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童世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童世璜

来自 名人简历网 的图片

童世璜,工业自动化控制专家[1]。长期在生产过程自动化等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使他在为中国电力设备研制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中国石化工业现代化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更为突出和注目。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工业自动化控制专家

出生日期----1921年7月21日

出生地点----湖北武昌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在生产过程自动化等领域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代表作品----《自动化学报

人物简介

童世璜,电信、自动化专家。湖北武昌人。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1948年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在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做了许多首创性工作,在领导兰州炼油厂等单位进行的工业计算机综合控制试点工作中作出了贡献[2]

人物履历

1921年7月21日 出生于武昌

1937-1939年 南京万县重庆中央工业职业学校机械科肄业

1939-1941年 乐山武汉大学机械专科毕业

1941年 重庆新民机械厂工人

1941-1941年 重庆华生电机厂工务员

1941-1942年 重庆公益纺织机制造厂技士

1942-1945年 乐山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

1945-1947年 重庆、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生毕业(硕士)

1947-1948年 南京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助理工程师

1948-1949年 南京,广州电信总局研究所一等技术员

1949-1950年 广州电信局终端机站一等技术员

1950-1953年 长春综合研究所电机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53-1955年 长春中科院机电研究所电机室,自动化室副研

1956-1965年 北京中科院自动化所理论组,理论室,工自动化室组长,副主任,副研究员

1965-1969年 沈阳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1970-1972年 沈阳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到绵西农村插队落户)

1972-1978年 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业务组负责人之一,室副主任

1978-1987年 北京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副主任、室主任[3]

1987- 退休,担任一些咨询,顾问工作。

生平概况

童世璜1921年出生于武昌。1928年离家住读在上海培真小学(原交通大学子弟小学),后又就读于上海市光华大学附中,1937年初中毕业。七七事变后,考入新成立的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后改成大专、职校并列)机械科,开始了工科学习。1939年考入武汉大学机械专修科(二年制)。武大机专毕业后到华生电机厂和公益纺织机械制造厂工作近两年,又返回武汉大学读电机系,1945年毕业,经推荐进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当研究生,1947年在上海毕业,获科学硕士学位。

考入中央工校是偶然的,一方面是八一三前后,离家单身在上海,由自己决定考哪一个高中,见报载中央工校的招生广告,既是国立,要学的又是机械、电机、土木、化工等实用技术,颇有吸引力,加上其它有名的高中尚未招生,就报考了。录取之后到南京报到,发现同学们学习水平都顶好,多半比他自己强,校长是原河北工学院院长,四个科主任都是留过学的教授,学校的发展规划正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所向往的,因此对他自己的偶然择业工科起到鼓舞作用。在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学习期间,了解到地球电离层与太阳的高能粒子流有密切的因果关系,联想到当粒子流、太阳风到达地球时,有可能受月球运行影响。正好得悉当时武汉大学物理系新建立了一个游离层观测站,因此通过武大电机系赵师梅教授,理学院桂廷院长的帮助和支持,参加了该站的观测和科研工作,分析了大量观测数据之后,发现月球运行确实对电离层有影响,主要表现在游离层磁场变化有太阳周期律。通过F游离层对两种极化波的不同反应,可以计算出它的影响程度,童世璜的硕士论文即反映了他这方面的工作。

交大毕业以后,经交大张钟俊教授的推荐到当时的电信总局研究所工作。虽然该所刚拨来一批抗战期间美军通信器材剩余物资,有比较好的条件,但当时正值淮海战役进行之际,该所不久便迁广州,旋即解散,留广州电信局终端机站工作,直至广州解放。留广州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从新华社的广播、解放区的来信中已经知道共产党的有关政策,故作出留广州不去台湾的选择。

