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1]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于1979年4月9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主持人是约翰尼·卡森。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奖杯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

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颁奖嘉宾

颁发奖项 颁奖嘉宾
介绍投票规则 丹尼·托马斯
最佳影片奖 约翰·韦恩
导演奖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与艾丽·麦古奥
编剧类奖 劳伦·贝考尔与强·沃特
男主角奖 金格尔·罗杰斯与戴安娜·罗斯
女主角奖 理查德·德莱弗斯与雪莉·麦克雷恩
男配角奖 黛恩·坎农与特利·萨瓦拉斯
女配角奖 乔治·伯恩斯与波姬·小丝
外语片奖 尤·伯连纳与娜塔利·伍德
摄影奖 詹姆斯·柯本与金·诺瓦克
艺术指导奖 雪莉·琼斯与瑞奇·施罗德
服装设计奖 雷·博尔格与杰克·哈利
剪辑奖 多姆·德路易斯与瓦莱丽·佩莱恩
音效类奖项 玛戈·基德与克里斯托弗·里夫
原创歌曲奖 鲁比·基勒与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
音乐类奖项 迪恩·马丁与拉蔻儿·薇芝
视觉效果 史蒂夫·马丁
荣誉奖 罗宾·威廉斯与啄木鸟伍迪(动画人物)
荣誉奖 格里高利·派克
荣誉奖 加里·格兰特
荣誉奖 奥黛丽·赫本
短片类奖项 罗比·本森与卡洛尔·琳蕾
纪录片奖 米亚·法罗与大卫·L·沃尔泊
简·赫尔索特人道精神奖 杰克·瓦伦蒂
科技奖 玛吉·史密斯与玛伦·斯塔普莱顿
保罗·威廉斯 介绍小萨米·戴维斯和斯蒂夫·劳伦斯上台表演

叠现场表演

黛比·伯恩表演《莱西的魔法》插曲"When You're Loved"
小萨米·戴维斯和斯蒂夫·劳伦斯表演"Oscar's Only Human"
巴瑞·曼尼洛表演《小迷糊闯七关》插曲"Ready to Take a Chance Again"
奥莉维亚·纽顿-约翰表演《油脂》插曲"Hopelessly Devoted to You"
简·奥利弗与约翰尼·马西斯表演《明年此时》插曲"The Last Time I Felt Like This"
唐娜·桑默表演《狂热星期五》插曲"Last Dance"

目录

获奖及提名名单

奖项 获奖人 / 获奖影片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猎鹿人》 《返乡/荣归》、《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午夜快车》、《不结婚的女人》
最佳男主角 乔恩·沃伊特《归来》 沃伦.比蒂《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加里.布希《英才恨》、罗伯特.德尼罗《猎鹿人》、劳伦斯.奥利弗《纳粹大谋杀/纳粹狂种》
最佳女主角 简·方达《归来》 英格丽.褒曼《秋日奏鸣曲》、艾伦.波士汀《明年此时》、吉尔.克莱布格《不结婚的女人》、吉拉汀.佩姬《我心深处/内心世界》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托弗·沃肯《猎鹿人》 布鲁斯.戴恩《返乡/荣归》、理查德.法恩斯沃思《牧场风云》、约翰.赫特《午夜快车》、杰克.沃登《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
最佳女配角 玛吉·史密斯《加州套房》 黛安.卡侬《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佩内洛普.米尔福德《返乡/荣归》、莫林.斯特普尔顿《我心深处/内心世界》、梅丽尔.斯特里普《猎鹿人》
最佳导演 迈克尔·西米诺《猎鹿人》 哈尔.亚西比《返乡/荣归》、沃伦.比蒂和巴克·亨利《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伍迪.艾伦《我心深处/内心世界》、艾伦.帕克《午夜快车》
最佳原创剧本 南茜·杜德,沃·索尔特,罗伯特·琼斯《归来》 《秋日奏鸣曲》、《猎鹿人》、《我心深处/内心世界》、《不结婚的女人》
最佳改编剧本 奥利弗·斯通《午夜快车》 《亲兄弟》、《加州套房》、《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明年此时》
最佳摄影 纳斯托·艾尔孟德罗斯《天堂里的日子》 《猎鹿人》、《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明年此时》、《新绿野仙踪》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 保罗·西尔伯特,艾·奥杜诺,万乔治·盖纳斯《天堂可以等待》 《龙虎大贼少双手》、《加州套房》、《我心深处/内心世界》、《新绿野仙踪》
最佳服装设计 安东尼·鲍威尔《尼罗河上的惨案》 《大篷车》、《天堂之日/梦断情天》、《杀人蜂》、《新绿野仙踪》
最佳音响 理查德·波德曼,威廉·麦卡西,奥从·罗青,达林·奈特《猎鹿人》 《英才恨》、《天堂之日/梦断情天》、《卖命生涯》、《超人》
最佳电影剪辑 彼得·津纳《猎鹿人》 《纳粹大谋杀/纳粹狂种》、《返乡/荣归》、《午夜快车》、《超人》
最佳原创歌曲 保罗·贾巴拉《狂热周五夜》中歌曲"最后的舞蹈" "HopelesslyDevotedToYou"《火爆浪子/油脂》、"TheLastTimeIFeltLikeThis"《明年此时》、"ReadyToTakeaChanceAgain"《小迷糊闯七关》
最佳改编配乐 乔·伦扎蒂《布迪·霍利的故事》 《艳娃传》、《新绿野仙踪》
最佳原创配乐 艾伦·马歇尔,戴维·普特南《午夜快车》 《纳粹大谋杀/纳粹狂种》、《天堂之日/梦断情天》、《天堂可以/上错天堂投错胎》、《超人》
最佳动画短片 《快信》(加拿大) 《噢亲爱的》、《里普.万.温克尔》
最佳真人短片 《未成年的父亲》 《不同的途径》、《曼蒂的祖母》、《奇怪的果实》
最佳纪录短片 《戈萨默·康多的逃跑》 《美国土著奥德赛》、《座谈与会面》、《晚安小姐》、《圣昆廷的斯夸尔斯》
最佳纪录长片 《吓人的真相》 《恋人》、《神秘的粘土城堡》、《劳尼》、《婴儿和旗帜妇女急救队的故事》
最佳外语片 《拿出你的手绢》(法国) 《玻璃牢房》德国、《匈牙利人》匈牙利、《意大利万岁》意大利、《白比姆黑耳朵》苏联

