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粮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粮镇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地处镇安县东南部,东与山阳县杨地镇接壤,南与茅坪镇相接,西与张家镇西口镇交界,北与大坪镇灵龙镇相连 。总面积237.47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米粮镇下辖17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米粮镇户籍人口33883人 。2011年,米粮镇农业总产值924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41万元。[1]

历史沿革

1949年11月建白塔乡,1958年设为白塔管理区,1961年设白塔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白塔乡。1996年底,全乡总人口9290人,辖清泉、前村、八一、双庄、柿园、月明、树坪、日月、东山9个村、68个组。乡政府驻七里峡

米粮镇街。1997年5月,白塔乡与米粮乡、熨斗乡合并设立米粮镇,镇政府驻七里峡街(因从小河子白皮梁进峡到老街鱼洞峡长7华里得名七里峡)。

(根据《陕西省镇安县行政区划史》整理)。

1949年11月设熨斗乡,1958年设为熨斗管理区,1961年为熨斗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熨斗乡。位于镇安县东南部。总面积50平方千米。

1996年底,全乡人口6216人,辖门里、水峡、新建、欢迎、薛风、河西、丰河、白龙8个村、42个组。乡政府驻熨斗滩,距县城70千米。1997年5月,撤销熨斗乡,将其与米粮乡、白塔乡合并设立米粮镇。

1949年11月建米粮乡,1958年设为米粮管理区,1961年设米粮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米粮乡。位于镇安县东南部。1996年底,面积32平方千米,全乡人口6594人,辖西坪、红卫、光明、中心、联盟、东胜、米粮7个村、42个组。

乡政府驻米粮川,距县城65千米。1997年5月,撤销米粮乡,将其与白塔乡、熨斗乡合并设立米粮镇。

1949年11月建西沟乡,1958年设为西沟管理区,1961年设西沟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西沟乡。

1996年底,全乡人口2992人,辖民主、安沟、岩子、两河、江西、联合6个村、33个组。1997年5月,县行政区划调整中其区划、名称、驻地维持不变。总面积36.5平方千米。2011年,撤销西沟乡并入米粮镇。至此,米粮镇辖管14个行政村。[2]

建置沿革

米粮镇历史悠久。夏朝属酆(丰)域之地;殷商、西周为蜀地。春秋时属楚之酆地,战国时归楚郇阳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米粮镇属汉中郡辖地。

西汉时,米粮镇属汉中郡西城县辖地。东汉末期(公元188年-220年),米粮镇归益州汉中郡。三国时属

地。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辖今山阳、镇安、柞水。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撤丰阳,米粮镇属上洛郡辖地。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复设丰阳县,属上庸郡。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年)分丰阳西(即今柞水县界牌湾以南、宁陕县的东北部及镇安县辖地)置安业县,属商州。米粮镇从此时起开始设县。唐景龙二年(708年)安业县属京兆府。

景云元年(710年)改属商州。乾元元年(758年)改名乾元县,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后汉乾佑二年(949年)改名乾佑县,属京兆府。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乾佑县属永兴军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县属该路京兆府。

金朝废县,降为乾佑镇,入咸宁县隶属西安府。元代,咸宁属陕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设乾佑县,属金州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为乾佑巡检司,属咸宁县辖。

明景泰三年(1452年秋),因咸宁、长安二县民居分散,故在乾佑巡检司北置县,取名镇安,属西安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属商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米粮镇属商州辖,商州直隶陕西省。

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西安府建制,镇安由汉中道管辖。民国22年(1933年)废除道的建制后,米粮镇由陕西省直辖。民国24年(1935年),米粮镇改属中华民国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至1949年。

1949年11月,米粮镇全境解放。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县城前街原国民党镇安县银行(现镇安县工商银行址),隶属商洛地委、商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58年12月,柞水县并入。1961年9月,恢复柞水县。

行政区划

米粮镇辖14个行政村79个组,即清泉村、八一村、丰河村门里村水峡村、欢迎村、红卫村、光明村、联盟村、月明村、树坪村、西河村、岩子村、江西村。[3]

经济发展

米粮镇地处镇安东南地段,距县城61.3公里,是陕西与湖北接壤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237.47平方千米,地势呈北高南低,镇内平均海拔在1761米与645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220天,全年降雨量814.6毫米,年光照时间1947.4h,年平均气温14.6℃;25度以上坡地1.1万亩,占农耕地3.13万亩的35%,农业人均耕地1.2亩;