解放之后,首先看到的是解放军纪律严明,军管干部的清廉作风,随又读到一些新的书籍刊物,懂得了许多新的知识。又亲眼看到在短期内将旧广州改造成为一个新广州,庆幸他自己在转折关头选择了正确方向。1949年末,东北招聘团有一个分团到广州进行招聘工作,就去应聘,明知道物质生活、待遇将大大降低也不反顾。因此,1950年初到了长春综合科学研究所电机研究室,实现了到研究单位进行科研工作的愿望。

在5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内,由于缺乏必要的弱电设备和部件,很难开展科研工作。在开创阶段,对研究室现有的电气仪表作了校验,然后接受了一些工厂自己校正不了的电表校验任务,并配合化工研究室温度调节方面的研究工作。1951年童世璜建议聘请交大张钟俊教授以伺服机械为题到长春讲学,并成立自动控制小组。在钟士模教授的大力支持下,该小组用三个月时间到清华大学分工查阅了大量文献,作了摘要笔记,准备回所后按原分工进行整理、集体交流、讨论、再整理成册,极适合当时介绍先进学科的需要。很可惜,由于资料不许私人占有,回所后一律上交摘要笔记,上交后又没有使其变为活资料的具体安排(登记后由本人借出等),所以都成了麻袋里的死资料!计划是管理部门批准的,中断计划又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主要是由于缺乏科技管理经验的原故。童世璜个人也是一样,他曾与叶正明同志一起承担某纸厂的纸浆温度控制任务,当时连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阀也要自己设计而且联系加工,但到现场安装调试时,才发现现场蒸汽供应不足,阀门全开也达不到所要求的温度,虽然现场想了很多办法仍难以解决!事实上,工业自动化工作需要综合知识,在选课题时要注意到各种有关的环境条件和时间变异带来的各种变化。虽然课题是生产上所急需的,但依然无功而返!

在综合所第一次评定职称时,童被评为助理研究员,1953年又被评为副研究员。

1953年,综合所分成很多新的研究所,以机械和电机两室为基础改建为中国科学院机电研究所,童乃调至该所工作。

电力设备

在机电所期间,童世璜参加了以下工作:配合第一台国产水力发电机组所需成套的自动电压调整器的生产,提供了自行设计的图纸、资料和文件,既包括系统设计,也包括所有元件的设计资料。这些资料既通过了实验和理论的对比,也通过物理仿真实验考验了整套装置的性能。在该课题进行中,组内是团结一致的.与协作单位也是按统一步调开展工作,由于哈尔滨电机厂的李基成同志一直参加具体工作,适时掌握了技术细节,使该厂在短期内得以形成正式产品系列,并由李基成同志以此为基础编撰出版了一本书。物理仿真实验是在华中工学院的周克定同志热心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当时正遇1954年发大水的酷热气候,但组内同志仍在武汉联系加工并及时配合实验。1954年童世璜代表该课题组参加了吉林先进工作者会议。

电压调整器是为适应发电安全需要而研制的,采用磁性元件实现偏差的比例加微分功能、信号和功率的放大功能。其中关于三相磁放大器的研究,从单相转变到三相,从静特性提高到过渡过程的探讨,在实验和理论两方面都做了不少发展工作,科研报告刊载于《自动化学报》的总第一、二期。

在磁性元件的基础上,后来还补做了一些文献综述工作。1956年在国家科委主办的"自动化进修班"上,作为控制元件一个章节,童世璜承担了"磁放大器"课程的教学工作。

1954年到1955年,机械研究室的胡传锦同志组建了当时第一个电火花加工课题组,为配合电气方面的需要,电机室的童世璜和萨支天同志也参加了该项课题。为该课题设计了大电流机械整流器型直流电源,参与电火花强化刀具所需振子的制作;参与用硬质合金以电火花方式强化煤矿钻头的推广工作,其中包括东北煤炭局生产所需专用电源的设计,并为此主办推广学习班。童世璜还到工厂推广了用电火花磨削硬质合金模具新技术。中国科学院机电研究所在1955年创设自动化研究室,童世璜当时是机电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了该室的集体领导工作。十二年科学规划会议之后,作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筹委,调京参加了该所的筹建工作,并参加了由严济慈领导的中国科学院科学调查团自动化组赴苏、捷考察工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成立以后,曾担任控制理论组负责人,写出了与计算机控制有密切关系的采样控制理论综述稿作为同志们的学习材料。

