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米歇尔·恩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歇尔·恩德
图片来源

米歇尔·恩德(1929年11月12日-1995年8月29日),生于德国的加米施・帕腾基兴,为德国奇幻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家。[1]

1954年,开始创作剧本,五十年代末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七十年代后闻名世界。

1979年,以出版《说不完的故事》闻名于世。曾被定为少年一代的必读书。

第一部《小图丁杰姆和司机鲁卡斯》1974年又因中篇幻想小说《莫莫》(即毛毛,该书自1973年出版以来己被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达数千万册,风靡全世界。)第二次获奖。[2]

恩德本人从来就反对童话只是给孩子看的,他认为同时也是为富有童心的成年人而准备的。他的童话蕴含著深刻的哲理,却以令人非常愉快的面目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经历

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自幼喜欢艺术和文学创作,从1943年起就开始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

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其后一边在慕尼黑大众剧院当导演,一边为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撰写电影评论,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

不久,他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恩德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从事少儿作品创作,因其儿童文学处女作《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发表而一举成名。

二战结束以后,米切尔·恩德进入慕尼黑的一所演艺学校。毕业后他加入一个小剧团在德国北部巡回演出。他搬道具、画布景、作演员,第一线的演员生活,让他历经风霜,饱尝到人世的坎坷炎凉。一段时间以后,他离开剧团回到慕尼黑。他开始为歌舞剧团写剧本,为电台写影评。这段时间他生活困顿,因收入微薄,只能依靠牛奶和面包圈度日。

有一天,一个朋友请米切尔·恩德为一本连环画写脚本,他用打字机打下了开头的第一句:“火车司机卢卡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国度”,写着写着他思如泉涌,几个月以后,一部长篇儿童小说诞生了。这是一部描写火车司机卢卡斯和他的朋友吉姆·克罗甫以及十三个强盗的故事。

1960年,米切尔·恩德人生的转折点,第十四次投稿终于成功。时任蒂奈曼出版社社长的是威特布莱希特先生的母亲。她从这部书稿中发现了米切尔·恩德的才华,毅然把这部书出版。

1970年,恩德与其妻德国女演员英格博格·霍夫曼一起定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曾先后获得德国青年文学奖。

数年以后,米切尔·恩德和他的妻子英厄伯格·霍夫曼离开巴伐利亚,移居意大利。他们在罗马南效买了一栋小别墅,取名为“松鼠别墅”。这里佳木葱茏,空气清鲜,正是潜心写作的好去处。夫妻俩养了猫、狗、乌龟、松鼠等小动物,生活恬淡而节奏。米切尔·恩德的大量主要著作,就诞生在这里。在这栋松鼠别墅,他俩一直住到1985年。

个人生活

1964年,米歇尔·恩德与年长8岁的英格博格·霍夫曼(Ingebork Hoffmann)结婚,并移民到义大利。

1985年,妻子英格博格·霍夫曼去世(享年63岁),并返回慕尼黑。

1989年,米歇尔·恩德前往日本参加“恩德父子展”,并与《说不完的故事》的日本翻译者佐藤真理子结婚。

作品

代表作

1974年,出版《毛毛》,这是本幻想儿童文学,读者先会陶醉于故事中人物被毛毛激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毛毛仅仅是凝神倾听),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恩德式寓言的核心——对人心羸弱之处的剖析与诊断。[3][4]

1960年,出版《小图丁杰姆和司机鲁卡斯》,获得联邦德国少年儿童文学奖。

短篇故事集

《魔术学校》(Die Zauberschule und andere Geschichten, 1994年)

小说

《镜中镜》(Der Spiegel im Spiegel,1986年)

剧本

《马戏团的童话》(Das Gauklermärchen,1982年)

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