特别奖项

荣誉奖

授予以独特的动画片给全世界带来了欢笑的老动画片家华尔特·兰茨 授予电影的创始人和革新者的电影导演金·维多;

授予对电影事业有贡献的演员劳伦斯·奥立佛;

授予使公众认识到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部;

1978年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授予利奥·贾菲(哥伦比亚公司董事长)。

特别成就奖

《超人》 Les Bowie/佐兰·佩里西克/Roy Field/Colin Chilvers/德里克·麦丁斯/Denys N. Coop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金像奖座)

授予研制伊斯曼彩色5243/7243型中间片的彩色复制片的伊斯曼·柯达公司;

授予不断研究并设计磁录音机的纳格拉公司人员,斯蒂芬·库德尔斯基;

授予设计、制作并不断改进潘那弗莱克斯35毫米摄影机系统的潘那维辛公司。

二等奖(奖章)

授予研究并改进用于电影制片和放映的录音系统的有关人员:道尔比研究室的雷·道尔比等。

三等奖(奖状)

授予提出用离子交换再循环电影洗印片水洗法的勒克斯洗印厂人员:戴维·迪吉科布,阿尔·福尔·福特,弗雷德·斯科比;

授予研制35毫米电影放映用的西尼勒克斯--欧特拉放映镜头的施奈德公司人员:卡尔·马赤,格伦·伯格雷;

授予研制露天汽车电影院的西尼--费汽车无线电还音系统的日本明清电气有限公司的鬼一关口等。

最佳影片

《猎鹿人》[2]是由迈克尔·西米诺执导,罗伯特·德尼罗、克里斯托弗·沃肯、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以越战为背景,讲述了三个过去常一起打猎的好友在战场被俘后的不同命运,刻画了战争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发人深省。影片于1978年12月8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宾夕法尼亚州三个年轻的钢铁工人迈克尔,史蒂文和尼克,在越南战争时来到了越南。在离开美国时,史蒂文与已怀孕的安吉拉结了婚,他们的婚礼也是这三个年轻人的告别聚会。婚礼结束后,三个人一同去打猎,迈克尔以神奇的枪法击中了一头雄鹿,但他仍神情抑郁,因为在他心中这就等于在拿生命做赌注。在战场上,他们三人没过多久就都成了越南士兵的 俘虏,越南士兵逼迫他们用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尼克被吓得半死,迈克尔却很镇定,他还乘机抢了越南士兵的枪,与同伴一同逃出了俘虏营,但逃出后大家又失散了。迈克尔和史蒂文回到了美国,史蒂文终身残废,住在疗养院中不愿回家,迈克尔虽然无恙,但精神上已不复当年,他与尼克的女朋友琳达同居。当迈克尔得知尼克还活着,并且住在西贡时,他来到了越南并找到了尼克,但此时的尼克已麻木不仁,尼克在迈克尔面前玩俄罗斯轮盘赌,这一次他饮弹而亡。

