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登富乐阁(秦道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秋登富乐阁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秋登富乐阁》中国当代作家秦道廉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登富乐阁

这难缠的秋雨,竟淅淅沥沥下了月余,好端端的一座美丽之城,整日被裹挟进秋日的凄风冷雨。天象如此,人没了去处,也就没了一幅好心情。仰首看着这晦暗、没有了光亮的天幕,深感大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

终于这天气迎来了转变,且一下子变得来如此的彻底。天空放晴不说,一轮艳阳径直冲上万里长天,让洁净的天幕陡然间变成了一幅明晃晃、蓝湛湛的漂亮绸缎!整个天地好久没享受到阳光如此的垂爱,那干爽的气息、那温暖的滋味,让人心里如喝了蜜似的香甜!趁这难得的好天气,在秋日里登上富乐阁吧!记得年初的二月疫情解禁后我曾兴冲冲赶至富乐山,以期在风和日丽的春日登上富乐阁;但当时整修阁内的栏杆将游人拒之门外。这愿望结果一直被放进心底。今天,终于能在暖暖的秋阳下登临富乐阁,正好完成这桩不大不小的心愿。

经过一段蜿蜒山道气喘吁吁的行走,总算站在了秀美的富乐山颠,远远看见由启功先生题写的那幅匾额十分醒目地高悬于正门的五楼楼顶。“蜀都在望”,仅这四个字就不由在自己心里唤起一股久违的激情。蜀都,乃古代蜀国之都益州也,即现在的成都。想当年的刘备从湖北荆州入蜀而取道涪城,益州(成都)则近在咫尺,大有唾手可得之意。而“蜀都在望”这四个字,把刘备据涪城为己有之后,其吞并巴蜀大业的壮志雄心十分生动、形象地得以体现!启功先生登上富乐阁,想内心同样也涌动着一腔豪情,否则不会留下如此撩人心神、意味深长的题匾。从此以后,无数的来者每当登临此楼,目睹起这幅意味深长的匾额,自会遥想起东汉末年那一场龙腾凤集、风云际会的三国争战;而内心又焉能不涌动起一股抚今追昔、凭吊怀古的豪迈情怀?!

富乐阁的复建开始于上世纪的1990年,它占地6855平方米,整个建筑面积为4246平方米。阁楼内部以68根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柱做支撑,共五层,是以纪念当年刘备、刘璋东山相会为主题的一座仿古建筑。阁楼高53.3米,飞檐翘角、琉璃金顶,矗立于东山海拔544.88米的最高处,即东山之巅;故整个楼阁显得高古雄浑、磅礴大气。每个凌空的檐角上都悬挂着一枚铜质风铃,山风一吹,叮当着响;那清脆、悦耳之声仿佛是在为一千八百多年前群雄逐鹿的三国历史在深情的歌吟。富乐阁的建筑它不仅集合了东山山麓的自然美,更是吸纳了中国古代楼阁建筑所独具的一种文化之美。中国人一向崇尚自然,喜好登高望远,而富乐阁的建筑充分将国人这种亲近自然、并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的人文精神表达出来,形成了富乐阁高峻宏敞、雄伟挺拔的独特魅力;它也因此成为了绵阳人心目中的地标建筑而深得广大市民、以及八方游客喜爱!此时此刻,那整饬一新的富乐阁满身披着金灿灿的秋日阳光雄屹于富乐山巅,浑身透露出一种恢弘、磅礴、宏伟之气。

此刻,我早已按耐不住胸中的激情,从门岗处领取证牌后便兴冲冲往阁楼的顶层攀登,我相信雨后的天地会有崭新的容颜,而秋阳下的绵州大地会给人以无限的惊喜!

果然是个登高望远的好日子,五楼楼顶的廊道早已是游人如织,拍照的、凝目远望的、指点江山的……每个人脸上都充溢着轻松与惬意,连交谈的声音听来也感觉悦耳、动听。我在人群中穿行,想找到一个合适位置、凭栏远眺这座从二千多年的历史烽烟中走来的绵州城。还好,一群刚留过影的外地游客走了,空出的位置正巧面对城西越王楼的方向。时间已是下午的三点,太阳已过中天,可凝目起秋阳下的这座原本十分熟悉的城市时,却让我感到一阵错愕与惊叹!难道这是我生活了四十多年的绵州城吗?放眼望过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和栉比鳞次的高楼不见,大半个城市淹没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海;那些从雾海中露出的半截楼顶,宛如大海中一艘艘远航的游船;连平日里颇显巍峨、雄伟的越王楼在雾海中也仅剩下顶端那似塔形的宝顶。这样的景象让人看来既有几分的迷离、梦幻,又呈现出一种少见的磅礴、恢宏气概。真没想到,秋日的午后登上雄伟而不失精巧的富乐阁,本企望心灵能和宇宙天地相互感悟、渗透,不想竟目睹到如此罕见的天象奇观。看来,这天气陛下不愧是玩弄大自然的高手,仅这几个小时异常强烈日光的曝晒,就让浸淫城市近月余的雨水蒸发到空中,完成这水物质的又一次循环。目睹这壮阔、奇幻的天象,不得不让人为这自然之伟力而深深感叹!

