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管花马兜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管花马兜铃别名一点血、独一味、红白药,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约2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3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省,西南和南部较盛,其中马兜铃 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地下部分入药,为清血药和通经药,又可治蛇伤, 惟用之过量,则刺激消化和泌尿器官。

分布区域

产于河南(商城)、湖北(利川)、湖南(武岗、零陵)、四川(屏山、沭川、汉源)、贵州(三都)、广西(全县、兴安)、广东(乐昌、乳源)、江西(新建、铜古)、浙江(丽水、龙泉)、福建(将乐、南平)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南平。[1]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细长,黄褐色,内面白色;茎无毛,干后有槽纹,嫩枝、叶柄折断后渗出微红色汁液。叶纸质或近膜质,卵状心形或卵状三角形,极少近肾形,长3-15厘米,宽3-16厘米,顶端钝而具凸尖,基部浅心形至深心形,两侧裂片下垂,广展或内弯,湾缺通常深2-4厘米,边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或粉绿色,两面无毛或有时下面有短柔毛或粗糙,常密布小油点;基出脉7条,叶脉干后常呈红色;叶柄长2-10厘米,柔弱。

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1-2厘米,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长3-8毫米,无柄;花被全长3-4厘米,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约5毫米,向上急遽收狭成一长管,宽2-4毫米,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狭长圆形,基部宽5-8毫米,顶端钝,凹入或具短尖头,深紫色,具平行脉纹。

花药卵形,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单个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5毫米,5-6棱;合蕊柱顶端6裂,裂片顶端骤狭,向下延伸成波状的圆环,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5厘米, 6棱,成熟时黄褐色,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梗常随果实开裂成6条;种子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约4毫米,宽约3.5毫米,背面凸起,具疣状突起小点,腹面凹入,中间具种脊,褐色。花期4-8月,果期10-12月。

传粉特点

马兜铃属植物的传粉极有特点:其花被成细长筒状,顶部扩大如旗状,细嫩花花被筒内侧有向里面生长的毛,最底部是雌蕊,柱头靠近花药。花发出腐肉气息吸引个体很小的蝇类,它们进入花筒后则因花被内侧的毛所阻难以钻出,有时要停留几天,以花被上多浆细胞为食。直到花粉成熟散落在昆虫背上,毛才萎缩。携带花粉的蝇飞到另一花中,遇到成熟柱头便可以授粉。柱头先于雄蕊成熟,如已经接受异花花粉,花被外面的旗状物便失去膨压而盖住花被筒,全花下垂,蝇类无法飞入。

生长习性

管花马兜铃多生长在海拔100-1700米林下阴湿处。管花马兜铃的花可以发出腐肉气息吸引昆虫,进入花筒后会因花内侧的毛阻挡而难以钻出,花粉成熟后会散落在昆虫的背上,这时毛会萎缩,昆虫会飞出进行授粉。

药用价值

根和果实入药,有清肺热、止咳、平喘之效。根可用于清热解毒、止痛、用于胃痛、毒蛇咬伤。 全株可用于用于跌打损伤。

止咳平喘

管花马兜铃对于咳嗽具有强烈的止咳效果,而对于哮喘同样具有镇定作用,因此时常用于止咳良药。

祛痰

对于喉咙有浓痰的患者,使用管花马兜铃能够达到有效的祛痰效果。

抗炎灭菌

若是皮肤发生验证,管花马兜铃能够有效的进行抗炎消毒,具有灭菌作用,果实的作用比叶4、降压

对于早期的高血压疾病,管花马兜铃具有温和而持久的减压功效。

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