角色介绍=

罗伯特·德尼罗饰演迈克尔

原本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钢铁工人,平日里和好友猎鹿玩乐。在越战爆发后,和好友们一起上了战场,但惨遭被俘。在越南士兵逼迫他和朋友们用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时,他很镇定,乘机抢了越南士兵的枪,与同伴一同逃出了俘虏营,但逃出后他们又失散了。后来回到美国,虽然身体无恙,但精神上已不复当年,他误以为尼克已死,便和其女朋友琳达同居为伴。


克里斯托弗·沃肯饰演尼克

和迈克尔一起猎鹿、上战场、被俘的朋友,在越南士兵逼迫他和朋友们用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时,被吓得半死。后在迈克尔的帮助下逃脱,但却与好友们失散。一个人留在了越南,住在西贡。经历了战争的摧残,变得麻木不仁,最后因为玩俄罗斯轮盘赌游戏而亡。

约翰·萨维奇饰演史蒂文

和迈克尔一起猎鹿、上战场、被俘的朋友,上战场前与已怀孕的安吉拉结了婚。后因被俘逃脱时伤了腿,造成了终身残疾。和迈克尔一起回到美国后,一直住在疗养院中不愿回家。

精彩花絮

1.片中猎鹿场景应该发生在阿巴拉契亚山脉,阿巴拉契亚山势平缓,但镜头中全部是冰雪皑皑的群山,高耸险峻的山峰。这些镜头是在喀斯卡特山脉拍摄的。在宾夕法尼亚州猎的鹿应该是白尾鹿,但该片中出现的鹿是一只麋鹿。

2.片中在最后一个猎鹿场景,迈克尔追踪那头鹿的时候,他惯用的左手变成了右手,而后又变了左手。

3.当安吉拉看着镜中的婚纱装时,观众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她的头上有一只麦克风。

4.赌完"俄罗斯轮盘"逃出越南人的营地后,迈克尔开始右手拿着一支步枪,左手扶着受伤的尼克。但在下一个镜头,步枪没有了,在其他逃亡的镜头中也看不到这支步枪了。

5.该片背景设置在1968年,在一个酒吧场景中,演奏的是威龙·詹宁斯和威利·纳尔逊的《好心女人》,这首歌是1974年录制的。

6.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未婚夫约翰·凯泽在该片中出演罗伯特·德尼罗的朋友,但在还未拍摄完他就因患骨癌去世了。

获奖记录

时间 届次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人物 备注
1979年
第51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猎鹿人》 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托弗·沃肯 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迈克尔·西米诺 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 Richard Portman 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剪辑 Peter Zinner 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罗伯特·德尼罗 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梅丽尔·斯特里普 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迈克尔·西米诺 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 维尔莫斯·齐格蒙德 提名
第36届 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 迈克尔·西米诺 获奖
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罗伯特·德尼罗 提名
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 《猎鹿人》 提名
美国金球奖最佳女配角 丽尔·斯特里普 提名
美国金球奖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托弗·沃肯 提名
美国金球奖最佳编剧 Deric Washburn 提名
1980
第33届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 维尔莫斯·齐格蒙德 获奖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剪辑 Peter Zinner 获奖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 《猎鹿人》 提名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男主角 罗伯特·德尼罗 提名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提名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托弗·沃肯 提名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导演 迈克尔·西米诺 提名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剧本 Deric Washburn 提名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原声 C. Darin Knight Richard Portman 提名
1980 第3届 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猎鹿人》 获奖

影片评价

该片如同一段可歌可泣的军人悲歌控诉着战争带来的种种罪恶,这种罪恶所催生的是一种难以愈合的创伤,它让人失去融入社会的能力,而变成如同"兰博"那样的问题人群,即使他们对社会的反抗被部分观众认定为一类英雄行径。

该片前半部分花了很大手笔描述婚礼,随后与越南的地狱景象形成对比。片中用左轮手枪赌博的场面令观众触目惊心。该片以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迈克尔审度了战争的残酷,克里斯托弗·沃肯扮演的尼克让观众很震撼,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中戏份不多,短短几个镜头就描绘出了琳达这个"花瓶"角色 。总体来说该片是部很能打动观众的反战电影,值得反复观摩。(腾讯娱乐评)

