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神经的逻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从8个令人惊奇的问题开始,带你理解迷一样的人类行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自身。

跟着作者不断解谜,如侦探小说般神经的逻辑,彻底明白我们日常的心理与行为的机制。

【人类竟是如此神奇】听声辨位、梦中杀人、左右互搏、多重人格、心灵操控……这样小说般的情节都是真的!本书展现了很多人类超乎自己想象的行为。每章都从一个惊奇问题开始,带领读者不断解谜,充满阅读推理作品的快感。

【神经科学一本通】覆盖神经科学的各领域和多种方法,习惯、记忆、梦境、疏忽、幻觉等等日常心理机制都得到了解释,在快乐阅读中了解人脑和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类自身。

【帮你生活更轻松】经常回到家才想起路上该买的东西没买?是否知道要减肥的话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电视?怎么抵御商家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剁手诱惑?还有躺在床上就能健身这种好事?假笑识破率还能提高?……理解了这些心理和行为的机制,就能更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躲开陷阱,抄到近路!

《神经的逻辑》令人大开眼界,它既轻松有趣,又是极富启发性的研究,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做那些最为奇怪的事。斯滕伯格撬开了我们的心灵,解释了脑的运作方式,对一系列诸如感知、习惯、催眠、语言、学习等话题都给出了真知灼见。就如何面对人类大脑的无意识逻辑这一问题,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读罢掩卷,我对“我这个人到底是谁”有了更多的体悟。

——列奥纳德· 莫洛迪诺夫,《大设计》第二作者斯滕伯格对脑的怪行背后隐秘逻辑的解释,是神经科学界一支全新的声音。

——承现峻,《连接组》作者本书每章读起来都像侦探小说,每一页都闪耀着作者对神经病学的热情。它同时还非常适合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正能治疗他们的“神经元嫉妒症”。

——V. S. 拉马钱德兰,《讲故事的脑》作者如果你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用不理性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想为此找出合理回答,那本书就该是你的第一本书。

——迈克尔· 舍默,怀疑论者学会创始人我们解释事情时通常有一些叙事套路,而本书却是对这些叙事套路背后真正的神经回路进行丰富详尽的研究。作者破解、打开了脑中的“黑箱”,检查其中并行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套系统,探究从做梦、自动模式行为到记忆、幻觉、创伤等一系列问题。

——《自然》杂志

从最怪异的梦和幻觉,到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脑是各式各样怪念怪行的肇事者。从外部看,这些现象常显得“疯狂”,但其实它们都有逻辑可循,这套逻辑使我们能创造经验、保全自我。

无论是哈欠会传染、虚假记忆、不饿却进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见的行为、心理状况和情感,还是清醒梦、濒死体验、盲人看到的景色、梦游杀人等惊奇案例,《神经的逻辑》都为我们娓娓道来。以这些现象为契机,斯滕伯格博士深入脑和神经系统的内部,揭示并解读脑与神经中理性的有意识系统和幽深的无意识系统,解释两套系统怎样造就了我们或平常或怪异的行为。弄清楚脑与神经系统的运作模式和逻辑,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心理疾病和超自然体验的看法,也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身的隐秘之处,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作者简介

埃利泽·斯滕伯格(Eliezer Sternberg),塔夫茨大学医学博士,耶鲁-纽黑文医院住院神经科医生,具有神经科学和哲学的学术背景,出版有《你是机器吗:脑、心灵及何为人类》《大脑让我这么做》等著作,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优秀期刊。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出版译作有《遥远地球之歌》《鱼为什么放屁》《世界为何存在》《恶的科学》《打开一颗心》等二十余本。

