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程午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程午嘉,(1902年2月10日 - 1985年11月15日)生于上海奉贤,一个小商之家。 父亲程大义能吹、笛,拉二胡,弹琵琶三弦,程午嘉自幼受到影响,从父亲学会了多种民族乐器。琵琶演奏家。[1]

1985年11月15日,程午嘉病逝于南京,享年八十四岁。[2]

拜师学琴

程午嘉从小跟父亲学习江南丝竹,中学时期学会崇明派琵琶《瀛洲古调》的全部曲目,并向山东诸城王燕卿学古琴。后跟郑觐文学古琴、古瑟、箜篌,随汪昱庭学琵琶。以长于琵琶和三弦的演奏而著称。

出任万国美术所国乐教师

1928年,程午嘉毕业于复旦大学,授文学士,随后在北京大学教授赵元任金叔初指导下,出任北京万国美术所国乐教师。这年9月9日,北京的《The Peking Leader》刊文详细介绍了他的琴与琵琶成就。在万国美术所任教期间,他向河南魏子猷学古筝,向云南赵子珩和北京孙介卿学“十番锣鼓”,向湖南张蔚瑜学湖南音乐,也参与了杨时百主持的古琴活动。

1931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励志社在上海青年会招考干事,程午嘉赴南京报考并被录取为国乐教师及演奏员。其间,他与好友王巽之交往较多。

1933年,王巽之将他推荐到国民党中央银行国库部工作。两年后,他们又合作创办了华光乐会。华光乐会提倡国乐,但演出却并非只有传统曲目,也尝试著将西洋和声引入民乐合奏曲。他们担任接待外国大使的演出活动,为军政大员孔祥熙的家宴演奏,一时颇有声势。

获得国立音乐院教授资格

1945年,经顾毓秀吴伯超杨荫浏等推荐,程午嘉参加国立音乐院,并在次年以《泰山观日出》、《巴山夜雨》的创作与演奏考取了教授资格。

此外,他还在国立政治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兼课。1947年,他与杨荫浏合作,将王燕卿所传琴谱编订为中英文对照谱,并由杨荫浏刻写油印。他们参照吉他的记谱法对琴谱加以改造,记录了《古琴吟》、《关山月》、《凤求凰》、《秋风词》、《极乐吟》、《秋夜长》、《玉楼春晓》、《风雷引》、《长门怨》九首琴曲,其中《古琴吟》一曲不见于《梅庵琴谱》。

1949年5月,程午嘉任教于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

1951年,起先后任教于山东大学艺术系和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1958年,华东艺专迁往南京,不久改组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他担任音乐系民乐组副组长。次年6月,南京艺专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他就在这里长期任教,直到退休。

创作琵琶独奏曲

《浦口码头》、《勇敢的战士》、《美丽的青春》、《孔雀开屏》、《晚会》、《黄浦灯》、《钢花》、《秋波》,琵琶二胡重奏曲《自由万岁》、《胜利渡东海》、《陆地行舟》,锣鼓曲《中国锣鼓》等,合奏曲《雨花台》等。

出版作品

《中国锣鼓曲(十番锣鼓)》(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出版)

《琵琶曲集》(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

《月琴、秦琴、三弦》(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等著作和教材。

他还写有《关于江南琵琶流派之我见》、《琵琶演奏中的手型问题》等论文。

琵琶古韵 贡献卓著

程午嘉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俭德国乐团、万国美术所、上海国立音专任职。解放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后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执教。他不仅毕生从事音乐教育,还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创作了琵琶独奏曲,琵琶二胡重奏曲,合奏曲《雨花台》等,并先后出版《中国锣鼓曲(十番锣鼓)》(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出版)、《琵琶曲集》(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月琴、秦琴、三弦》(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等著作和教材。他还写有《关于江南琵琶流派之我见》、《琵琶演奏中的手型问题》等论文。

程午嘉演奏琵琶传统乐曲,力戒润饰改动,较好地保留了乐曲的原貌,如《霸王卸甲》、《汉宫秋月》、《阳春白雪》、《飞花点翠》等,都具有古朴之风,并将琵琶由原四根十二品改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为民族乐器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视频

现代琵琶之父程午嘉先生 琵琶独奏 《汉宫秋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