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箴言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箴言书,外文名:PROVERBS,BOOK OF,基督教圣经经卷文献。

《圣经[1]》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共同经典,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希腊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汉译作“经”。基督教的《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2]

简介

这书卷的希伯来名称是 mis%le^,意即“某某的箴言”;它是 mis%le^ s%#lo^mo^h “所罗门的箴言”,箴一1)的缩写。英文的名称乃取自武加大译本的 Liber Proverbiorum。箴言是多本箴言集的精选,是成功人生的指南。它没有明显地强调先知书的大主题(如:约),但指出以色列民的独特信仰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Ⅰ 内容大纲

a. 智慧的重要性(一1-九18)

第一段是阐明写作目的的引言(一1-6),作者继而教导他的儿子或学生有关智慧的价值和本质。他用训诲诗的形式就每一个论点作颇长的讨论;这手法大异于箴十1起的〔精警〕箴言。这些诗体的散文引申自格言体裁(ma{s%a{l),内容精炼华美发展(*箴言,俗语;*智慧文学)。

作者旨在刻画一个极大的对比:寻求智慧和甘心作愚昧人的不同结局。这是开场白,接着就是几百句特选的箴言。智者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些试探:暴力的罪行(一10-19,四14-19)、作茧自困的轻率誓言(六1-5)、怠惰(六6-11)、欺骗(六12-15),以及特受责备的性不洁(二16-19,五3-20,六23-35,七4-27,九13-18)。谁能逃避上述陷阱,*智慧就赐他幸福、长寿、财富和尊荣(三13-18)。这段经文(如一7,三5-12)的浓厚宗教味道、极敏锐的道德语调,以及那种勖勉和训诲的风格,都使人想起申命记。

这部分的经文显然是不知名的作者所写的,因为一1-6大概指向整本箴言书,而十1则引介一辑据称为所罗门所写的箴言。学者通常把这段经文归入全书中最后期的箴言作品。虽然它们最后收编的年代比较后(主前约600),但大部分可能是相当早期的作品。奥伯莱(W. F. Albright)指出这些经文与乌加列或腓尼基作品在思想和结构方面都很接近,特别是箴八、九(见 Wisdom in Israel,页7-9)。奥氏又说:“一些格言、或甚至较长的段落,都非常可能以类似现存的格式出现于铜器时代(页5)。关于八22起把智慧拟人化的笔法,见*智慧。

b. 所罗门的箴言(十1-廿二16)

这部分大概是箴言书中最古老的作品,愈来愈多学者承认,一些经文所反映的传统说法并无虚言,*所罗门的确是最卓越的智者,(见:王上四29起;箴一1,十1,廿五1)。他与埃及朝廷的来往,帝国辽阔的联络网络,再加上货财丰盈和四境相当升平等原因,都使他足有条件陶醉于各种文化活动中,而其兴趣之广和成就之高是他的继承人望尘莫及的。

这一辑大约有箴言375句。第十-十五章的结构主要是相对的(antithetic),而十六-廿二章则是综合的(synthetic)或同义的(synonymous)。大部分的箴言不相连属,亦不见得有任何的归类系统。

虽然宗教色彩并非绝迹(参十五3、8-9、11,十六1-9,等等),但大部分却没有明显提到以色列人的信仰,而是建基于对日常生活的实际观察。这些极其实际的教导强调智慧所带来的利益,因此,一些主张“纯宗教不应有功利观念”的人就加以抨击。但我们要问,一个未曾蒙神向他启示死后生命奥秘的务实智者,又怎能不借助智慧人蒙福而愚味人闯祸的事例,来阐明生命的问题呢?

c. 智慧人的言语(廿二17-廿四22)

这一辑的标题在马索拉经文和英文版本圣经中都不显眼,因为它被并入廿二17的经文中。可是,在廿四23出现了明显的标题:这些也是智慧人的言语;这暗示廿二17-廿四22应该是自成一辑的。这部分箴言在主题上的连系和发挥都胜于前一辑,所论及的题目颇多:关心贫穷者(廿二22、27),尊重君王(廿三1-3,廿四21-22),管教儿童(廿三13-14),节制(廿三19-21、29-35),孝敬父母(廿三22-25),贞节(廿三26-28),等等。宗教重点虽不显著,但也非绝迹(如廿二19、23,廿四18、21)。

埃及阿曼尼摩比(Amenemope)的箴言与廿二17-廿三11在形式上的关连已广受接纳。讨论的焦点在于谁影响谁?鲍加内尔(W. Baumgartner, The Old Testament and Mordern Study, H. H. Rowley 编,1951,页212)指出:“阿曼尼摩比的箴言是较早出现的底本……众人已经接纳这一理论”。但埃及古物学(Egyptology)的圈中人却表示怀疑;德奥顿(E. Drioton)提出了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事实上,埃及的阿曼尼摩比箴言是翻译自希伯来原著的(有的地方甚至是硬译过来的);由此推论,这本希伯来原著大概就是“智慧人的言语”,亦即箴言书的直接来源了。见:德奥顿,Me*langes Andre* Robert, 1957,页254-80,以及 Sacra Pagina, 1, 1959,页229-41。至于反对的观点,见:威廉斯(R. J. Williams),JEA 47, 1961,页100-6。不管这辑箴言的来源何在,由于它深受以色列人信仰的薰染和修订,它已是旧约启示的一部分。

d. 智慧人的其他言语(廿四23-24)

