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粤赣古道,是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古代连接起赣粤两省的通道,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1] 。狭义的粤赣古道,特指2017年新发现的河源市通往江西省的古道。河源市粤赣古道历史悠久,自北向南从和平县西部向南通往连平县东南部,穿越东源县,直至河源市茶山公园,与水域相贯通,主道总长约150公里。2017年11月,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表示,要在2025年底前完成粤赣古道的线路重建,粤赣古道沿线各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将被重新挖掘,并重焕它的生机。
中文名称 粤赣古道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的粤赣边界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万绿湖,白云楼,何新屋,关爷庙,李田仙岩景区 和平热水漂流,热龙温泉,北联古村落等
历史由来
粤赣古道最早的由来,根据和平县民间文化学者陈仰天和青州镇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古道最早为南宋期间隶属河源县大湖乡石马村的谢志鸿带领商队踩出了一条贸易通道,后为了便与外地连接,由他斥资,由官府承名,修筑了大湖至和平县青州镇、热水镇、浰源镇连接江西省龙南县,再分叉转道定南县、赣州和湘南等地的古道。宋度宗时期,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知州,对谢志鸿修筑古道、推动粤赣商贸发展之举大加赞赏。明朝弘治至正德年间,出自浰源的池仲容带领农民起义,常常洗劫商队,“劫富济贫”,该古道一度中落无人敢走。后池仲容遭到时任南赣巡抚王阳明率兵进剿,在古道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有关王阳明“破山中贼”的故事。
线路规模
粤赣古道由北至南的完整线路为:从和平县的浰源镇通往热水镇、青州镇,向南通往连平县绣缎镇、大湖镇、三角、高莞、忠信等镇,穿越东源县顺天、涧头、双江等镇,直至河源市区茶山公园,与水域相贯通,主道总长约150公里[2] 。此外,粤赣古道的支道众多,呈网状分布。至2018年4月,经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的两次调查工作,共挖掘了主道支道共332.2公里,最终确认其中保存好、较好、一般的(即本体资源)共有38.3公里,可修复利用的(含本体资源)104.5公里。沿途还新发现了大量茶亭、古桥等文物。
各方说法
对于此次新发掘出来的河源市粤赣古道,各方观点不一。和平县民间文化保护人士陈仰天认为,根据发现的文物古迹来看,一路有茶亭、驿站和关爷庙等官方驿道的配套,在修建之时必定是通过官方认可和支持,地位十分重要。和平县博物馆馆长吴更生则认为,登记在县志上的古驿道,并没有此次挖掘出来的这一条路线,且该古道多为0.8米-1.2米宽,应是古代通商之道。二九二大队调查成果显示,粤赣古道北段在和平县、连平县县志上没有记载,南段主道则与源城区、东源县县志记载的的西北路完全一致,即“自县城过龙津渡口,经狗比沥、香车、南湖、斗背、桥头、东坝、顺天、二龙江、石塘水至连平县忠信”。从文史资料看河源至江西的主道至少6条,支道更多,因此粤赣古道还有大量资源有待挖掘。
发展规划
2017年11月,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表示,要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六条南粤古驿道(将粤赣古道列入其中)的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2018年3月,粤赣古道东源县新港镇至双江镇、连平县大湖镇至和平县热水镇2段入选2018年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河源市将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和修复利用。2018年10月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6站也将在河源市大湖镇举行。
视频
粤赣古道上的古驿站:赤岭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