘆田鎮雲山村,其主峰海拔為1349.7米,沿着主峰下來,往西北方向行走,是紫雲山的第二峰,其海拔為1303.4米。站在第二峰仰望主峰,你會驚奇的發現,它如同一尊彌勒笑佛,慈祥靜謐,令人無限敬仰。此外,如果具有佛緣的人,站在第二峰的某一特定角度,還可以看到"佛上有佛,佛下有佛,佛中有佛,佛佛相連"的紫雲妙境,讓人不禁浮想:這是不是所謂的天地造化,佛緣人緣相隨。關於紫雲山名字的由來,據當地居民介紹:紫雲山古在當地俗稱"鵝角鬢",後因山上常年雲蒸蔚霞,紫雲繚繞而易名為紫雲山。紫雲山的笑佛神韻、紫雲妙境以及紫氣東來的自然景觀,為紫雲山注入了鮮活的靈魂,使紫雲山極具自然、靈性與傳神之美,堪稱鍾靈毓秀之聖地。[1]
紫雲山山勢連綿橫亘、巍峨峻峭、雲峰凌霄、壁立千仞、氣勢雄偉,登高遠眺,山嶺青翠,層巒疊嶂;茶田萬頃,阡陌縱橫;樹木挺立,鬱鬱蔥蔥;登高遠眺,紫雲山無限風光盡收眼底,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受。
紫雲山的四季變幻多彩,各具特色。陽春三月,千萬朵杜鵑競相開放,奼紫嫣紅,燦爛奪目;炎炎夏日,涼風送爽,呼吸清涼,煩囂盡散;金秋時節,茶香飄逸,沁人心脾;寒冬臘月,瓊枝玉樹,銀裝素裹,山水動容。
紫雲山常年平均氣溫在18-20℃之間,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有着"天然涼庫"的美稱,是夏日避暑養神的理想勝地。此外,周圍豐富的森林植被覆蓋以及每立方米24000個的高濃度的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造就了紫雲山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紫雲山儼然是一座綠色寶庫、天然沐浴氧吧以及生態養生度假的天堂。
紫雲山山川秀美,自然風光旖旎。紫雲日出所呈現的瞬息萬變、
浮光躍金的雄偉瑰麗景觀奪人心魄;紫云云海的似海非海、飄忽不定以及紫雲群山如小島在雲海中沉浮的虛實之景,撲朔迷離,令人神搖奪目;紫雲煙霧的如絲如縷,飄渺瀰漫,像炊煙薰染了時空,像仙境跨越了地界,迷茫了心神;紫雲霧凇的玉樹凝霜掛雪浪,千樹萬樹結銀花的奇景,猶如一夜春風,梨花盛開,讓人心醉神迷;四月的紫雲山杜鵑花開映山紅,一路山花看不盡,猶如一片花海,美不勝收。
紫雲山青山綠水,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一泓天池水,帶你進入水火交融的變遷歷史;珍奇物種中國小鯢的出現,用事實詮注紫雲山的生命歷史。位於紫雲山第三峰石鼎峰的紫雲山天池,池水常年清澈如許,不溢不漫,這裡幾億年前原來是個火山口,火山沉寂後形成火山口遺蹟,後因虹吸現象,火山口長期流出一泓山泉,形成一汪娟秀的天池,以靜美、包容的姿態替代了當年的氣勢磅礴。天池的周圍是岩漿凝固而成的石壁,石壁四周是一米左右高的雜草和灌木叢,各種亂石雜陳其中,據說是幾億年前石鼎火山沸騰,岩漿四流,造成草木不生。天池中還孕育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動物活化石"之稱的中國小鯢,該生靈起源於3.2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與熊貓一樣珍稀,堪稱天地之珍寶。
這個有着青山綠水、旖旎風光的鐘靈毓秀之地,正由福建紫雲山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進行開發建設,規劃建設的項目有玉佛寺、龍山寺、福殿及僧房寺院等,此外還將配套建設酒店別墅群、大型表演台等相關旅遊配套設施以及棧道、纜車等交通設施,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配套服務體系,因此未來的紫雲山將成為一處集旅遊、觀光、朝聖、養生度假為一體的海西旅遊名勝區。
龍藏岩