全镇11个村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090人(2017),市场繁荣,交通发达,冷安路、冷老路贯穿全境,优越的地理条件人称镇安县的"白菜心",也是全县人口第二大镇。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40万元,粮食总产1.15万吨,人均粮食保有量达到510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624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万元。[4]

米粮镇4https://boot-img.xuexi.cn/contribute_img/20210125125513/17926707667303766.jpg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网

自然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铁、大理石等十余种,丁马(丁家山-马尾山)矿带的黄金储量大,米粮金矿是主要龙头企业。水力资源丰富,滑水河落差445米,水力蕴藏量为10500kw,可开发利用2158kw,已建小型、微型水电站15处,装机951kw。

土地资源丰富,全镇土地总面积237.47平方千米。人力资源丰富,米粮镇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朴实,重视教育,整体文化素质高,从米粮镇走出了大批干部。全镇实有劳动力11290个,其中男劳力6513个,女劳力4777个,是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重要资源。

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滑水河黑龙潭是陕南著名道教庙观,自然景观奇异,同时还是镇安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旧址,属县级文物保护点。米粮镇有七里峡、米粮街、熨斗滩三个综合市场,

现有投资企业396户,从业人员1768人,投入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将军坪新区开发初具维型,已是成为我县东部文化、商贸、休闲为一体的一颗明珠。

产业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管理的思路,高标准地建立起了2个1000亩二花基地,3个200亩魔芋基地,2个100亩西瓜基地,1个500亩银杏基地,2个500亩五味基地,2个500亩优质核桃基地,2个圈舍养畜基地,6个100张养蚕基地,

建立起以联盟、光明、树坪、清泉、红卫千亩烤烟带,涌现出了11个产业调整11个产业调整种植专业村。2006年全镇以二花为主的产业开发总面积可达到2.2万亩,实现陕南二花产业第一大镇,粮经比达到2: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00元。

该镇从2003年开始发展金银花产业,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民发展金银花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全镇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100多亩。[5]

经济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434万元,增长10%,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万元,人均保有粮稳定在510公斤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将将军坪新区建成镇安东部最繁荣、最富有商机的集镇。党建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党建工作创"标杆"党支部4个,塑"红星"党员35名,党员活动室全部达到"六有"标准,把镇党委建成"五个好"乡镇党委。 乡镇文化 米粮镇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千年古镇七里峡(从小河子白皮梁进峡到老街鱼洞峡长7华里得名七里峡),

这里地势险要,雄关紧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秦楚咽喉、东南门户之称。传说战国时期秦楚争雄,秦王率兵于此地安营扎寨,镇守边关。一日楚军大肆入侵,秦王调兵迎战,奋力抵抗。交战数日后,寡不敌众,仓惶之时,秦王一个翻身钻进了山洞里。楚兵将领下令围洞严密监视,上千楚兵轮流看守十昼夜后仍未见秦王踪影,派666名士兵进洞搜查,原来秦王早从后门山洞逃走了。楚将军一气之下,吐血身亡,后葬于秦王洞对面的坪地中,部下树碑称将军墓,将军坪也因此而得名。而今的将军寨依然气势雄伟,寨内有大大小小的石房、雕工精细的石门楼、宽大的客厅和威武的雕堡、炮楼、厨房、厕所、石雕神像等。这里还有很多传说,最有名的说的是宋朝年间的杨八姐翻越秦岭路过此地,被这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当晚夜宿七里峡老街。七月流火,天气闷热,午夜时分,成群的蚊子向杨八姐扑来,乱叮乱咬,杨八姐大喊:"拿扇子来,我将蚊子扇到峡外去"。杨八姐一扇子过去,从此七里峡再无蚊子。传说总归是传说,后经考察是因为峡谷风大,蚊虫不能久留。

峡口有很多山寨,镇南面的东寨和西寨,人们通常唤作七里峡的南大门。两座相连的山,中间只有一条很窄的便道供人们进出,便道下由于山脉的隔阻,河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潭。传说很早的时候,东西两寨是两条龙,保佑峡里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一年冬季,一群恶棍闯进峡内,顿时闹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玉皇大帝见状,命天兵天将将恶棍赶出峡谷,并派来东海龙王的两名爱将驻守峡内。细心的东海龙王担心爱将寂寞,赐夜明珠一颗,每到半夜时分,潭中就冉冉升起一朵莲花,霞光四射,照亮半边天空。