搏击前进

1957年参与科委自动化组的调查团,到东北、华北的冶金、化工、石油、电力、建材、轻工等重点企业调查自动化的实际情况并参加调查报告的编写。

1958年童世璜改任生产过程自动化研究室业务负责人,直到1965年。这个室虽两度改称自动控制理论研究室,但除了一个理论组以外,实质上其主要力量一直放在过程自动化方面。由于当时形势的影响,该室接受了很多部门题材广泛的课题,有的取得了效果,有的随着配合对象由上马而下马,但对于当时进所的大量代培人员、外单位协作人员的辅助力量,在原有科研人员帮助下起到了实战培训作用。这些同志以后都成了各研究所的骨干或带头人。1958至1965年童世璜负责的研究室承担过的部分项目有:毛条拼条机均匀控制;毛条均匀测量仪研制;相关仪动态特性分析仪的研究;根据记录带自动读取信息并处理;毛线染色常温保温控制;自寻最优调节器的研制;发电厂锅炉自寻最优点控制;转炉炼钢比色终点控制;"三高"小高炉仪表及控制(配合院重点);原子能工业某方面的控制;商业另售打酱油控制;多辊轧机自动化规划调查(学部重点);型材合理下料控制等。

在自寻最优的理论应用方面,童世璜曾作了一些应用可能性的调查,建议在锅炉燃烧和低电平测量上应用,并作了一些有关确定最优点统计方法研究(以后载于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讲义中)。在1963年举行的自动化学术年会上,由于锅炉燃烧自寻最优点在现场运行中(易允文同志领导该项工作)已初具节能效果,曾作过有关理论报告。另外在低电平温度测量中考虑到许多温度控制长时期波动不大,采用自寻最优测量电桥平衡点的方法有可能在测量精度上提高一个数量级,经蒋新松同志的实验验证,证明确实是可行的,并把实验结果写成报告,于1965年在国际计量学会斯德哥尔摩会议上宣读。这两项工作是国内较早应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当时是有促进意义的。

1960~1963年,童世璜同志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的筹建工作,开设了非线性调节原理专业基础课,随后担任了控制理论专业负责人。在宋国宁、岳子平两同志的帮助下,编撰了数十万字的讲义,涉及非线性控制原理、随机过程控制、自适应控制、采样控制、自动化系统动态特性和线性代数等六份讲义,此外,戴汝为同志开设了最优控制理论课程。由于时间紧,撰写讲义和授课的负担相当重,在一段时间内所领导减免了他的研究室部分日常事务工作。科学出版社曾约稿整理出版非线性调节原理一书,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开展而难以为继。

1963年,国家科委准备在重点企业里搞自动化试点。该室先后同上海南市电厂和兰州炼油厂建立了协作关系,集中力量组成了两个课题组,分赴上海和兰州,与兄弟单位一齐开展了广泛的调查,讨论发展规划工作。最初只限于一个室的业务范围,1964年已转化为所的业务范围,例如在1964年南市电厂会议上,童世璜受命代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建议采用计算机控制并表示愿意承担控制计算机的研制任务。此后到兰州炼油厂和兰州化肥厂调研,都是由所长带队,作为联系人,童世璜先后担任了兰炼和兰化的试点副总指挥。最后,所里为了集中力量,从兰炼撤出转到兰化试点。试点不只涉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两个研究室,院内两个兄弟所也参加了工作。其中童世璜做了参谋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1956年,在兰州由化工部主持的会议上,童世璜建议,在目标上以氢氮比控制为中心,得到与会代表和厂方的支持。

1965年,该室的多数人调整到沈阳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随即因当时的"文化大革命"童世璜被剥夺了工作权利近七年,离开了试点和工作岗位。虽然留下七年工作上空白,但童世璜在业务上仍然兢兢业业,做好了再工作的准备。

