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祭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祭天</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祭天</big>'''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祭天</big> '''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d6ca7bcb0a46f21fbe09d19e876e7c600c33864400e1&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3334263&t=bbe32f270320348398443af055688aff width="300"></center>
|[[File:|缩略 |居中|[ 链接]]]
+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A5%AD%E5%A4%A9&step_word=&hs=0&pn=2&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232504333%2C2638189561&os=2616066988%2C4206096732&simid=4131561154%2C589984107&adpicid=0&lpn=0&ln=1701&fr=&fmq=1670742296035_R&fm=detail&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d6ca7bcb0a46f21fbe09d19e876e7c600c33864400e1%26refer%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3334263%26t%3Dbbe32f270320348398443af055688af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0%25Ac%25AD%25Ec%25A9%25AlAzdH3Fmc8lamn&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2LDQsNSwzLDEsNyw4LDIsOQ%3D%3D 来自 呢 ]</small>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行 17: 行 12:
 
| align= light|
 
| align= light|
  
 +
中文名;祭天
 +
   
 +
节日时间;冬至
 +
   
 +
节日起源;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
 +
   
 +
节日意义;表达人们对于至高神上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
 +
   
 +
释 义;祭祀上天
 +
   
 +
主持者;天子
 +
   
 
|}
 
|}
  
 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不同民族的有各不相同的祭天仪式。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祭天礼复杂而完整,主要过程包括迎神、行礼、进俎、初献、亚献、终献等。冬至祭天盛于唐宋,明清间更为隆重尊崇,并且逐渐流传至民间,演变为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称为“祭冬”或“拜冬”。无论是官方祭天还是民间祭祖都表达了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朴素愿望。<ref>[ ], , --</ref>
+
 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不同民族的有各不相同的祭天仪式。起源于上古[[ 时期]] 。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祭天礼复杂而完整,主要过程包括迎神、行礼、进俎、初献、亚献、终献等。冬至祭天盛于唐宋,明清间更为隆重尊崇,并且逐渐流传至民间,演变为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称为“祭冬”或“拜冬”。无论是官方祭天还是民间祭祖都表达了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 丰衣足食]] 的朴素愿望。<ref>[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a778943ac9a7789/?ref=tt 祭天是什么意思|祭天的解释是什么], 百度 , 2022年7月11日</ref>
  
 
==仪式==
 
==仪式==
  
 仪式的第一项是迎神,燔柴炉内升烟火,表达了将人间敬天之意传于上天的寓意。皇帝至昊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礼,后至祖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后,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迎神后为奠玉帛,即向天神、祖宗进献玉、帛。行礼时由太常卿导引皇帝盥洗后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礼,执事官向皇帝呈进玉帛。皇帝至上帝及祖宗牌位前行敬献礼仪,鞠躬拜兴后回拜位。第三个步骤是进俎,内赞奏升坛后,皇帝在导驾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进俎,进俎毕皇帝复位。接下来行初献礼。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涤爵、拭爵、进爵,而后升坛至酒尊所,执爵官以爵进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行三上香礼,同时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
+
 仪式的第一项是迎神,燔柴炉内升烟火,表达了将人间敬天之意传于上天的寓意。皇帝至昊天[[ 上帝]] 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礼,后至祖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后,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迎神后为奠玉帛,即向天神、祖宗进献玉、帛。行礼时由太常卿导引皇帝盥洗后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礼,执事官向皇帝呈进玉帛。皇帝至上帝及祖宗牌位前行敬献礼仪,鞠躬拜兴后回拜位。第三个步骤是进俎,内赞奏升坛后,皇帝在导驾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进俎,进俎毕皇帝复位。接下来行初献礼。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涤爵、拭爵、进爵,而后升坛至酒尊所,执爵官以爵进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行三上香礼,同时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
  