导演迈克尔·西米诺没有让该片成为炮火连天的战争片,而是用大量的时间来表现战争前后人与人之间的种种情感,从亲情、友情、爱情方面来刻画出战争对人的慑服和对人内心造成的伤害,间接的表现远比直接来展示战争场面更有杀伤力。罗伯特·德尼罗所饰演的迈克尔,在越南战场上被俘时和拿性命做赌注的俄罗斯轮盘赌时表现的都很勇敢冷静,战后他一反之前的表演,很到位地诠释出无情战争带给他的影响;梅丽尔·斯特里普在该片中本来并没有多少戏份,然而只要每一次她出场,立即便将其他人的风头抢去不少;克里斯托弗·沃肯饰演的尼克,用枪指着自己的头时,那张面孔不是用痛苦一词就能形容的。(新浪娱乐评)

最佳男演员

乔恩·沃伊特[3](英文名:Jon Voight),1938年12月29日出生于纽约州,演员、导演。他的演艺事业起步于舞台和电视,曾获得1978年第31届戛纳电影节和1979年第36届金球奖、第51届奥斯卡三项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他是一位捷克裔美国高尔夫球迷的儿子,他也是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代表作品有《午夜牛郎》、《归家》等。影视成就:《午夜牛郎》,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归返家园》,第二次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且得奖:《灭》(编剧:黑泽明),第三次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人物经历

一夜成名

乔恩·沃伊特[1]​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是一位捷克裔美国高尔夫球迷的儿子。他从小生性腼腆,但却爱上了表演艺术,他还在高中和天主教大学上学时就活跃于学生戏剧界。1967年,沃伊特上演了他的银幕处女作。1969年,沃伊特主演了奥斯卡金牌导演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的剧情片《午夜牛郎》,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梦想到纽约挣大钱的大眼睛皮条客,作为新人的沃伊特将精力旺盛的巴克塑造得栩栩如生,从而一夜成名。此片的成功使他被授予纽约影评协会和全美影评协会的最佳男演员奖,并首次获得了第4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78年,沃伊特在哈尔·阿什比(Hal Ashby)执导的战争剧情片《归家》中塑造了一个越南战场上归来的伤兵路克·马丁(Luke Martin)。影片探讨越战给美国人带来的微妙影响,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但由于他较好地把握了路克·马丁这个人物身残,但头脑清晰、毅力惊人、浑身充满活力的性格特征,因而演来挥洒自如。从而使他获得了1978年第31届戛纳电影节和1979年第36届金球奖、第51届奥斯卡三项最佳男主角的桂冠。1985年,他又在苏联导演安德里·康查罗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执导的冒险动作巨片《暴走列车》中饰演罪犯,再次获得第5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97年,沃伊特一口气上映了数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影片:名导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惊悚片《U形转弯》(“U-Turn”)和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讽刺片《播雨者》(“The Rainmaker”),这些影片是既叫座又叫好,显示了沃伊特的演绎功力和影响力。1998年,沃伊特在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执导的动作惊悚片《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中饰演美国安全局的情报头子托马斯(Thomas),与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联袂演出。2001年,沃伊特最精彩的表演是在迈克尔-曼导演的传记片《拳王阿里》(“Ali”)中,他与威尔·史密斯一起共同演绎了传奇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60、70年代拳坛上的拼搏历程,他因此片的精彩表现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广受认可

乔恩·沃伊特与大多数好莱坞明星一样,演艺事业起步于舞台和乔恩·沃伊特(照片2)电视。他所不同的是很快就受到了学院的认可,四获奥斯卡奖提名,一次封王。他与女儿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的张狂、性感不同,他更多的是一种沉稳与儒雅,好似一瓶美酒,越久越淳,侵入心脾。他有着强壮的体魄、开朗的性格、富有魅力的个性,是当代美国人梦想的化身。1960年毕业于天主教大学,并开始向邻居幼儿园老师桑福德-迈斯勒(Sanford Meisner)悄悄学习表演,并于这一年在纽约牡蛎剧场(Oysters)进行了他第一场非百老汇喜剧的表演。人们对他在这场表演中的评论是好象'既不会走,也不会讲话'。幸运的是,他坚持了下去,后在'纽约社区剧团'接受表演训练。1961年,他在百老汇名躁一时的歌舞剧《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中饰演一个歌手角色。由于天生具有北欧血统,相貌英俊,所以他一直在一些电视连续剧中担任配角。1966年,他参加了加州全国莎士比亚节。第二年,由于他在《那个夏天》(“That Summer”)和《那个秋天》(“That Fall”)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了世界戏剧奖(Theatre World Award)。

