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百年辉煌的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年)和福建协和大学(1915年)生物学系,以及1939年设立的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53年,在上述几所院校调整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师范学院生物系,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于1994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05年10月再次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沿用至今。

目录

师资队伍

自1972年以来,共有316位教职工担任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其中教授37人。教师中有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丁汉波、周贞英、王岳、陈德智、林成耀;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松刚、施巧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松刚、施巧琴、张开兴、高建民、齐秋贞;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吴松刚、施巧琴;省级优秀专家:吴松刚、施巧琴、邱文仁;闽江学者:陈一平;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者:吴松刚;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校教师三等奖和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福建省师范教育优秀教师”获得者:郑鸿霖。

2006年,生命科学学院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20人、助教2人、高级实验师5人、实验师4人,助理实验师4人、政工人员3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3人、行政人员4人、工勤人员5人。教师中博士15人,硕士33人,在读博士16人,在读硕士5人,博士后[1]2人。

学科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已建立了博士、硕士和学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先后为国家输送了7200多名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拥有“动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含有12个二级学科)以及“发酵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函授本科专业。学院与福建中医学院联合开设2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中医学”、“骨伤学”,1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制药工程”;学院是福建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培训基地和福建省中学生骨干教师培训点。

依托百年师大的整体优势和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达到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现拥有“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发育与神经生物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现代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高等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生物技术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发酵工程学),1个校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2]与分子生物学”),并承担七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先后承担过国家“863”计划项目、“973” 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专项、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院先后获得了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职工小家、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生命科学学院整体搬迁到旗山新校区极大地拓展了学院的发展空间,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学院拥有2座科研实验楼和1座教学实验楼,总面积13000多平方米,共享着师大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学院抓住机遇,加大科研平台的硬件建设,近几年,各级部门共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近2000万元,并建立了“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科学管理模式。生命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工将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为实现学院新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视频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关视频

校庆直播:福建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庆
毕业季的感动和纪念:福建师范大学的一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