1972年,在一次会议上,电子工业部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取得协议,由分院派人支持该部的自动生产线规划的实施,童世璜和其他几位同志,主动表示愿意参加,从而得到再做科研工作的机会。

1972-1976年期间,童世璜同志作为顾问,参加了电子工业部部管"1/8W金属膜电阻计算机管理生产线"攻关项目总体组工作,参与了生产线总体实施规划和十四台自动机、控制计算机和机电技术方案和任务书的讨论、制定和审核工作,起到了全面技术把关和指导的作用。得到了参与该项目的各协作单位同志们的信任和爱戴。

在该项目十四台自动机中,刻槽机是这条自动生产线的主机,它的性能将决定全线的生产速度、产品阻值准确性、阻值上下限可达范围等主要技术指标。为此,童世璜和生产厂有关同志共同探讨,提出了显著提高这三项技术指标的革新方案,采用电磁屏蔽、数字控制、激光加工等新技术手段,在研制的实验样机上,成功地实现了这三项指标的"翻番"。童世璜还直接参加了生产样机的制造、调试工作。这项技术改造成果,当时也被其它电子元件厂予以吸收采用。

感应同步器基本原理

1975-1978年,童世璜参加了一个课题组的工作,这个组承担了某任务中的电磁测角感应同步器的研制任务。当时,该组工作已经建立了一定基础,童世璜主要只参加了国内发展情况调研、理论分析和最后的组装调试工作。在理论分析中,发现感应同步器间隙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变化对测量精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在组装调试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说明具有这一特性是感应同步器的一大优点。 在沈阳的六年期间,主要参与了以上两项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童世璜虽然在1972年以后得到了再做工作的机会,在安排上并没有把"好钢放在刀刃上",所以工作并不饱满,由于童世璜有七年之久失去了工作权利,因此也被他看成是得之不易的机会,在间隙时间里他尽可能多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例如参加沈阳市的工人技协活动,参加为抢救唐山伤员的医院安装供氧系统紧急技协任务,也和其他同志一起参加沈阳市工人大学的教学和组织工作。

1978年,因童的爱人长年多病,调回北京,重新回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1978年冬到1986年底之间,童世璜除了后面要提高到的为石化工业作出的贡献以外,他在研究室内的工作主要有两项。前两年是参加中科院天文卫星动态试验室筹备工作,由于总任务下马而中断,此外,还做了一些研究室管理上的日常工作。

1980年童世璜提升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石化工业

1980年,石油规划中有一项攻关项目是"炼油厂经营管理电子计算机应用的研究",经协商后,石油部建议以长岭炼油厂为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为主要协作单位,签定了82-83协作协议书,通过现场调查共同制定在长岭厂实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童世璜直接参加了调查和制定规划工作,于1983年9月双方共同提出了"炼油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并在同年10月由石化总公司主持的审查会议上通过。规划的规模在当时是相当大的,包含有8个信息子系统,建立一个研究所,组织近百个技术人员的群体和配置数十台微机。厂部为此举行的决策会议上,邀请了童世璜同志列席,认真听取了他对总体方案的建议,并在总体规划中载明,实施该规划的有利条件是"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指导和帮助。

对该厂的调查,涉及炼油厂所属的6个分厂,9个炼油车间,23个辅助生产车间,33个处室,还对8千多(台)套设备的使用情况,50座库房近2万多项物资管理现状都进行调查,若不是双方的紧密协作和各部门为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主动热情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如此,当时规划所考虑的管理方式,仍应以现行人工管理方式为基础,但是从长远观点看,如果从全厂供产销贮的协调调度出发,很可能深化信息应用的功能,从而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双方当时并没有这方面的协议,童世璜额外用了半年时间消化前阶段的资料,编写了一份数万字的建议书提交给厂方。其中一个建议是综合调度有可能使流动资金周转期明显缩短而增加可观的资金流转。该厂领导仔细地研究了这份建议,觉得建议书中提出的设想有许多地方是厂领导过去没有考虑过的,认为有必要签定第二个协议书。新的协议书有两个项目:邀请自动化所一位科技人员协助管理信息计算机局域网的选型与建网;为了在适当时机实现供、产、销、贮综合调度,首先需要建立全厂物料平衡和科学方法,它是线性规划应用与质量管理,计划和调度的必要基础,后来,在新厂长就职演说中,当众宣布童世璜为他的厂外顾问。

