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答《文艺学习》编辑部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答《文艺学习》编辑部问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孙犁的散文。

作品欣赏

问:请回忆一下,你的创作冲动是由什么引起的?是由一件事,一个人,或者由于其他?

答:创作冲动是一种要写东西的愿望。这种愿望大部分是从责任感出发,就是:我是一个记者,或是一个作者,应该写些什么出来。在具体取材上,有时是一件事,也有时是一个人,这是很难分别的。但主要的是因为对一个人发生过情感,对他印象深刻,后来才写出一篇文章来。

问: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你是否观察人的活动?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我自己以为,我对接触过的人物,记忆比较好,因此,在写到这个人的时候,当时的情景总还记得。这恐怕是我对他曾有好感或是恶感的缘故。也有忘记了的人物,那就是他不曾引起我的感情的波动。我不大习惯为了写作,那样随时去“观察”一个人。我认为那种带有职业性的观察,是很不自然的。

问:当你深入群众生活时,你是否每天记笔记?记些什么?写作时你怎样利用这些笔记?用得多不多?

答:我很少记笔记,当记者时有时记一些。那是恐怕弄错了时间、地点,或人的姓名。但我认为笔记总是有用的,虽然它并不是创作必不可缺的条件。我认为鲜明的记忆最重要。

因为它在创作中容易发挥,而笔记则容易凝固。

问:你在深入生活时,是如何借助党的政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才深一步理解生活的?请举具体事实说明。

答:在今天,无论是反映一种生活或是一次运动,不借助于党的政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那是不能想象的。即使是细微的生活部分,也是如此。例如写抗日战争,如果不研究抗日期间毛主席的全部著作和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各种政策,是没有可能反映一个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的。但作者必须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如果没有体验,只是政策和理论解决不了创作上的问题。

问:当你经过长期生活,积累了许多印象之后,你如何概括这些印象,创造人物的?

问:你开始写作时,是不是根据真人真事?如果不是,又是怎样塑造人物的?

问:你作品中的人物是否都有模特儿?说明你如何根据模特儿塑造人物?

答:这三个题目,可以合并答复。就是:我还没有学会概括和创造人物,这是很困难的。在我的作品里,大部分的人物是有真人做根据的。有时因为我对那一种性情的人物有偏爱,因此,在我的作品里,也常有类似的人物出现。我以为,幼年的记忆,对作品的影响最显著。本村本地的人和事,对作者的印象最深。当然,这些真人在作品中都是经过作者的夸张和渲染的了。

在创作中,有些人物距离今天的时间越长,在写作时反倒越显得鲜明,离开很久了的地区,也是如此,记忆这个东西很奇怪。例如《荷花淀》是我在延安窑洞里写成的,而《山地回忆》是在天津报社机器房的小楼上写成的。

问:在你的作品中有没有完全靠听来的故事写成的?

答:可以说是没有,有时也因为听了些什么,引起写作,但那只是引起而已,故事中的生活还是以经历为依据的。

问:你在写作之前,是否先有写作提纲?这个提纲在写作过程中有无改变?为什么?

答:我因为过去多写短东西,所以没养成写提纲的习惯。

近几年来学写长东西,因为没有写提纲,走了很多弯路,以后要写提纲了。

问:你每次写作,感觉最困难的是在什么地方?有无中途写不下去的时候?后来又怎样继续下去的?

答:最感困难的是:想写什么,而对那种事物知道的很少。常常有中途写不下去的时候。如是短篇,睡一觉,精神好些就可以继续下去。如是长篇,那就必须转折一下,但如没有提纲作指针,转折是很冒险的。因为虽然写下去了,并不等于就是写好了。

1954年11月问:请回忆一下,你的创作冲动是由什么引起的?是由一件事,一个人,或者由于其他?

答:创作冲动是一种要写东西的愿望。这种愿望大部分是从责任感出发,就是:我是一个记者,或是一个作者,应该写些什么出来。在具体取材上,有时是一件事,也有时是一个人,这是很难分别的。但主要的是因为对一个人发生过情感,对他印象深刻,后来才写出一篇文章来。

问: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你是否观察人的活动?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我自己以为,我对接触过的人物,记忆比较好,因此,在写到这个人的时候,当时的情景总还记得。这恐怕是我对他曾有好感或是恶感的缘故。也有忘记了的人物,那就是他不曾引起我的感情的波动。我不大习惯为了写作,那样随时去“观察”一个人。我认为那种带有职业性的观察,是很不自然的。

问:当你深入群众生活时,你是否每天记笔记?记些什么?写作时你怎样利用这些笔记?用得多不多?

答:我很少记笔记,当记者时有时记一些。那是恐怕弄错了时间、地点,或人的姓名。但我认为笔记总是有用的,虽然它并不是创作必不可缺的条件。我认为鲜明的记忆最重要。

因为它在创作中容易发挥,而笔记则容易凝固。

问:你在深入生活时,是如何借助党的政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才深一步理解生活的?请举具体事实说明。

答:在今天,无论是反映一种生活或是一次运动,不借助于党的政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那是不能想象的。即使是细微的生活部分,也是如此。例如写抗日战争,如果不研究抗日期间毛主席的全部著作和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各种政策,是没有可能反映一个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的。但作者必须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如果没有体验,只是政策和理论解决不了创作上的问题。

问:当你经过长期生活,积累了许多印象之后,你如何概括这些印象,创造人物的?

问:你开始写作时,是不是根据真人真事?如果不是,又是怎样塑造人物的?

问:你作品中的人物是否都有模特儿?说明你如何根据模特儿塑造人物?

答:这三个题目,可以合并答复。就是:我还没有学会概括和创造人物,这是很困难的。在我的作品里,大部分的人物是有真人做根据的。有时因为我对那一种性情的人物有偏爱,因此,在我的作品里,也常有类似的人物出现。我以为,幼年的记忆,对作品的影响最显著。本村本地的人和事,对作者的印象最深。当然,这些真人在作品中都是经过作者的夸张和渲染的了。

在创作中,有些人物距离今天的时间越长,在写作时反倒越显得鲜明,离开很久了的地区,也是如此,记忆这个东西很奇怪。例如《荷花淀》是我在延安窑洞里写成的,而《山地回忆》是在天津报社机器房的小楼上写成的。

问:在你的作品中有没有完全靠听来的故事写成的?

答:可以说是没有,有时也因为听了些什么,引起写作,但那只是引起而已,故事中的生活还是以经历为依据的。

问:你在写作之前,是否先有写作提纲?这个提纲在写作过程中有无改变?为什么?

答:我因为过去多写短东西,所以没养成写提纲的习惯。

近几年来学写长东西,因为没有写提纲,走了很多弯路,以后要写提纲了。

问:你每次写作,感觉最困难的是在什么地方?有无中途写不下去的时候?后来又怎样继续下去的?

答:最感困难的是:想写什么,而对那种事物知道的很少。常常有中途写不下去的时候。如是短篇,睡一觉,精神好些就可以继续下去。如是长篇,那就必须转折一下,但如没有提纲作指针,转折是很冒险的。因为虽然写下去了,并不等于就是写好了。

1954年11月[1]

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纪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点病逝于天津,终年89岁。[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