 初献之后行亚献和终献礼,除了不宣读祝文外,程序与初献基本相同。终献以后,行饮福受胙礼,光禄寺官员奏饮福酒,奏受胙,皇帝行礼后拜兴回位。祭天为大祀之首,按祖制一般为皇帝亲祭,但王朝后期,天子多怠政,连祭天礼亦遣官代祀。官员行礼时,仪式大为精简,其中饮福受胙礼搁置不行,寓意只有天子能接受上天所赐之福。饮福受胙后彻撰送神。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炉焚烧,皇帝至望燎位观看焚烧祭品,内赞奏礼毕,祭天大典正式结束。
+
 初献之后行亚献和终献礼,除了不宣读祝文外,程序与初献基本相同。终献以后,行饮福受胙礼,光禄寺官员奏饮福酒,奏受胙,皇帝行礼后拜兴回位。祭天为大祀之首,按祖制一般为皇帝亲祭,但王朝后期,天子多怠政,连祭天礼亦遣官代祀。官员行礼时,仪式大为精简,其中饮福受胙礼搁置不行,寓意只有天子能接受上天所赐之福。饮福受胙后彻撰送神。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炉焚烧,皇帝至望燎位观看[[ 焚烧]] 祭品,内赞奏礼毕,祭天大典正式结束。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行 33: 行 40:
 
 在汉族传统社会中,节气日形成了众多庆贺礼俗,而其中最高的祈祷仪式则是天子举行的祭天礼,于每年冬至日举行,由皇帝代表万民苍生向上天祈求天下安泰、万物丰收。冬至祭天之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涉及到封建王朝的各个部门,内容主要包括择日、斋戒、习仪、省牲器、告庙、有司陈设等。《[[左传]]》记载:“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古代祭祀日期的选择一般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明代则由钦天监选定,并制作成册,交由太常寺卿于上一年十二月朔日上奏皇帝,再由皇帝遍告有司及天下百姓。《[[礼记]]》有言:“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即是指祭祀之前的斋戒活动。
 
 在汉族传统社会中,节气日形成了众多庆贺礼俗,而其中最高的祈祷仪式则是天子举行的祭天礼,于每年冬至日举行,由皇帝代表万民苍生向上天祈求天下安泰、万物丰收。冬至祭天之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涉及到封建王朝的各个部门,内容主要包括择日、斋戒、习仪、省牲器、告庙、有司陈设等。《[[左传]]》记载:“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古代祭祀日期的选择一般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明代则由钦天监选定,并制作成册,交由太常寺卿于上一年十二月朔日上奏皇帝,再由皇帝遍告有司及天下百姓。《[[礼记]]》有言:“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即是指祭祀之前的斋戒活动。
  
 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 。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事。
+
 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 形象]] ,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 。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事。
  
 
 周朝之后,特别是汉代起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历代王朝皆尊崇周礼,因此祭天仪式也基本按照周代的方式进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流程、器物等方面仍有增减。
 
 周朝之后,特别是汉代起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历代王朝皆尊崇周礼,因此祭天仪式也基本按照周代的方式进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流程、器物等方面仍有增减。
行 41: 行 48:
 
 汉高祖祭祀天地都由祠官负责。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32 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一个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这是汉代南郊祭天之始。后汉在洛阳城南建圜丘,坛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天地之位,下层分设五帝之位,坛外有两重围墙,叫做“壝(Wéi)”。汉代时期冬至又称“冬节”,官府举行要“贺冬”仪式,社会上流行“拜冬”之礼。《[[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一天官方例行放假,商旅停业,举国休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百废待举,政务繁冗,规定一年只有三天假期,分别为元旦,皇帝的生日(万寿节),还有冬至,并称三大节,冬至日的意义可见一斑。
 
 汉高祖祭祀天地都由祠官负责。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32 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一个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这是汉代南郊祭天之始。后汉在洛阳城南建圜丘,坛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天地之位,下层分设五帝之位,坛外有两重围墙,叫做“壝(Wéi)”。汉代时期冬至又称“冬节”,官府举行要“贺冬”仪式,社会上流行“拜冬”之礼。《[[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一天官方例行放假,商旅停业,举国休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百废待举,政务繁冗,规定一年只有三天假期,分别为元旦,皇帝的生日(万寿节),还有冬至,并称三大节,冬至日的意义可见一斑。
  