乔恩·沃伊特(照片3)1967年,沃伊特上演了他的银幕处女作,在被誉为“新西部片旗手”的约翰-斯特奇斯(John Sturges)执导的西部片《龙虎山大决斗》(“Hour of the Gun”)中饰演一个土匪小角色。接着他出演了讽刺片《勇敢的弗兰克》(“Fearless Frank”)。1969,沃伊特主演了奥斯卡金牌导演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的剧情片《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梦想到纽约挣大钱的大眼睛皮条客乔-巴克(Joe Buck),作为新人的沃伊特将精力旺盛的得克萨斯州青年巴克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一夜成名。此片的成功使他被授予纽约影评协会和全美影评协会的最佳男演员奖,并首次获得了第4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这也将他的二部60年代中期拍摄而从未发行过的影片迅速推向市场。

70年代

进入70年代,他的片约不断。但是他拒绝接受那些只注重青春和相貌的影片。相反他选择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角色,如德国金像奖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执导的黑色反战喜剧片《第22条军规》(“Catch-22”,1970)中的陆军军官米洛,《革命者》(“The Revolutionary”,1970)中的政治活动家A,而1972年约翰-保曼(John Boorman)执导的冒险惊悚片《激流四勇士》(“Deliverance”)中那个自私自利的艾德-金特里(Ed Gentry)则是他早期最被人看好的角色之一。

1978年,沃伊特在哈尔-阿什比(Hal Ashby)执导的战争剧情片《归家》(“Coming Home”)中塑造了一个越南战场上归来的伤兵路克-马丁(Luke Martin)。影片探讨越战给美国人带来的微妙影响,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沃伊特片中的戏绝大多数是在轮椅上拍摄的,但由于他较好地把握了路克-马丁这个人物身残,但头脑清晰、毅力惊人、浑身充满活力的性格特征,因而演来挥洒自如。从而使他获得了1978年第31届戛纳电影节和1979年第36届金球奖、第51届奥斯卡三项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从影十年,即获影帝称号,一时傲视众雄,赞誉不断。

80年代和90年代

沃伊特更致力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拍电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1983年他拍摄的《五口之家》(“Table for Five”)使他成为了票房上的明星。1985年,他又在苏联导演安德里-康查罗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执导的冒险动作巨片《暴走列车》(“Runaway Train”)中饰演罪犯曼尼,出色的表演,再次获得第5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90年又推出了《永恒》(“Eternity”),他还在该片中担任了编剧。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记者的故事,他试图揭露政府的腐败行为,并爱上了一个模特,碰巧这个模特也是他想要爆光的这支力量的工具。此片一直没有广泛发行,但是其内容充分反映了沃伊特的世界观。这以后他参加了一系列的电视片拍摄工作。90年代后期,他先是推出了迈克尔-曼(Michael Mann)的动作惊险片《热力》(“Heat”,1995),这是一部十分卖座的警匪动作片,影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探索和展示。由奥斯卡影帝艾尔-帕西诺(Al Pacino)和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主演,加上沃伊特,此片有三位奥斯卡影帝加盟,难怪如此卖座。接下来,1996年,沃伊特又与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合演了另一部卖座大片----由布赖恩-德帕尔马(Brian De Palma)执导的冒险片《碟中碟》(“Mission:Impossible”),在剧中饰演叛徒吉姆(Jim)。1997年,沃伊特一口气上映了数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影片:路易斯-罗萨(Luis Llosa)的恐怖惊悚片《狂蟒之灾》(“Anaconda”)、名导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惊悚片《U形转弯》(“U-Turn”)、戴维-霍根(David Hogan)的动作片《一号通缉令》(“Most Wanted”)和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讽刺片《播雨者》(“The Rainmaker”),这些影片是既叫座又叫好,显示了沃伊特的演绎功力和影响力。 1998年,沃伊特在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执导的动作惊悚片《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中饰演美国安全局的情报头子托马斯(Thomas),与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和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联袂出演。本片着重描写了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腐败黑幕,利用高科技的手法将层出不穷的跟踪与反跟踪演示得让人眼界大开。1999年,沃伊特又在布莱恩-罗宾斯(Brian Robbins)执导的剧情片《球队的荣耀》(“Varsity Blues”)中饰演作风严厉的铁血足球教练巴德(Bud)。这是一部迎合美国青少年的口味的影片,通过一个高中美式足球队的故事,将他们的喜怒哀乐及二代人所不同的观念进行了诠释,体现了所谓的'美国精神',因而赢得了年轻一代影迷的青睐。