革命史上,七里峡也抒写了重重的一笔。1946年8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旅旅长吴世安率三十八团进入镇安县境,在七里峡开明人士张蕴山院子里召开会议,部署中共鄂陕革命斗争,同时成立中共镇旬工委、镇郧旬支队。七里峡的张蕴山积极配合中原人民解放军,为部队筹措粮款,开展反胡宗南的围剿斗争,并将自家的院子全部让给士兵驻扎,自己搬到河边的草房居住。随后部队在该地东南地区的滑水河建立了苏维埃政府。1949年8月中旬,安康军分区副政委张西鼎率镇安独立营返回,在七里峡张蕴山院子里与中共镇安县委一起收编了原镇安县自卫团二中队队长郝杰部290人。张蕴山积极配合部队,为收复镇安县城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6年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电影《野山》的拍摄地--镇安县米粮镇清泉村。

经过几年的开发,七里峡已成为镇安的商贸重镇。

前湾一世界,上下五千年。

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天空更加蔚蓝,我约县文物管理所文官员薛玉成老师走进了白塔山地。青绿绿的山峦、百折千回的清泉、农夫弯腰捶衣的身影,加上冉冉升起的农家炊烟飘过山尖、升向云天,勾起了我对白塔山地百年来的深深回忆。仰望风雨沧桑的白塔山岭和票股古寨的烟云,我不禁想起了白塔山地古今往来的历史人文。

天降白塔降妖魔

峰灵古幽、群山斗奇的白塔山地,有湾潭密集的河流,有说不完的神话传说。当你坐车转过白塔湾山角,头顶云间的无峰山令你毛骨然,峰岩底下阴森森的母猪潭令你失魂落魄。据当地老人讲,很早以前的山岩角下是流光流光的,青石岩直立,母猪潭深不见底。为方便动性的骡马和行人,当地石工巧匠用钢凿沿山岩凿成五寸宽的石蝙,行往山阳和汉江的盐商、布商先将商货顺水漂走后,再手扶山岩、脚踏石蝙,提心吊胆地攀岩过壁。石蝙路的开通拉近了山阳、镇安人的距离,商贸往来、男婚女嫁在两县之间渐渐多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午饭后,天空恶云翻滚,几个炸雷响过,电光直闪,一时三刻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阴阳二坡的洪水直涌母猪潭河两岸。一个时辰以后,雨住天晴,一位秀发并肩、皮肤嫩白、貌若天仙的少女坐在河南的石头上哭诉个不停;家里老娘突然病重,邻近的先生卦说,只有滑水河的黑龙爷的药能救老娘一命,河水不断猛涨,石蝙被淹,谁能背我过河救我老娘,我就以身相许嫁给谁。听到悲悲切切的哭诉声,香楼石的小伙梁四娃走到姑娘面前,深情的说;'姑娘别哭,我背你过河。'望着身材魁梧的男子,姑娘高兴万分地爬上小伙子的背。然后,却将小伙子压进了母猪潭万丈深渊吸了血、挖了肝。此后,只要河里涨水,那扮成秀女的姑娘就坐到石头上哭诉,实是想吃人成精。当她吃掉了99个小伙子后,梁家小伙给家人托梦,说他在母猪潭阴间深宫大院享受着永华富贵。噩梦惊醒,家人才得知儿子原来是被母猪潭的妖精害死了,于是逢人就说;千万别到母猪潭附近去,以免受害。

从那以后,人们都绕小路,上塔儿梁赶老街到界河过柞水凤镇做生意。山阳人见镇安的客商越来越少,便到城西塔前烧香问卦,祈求塔神保佑山镇两县客商互往,经济繁荣,塔神择吉日趁夜深人静时,腾云驾雾飞向镇安白塔无峰山,将母猪精压进了山底。这就是山阳、镇安流传至今的山阳城西丰阳塔无塔尖、镇安白塔有塔尖的传说。

前湾龙山文化遗址

走过白塔湾的山嘴,两面青山翠绿,几百亩的开阔地迎面扑来,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前湾。前湾座东朝西,背靠景色秀丽的女王山,面朝巍然耸立的珠砂寨,岩屋河绕左湾缓缓而过,米粮河沿右湾流向金钱河汇入长江,如诗如画的前湾是上苍赐给我们的风水宝地