 五胡乱华之后,华夏文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郊祀制度也受到一些影响。中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祭天虽采汉制,但常有民族传统礼仪掺入。南北朝时梁代南北郊祭天地社稷、宗庙,都不用牺牲,而用果蔬。齐代开始,圜丘坛外建造屋宇,作为更衣、憩息之所。旧制全用临时性的帷帐,南齐武帝永明二年(483 年)始用瓦屋。
+
 五胡乱华之后,华夏文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郊祀制度也受到一些影响。中国北方一些少数[[ 民族]] 建立的政权祭天虽采汉制,但常有民族传统礼仪掺入。南北朝时梁代南北郊祭天地社稷、宗庙,都不用牺牲,而用果蔬。齐代开始,圜丘坛外建造屋宇,作为更衣、憩息之所。旧制全用临时性的帷帐,南齐武帝永明二年(483 年)始用瓦屋。
  
 
 唐代祭天礼除了延续前代礼仪之外,皇后也开始参加,显示了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
 
 唐代祭天礼除了延续前代礼仪之外,皇后也开始参加,显示了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
行 47: 行 54: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灵宫祖宗神像前行“恭谢礼”。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灵宫祖宗神像前行“恭谢礼”。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 年),改变圜丘礼制,定每年孟春正月合祀天地于南郊,建大祀殿,以圜形大屋覆盖祭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正阳门南按南京规制营建大祀殿,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合祀天地。嘉靖九年(1530年),世宗改变天地合祀制度,在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至此,祭天典礼已发展至最完善时期。
+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 年),改变圜丘礼制,定每年孟春正月合祀天地于南郊,建大祀殿,以圜形大屋覆盖祭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 正阳门]] 南按南京规制营建大祀殿,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合祀天地。嘉靖九年(1530年),世宗改变天地合祀制度,在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至此,祭天典礼已发展至最完善时期。
  
 
1913年冬至,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这是中国最后一次祭天仪式。此后随着袁世凯称帝失败,祭天被视为“封建帝制”的产物而被终止。
 
1913年冬至,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这是中国最后一次祭天仪式。此后随着袁世凯称帝失败,祭天被视为“封建帝制”的产物而被终止。
行 55: 行 62:
 
==贺正==
 
==贺正==
  
 大台北地区通常不辞岁,而是在除夕夜的23时拜天公,意思是在正月初一的子时即向上天庆贺新年的意思,是为“贺正”。现代社会工商繁忙,许多人改为正月初一的一大早去天公庙,或各大奉有玉皇大帝的庙宇祭拜。
+
 大台北地区通常不辞岁,而是在除夕夜的23时拜天公,意思是在正月初一的子时即向上天庆贺新年的[[ 意思]] ,是为“贺正”。现代社会工商繁忙,许多人改为正月初一的一大早去天公庙,或各大奉有玉皇大帝的庙宇祭拜。
  
 
==玉皇宝诞==
 
==玉皇宝诞==
  
 正月初八日的的23时拜天公,意思是在正月初九的子时就祭拜,有些人在家中未设有神桌,而不在家中祭祀玉帝。或者因为家族习惯,而改在正月初九早晨到庙堂以鲜花、水果祭拜。
+
 正月初八日的的23时拜天公,意思是在正月初九的子时就祭拜,有些人在家中未设有神桌,而不在家中祭祀[[ 玉帝]] 。或者因为家族习惯,而改在正月初九早晨到庙堂以鲜花、水果祭拜。
  
 
==神位==
 
==神位==
  
 北台湾一般不设神位,只是口头呼请玉帝降临,或有人在香炉上贴一红纸,上书“玉皇上帝”或“昊天上帝”。南台湾则流行一种名为“天公座”的神座,是一种纸扎祭品,为宝塔或祠堂等样式,内中书有“玉皇上帝”或者“上苍”,有时还附设有“三官大帝”、“北斗星君”、“南斗星君”,须在烧纸钱时一并焚化。
+
 北台湾一般不设神位,只是口头呼请玉帝降临,或有人在香炉上贴一红纸,上书“玉皇上帝”或“昊天上帝”。南[[ 台湾]] 则流行一种名为“天公座”的神座,是一种纸扎祭品,为宝塔或祠堂等样式,内中书有“玉皇上帝”或者“上苍”,有时还附设有“三官大帝”、“北斗星君”、“南斗星君”,须在烧纸钱时一并焚化。
  