珍珠港

2001年,沃伊特参加了迈克尔-贝(Michael Bay)执导的史诗战争巨片《珍珠港》(“Pearl Harbor”)的拍摄,从吉恩-哈克曼手中争得罗斯福总统的角色,尝试了一回当总统的经历。之后,他又与女儿安吉丽娜-朱莉合作推出了西蒙-韦斯特(Simon West)执导的动作惊险片《古墓丽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影片改编自著名的流行电脑游戏《古墓丽影》,他在剧中饰演劳拉的父亲考古学家克罗夫特(Croft)公爵。接着,他在本-斯蒂勒(Ben Stiller)执导的男模喜剧片《祖兰德》(“Zoolander”)中有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演。

拳王阿里

2001年,沃伊特最精彩的表演是在迈克尔-曼导演的传记片《拳王阿里》(“Ali”)中,他在剧中饰演长期与阿里合作的王牌评论员霍华德-科塞尔(Howard Cosell),与威尔-史密斯一起共同演绎了传奇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60、70年代拳坛上的拼搏历程,将这一位美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斗士人生轨迹再在于银幕之上。他因此片的精彩表现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婚姻情况

乔恩-沃伊特的第一任妻子是1962年结婚的劳里-彼得斯(Lauri Peters),后两人于1967年离婚。第二任妻子马奇琳-伯特兰(Marcheline Bertrand)1973年与沃伊特结合,5年后又各奔东西。但生有两个孩子:安吉丽娜-朱莉和詹姆斯-海文(James Haven)。其中的安吉丽娜-朱莉子承父业,在银幕上的风头绝不亚于沃伊特,频频爆光媒体的安吉丽娜-朱莉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最佳女演员

 

简·方达(Jane Fonda,1937年12月21日-),亦译珍·芳达,美国女影星,其父是奥斯卡影帝亨利·方达。1971年她在《柳巷芳草》中扮演一位狡猾的应召女郎,并获得1972年度的奥斯卡影后。又以1978年《荣归》获得第二座奥斯卡影后。2014年获得第42届美国电影学会(AFI)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得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誉金狮奖”。[4]

除了演艺经历之外,简·方达还是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权主义者,又是一个经历婚姻坎坷的妻子。是一个激进的反战者,又是一个崇尚美丽的健美大师,她独创的健身操曾风靡全球。简·方达是名符其实的传奇女性,嫁过的三任丈夫分别是知名导演、政客和传媒巨头,她热衷于慈善事业,特别是教导未成年少女避孕,大量捐款给生殖健康和性教育研究。[5]

三段婚姻

早年性侵

5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看到80岁的简·方达神采奕奕,一席白裙,出现在奥斯卡的颁奖礼上,绝对不会想到她曾经如此脆弱,如此无助。

“我曾经遭到强奸,我在儿童时还曾经遭受性侵犯。我因为不愿意同老板睡觉曾被开除。而我当时却还认为都是我的错。”在最近的一档访谈节目上,简·方达说出了自己童年时的悲惨遭遇,期望社会能给予当今的女性更多关怀。表面上坚强的女人,却一次次说出隐私,辐射面涉及原生家庭,童年旧事,以及孩童心理。她以为她早就忘了的事,其实还沉淀在心里,如野草般摇曳。[6]

第一段婚姻

简说自己一出生就患上了”讨好别人"的病,尤其是讨好男人,“一旦我需要谁,那么他让我变成什么样,我就变成什么样。” 28岁时,她结了第一次婚,丈夫是法国著名导演罗杰·瓦迪姆。瓦迪姆是个著名的风流浪子,前任都是金发美女,简为了取悦丈夫也把头发染成金色。

瓦迪姆不仅婚内出轨,还振振有词地声称“妒忌是没有教养的行为”,不允许妻子吃醋,为自己的劣迹正名。于是,简为了维持他们的婚姻,在新婚第一天,可以忍受丈夫带着妓女一起睡自己的婚床。 瓦蒂姆还操纵了简的事业。他让简出演根据法国漫画改编的情色科幻片《太空英雌芭芭丽娜(Barbarella)》。8年后,这段婚姻告一段落。

第二段婚姻

第二任丈夫是政治活动家汤姆·海登,婚后两人生了个儿子。这个男人为了政治理想,甘愿牺牲生活的质量。与海顿在一起之后,简方达的人生,再次失去自主,转而被另一个男人塑造。依然没有改掉讨好别人的性格。她对丈夫的所有行为都积极拥护。

当时的生活很清贫,她为了赚钱努力工作,同时去当健身教练,首创有氧健身操,售出了1700万册健身教材录影带。至今依然是健美操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但是,丈夫却并不为她感到开心,反而指责她太过虚荣,沉迷金钱。最后,在她53岁的时候,这位清高的理想主义者丈夫告诉她,自己爱上了别人。两人离婚。

第三次婚姻

第三任丈夫是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的创始人泰德·特纳,两人没过多久便结了婚。嫁妆是泰德直接将自己手中时代华纳77万股的股票(约合1.5亿美元)划在简名下。