龍藏岩始建於唐朝末年,寺廟原名"龍崇庵",後改為"龍藏岩",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寺廟供奉的昭應、惠應、顯應三位祖師,一生行醫救濟,造福萬民。
龍藏岩,初名龍藏庵,曾名龍崇岩,位於安溪縣蘆田鎮紫雲山,距縣城51公里。曾與清水岩、泰湖岩、泰山岩並稱安溪四大名岩。(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儒道釋寺廟·清水岩、泰湖岩、泰山岩》)
明·林有年主纂的《安溪縣誌》載:"龍崇庵,界崇信,還一里,有奇石,泉鳴林蔚,憩者賞心。"
肇建
龍藏岩始建於唐朝末年,初名龍藏庵。其始建,傳說:
紫雲山腳下有塊數丈高的岩石,岩石下有個幽深靜謐的石洞,岩石後面有一排3人合圍大小的古樟樹,枝繁葉茂,參天聳雲,遮天蔽日。唐代,有對湯氏夫婦出於好奇,攀爬在岩石上,並在岩石上小解。突然天黑地暗,岩石崩裂,湯氏夫婦下不得身來,料想是觸犯了神明,遂趕忙下跪,閉目合掌,懺悔許願:"若岩石能再度合上,容夫婦下得身來,定建造廟宇,供奉神靈。"話畢,岩石神奇合攏,只留些許間隙,夫婦得以下來。驚魂稍定,湯氏夫婦便四方籌集善款,並說服相鄰王、鄭、余姓3社裡,共同在岩石前空地上建造寺廟,以還心愿,名龍藏庵。時至今日,在寺廟中廳右畔仍供奉者湯氏夫婦雕像祭祀。
龍藏庵落成後,當夜突然狂風大作,隨着一道金光閃現,一個金色香爐悄然飄落在庵邊的大岩石上,人們認為這是天降祥瑞,忙焚香叩謝。但一年後,不知為何,金香爐突然飛走,然後飛來一個銀香爐,落在石巔上。再過一年,銀香爐又突然飛走,又飛來了一個瓷香爐,人們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忙焚香祈願,希望佛祖保佑,消災避難,使香爐不再飛走,從此瓷香爐再也沒有飛走,遺留至今。後來,人們稱此山峰為"飛來峰",也叫"飛來石"。
沿革
宋代,名僧陳普足(昭應祖師、清水祖師。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儒道釋寺廟·清水岩》)曾在龍藏岩附近飛爐峰大岩石下面的岩洞裡修煉,說經論道,並廣施善行,濟世利人。因此,明代,有人在岩洞設立佛龕,供奉昭應祖師。如今岩壁尚殘留着一溜當年的紅磚。
清·康熙間,"三鄉"(石盤、雲山、湖嶺)村民重修龍藏庵,改名龍崇岩;同時約定:"為勵志後人,凡中舉者或任縣級正堂及以上者,可為寺廟撰寫永久性對聯。第一個中舉者可將對聯題置於中堂,以後中舉者依次排列題之,以此作為鄉里宗族的榮耀。"
乾隆廿五年(1760年),半嶺余邦彥在"三鄉"中首中舉人,後來任閩侯縣令。余邦彥回鄉省親時,根據原先的約定,鄉人提請余邦彥為龍崇岩撰寫永久性對聯。余邦彥取"藏龍臥虎"和"龍藏紫雲"之意,建議將龍崇岩改名龍藏岩,並撰楹聯題置中堂:"龍藏紫雲間,牙爪隱現,增神光之有赫;爐飛岩石上,香煙靉靆,暢佛國之長春。"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坑鄭重考中舉人,成為"三鄉"第二位舉人。事後,他也根據原先的約定,為龍藏岩撰寫第二幅永久性對聯:"危石構洞天,好向石巔尋勝跡;紫雲呈福地,應從此際認龍藏。"
1949年(己丑年)重修,因村民不慎,寺廟遭火焚,然昭應祖師真身佛像完好無損,留存下來。
相傳,在寺廟重修前,龍藏岩的最後一個主持和尚是釋雲開。釋雲開曾夢見昭應祖師臉上有汗珠,後來祖師又託夢給他,授意其辦理一些事宜,並交待:"人若不和,欲上太湖。"但是雲開和尚卻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後來因修建寺廟需要很多木材,主持修築的木匠東來便就地取材,砍掉了岩石後的一棵樟樹。後來東來忙於其他事物,對寺廟的修建疏於監督,最後因木工用火不慎,引來一場大火,寺廟一夜間化為灰燼。在寺廟焚毀後,東來和尚才恍然大悟,後悔沒把昭應祖師的託夢夢當成一回事,最後只能懷揣經書、岩志回老家黃柏,以指望日後重建龍藏岩。