原文摘录

几年之后,神经病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Vilayanur Ramachandran)根据同样的原理发明了治疗幻肢疼痛的“镜像盒”(mirror box)疗法。这只盒子的中央有两面镜子,各朝一个方向,两边又各有一个孔洞,能插进手臂或腿。假设有一个人的左手被切除,正为幻肢疼痛所苦。为了缓解疼痛,他将右手伸进盒子的一边,将左侧的残肢伸进另一边。然后,他从右手伸入的那侧(健康的一侧)观察镜子,并开始移动右手。当他看着右手在镜中移动,那感觉就好像他的左手依然完好,而且在同时移动似的。这个方法有效地缓解了幻肢的疼痛感。 我们的主观感觉体现的是相应的神经元回路的功能。通过在意识中模拟给切除的肢体挠痒的动作,截肢者能够哄骗自己的回路,缓解幻肢的不适感。我们在心理上的模拟不仅仅是对生活事件的精确描述,它们也在积极地塑造脑的功能,改变着我们的神经构造对于世界的解读。这种心理模拟是有意识系统驾驭无意识系统的一种手段。不过我们也要问一句:这个相互作用反过来也成立吗?无意识系统也能发起心理模拟,并借此影响有意识系统吗? 除非有其他过硬的理由,我们一般都会采信自己的脑编出的故事。只要有一个健康的脑,我们就能利用教育来修正、扩张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翻新脑的逻辑系统赖以建立的基础,我们就能够为无意识系统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引导它提出理性而实际的解释。可是如果我们的脑已经不再健康呢?如果脑出现了某种病变,使得神经元之间长期沟通不良,那又会如何呢?那会使脑不断地重复同一个虚构的故事,并且使超自然的体验持续一生。

书评

嗨你好,我是功不唐捐,今天来分享一本这周读过的书《神经的逻辑》。

关于神经的逻辑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对它可能所知甚少,听到最多的关于神经的内容可能就是“神经病”这个词。

要么是被别人说“神经病呀”,要么就是说别人“你神经病呀”。

但到底是不是神经病,那可能由医生说了才算。不管这个词到底是从何而来,我们知道的是,只要在“神经”两字前面加上“病”字,就可以说明一个人的行为或表现是异常的。

那神经到底是什么呢?它背后的运行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正常的神经是如何工作的,它到底是如何控制我们的大脑和行为的?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背景知识,关于神经的研究,它其实属于心理学范畴,而心理学的发展又源自哲学。

早在2000多年前,自苏格拉底以德尔菲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作为座右铭开始,人类就开启了一段用理性探寻人类自我奥妙的旅程。

起初,心理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家们用思辨的方式来认识人的本质。

后来到了1879年,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脱离哲学怀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后,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流派,从最一开始以冯特和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到后面的以詹姆斯和杜威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学派,再到后面的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在流行的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结合,因而诞生了认知神经科学。

直到认知神经科学通过研究人大脑里的神经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才真正地揭开了人类大脑的秘密。

大脑是我们人类一切心理和行为过程的中央指挥部,也是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我们说一个人“脑子坏了”或者“脑子进水了”“脑子被门挤了”,都在表达这个人的行为或者心理出现了异常。

那人的大脑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就需要知道它的主要构成成分:神经元。

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是感觉通道负责接收外界的刺激,比如说耳朵听到窗外的鸟叫声,眼睛看到天上的白云,这些物理刺激通过感觉通道传给大脑里的神经元细胞。

大脑里有上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细胞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并输送到不同的脑皮层区。

这些脑皮层区负责分析和处理信息,然后告诉人的大脑,你听到的是鸟叫声,看到的是白色的云朵。

不同的脑皮层区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比如视觉信息处理发生在人脑的枕叶,听觉信息处理发生在人脑的颞叶。如果相对应的脑皮层区出现了损伤,那么对应的功能也会发生异常。

那么神经元到底是以何种方式开展工作的呢?它自有一套属于它自己的逻辑,这套逻辑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以前一直是黑盒,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终于逐渐为我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神经的逻辑》就从8个令人惊奇的问题为例,揭示了谜样的人类行为和脑机制。

比如说,盲人做梦会看见什么?僵尸能否开车去上班?想象能否让你变成更好的运动员?我们能否记得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听见声音?为什么分裂的人格不能戴同一副眼镜?