 
==祭品==
 
==祭品==
  
 近年提倡环保以及佛教影响下,有主张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荤,一般仅准备鲜花素果,水果忌释迦(又称番荔枝,此水果貌似释迦牟尼佛头像,对其不敬)、番茄、番石榴(古说番茄、番石榴两者因常随人类如厕后而遍生,视为不洁)。
+
 近年提倡环保以及佛教影响下,有主张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荤,一般仅准备鲜花素果,水果忌释迦(又称番荔枝,此水果貌似[[ 释迦牟尼佛]] 头像,对其不敬)、番茄、番石榴(古说番茄、番石榴两者因常随人类如厕后而遍生,视为不洁)。
  
 
 台湾民间信仰多半认为,地位高的神明是素食者:如玉帝、三清、三官等,但随扈的神将神兵就是肉食者。故祭祀玉帝,可用新年应景之糖果、水果、糕饼,多半是年糕、发糕、桂圆、米果、麻粩、寸枣、生仁糖、冬瓜糖等敬奉,不同于众神用清茶奉祀,祭祀玉帝多半会以龙眼干煮成的桂圆茶;或者蜜饯煮成的四果茶。
 
 台湾民间信仰多半认为,地位高的神明是素食者:如玉帝、三清、三官等,但随扈的神将神兵就是肉食者。故祭祀玉帝,可用新年应景之糖果、水果、糕饼,多半是年糕、发糕、桂圆、米果、麻粩、寸枣、生仁糖、冬瓜糖等敬奉,不同于众神用清茶奉祀,祭祀玉帝多半会以龙眼干煮成的桂圆茶;或者蜜饯煮成的四果茶。
  
 较为虔诚的祭典仪式,会架设“天公桌”(天台),即是以一神桌置于数条长凳之上,使之看起来更高,并铺上桌布,两侧各摆上甘蔗一节,上缠“篙钱”。再以一张一般神桌置于下方,称为“下桌”。“天公桌”上不得摆设荤食,“下桌”乃供应护卫的神将神兵,故可以摆设牲礼。
+
 较为虔诚的祭典仪式,会架设“天公桌”(天台),即是以一神桌置于数条长凳之上,使之看起来更高,并铺上桌布,两侧各摆上[[ 甘蔗]] 一节,上缠“篙钱”。再以一张一般神桌置于下方,称为“下桌”。“天公桌”上不得摆设荤食,“下桌”乃供应护卫的神将神兵,故可以摆设牲礼。
  
 供品既设,烧香点烛、并焚烧纸钱,在北台湾,除了寿金、刈金、福金、大百寿金四色金之外,加上天尺金、叩答恩光金、盆金、篙钱等,祈求一家平安,万事如意。
+
 供品既设,烧香点烛、并焚烧纸钱,在北[[ 台湾]] ,除了寿金、刈金、福金、大百寿金四色金之外,加上天尺金、叩答恩光金、盆金、篙钱等,祈求一家[[ 平安]] ,万事如意。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
<center>
 +
{{#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
 +
<center>题目</center>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Category: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Category: ]]
 

於 2022年12月11日 (日) 15:13 的修訂

祭天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祭天

節日時間;冬至

節日起源;上古時期,是人與天的「交流」形式

節日意義;表達人們對於至高神上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

釋 義;祭祀上天

主持者;天子

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不同民族的有各不相同的祭天儀式。起源於上古時期。是人與天的「交流」形式。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過祭天來表達人們對於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並祈求皇天上帝保佑。祭天禮複雜而完整,主要過程包括迎神、行禮、進俎、初獻、亞獻、終獻等。冬至祭天盛於唐宋,明清間更為隆重尊崇,並且逐漸流傳至民間,演變為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稱為「祭冬」或「拜冬」。無論是官方祭天還是民間祭祖都表達了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樸素願望。[1]

儀式

儀式的第一項是迎神,燔柴爐內升煙火,表達了將人間敬天之意傳於上天的寓意。皇帝至昊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禮,後至祖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後,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迎神後為奠玉帛,即向天神、祖宗進獻玉、帛。行禮時由太常卿導引皇帝盥洗後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禮,執事官向皇帝呈進玉帛。皇帝至上帝及祖宗牌位前行敬獻禮儀,鞠躬拜興後回拜位。第三個步驟是進俎,內贊奏升壇後,皇帝在導駕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進俎,進俎畢皇帝復位。接下來行初獻禮。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滌爵、拭爵、進爵,而後升壇至酒尊所,執爵官以爵進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行三上香禮,同時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