针对该厂三种主要产品,在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简化条件下,进行物料平衡的重点分析,得到同罐接收不同一产品在收率分配上的估值,厂方同志认为估值是符合实际的。1986年石化总公司在该厂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成果鉴定会上,厂方在经济效益报告中,再次强调搞好物料平衡准确性的重要性。1986年童世璜路过该厂时,当时的厂长再次希望他能为当时的具体情况提供有关发展的进一步建议。

从1957年受钱学森先生的委托,代管他的三名研究生开始,迄今共培养了12名硕士研究生,一名博士研究生,其中有不少人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研究岗位上取得各种高级职称,担任着各种领导职务。

童世璜于1987年退休,根据身体条件参加一些咨询、顾问工作,参加有关学术活动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历年来,担任的社会工作有: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届理事、常务理事;荣誉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届理事、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信息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理论专业负责人;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轻工部轻工研究院学术委员: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应用组副组长;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委员;沈阳市技术协作委员会委员,《自动化学报》编委;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等。

主要论著

1 童世璜.静电式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乐山武汉大学"力讯社"社刊《力讯》,1944,第一、二期。

2 童世璜.四维空间电磁理论,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论文,1945。

3 童世璜.月球运行对电离层的影响,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硕士论文,1947。

4 童世璜,王新民.检流计.磁放大器组成的高稳定性温控实验,中科院机电研究所科研报告,1953。

5 童世璜.利用振荡器起振条件作一些特征参数的测定,中科院机电所科研报告,1951。

6 童世璜.电压调整器研究工作介绍,中科院机电所电力电工报告会会刊,1953。

7 童世璜,叶正明,瞿寿德等.《电压调整器工作总结报告》、《电压调整器总体设计》、《电压调整器线性元件设计》、《电压调整器非线性元件设计》、《电压调整器微分元件设计》、《电压调整器磁放大器设计》、《电压调整器模型试验报告》,中科院机电所,1954年科研报告,1954。

8 童世璜.《采样调节的理论基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讲义,1957.7。

9 童世璜.一种三相磁功率放大器静态特性分析,自动化学报.1958,总第一期。

10 童世璜.功率放大用磁放大器暂态特性.自动化学报.1958.总第二期。

11 王积堤,童世璜等.数学化逻辑型自找最优点调节器,自动化学报,1959。

12 童世璜,宋国宁,岳子平.非线性调节理论,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专业基础课讲义,1960。

13 童世璜编.《自动控制系统在随机作用影响下的分析与综合》、《线性代数》、《几个典型过程的动态特性》、《断续控制理论》、《自适应调节》,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1961~1963年理论专业讲义。

14 童世璜,易允文,蒋新松.自找最佳点调节器的应用,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报告,1963。

15 童世璜.测角感应同步器的误差分析和若干结论,自动化学报,1980.7。

16 童世璜.追踪解题中的思维过程,信息与控制,1981。

17 童世璜.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自动化学报,1983.7。

18 童世璜.炼油厂综合计划、调度中的物料平衡,(一项建议书),1984.9。

19 童世璜.物料平衡基本模型及其参数估计,自动化学报,1989.9。

20 童世璜.就实例讨论调整投入挖产出潜力的可能性和可建模性,中国自动化学会199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1.10。

参考来源

  1. 童世璜简介 ,第一范文网
  2. 童世璜 ,搜狗
  3. 童世璜 ,名人简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