这短辑与上一辑一样有不规则的格式,有简短的箴言(如:第26节),也有稍长的格言(如30-34节;参六6-11)。虽然宗教味不显著,但社会责任感却很鲜明(如28-29节)。这两辑似乎不是所罗门的作品,而是以色列哲人的部分遗产。这些哲人创作、收集和润饰了大量智慧人的语录(参:传十二9-11)。

e. 所罗门的其他箴言(廿五1-廿九27)

这部分的内容与十1-廿二16大同小异(如:廿五24 = 廿一9,廿六13 = 廿二13,廿六15 = 十九24,等等)但长度比较参差。构成上一辑的骨干的对比平行句(antithetic parallelism),在这一辑并不常见,然而廿八-廿九章则不乏这类句子;在十1起甚少出现的比较句,在这里则俯拾即是(如廿五3、11-14、18-20,等等)。

他勒目(Baba Bathra 15a)相信希西家和他的臣属写下这些箴言,其根据是廿五1。我们不了解他们在编辑方面的贡献,但廿五1的准确性则不容置疑,而它是与廿五-廿九章的语录有关的。代下廿九25-30足以证明希西家对以色列文学的兴趣。该处记载他恢复了大卫式的敬拜,包括颂唱由大卫和亚萨所写的诗篇。本曾(A. Bentzen)认为这些箴言口传至希西家时代才被抄录下来(IOT, 2,页173)。德莱维(S. R. Driv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Old Testament,页401)列出一些反映王国时期局势不安定的箴言(廿八2、12、15-16、28,廿九2、4、16)。挑选这些箴言,是否反映主前第八世纪的乱世?

f. 亚古珥的言语(卅1-33)

亚古珥、其父雅基、以铁和乌甲(卅1)的身份无法鉴定。参*以铁一条的内容,其中提及原文字词的不同分法可把后面两个名字删除。真言(Oracle,卅1,见 RSV 旁注)大概应译成专有名词*玛撒。

前面几节经文难以解释,似乎带有不可知论的语调。第5-6节则以神话语的永恒不变来回答这种不可知论。跟着是一段简短但感人的祷词(7-9节),然后这章经文以一组比较长的箴言作结束。后者描述堪称赞或受谴责的行为;其中,数目字四显得很突出。一些句子的结构是旧约和乌加列文献中常见的模式;X, X+1(如:摩一-二;弥五5)(参 C. H. Gordon, Ugaritic Handbook, 1947,页34、201)。

g. 利慕伊勒的言语(卅一1-9)

我们不认识这位*玛撒的君王。他母亲劝告他不可过度亲近女色,不可醉酒,又鼓励他判案公正,连贫乏人也不可轻视。这段经文明显受到亚兰文的影响(如:bar,“儿子”;m#la{ki[^n,“君王”)。

h. 称赞才德的妇女(卅一10-31)

这首精心写成的“敌合诗”〔译注:这首离合诗(acrostic)中,每行起首一字是顺字母次序排列的〕并没有标题:但它与前面一段完全不同,所以必须视为独立的一组。它所表现的因袭风格显示它应属于箴言书中最晚期的作品。它描述一个勤勉、尽责、敬虔的妇女;这卷书以此作为结束是恰当的,因为箴言书就是讨论如何实践一个让神引导的生活。

Ⅱ 日期

箴言书不可能成书于希西家以前(主前约715-686)。可是,那首离合诗(卅一10-31)以及玛撒诸人的言语(卅1-33,卅一1-9),也很可能是在被掳时期或被掳回归以后才加进去的。最后编辑成书的合理日期是主前第五世纪。大部分其他散见的箴言早在被掳以前很久便已写成。奥伯莱(上引书,页6)指出,从文学上的理由来看,箴言书的内容一定早于亚希夸(Ahiqar)的亚兰文语录(主前第七世纪)。

Ⅲ 箴言与新约

箴言在新约的痕迹包括直接的引用(如:三7上 = 罗十二16;三11-12 = 来十二5-6;三34 = 雅四6和彼前五5下;四26 = 来十二13上;十12 = 雅五20和彼前四8;廿五21-22 = 罗十二20;廿六11 = 彼后二22),以及间接引述(如:二4和西二3;三1-4和路二52;十二7和太七24-27)。正如基督成全了律法和先知(太五17),祂也照样藉着启示神全备的智慧(太十二42;林前一24、30;西二3)来成全智慧文学的作品。若说箴言书是爱之律的详尽注释,那么,它也成为那位活现真爱者的“铺路先锋”。见:弗斯奇(C. T. Fritsch), 'The Gospel in the Book of Proverbs', Theology Today 7, 1950,页169-8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