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紫丁白(學名:Syringa oblata Lindl.),別稱為華北紫丁香、紫丁白,
木犀科丁香屬植物,原產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
紫丁白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5-4米,樹皮灰褐色,
小枝黃褐色,初被短柔毛。後漸脫落。嫩葉簇生,後對生,
卵形,倒卵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花淡紫色、紫紅色或藍色,花冠筒長6-8mm。
外形特徵
紫丁白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
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較粗,疏生皮孔。
葉片革質或厚紙質,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於長,長2-14厘米,
寬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
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葉柄長1-3厘米。
生長習性
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
中國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
很多種類也具有一定耐寒力。落葉後萌動前裸根移植,選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陽處種植。
喜光,稍耐陰,陰處或半陰處生長衰弱,開花稀少。喜溫暖、濕潤,
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較強的耐旱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耐瘠薄,
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種植,積水會引起病害,
直至全株死亡[1]。
分布情況
產於東北、華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叢林、
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
藥用價值
紫丁白的葉可以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民間多用於止瀉。
紫丁白鮮葉製成的溶液,對弗氏痢疾桿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效果較強;
用於防治菌痢,既經濟,又便於推廣。用紫丁香葉治療 急性黃疸型肝炎,
其療程短,退黃作用顯著。以紫丁香葉的浸膏製成的片劑--肝特靈片,
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臨床應用,確有一定療效,且安全,
又無毒性反應<ref>紫丁香的藥用價值_紫丁香的副作用,養生之道網,
樹皮:清熱燥濕,止咳定喘。葉:苦,寒。清熱,解毒,止咳,止痢。用於咳嗽痰咳,泄瀉痢疾,痄腮,肝炎。
【蒙藥】阿拉善-查干-阿嘎如:根及心材治心熱,心刺痛,頭暈,失眠,心悸,氣喘,「赫依」病《蒙植藥志》。
附方
①心痛不止:丁香15克,肉桂30克,共研細末,每日在飯前以熱黃酒服3克。
②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30克,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薑湯下三二十丸。
③唇舌生瘡:用包包丁香末放入口含。
④胃寒呃逆:丁香3克,柿蒡6克,水煎服;或公丁香3克,桔皮9克,水煎服。
⑤口臭:公丁香1-2個,時時含口中。
⑥齲齒牙痛: 丁香油滴在蛀孔或用棉球丁香油塞填孔中,有防腐止痛的作用。
觀賞價值
丁香花芬芳襲人,為著名的觀賞花木之一。歐、美園林中廣為栽植。
在中國園林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園林中可植於建築物的南向窗前,開花時,清香入室,沁人肺腑。
紫丁白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木,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植株豐滿秀麗,
枝葉茂密,且具獨特的芳香,廣泛栽植於庭園、機關、廠礦、居民區等地。
常叢植於建築前、茶室涼亭周圍;散植於園路兩旁、草坪之中;
與其他種類丁香配植成專類園,形成美麗、清雅、芳香,
青枝綠葉,花開不絕的景區,效果極佳;也可盆栽、促成栽培、切花等用。
參考文獻
- ↑ 叢生丁香的生長環境與生長習性介紹 ,搜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