茫茫古寨数英雄

站在二里湾山梁举目远眺,位于东龙山、老寨、迎合寨之中的白塔寨笔直矗立,颇为壮观。家住寨角,今年81岁的树坪村一组老组长、老党员张国财给我们介绍;白塔寨为明末山阳、镇安毛家和张家两大户联合当地民众为避白莲教义军而修建的,起初叫新寨。民国初年,白塔山所驻此寨,改成白塔寨。建寨时规划设计十分独特,按照座北朝南的方位,前为南门套二层门,后门朝北,套二道门,中间有国王人行道路,上部建有108个防御炮眼,中部建有36个哨眼,下部建有28个大眼因地形限制,白塔寨前宽后窄呈椭圆形。与其它寨子不同的是,寨后脚有坚固的隔离石墙,并套有一小间,专为老弱病残及妇女坐月子所用,前寨设3听厅间,有守寨兵勇专用的4间厅房,中寨建有5间3层的房屋,后厅的最低处建有4小间兵库,建造规模宏大,地理位置险要,结构新颖独特,因而白塔寨被称为'山镇第一寨'。

1935年1月4日,程子华、徐海东、陈先瑞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攻战镇安县城后,立即派红军工作组在白塔寨宣布成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次年2月又宣布成立镇安苏维埃政府,派出6支红军工作组在二里湾、滑水河、柿园子、白塔湾组织发动穷苦大众,掀起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运动。2月14日,陈先瑞司令员在滑水河召开千人大会,庄严宣布中共镇安县委、镇安县苏维埃人民政府成立,没收地主老财的420亩土地和57间房屋分给了当地的穷克人民,取得了镇安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的胜利,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1935年5月8日,国名党四十军庞部队乘天旱白塔寨缺水之机,突然围攻白他站苏维埃政府根据地,机智勇敢的寨上310多名游击队员,采取快速突围撤出的作战方案。穷凶极恶的庞部利用店呀子的制高点,用大炮红纸白塔寨,张永胜、朱启有等6名游击队员牺牲在西寨门,游击队员马德普被捉下寨强杀于二里湾。其后,在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后,白塔寨周围的地方游击师队员继续组织扩大地方武装力量,开展革命活动。

1946年7月,李先念率领的中原人民解放军突围部队胜利转战到商洛,又以白塔寨为军事要地成立革命根据地。部队积极贯彻党中央'大反攻'精神,广泛开展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号召劳苦大众行动起来,镇压当地地主恶霸,不断扩大农会组织,白塔山寨的红色革命火种点燃了镇安大地的熊熊烈火。1949年8月,在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名党军队不断溃败的形势下,兼任镇安县委副书记的王德普又率领党员干部,在白塔寨成立县委政府机关,及时采取;分化瓦解、区别对待'的斗争战略,促使了国民党自卫团400余人起义。张国财老人说,当年11月24日,就是他和当地十多名党员干部一起从白塔寨城府驻地护送王德普到镇安县城任政府县长的。

位于米粮川与熨斗滩之间的钻天岭,当年是陕、鄂交通要道,建于明代的钻天寨,不知何人所建,山寨顺山势修建,狭长如船,将古道一分为二,只有中间的南北寨门连接,在寨中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一座古庙。位于青铜关镇的柳林、三义、前湾三村之间,响冯寨耸立在山顶,寨周壁立陡峭,寨中泰山庙是寨子的制高点,寨中居住着当地的富户、平民及乡勇,民国时期,寨主邓长发凭借寨中准备的土炮、土枪及擂石多次打退前来进犯的川匪王三春部。1949年秋,一小股国民党溃军妄图破寨掠财,被寨中的村民、乡勇击退。

镇安县米粮镇黑龙洞是旅游、宗教文化活动之地。古庙、黑龙厅、黑龙山门、龙潭,山、水、泉无一不有,资源十分丰富。时间每年10月11---15号,以15日为盛。每年都有来自陕西山西 甘肃 湖北湖南新疆。。。。。。等地的香客前来。。可称得上是香火鼎盛。。听那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秦腔。

黑龙洞位于商洛南部山阳、镇安两县交界的滑水河畔,这里山环水绕,清泉喷涌,龙洞、龙潭、古庙相映生辉,神奇的山水流传着这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黑龙洞是黑龙王的住所,因黑龙在此显灵儿而得名。泉水从洞中喷泻而下,常年流淌,浪涛滚滚,形似蟠龙起舞。

为了开发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美丽乡村"旅游带,景区聘请专家前来设计规划,引领米粮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悉,该镇今年将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投资476万元启动仿古服务区建设,确保黑龙潭旅游景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