秋日登高,本想远眺山川河流之形态、欣赏寥廓澄澈之远景,让久居城市的浮躁之心恢复曾有的安然与宁静。可远景如此,只好把目力投向不远处的那一条晶亮、清澈的涪江。贴着主城蜿蜒而去的涪江水,自岷山主峰雪宝顶发源一路浩荡流经了川渝两地九个市、县,行程约七百公里,它的流域面积达到了3.64万平方公里;在重庆合川汇入嘉陵江后便融入长江母体、一路浩荡奔向辽阔的海洋。这涪江水也用它对家乡的一片挚爱,千百年来默默地润泽着绵州大地上五百多万聪慧、勤劳的子民。涪江我是熟悉的,儿时的我就出生在它的身旁。记得那时涪江的水质异常清澈、明亮,印象中它还是一条异常繁忙的黄金水道。宽阔的江面上经常可见一艘艘忙碌的货船,还有那回荡在江面上纤夫们整齐、铿锵的船工谣。每当夕阳西下,凝目那远去的一片孤帆,又总是激荡起我渴望天涯浪迹的心愿。真没想到,临近而立之年时我告别了家乡,成了一个寄居他乡的游子。今天,站在高峻的富乐阁上举目四望,看着那一条曾陪伴我成长的远去江流,心里多少有一些感伤。没想到几十年人生匆匆过去,随着父母相继离世,曾经的家乡早已成为仅供回眸的一片故土,变为心灵独自缅怀的一张精神图像;既如此,此刻的我又何必去勾起一缕乡愁而百结愁肠?其实,四海为家早已成为一代人命运的新选择;孤舟天涯、风雨前行,何尝又不是一种快意的人生形象?!

前些日夜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掩卷时浮想联翩、心潮难平;在为林语堂先生流畅、轻快的文字叫好同时,更为北宋大词人苏东坡一生所遭遇的各种困厄、忧患而喟然叹息!苏东坡自官场失意后被朝廷一路贬谪,平生遭遇无数多的坎坷、磨难和打击,最后还得忍痛踏上与家人分离、天涯浪迹的凄惶行旅。遭受了如此悲苦命运的折磨,这位大词人却依然怀抱一颗旷达洒脱、坦然自适之心,与身处的一处处异乡,与遭受的各种苦难和解、共存。一首千古名词《水调歌头》,把他那潇洒疏朗、宏阔敞亮之心表露得淋漓尽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每吟诵起这千古佳句,便涌动起一种面对世道人生的无尽悲慨,也唤起世事洞明之后内心持久的共鸣。尤其是词人流淌其中的温情与悲悯,如一泓清泉恒久地滋润着人世间每颗干涸、寂寥之心。让人更为惊讶的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大词人苏东坡,竟还能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句子抒发出自己内心的安稳与澄明!尤其当你细读过东坡先生旷达超迈的诗文,了解了东坡先生命途多舛的人生,你那在尘世间迷惘、困顿之心便会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憾与启迪,从而唤起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希望与信心。

古人登高怀远而常能留下不少千古闻名的诗文,如建安时期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登楼赋》,南朝著名诗人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以及唐时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崔颢的《登黄鹤楼》、李白的《登高丘而望远》、杜甫的《登高》、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首》,以及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等无此才情,只好在此发出一点莫名的感叹而已。生活中确有太多的无奈,每个人面对这些无奈又常常表现得身不由己,甚至在做出一些选择时迷失掉自己。其实,面临这样的两难困境最紧要的是能把握住自己,懂得取与舍的道理!汲汲营营走过了大半生,才发现生命不过就是一场游戏,喧闹之后一切都将散去,又有什么值得去悲怨、叹息?有人说:笑也是一生,哭也是一生,莫如就用平和之态笑着去完成这一生的行旅。这大约就是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记里所讲,“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这话的道理。

富乐阁上的流连,竟让时间很快过去,工作人员已在告知游客闭楼时间将至。放眼天际,太阳正往西边天渐渐隐去,北边那片浓密的山林已呈暮色,适才都还鲜亮的叶片有些发暗,那些已然泛黄的树叶在暮色中更显深沉。秋天确实是个美好的季节,它不仅有收获的意义,更能让人悟出人生的不少真谛。也难怪那些登高的诗文,会蕴含那么多深邃、丰厚的人生哲理![1]

作者简介

秦道廉,曾经的老三届知青,四川绵阳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