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第一次去南方(姜开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一次去南方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第一次去南方》中国当代作家姜开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第一次去南方

1971年的10月份,燃料化学工业部根据国内具体情况,召开了以“酸渣炼铁综合利用为内容的座谈会”。主要是想通过这次座谈会,总结一下炼铁厂以废弃物为原料炼铁好办法,从而推广先进的经验,吸取教训,使一些企业少走弯路。因当时出现了“九一三事件”,导致会期延迟,11月下旬,才在河北省束鹿县召开。与会的代表有来自国内的北京钢铁研究院、鞍山钢铁研究院、包头钢铁研究院、上海钢铁研究院等著名的专业院所,也有来自大型化工企业的,如化工部南化院酸渣炼铁厂、大连硫酸厂酸渣炼铁厂等。我们厂与会代表交流的主题是:《磁选法提高酸渣品位的探讨》。会议进行了三天,安达这次参加会议的一共是四个人,带队的是车间的书记胥振忠、焦炭烧结工段的段长王兴海、化验室的刘洪昌和我。我们的会址就设在县委招待所,那个年代河北束鹿县委招待所是一个平房,房间里没有暖气,烧炉子。炉子是用砖搭建的,约有70公分高,炉膛的收口处在上方留有很小的一个小圆洞(大约有7~8公分的直径),当柴草和煤球从炉门填入后,就将一个类似旧式的喊话筒状的铁皮做的东西照在炉膛的收口处,上面与一个烟囱连接好防止往屋里冒烟。点着烧过十几分钟后,服务人员便将类似喊话筒状的铁皮筒移开,这样可以节省耗煤量。午间休息的时候,刘洪昌愿意烧炉子,总是自己拿着小铁戳子到外面收来一些煤球添进炉膛,为了让它燃烧的充分,蹲在地上扒炉灰透炉箅子,我和王兴海属于懒虫,仰脸躺在床上看热闹。为了通风小刘敞开了门缝。王兴海躺着躺着睡着了。我正准备迷糊的时候,只觉得有一股烧棉花和布料的气味往鼻子里钻,开始以为是煤球的气味,可是当我仔细一看刘洪昌蹲在地上正在捡煤核,一股蓝烟顺着他的脚底下往外冒,在门缝进来的风的吹动下直奔屋里跑。我警觉到是他的鞋被烧着了。我赶紧喊:刘洪昌!你看什么东西被烧着了?他一开始没听见,当我再次喊叫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仔细一看,原来是在他下蹲的时候棉裤腿比较长,正好接触到了脚底下炽热的煤渣被引燃了。这时我赶紧蹦下床拿起毛巾,在水盆里蘸了一下递给刘洪昌,他赶紧往裤脚上擦拭。就这样,一场火灾险些酿成。

会后,在我们一再要求下,胥书记带领我们以访问宝钢和上海硫酸厂的名义南下去了大都市——上海。在通往上海的过程中,我们是在南京西站进行中转。记得到南京西站的时间是早晨5点多钟。我和刘洪昌想出去方便一下,于是由胥书记和王兴海看住包裹,我和刘洪昌就走出了南京西客站的候车室。由于天刚蒙蒙亮,新建的客站外面还很荒凉,对面约百米外似乎是个湖泊,在近三十米处种着一排稀稀拉拉的小树,于是我们决定就在此处方便(夜间无人)。当我们走到小树下时,就感到地面被落叶厚厚地铺了一层,踩上去如同踩在海绵上似的。我正想方便时,只听走在前边的刘洪昌“哎呀!哎呀!”地叫起来,一放眼看去,只见跨路边小沟时,不小心腿已经陷进烂泥里了。当我去帮他时,他已跳出了泥坑。这时我才发现,那是被树叶遮挡住的小泥水坑。我赶紧跑回候车厅,给刘洪昌找备用鞋。还没等我开口胥书记便说,咋地了?是否掉进“玄武湖”了?我笑笑没吱声,心想,这老头,你咋知道的。我们在南京停留了两天,主要是去南化公司大厂镇进行参观学习。当我们路过南京长江大桥站时,特意下车对这一中国建桥史上迹进行了参观。该桥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当时汇集了全国的桥梁专家,严把质量关。它是由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桥头的三面红旗和雕塑。据说,大桥建成通车后,时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曾调来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后来虽然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等跨江桥先后建成,不过南京长江大桥承受的压力依然很大。因为该桥不收过桥费,行车路线短等原因,很多车都集中走该桥,包括一些重载车辆。几年前,围绕南京长江大桥争议不断。因桥身净空只有高度24米,万吨油轮无法通行。甚至有人建议将桥炸掉。除此,桥面和基座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破损。两千年以来,大桥经历了多次修补。[1]

作者简介

姜开荣,化学分析高级工程师,自幼酷爱绘画,曾先后获得庆祝建国50周年,黑龙江省化工系统《职工才艺展》一等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