而简方达为这段婚姻所作出的让步是——在泰德的要求下宣布自己息影退出娱乐圈。同时为了做一名符合泰德要求的社交名媛,她去做了整形手术来抗衰。甚至为了丈夫,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只因为泰德认为,基督教是失败者的宗教。 这样的生活在第三次婚姻延续十年之后,她选择了分手。庆幸的是,离婚后的她终于想通了,她看了电影《阴道独白》,才开始觉醒,渐渐成为一个为自己活的女权主义者,终于放弃了继续讨好男人。[7]

健美皇后

从80年代开始,简·方达就一直在大力推广有氧健身操,被人称为健美皇后。并撰写了《简•方达健美术》(Jane Fonda’s Workout Book),引起了全球性的轰动。[8]

简·方达回忆录

《简·方达回忆录》

她是我们这个时代知名度最高的女星之一。在美国,简·方达是演员,活动家,女权主义者的代称,此外,她还是健身专家和大家模仿的榜样。在这部非同一般的回忆录里,方达告诉我们的又何止这些。方达年轻时就开始接触好莱坞上流社会,后来投身演艺界,生活中碰到说不完的困难和辉煌,她将其中难以割舍的细节和普遍适用的道理告诉我们,她希望借此为大家“提供一个角度,别人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反思自己的生活,进而调整他们的生活”。[9]

《简·方达的五幕戏》

纪录片《简·方达的五幕戏》如实记录了简·方达的传奇一生,影片曾在今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展映,获得一片好评。[10]

看了《简方达的五幕戏》,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女性自我觉醒。简方达这个名字,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陌生。在去年的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有两位颁奖嘉宾的出场,赢得了全场人员的最高的敬意。一位是凭借《女王》包揽26座最佳女主角的英国老牌女星海伦·米勒,另一位就是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年过八十,依然活跃在影坛的简方达。

影片中,简方达平静而又动情地讲述了一个女性,从少女到熟女到中年再到晚年,期间事业起伏,生活波动,反复自我推翻再重塑,与诸人相聚离开。影片结尾那句话始终振聋发聩:“当你活在自己的身体里,你能感受到她。你正在拥抱你的所有:你的愤怒、你的仁善、你的决断.......这所有的一些,构成了你。这个真实的你,可能比你的爱人更加勇敢,更加强大。”[11]

《五幕戏》观众观后感

家人

简·方达家庭背景,出身于电影世家的简·方达有着典型的方达家族血统。简的父亲亨利·方达是好莱坞影视演员。和简一样腼腆而缺乏自信心,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的母亲弗兰西丝·西摩·布罗考亨利·方达的第二位妻子,是一个信心十足、大胆主动的美丽女子。可惜简·方达没有继承这些优点,倒在很大程度上步了父亲的后尘。 简·方达的同胞弟弟彼得·方达 ,1939年2月23日出生于美国,是好莱坞影视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她的侄女布里吉特·方达(彼得的女儿),出生于1964年,也是好莱坞影视演员 。在简·方达的父母感情破裂后,她的母亲于1950年10月14日因精神受到刺激而丧失理智,在医院用刀片割断了自己的喉咙。失去母亲使简深刻地感受到了孤独与凄凉,但也帮助她养成了独立、坚忍、倔强的性格。简·方达感情生活简·方达有过三次正式的婚姻,虽然是多姿多彩,却都以失败告终。除了继子继女以外,她自己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另外还收养了一个女儿。[12]

好莱坞影视演员的父亲

父亲亨利·方达,虽然唱演俱佳、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男影星”第6名,但感情生活并不顺利,一生前后共有五任妻子,和子女的关系一度疏远,但他的儿女及孙辈后来都在好莱坞享有盛名。

自杀的母亲

简·方达的母亲,是父亲亨利·方达的第二任妻子,原本就为精神疾病所苦,后来因无法承受离异的打击,于1950年在精神病院割喉自杀。[13]

争议

叛国贼

简·方达曾一度被称为“全美最被人憎恨的女人”,甚至被批评为“叛国贼”。原因就是她越战期间对越南的访问。

1972年,简·方达孤身乘前苏联飞机前往“敌人阵地”河内,巡视被炸的平民地区,探访挤满伤者的医院,并坐在用做攻击美军飞机的高射炮台上拍摄照片,宣扬反战。这幅照片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她在越南演讲,抨击美国政府的侵略行为。这些举动令她得到“河内简”的称号,美国越战退伍军人至今对她恨之入骨。

