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安县五营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安县五营乡地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部,清水河中下游,距秦安县城45公里,是距今8000年闻名中外的大地湾遗址所在地。全乡区域总面积90.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650亩,辖31个村委会,9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350户,总人口40415人,其中农业人口39394人。五营乡历史文化悠久,距今约4900年至8120年的大地湾遗址,位于五营乡邵店村东侧,是甘肃东部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自1978年首次发掘以来,该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创造了中国六项考古之最——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彩陶、汉字最早的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绘画。[1]

中文名称: 五营乡

外文名称: Wuyingxiang

别 名: 五营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下辖地区: 邵店村等3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邵店村

电话区号: 0938

邮政区码: 741616

地理位置: 秦安县东北

面 积: 90.33平方公里

人 口: 40415人(2010)

方 言:中原官话(陇中片)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大地湾遗址

机 场:天水机场

火车站:天水站、天水南站、秦安火车站

车牌代码: 甘E

平均海拔: 1662米

年均降水: 710毫米

耕地面积: 58650亩

中 学: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

区划代码: 620522

概况

五营乡位于秦安县东北部,清水河从东向西流经全境,平均海拔1662米。面积90.33平方千米,人口9350户、40415人(2010年末),其中农业人口39394人。辖邵店、赵宋、马川、罗湾、胜利、焦沟、王屲、西坡、何洼、杨湾、敦厚、腰庄、鱼尾、袁庄、雒塬、张塬、杨山、北坡、王店、蔡河、薛李、陈峡、赵王、麻沟、蔡仁、阎沟、花双、马小、魏山、徐屲、王家阳屲31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邵店村,距县城45千米。古迹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村落文化遗址)。

沿革

1950年设五营乡,1962年改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邵店、赵宋、马川、罗湾、胜利、焦沟、王屲、西坡、何洼、杨湾、敦厚、腰庄、鱼尾、袁庄、雒塬、张塬、杨山、北坡、王店、蔡河、薛李、陈峡、安山、赵王、麻沟、蔡任、阎沟、花双、马小、魏山、徐屲、王家阳山32个行政村。2005年,全乡面积99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7731户,39851人。2006年撤销1个村:撤销安山村,并入赵王村。2008年末人口8350户、40349人。

地理环境

五营乡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平均海拔1662米,年均降雨710毫米,年平均气温7.5℃,全年无箱期165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积4100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9033平方公里。

教育

中学: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

小学:中心小学、何洼小学、北坡初级小学、墩厚小学、张塬小学、杨山初小、杨湾小学、王店初级小学、王洼小学、罗湾小学、胜利小学、腰庄小学、花双小学、蔡任小学、蔡河小学、薛李小学、薛李小学、袁庄小学、西坡初小、赵王小学、阎沟小学、阳洼小学、陈峡初小、雒原小学、马川小学、魏山村学、鱼尾小学、麻沟小学。

近年来,乡上多方筹资285万元新建了五营中学、薛李小学、罗湾小学教学楼,改建、扩建了蔡河、闫沟、杨湾等15所小学,调整了教学布局,优化了教学结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行政区划

五营乡现辖邵店村、赵宋村、马川村、罗湾村、胜利村、焦沟村、王洼村、西坡村、何洼村、杨湾村、墩厚村、腰庄村、鱼尾村、袁庄村、雒原村、张原村、杨山村、北坡村、王店村、蔡河村、薛李村、陈峡村、赵王村、麻沟村、蔡仁村、阎沟村、花双村、马小村、魏山村、徐洼村、王家阳屲村31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350户,总人口40415人。

经济发展

乡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一个以旅游业、果蔬生产业、养殖业、劳务输出四大产业为支柱的文化旅游型小城镇。积极引进了油葵、中药材、农作物、果品蔬菜等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全乡果园面积14680亩;蔬菜面积5400亩,新建冬暖棚38座,发展蔬菜塑料大棚500个;中药材面积3000亩;良种覆盖率达85%,科技贡献率达46%。近年来,五营乡党委、乡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特色产业富民、支柱产业兴乡”的发展思路,把“调结构、兴产业、建基地、强基础、抓劳务、促增收”作为主线,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林果业、规模养殖业和优质蔬菜种植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乡村道路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把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乡镇作为基础,严格落实各种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重点区域治安案件的整治,极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化解各类信访案件,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多年来,五营乡党委、乡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农业稳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旅游富乡”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小城镇拉动、产业带动战略,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山果川菜办企业,一、二、三产业齐发展”的经济发展路子。主要实施了“112233”工程(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这一历史机遇,稳定粮食生产这一基础,发挥旅游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两大优势,走好旅游兴乡、劳务富民两条路子,建成规模养殖、瓜果蔬菜、中药材种植三大基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规模养殖、劳务输转已成为该乡的两大支柱产业,果品蔬菜生产初具规模,旅游业已见雏形。2004年,五营乡党委被省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五营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

旅游

大地湾遗址座落在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中共甘肃省委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58年,甘肃省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78-1984年进行了连续7年的考古发掘,1995年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4752平方米。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工作者共在大地湾遗址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累计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动物骨骼1.7万多件,清理房屋遗址240座,灶址104个,灰坑和窖穴342个,窑址38个,墓葬79座,壕沟9条。创造了中国六项考古之最——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彩陶、汉字最早的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绘画。

视频

张家川网:秦安县五营乡民族舞蹈队表演广场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