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穆(拼音:mù)是汉语常用字 ,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穆"的古字形通常认为像成熟的稻米籽粒下垂的样子,本义指成熟的庄稼;也有人认为"穆"字是借花朵的华美来表示和美、美好。由美好又引申为和谐、恭敬。穆也用作姓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穆

汉语拼音; mù

注音字母 ㄇㄨˋ

平水韵部; 入声一屋

部首; 禾

笔画数; 5+11

五笔; TRIE

仓颉; HDHAH

造字法; 象形字(存疑)

结构; 独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字; ࢾ�、ࢿ�、ࢿ�、य़�、ॠ�(其余见扩展图册)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7A46

郑码; MFKP

四角码; 26922

字级; 一级(3356)

UTF-8代码; E7 A9 86

文字溯源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穆"是一个形声字,"禾"为形旁,"㣎(mù)"为声旁,本义是禾名。段玉裁注认为"穆"本当作"㣎"。现代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认为,"㣎"是许慎将"穆"字强行拆分得来的。其实"穆"在甲骨文(新附1-4 )中就已经出现,从字形上看,很明显是象形独体字;只是春秋战国以后,构件"禾"才被分离出来;"㣎"字未见于先秦两汉古文字,也未见于传世文献,"禾名"的解释也不见于传统经典文献。所以很多学者质疑许慎与段玉裁的说法,许慎以"禾"训"穆"不过是认为小篆字从"禾"。

"穆"字的甲骨文传统认为像谷穗饱满下垂的样子,然而将其甲骨文之形和古代实际存在过的谷物相对照,类似甲骨文字形的谷物事实上并不存在。有学者认为,可以认为它像盛开的花朵下垂之形。到了西周,"花朵"下增加了"彡"旁(图1、2),《说文》立"彡"为部首,训为"毛饰画文也。"可理解为"毛发、彩饰、笔画、花纹"之意。因它放在花骨朵的下面,应理解为有强调其花华美有文彩之意,所以"穆"的构形本义当表花之华美有文彩。《诗经·周颂·清庙》:"于穆清庙。"《尚书·舜典》:"四门穆穆。"里的"穆"都是美好的意思,与许慎的说法相比,"花之华美有文彩"更接近事实。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禾也。

注:盖禾有名穆者也。凡经传所用穆字,皆叚穆为㣎。㣎者,细文也。从彡,᭴省。彡言文,᭴言细,凡言穆穆、于穆、昭穆皆取幽微之义。《释训》曰:穆穆,敬也。《大雅·文王传》曰:穆穆,美也。

从禾。㣎声。

注:莫卜切。三部。

广韵 莫六切,入屋明 ‖穆声觉1部(mù)

穆,和也。美也。敬也。厚也。清也。又姓,汉有穆生。

折叠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 穆·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1

古文:⿬、⿉、⾓、域

《广韵》《集韵》《韵会》莫六切。《正韵》莫卜切,并音目。《说文》:禾也。

又《广韵》:美也。《诗·大雅》:穆穆文王。《尔雅·释诂》:穆穆,美也。疏:语言容止之美盛。

又《释训》:穆穆,敬也。注:容仪敬谨也。

又多也。《礼·曲礼》:天子穆穆。疏:穆穆,威议多貌。

又《广韵》:和也。《诗·大雅》:穆如清风。笺:和也。

又《广韵》:厚也,清也。

又悦也。《管子·君臣篇》:穆君之色。

又昭穆,庙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礼·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注:穆,子姓也。疏:父昭,子穆。姓,生也。是昭穆所生谓子孙。

又《谥法》:布德执义,中情见貌并曰穆。

又姓。汉有穆生。

又与睦同。赵岐《孟子》注:君臣集穆。

又通作缪。《礼·大传》:序以昭缪。注:与穆同。

又《前汉·东方朔传》:于是吴王穆然。注:张晏曰:穆音默。师古曰:穆然,静思貌。

又叶莫笔切。《荀子·赋论篇》:愍愍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

字形书写

【笔顺】①ノ(撇)②一(横)③丨(竖)④ノ(撇)⑤丶(点)⑥ノ(撇)⑦丨(竖)⑧㇕(横折)⑨一(横)⑩一(横)⑪丨(竖)⑫丶(点)⑬丶(点)⑭ノ(撇)⑮ノ(撇)⑯ノ(撇)

【规范提示】①"禾"的末笔捺改点。②"小"的首笔亅(竖钩)去钩,第二笔楷体是点。

【写法】❶"禾"窄"㣎"宽,顶部"禾"低,底部"㣎"低。"❷"禾",横笔在横中线上方。❸"㣎","白"居右上格,"小"中短竖收笔于横中线下侧;两点左右打开,左点在田字格中心,右点收于横中线上侧;"彡",居右下格,第三撇较长,撇尖伸向"禾"下。[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