多年後"文革破四舊",有人逼雲開和尚交出經書、岩志,雲開和尚自寺廟燒毀後常懷負疚之心,面對突如其來的運動,拒不交出,最後在威逼聲中坐在椅子上仙逝。
2008年,紫雲山旅遊風景區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列為全縣七個重點旅遊風景區開發項目之一,龍藏岩寺廟列為重點建設項目。
2009年,海南國運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土龍與信士楊福山捐資400多萬元翻建龍藏岩。同年9月,經縣民族與宗教事務管理局批准,成立安溪縣龍藏岩籌建委員會,從而拉開龍藏岩重建工作序幕。2010年8月,吳土龍再次捐獻300多萬元,建設大雄寶殿、鐘鼓樓、六角亭等配套工程。主體工程於2010年12月底完工。
規制
龍藏岩寺當龍藏岩石壁下,前臨危箐,後倚青山,有護國之幽而無逼甚,有朝陽之塏而無其孤,為中正地。
龍藏岩總占地面積2.5萬多平方米,建築7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有門神殿(前殿)、觀音殿(中殿)、祖師殿(後殿)、廂房、鐘鼓樓、六角亭等。祖師殿供奉昭應、惠應、顯應3位祖師。
寺中至今留存大量明、清時代的文物:
所供奉的昭應祖師檀香木真身佛像,出自明代名家之手。傳說選材時,龍藏岩、清水岩、泰湖岩所選木料為同一棵檀香木,聘請同一師傅雕刻而成。
龍藏岩附近飛爐峰大岩石下面陳普足修煉的岩洞洞口,有一口古鐘,鐘上有"龍崇岩乾隆戊子年鑄三鄉等眾仝立"等銘文。"乾隆戊子年"即清·乾隆卅三年(1768年)。此古鐘原置於龍藏岩寺內,1949年寺廟遭焚毀後才移至此處。
此外,保存有大量宋代古瓦,及眾多雕刻精美的石雕。
相關傳說
紫雲山山腳下有一塊數丈高的岩石,岩石下有石洞,石洞幽深、靜謐。岩石後面,有一排古樟樹,三人合圍大小,枝繁葉茂,參天聳雲,遮天蔽日。宋朝以來,昭應大師廣施善行、濟世利人已經在安溪廣為流傳。因此,明朝年間就有人依念這片聖土,在岩石洞設立佛龕,供奉昭應大師,以求神明保
佑風調雨順,社稷安寧。
很快寺廟落成,突然夜裡大風驟起,一個香爐悄然飄落在岩石上,給龍藏岩又添一份神奇。龍藏岩飛來香爐(飛爐)之傳說,與安溪其它名岩的浮杉、出米有相似之處。龍藏岩建後舉人余邦彥、鄭重曾分別為龍藏岩撰寫對聯:"龍藏紫雲間牙爪隱現增神光之有赫,爐飛岩石上香煙靉靆暢佛國之長春"、"危石構洞天好向石巔尋勝跡,紫雲呈福地應從此際認龍藏",從對聯內容可見"飛爐"傳說由來已久。
雲山村
雲山村,原名叫"烏土村",根據地名規範,因該村群山環抱,雲霧繚繞,遂將"烏土村"改名"雲山村",鄰村"下烏土村"正式叫"烏土村"。後因叫法習慣,又稱"上烏土村"。雲山村是安溪縣蘆田鎮的一個行政村,分上堀、下堀及外村三個自然角落組成。全村余姓獨居。
雲山村常年平均氣溫在18-20℃之間,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是夏日避暑養神的理想勝地,素有"閩南承德"之稱。村周圍豐富的森林植被覆蓋,村頭大片的古柏風水林,古柏、古楠、栗樹,三四人才能合抱的比比皆是,每立方米24000個的高濃度的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雲山儼然是一座綠色寶庫、天然沐浴氧吧以及生態養生度假的天堂。
村民主要從事茶葉、竹編茶器生產,包括搖青籠、消青篩、笳籮、烘廚篩、簸箕、軟弧盤、樣品盤、茶架、各種粉沫篩等。竹編茶器主要銷往安溪全縣各產茶鄉鎮,近往福建三明、龍巖等地,遠銷廣東、廣西等產茶地區,是安溪最大的竹編茶器生產製造村。村民靠加工竹製品,年收入一般在一、二萬元,好的一年收入有好幾萬元。因此,竹製茶農具,已經不僅是產品,它還是鐵觀音故鄉安溪茶文化的一部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