时隔多年后,简·方达在《60分钟》中反思自己的越南之行:“这可能是我做过最糟糕的一件事;当时完全未经过思考。我会带着懊悔直至去世,不论是简·方达、芭芭丽娜(她饰演的著名角色)、亨利·方达的女儿,还是普通女人,坐在敌人的高射炮上便是背叛了国家。”不过,她对反战立场决不退让。《60分钟》主持人问她,越战结束30年后,当再听到针对她的愤怒声音时,是否感到伤心?她说:“我会难过,因为这是错误的怒气。我明白到自己是一支发光棒,亦知道他们愤怒原因所在。”[14]

演艺经历/奖项

▪ 1987 第59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翌晨》 (提名)

▪ 1982 第54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金色池塘》 (提名)

▪ 1980 第52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中国综合症》 (提名)

▪ 1979 第51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荣归》 (获奖)

▪ 1978 第50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朱莉娅》 (提名)

▪ 1972 第44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花街杀人王》 (获奖)

▪ 1970 第42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他们射马,不是吗?》 (提名)

美国金球奖 ▪ 2016 第73届 电影类-最佳女配角 《年轻气盛》 (提名)

▪ 1985 第42届 电视类-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 《做娃娃的人》 (提名)

▪ 1982 第39届 电影类-最佳女配角 《金色池塘》 (提名)

▪ 1980 第37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中国综合症》 (提名)

▪ 1980 第37届 Henrietta Award-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 1979 第36届 Henrietta Award-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 1979 第36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荣归》 (获奖)

▪ 1978 第35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朱莉娅》 (获奖)

▪ 1973 第30届 Henrietta Award-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 1972 第29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花街杀人王》 (获奖)

▪ 1970 第27届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他们射马,不是吗?》 (提名)

▪ 1967 第24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偷香窃玉》 (提名)

▪ 1966 第23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女贼金丝猫》 (提名)

▪ 1963 第20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调整时期》 (提名)

▪ 1962 第19届 电影类-最佳女新人 《金童玉女》 (获奖)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1983 第36届 电影奖-最佳女配角 《金色池塘》 (提名)

▪ 1980 第33届 电影奖-最佳女演员 《中国综合症》 (获奖)

▪ 1979 第32届 电影奖-最佳女演员 《朱莉娅》 (获奖)

▪ 1972 第25届 电影奖-最佳女演员 《花街杀人王》 (提名)

▪ 1971 第24届 电影奖-最佳女演员 《他们射马,不是吗?》 (提名)

▪ 1968 第21届 电影奖-最佳外国女演员 《冷战夫妻》 (提名)

意大利大卫奖

▪ 1978 第22届 大卫奖-最佳外国女演员 《朱莉娅》 (获奖)

好莱坞电影奖

▪ 2015 第19届 最佳女配角奖 《年轻气盛》 (获奖)

艾美奖

▪ 2017 第69届 喜剧类剧集-最佳女主角 《同妻俱乐部》 (提名)

▪ 2014 第66届 剧情类剧集-最佳客座女演员 《新闻编辑室》 (提名)

▪ 2013 第65届 剧情类剧集-最佳客座女演员 《新闻编辑室》 (提名)

▪ 1995 第47届 技术类奖项 《A Century of Women》 (提名)

▪ 1984 第36届 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 《做娃娃的人》 (获奖)

美国人民选择奖

▪ 2017 第43届 最受欢迎金牌剧集女演员 (提名)

▪ 1989 第15届 最受欢迎全能女明星 (提名)

▪ 1988 第14届 最受欢迎经典影星 (提名)

▪ 1987 第13届 最受欢迎女演员 (提名)

▪ 1983 第9届 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 1982 第8届 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 1981 第7届 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 1980 第6届 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 1979 第5届 最受欢迎女演员 (提名)

▪ 1978 第4届 最受欢迎电影女演员 (提名)

青少年选择奖

▪ 2005 第7届 最佳电影谎话精 《怪兽婆婆》 (提名)

▪ 2005 第7届 最佳电影火花 《怪兽婆婆》 (提名)

▪ 2005 第7届 最佳电影混球 《怪兽婆婆》 (提名)

▪ 2005 第7届 最佳电影谎话精 《怪兽婆婆》 (提名)

美国电视评论家选择奖

▪ 2013 第3届 最佳剧情类客串演出 《新闻编辑室》 (获奖)

美国电影学会

▪ 2014 第42届 AFI终身成就奖 (获奖)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17 第74届 荣誉金狮奖[35] (获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07 第60届 荣誉金棕榈奖 (获奖)

卢米埃尔电影节

视频

艾伦为简·方达展示走秀片段,实在是霸气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