每一个问题都是根据真实的案例来展开描述的,通过研究这些异常行为,心理学家们最终发现了人脑的奥秘,并解释了神经背后的运行逻辑。

其中有几个点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关于梦游的研究。

以前大家总爱讨论,梦游的人到底能不能叫醒,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说不能的原因是叫醒以后,这个人就变傻了,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

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研究,终于发现了梦游背后的神经机制。当人在清醒的时候,前额叶皮层是活跃的,它负责我们的觉知和反省。

当人在睡眠状态时,前额叶皮层是静默的,所以没有意识的参与。因此,一个梦游的人是不会知道他正在梦游的状态的。

美国睡眠学会对于梦游的特征总结出了四点,一是梦游的人很难被唤醒,二是梦游中的人意识非常模糊,三是梦游中的人被叫醒后关于梦游的记忆经历会全部或部分丢失,四是可能会发生危险行为。

书中采用的真实案例就是,一个男子半夜梦游开车到几十公里外,并把两个亲戚残忍杀害,然后又开车回家。第二天早上竟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就是梦游的人按照梦境里的情景去做事情,但是又无法去判断这些事情是否合法,因为他们的前额叶皮层是关闭的,没有觉察和意识。

所以说,关于梦游的人究竟能不能叫醒,相信看到这里的你心中应该有了答案,那就是还是叫醒比较好,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发生危险的情况。

被叫醒的梦游的人也不会变傻,只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他关于梦游的记忆是缺失的。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研究是心理演练(mental rehearsal)。

我们知道关于技能的训练是身体重复的次数越多,这项技能练习的越好,科学家们也找到了它的神经逻辑基础。

训练得越多,我们的行为就变得越自动化。但是身体的重复动作并不是积累经验的唯一途径,还有另一个方法来训练脑,这个方法只需动用心灵。

这就是心理演练。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邀请手指受伤的演奏者在内心想象自己演奏的场景,并观察他们的脑神经信号。

发现在内心想象手指的运动产生了一种fMRI信号,它和手指真的在运动时产生的信号几乎没有分别。

可见心理意象和身体行为激活的是脑中的同样部位。当我们想象自己从事某个任务,我们的脑就会以身体在过去的经历为模型,模拟这项任务。

平时练习得越多,脑内的模型就越是精确。

心理模拟是意识系统改变无意识系统的一种手段。每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都有一条由习惯驱动的神经肌肉回路,心理演练能够增强这条回路的功能。

所以说,以后我们真的可以通过心理演练来增强神经肌肉回路,去增加完成困难或复杂任务的感觉,进而对真正完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飞驰人生》里,由沈腾扮演的男主,曾经的飞车冠军,后因意外被禁赛多年,甚至不能开车,但他依旧在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拿着方向盘模拟练习。

后来,再度出山时,竟然依旧能够发挥出高水准的专业水平,这其中心理演练的作用一定功不可没。

当时看电影时只觉得好玩,觉得他很认真,现在再回味,原来这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啊。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研究是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时候打哈欠是会传染的。看到或听到旁边的人打哈欠,我们也会跟着打。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在发挥作用。

镜像神经元位于脑中的一个神经网络,这个网络包含了脑的运动区域、额叶和顶叶。每当我们观察人类行为,这个网络就会动员起来,在心里模拟我们自己做出这个行为时的感觉,并自动开启心理意象。

所以说,打哈欠会传染。同样,人类的共情能力也是镜像神经元在发挥作用。

所谓共情,就是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我们常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你的痛苦”,就是共情的表现。

镜像神经元为人类的共情能力提供了基础,共情能力越强的人,镜像神经元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关于色情的研究,也同样证明了镜像神经元的作用。

人脑在沉迷于色情时是什么样呢?科学家们用fMRI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做了相关的实验。

当被试观看色情录像时,他们额叶和顶叶的特定区域中出现了BOLD信号,而这些区域都是镜像神经元系统的一部分。

这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何色情片为什么有如此效应?因为在观看色情片时,人脑会在内心模拟性爱。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镜像神经元的活动影响非常广泛,包括了人能够因色情内容而兴奋、辨别他人的情感、向他人表达共情、被别人的哈欠传染。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和哪一类人在一起,也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这其中是否也有镜像神经元在发挥作用呢?

人类的模仿学习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背后的生理机制也许就是镜像神经元。

后记:

知道了这些神经背后的逻辑,明白了人脑黑盒里的一些机制,也就在“认识你自己”这个任务上更进了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

科学家们的实验研究背后都有其社会价值和意义,我们做为这些科学研究成果的消费者,不仅仅应该停留在理论本身,更应当使用它们,发挥它们的价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