初獻之後行亞獻和終獻禮,除了不宣讀祝文外,程序與初獻基本相同。終獻以後,行飲福受胙禮,光祿寺官員奏飲福酒,奏受胙,皇帝行禮後拜興回位。祭天為大祀之首,按祖制一般為皇帝親祭,但王朝後期,天子多怠政,連祭天禮亦遣官代祀。官員行禮時,儀式大為精簡,其中飲福受胙禮擱置不行,寓意只有天子能接受上天所賜之福。飲福受胙後徹撰送神。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爐焚燒,皇帝至望燎位觀看焚燒祭品,內贊奏禮畢,祭天大典正式結束。

歷史背景

文獻《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 魯 郊何以非禮?天子祭天,諸侯祭土。」 何休 註:「郊者,所以祭天也。天子所祭,莫重於郊。」《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贊》:「本以 休屠 作金人為祭天主,故賜姓 金氏 雲。」《儀禮·喪服》「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 漢 鄭玄 註:「及始祖之所由出,謂祭天也。」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 漢 世祭天於其上,名之為 皇天原 。」漢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在古代先民眼中,天地哺育眾生,是最高的神。祭天儀式是人與天的交流形式,歷代王朝都由天子來親自主持祭天儀式,祭天的祭壇一般為圓形(稱為「圜丘」),寓意天圓地方。在儀式上須誦讀祭文、奏雅樂,並焚燒祭品,以表示人們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貢獻給天,作為對天滋潤萬物的一種報答。

在漢族傳統社會中,節氣日形成了眾多慶賀禮俗,而其中最高的祈禱儀式則是天子舉行的祭天禮,於每年冬至日舉行,由皇帝代表萬民蒼生向上天祈求天下安泰、萬物豐收。冬至祭天之前,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涉及到封建王朝的各個部門,內容主要包括擇日、齋戒、習儀、省牲器、告廟、有司陳設等。《左傳》記載:「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古代祭祀日期的選擇一般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明代則由欽天監選定,並製作成冊,交由太常寺卿於上一年十二月朔日上奏皇帝,再由皇帝遍告有司及天下百姓。《禮記》有言:「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即是指祭祀之前的齋戒活動。

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稱為「郊祀」。圜丘是一座圓形的祭壇,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圓。祭祀之前,天子與百官都要齋戒並省視獻神的犧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來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內着袞服(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這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接着天子牽着獻給天帝的犧牲,把它宰殺。這些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嗅到氣味。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隨後在樂聲中迎接「屍」登上圜丘。屍由活人扮飾,作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屍就坐,面前陳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種盛放祭品的禮器 。這時先向屍獻犧牲的鮮血,再依次進獻五種不同質量的酒,稱作五齊。前兩次獻酒後要進獻全牲、大羹(肉汁)、鉶羹(加鹽的菜汁)等。第四次獻酒後,進獻黍稷飲食。薦獻後,屍用三種酒答謝祭獻者,稱為酢。飲畢,天子與舞隊同舞《雲門》之舞,相傳那是黃帝時的樂舞。最後,祭祀者還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屍賜福於天子等,稱為「嘏」,後世也叫「飲福」。天子還把祭祀用的牲肉贈給宗室臣下,稱「賜胙」。後代的祭天禮多依周禮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事。

周朝之後,特別是漢代起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後,歷代王朝皆尊崇周禮,因此祭天儀式也基本按照周代的方式進行。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在流程、器物等方面仍有增減。

秦代祭天的有關資料甚少,只知道有三年一郊之禮。秦以冬十月為歲首,郊祀就在十月舉行。

漢高祖祭祀天地都由祠官負責。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禮,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輪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32 年)在長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一個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這是漢代南郊祭天之始。後漢在洛陽城南建圜丘,壇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天地之位,下層分設五帝之位,壇外有兩重圍牆,叫做「壝(Wéi)」。漢代時期冬至又稱「冬節」,官府舉行要「賀冬」儀式,社會上流行「拜冬」之禮。《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一天官方例行放假,商旅停業,舉國休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百廢待舉,政務繁冗,規定一年只有三天假期,分別為元旦,皇帝的生日(萬壽節),還有冬至,並稱三大節,冬至日的意義可見一斑。

