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筏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筏道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名词解释

筏道(raft sluice),水利枢纽中放送木排过闸、过坝用的水工建筑物。可建在闸、坝的一旁,依天然地势成斜坡状,也有通过坝顶的。用于浮运木排(筏)过坝的水槽。

种类

筏道有干筏道和湿筏道两种。前者竹、木材在斜坡上借自重滑下,后者自上游引水通过渠槽输送竹、木材流下。

组成

筏道多靠岸边布置,主要由进口段、槽身和出口段组成。进口应远离水电站、溢流坝,其前多设有引筏道和导向设施。当库水位变幅在 2米以下时,常用固定式进口,以叠梁调节水深;当库水位变幅在2米以上时,多用活动式进口,在进口处设叠梁和活动筏槽或扇形闸门。还可与船闸相似,在进口段设置两道闸门,中间形成筏室(见图)。槽身是一宽浅的倾斜水槽,多为木质、浆砌块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槽身宽度主要根据浮运木排的宽度确定,一般取木排的最大宽度加1.0~2.0m的裕度。实用的筏道宽度为4~8m。为提高筏道的通过能力,缩短槽身的长度以减少工程量,通常在保证木排安全浮运的原则下,适当提高排速是有利的。为此,多数槽内最小水深选为2/3左右木排的厚度。槽身的底坡,在设计时,可选定适宜的平均排速求得断面的平均流速,然后,按棱形明渠非均匀流进行计算求得底坡。木排处于悬浮状态,排速一般为断面平均流速的1.5~3.0倍。据实践,最大排速在7m/s时,放排工人仍能随排过坝,所以平均排速常取5m/s左右。为减小槽内流速,可采用人工加糙(见彩图)。也有将槽身做成多级跌水消能的。如槽身末端不发生水跃或只发生波状水跃时,可不进行人工加糙。

筏道出口宜靠近下游主河道,且置于最低水位以下。据实践,使出口水流衔接呈波状水跃和面流时,木排能顺利进入下游河槽。为此,出口常做成平台跌坎、消力池后接平台、带消能栅的消力池等(图2),以保证木排顺利安全向下流放。如筏道出口远离河道,则需设下游引筏道。

筏道多靠岸边布置,其进口最好远离水电站、溢流坝、泄洪洞等建筑物,以免互相干扰。槽身一般布置成直线,如必须转弯时,多采用较大的转弯半径(不小于150m),以保水流平顺。进口前多设引筏道,并有浮排等导向设施。筏道虽消耗水量,但过材量大,使用方便,故采用仍较广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