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秦安县陇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安县陇城镇,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地处秦安县东北部,东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接壤,南邻清水县松树镇、王河镇,西与五营镇毗邻,北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乡,区域面积75.32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32010人。

西汉时,为略阳道。东汉、三国、西晋时,为略阳县。北魏时,始称陇城县至元朝。1958年,改为陇城公社。1965年,张湾公社并入。1983年12月,改为陇城乡。2003年12月,撤乡建陇城镇。 截至2020年6月,陇城镇下辖2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

2018年,陇城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1]

中文名: 陇城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地理位置: 甘肃秦安县东部

面 积: 75.32 km²

下辖地区: 2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蜗皇村

电话区号: 0938

邮政区码: 741615

气候条件: 温带半温润气候

车牌代码: 甘E

人 口: 32010人(2018年户籍人口)

历史沿革

西汉时,为略阳道。

东汉、三国、西晋时,为略阳县。

南北朝时期,为略阳郡治。

北魏时,始称陇城县至元朝。

元时,始属秦安县。

明、清时,均为秦安县所辖镇。

1950年,设陇城乡。

1958年,改为陇城公社。

1965年,张湾公社并入。

1983年12月,改为陇城乡。

2003年12月,撤乡建陇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陇城镇,地处秦安县东北部,东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接壤,南邻清水县松树镇、王河镇,西与五营镇毗邻,北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乡,区域面积75.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陇城镇地处清水河中游,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分为黄土梁昴,沟壑山地;境内最高点位于赵山村,海拔1900米;最低点位于常营村,海拔1450米。

气候

陇城镇属温带半温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8.9℃,1月平均气温-5.1℃,极端最低气温-18.9℃(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33.2℃(1997年7月21日),生长期年平均298天,无霜期年平均169天,最长达180天,最短为1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持续期276天(一般为2月15日~1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水文

陇城镇境内河道属渭河流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五营河,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马河村流入境内,长6.7千米。

自然灾害

陇城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等;冰雹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6~9月。

人口

2011年末,陇城镇辖区总人口32391人。

2017年,陇城镇常住人口30367人。

2018年,陇城镇户籍人口3201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陇城镇财政总收入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人均财政收入308.7元,比上年增长21.5%。

2011年末,陇城镇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业银行储蓄所2家银行开设了分行;各类存款余额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农业

陇城镇有农业耕地面积5.9万亩,人均1.8亩;林地面积3.5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9649万元,比上年增长16.4%;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983吨,人均246.5千克,其中小麦3758吨,玉米385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等。2011年,油菜子种植面积6180亩,产量4500吨;蔬菜种植面积1916亩,产量2976吨,主要品种有辣椒、白菜、卷心菜。

陇城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羊饲养量0.4万只,年末存栏0.3万只;牛饲养量0.3万头,年末存栏0.2万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上市家禽6万羽。畜牧业总产值2967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5.1%。

截至2011年末,陇城镇累计造林3.5万亩,其中经济林2万亩,林木覆盖率24.5%;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1.8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桃、葡萄等,其中苹果1.5万吨,梨775吨。

2011年,陇城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32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花椒,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花椒、苹果;农民人均纯收入2966元。

工业

2018年,陇城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

商业

2011年末,陇城镇有商业网点160个,职工21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2018年,陇城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陇城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场所224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9户,各类图书室22个,藏书4.6万册。

2011年末,陇城镇有体育场1个,1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

2011年末,陇城镇有广播喇叭7500只,入户率95.2%,通响率99.5%,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6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村村通”和“户户通”用户809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8%。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陇城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2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8所,在校生2898人,专任教师1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学生1389人,专任教师9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陇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个;病床32张,专业卫生人员12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万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陇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9户,人数108人,支出17.3万元,比上年增长6%;城市医疗救助5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91户,人数3610人,支出3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7人,支出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4人次,支出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53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445亩,直接经济损失2213万元,救灾支出23.2万元,比上年增长47.1%。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陇城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2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48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512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652件,征订报纸3090份、期刊1200册,业务收入48万元。

2011年末,陇城镇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7250户,比上年增加19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0.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比上年增加223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34%,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48万元。

交通

陇城镇有县乡(镇)级公路4条,总长59千米。

2011年末,陇城镇镇区道路总长度9千米;镇区有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汽车18班次,日均客运量400余人次。

风景名胜

三国街亭古战场遗址

街亭古战场遗址位于陇城镇,是汉代略阳道街泉县的治所、俗称汉街城,即马谡败绩处。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使首出祁山的叛魏应亮的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安定(今甘肃镇远)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1997年,秦安县政府在陇城镇修建碑亭并立碑,碑名由曾任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的习仲勋同志题写。街亭文化是天水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娲庙

汉代以前,女娲祠在陇城镇以北2.5公里的龙泉山上。清代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女娲祠移建在陇城东门内。此后,由于清水河不断侵蚀城址,女娲祠又移建东山坪。同治初年,回民起事,女娲祠被毁后,重建于陇城南门内。在“文革”期间,女娲祠被毁无存。1989年陇城民众集资在陇城南门的原址重建。

女娲洞遗迹

女娲洞位于陇城镇东南约二公里的风沟,洞在风台梁西侧的半崖上,洞口高六尺,宽三尺许,洞口大而宽,在洞深10米处,又窄而小,一人能进去。女娲洞与郑家沟相通,全长约1.5公里,由于洞深,空气稀薄,洞内不详。

西番寺

西番寺,位于今陇城镇西南1公里盘龙山之西番坪,又称无忧寺,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了割据陇城的番王阿育王后,认为天下统一和太平了,“吾无忧矣”,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就在陇城积麦崖(今西番寺处)凿险洞、建庙宇,取名为“无忧寺”。唐代佛教大兴,由尉迟敬德奉旨重建“无忧寺”,更名“西番寺”,沿传至今。

视频

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石山五组广场舞,好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