五胡亂華之後,華夏文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郊祀制度也受到一些影響。中國北方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祭天雖采漢制,但常有民族傳統禮儀摻入。南北朝時梁代南北郊祭天地社稷、宗廟,都不用犧牲,而用果蔬。齊代開始,圜丘壇外建造屋宇,作為更衣、憩息之所。舊制全用臨時性的帷帳,南齊武帝永明二年(483 年)始用瓦屋。

唐代祭天禮除了延續前代禮儀之外,皇后也開始參加,顯示了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後,要在皇城門樓上舉行特赦儀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靈宮祖宗神像前行「恭謝禮」。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 年),改變圜丘禮制,定每年孟春正月合祀天地於南郊,建大祀殿,以圜形大屋覆蓋祭壇。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在正陽門南按南京規制營建大祀殿,於永樂十八年(1420 年)建成,合祀天地。嘉靖九年(1530年),世宗改變天地合祀制度,在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至此,祭天典禮已發展至最完善時期。

1913年冬至,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在北京天壇舉行祭天儀式,這是中國最後一次祭天儀式。此後隨着袁世凱稱帝失敗,祭天被視為「封建帝制」的產物而被終止。

中台灣地區在小年夜晚上23時過後拜天公,小年夜23時,其實就是除夕的子時,是為「辭歲」。有人則認為向天公辭歲,為了表示尊敬,越早拜越好,甚至提早到早上拜。

賀正

大台北地區通常不辭歲,而是在除夕夜的23時拜天公,意思是在正月初一的子時即向上天慶賀新年的意思,是為「賀正」。現代社會工商繁忙,許多人改為正月初一的一大早去天公廟,或各大奉有玉皇大帝的廟宇祭拜。

玉皇寶誕

正月初八日的的23時拜天公,意思是在正月初九的子時就祭拜,有些人在家中未設有神桌,而不在家中祭祀玉帝。或者因為家族習慣,而改在正月初九早晨到廟堂以鮮花、水果祭拜。

神位

北台灣一般不設神位,只是口頭呼請玉帝降臨,或有人在香爐上貼一紅紙,上書「玉皇上帝」或「昊天上帝」。南台灣則流行一種名為「天公座」的神座,是一種紙紮祭品,為寶塔或祠堂等樣式,內中書有「玉皇上帝」或者「上蒼」,有時還附設有「三官大帝」、「北斗星君」、「南斗星君」,須在燒紙錢時一併焚化。

祭品

近年提倡環保以及佛教影響下,有主張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葷,一般僅準備鮮花素果,水果忌釋迦(又稱番荔枝,此水果貌似釋迦牟尼佛頭像,對其不敬)、番茄、番石榴(古說番茄、番石榴兩者因常隨人類如廁後而遍生,視為不潔)。

台灣民間信仰多半認為,地位高的神明是素食者:如玉帝、三清、三官等,但隨扈的神將神兵就是肉食者。故祭祀玉帝,可用新年應景之糖果、水果、糕餅,多半是年糕、發糕、桂圓、米果、麻粩、寸棗、生仁糖、冬瓜糖等敬奉,不同於眾神用清茶奉祀,祭祀玉帝多半會以龍眼乾煮成的桂圓茶;或者蜜餞煮成的四果茶。

較為虔誠的祭典儀式,會架設「天公桌」(天台),即是以一神桌置於數條長凳之上,使之看起來更高,並鋪上桌布,兩側各擺上甘蔗一節,上纏「篙錢」。再以一張一般神桌置於下方,稱為「下桌」。「天公桌」上不得擺設葷食,「下桌」乃供應護衛的神將神兵,故可以擺設牲禮。

供品既設,燒香點燭、並焚燒紙錢,在北台灣,除了壽金、刈金、福金、大百壽金四色金之外,加上天尺金、叩答恩光金、盆金、篙錢等,祈求一家平安,萬事如意。

參考來源

題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