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祝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本名:祝隆贤
国籍 清道光七年
别名 幼荻(又字定庵)、号爽亭
知名作品 《体微斋日记》
《爽亭斋易说》
《语录》

祝垲 (Zhu Kai)字幼荻(又字定庵),号爽亭、印垲,祖藉湖北武昌。,清道光七年(1827)十月二十七出生于砖坪厅城。祝垲自幼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7岁能吟诗作文,9岁府试名列榜首,22岁和24岁时两任河南考官,28岁任新乡知县。

生平简介

妻袁氏,勒封夫人

祝垲父祝应华:有五子金木水火土各占其一:长子祝隆金,字节臣、印铖,孝友成性,父卒后,教弟楠、濂、炳、垲,延师教读,封朝议大夫;次子祝隆玉,字盐田,号梓邻,印楠,以附生报捐知县,分发河南补用,钦加盐提举,代理河南滑县事;三子祝隆德,字子峻,号小溪,印濂,授四川蓬溪知县,钦加同知;四子祝隆仪,字子威,号星如,印炳,以附生报捐知县,分发山西补用,钦加同知,授繁峙县知县;祝垲为五子。垲妻杨氏,随侍母至垲任所,母于舟中染病,左臂剜肉和药进母,饮后愈,被勒封为夫人。妻袁氏,勒封夫人。

有“父母官”之誉

道光二十三年(1843),乡试第20名举人。二十七年(1847),会试第97名进士,分发河南内乡知县,后调太康知县。二十九年(1849)、清咸丰元年(1851),任河南考试官。任职期间,遵循法度,明辨是非,有“父母官”之誉。咸丰初年,权充柘城县令,与当地名士讲学会文,颇得人望。

办团练

三年(1853)五月,太平军北上,攻克归德府,柘城逃徙一空。社会名士,器重垲品德,不忍不辞而别,前去看望。见他身穿朝服独坐空堂,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垲见众人之心可利用,便办团练,御太平军于柘城外。五年(1855),因军功保举,赏戴花翎,补授新乡知县。九年(1859),调任光州知府。十年(1860),署归德知府,以军功加道衔。十一年(1861)九月,由军保举以道员用,钦加盐运司衔。冬,任大顺、广道备道,钦差大臣督办直东豫三省军务事宜。

征粮不力革职

同治元年(1862),佑邸驻河南商丘一带,知垲善结民心,办事多有借重。垲办事率直激进,人以流言蜚语中伤,迨至战事稍缓,诉讼辄起,被解职待处理。旋经澄清是非,诬告者反坐。适遇太平军进攻甚激,钦差大臣被阻,死于阵前。朝廷命垲代职,并兼钦差大臣事宜。第二年收复广平、邯郸名城。后又以在商丘、徐州一带征粮不力革职。

对母致孝,依依如孺子

经相国张可青、制军刘荫渠、制府曾文正先后向朝廷保奏,才以道员另补。五年(1866),左宗棠任陕甘两省总督,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祝垲随军任用。战事平息后,十三年(1874),钦加二品顶戴,署天津长芦盐运使。后因母亲年迈,垲告假到河北探亲,对母致孝,侍母左右,年虽五十,依依如孺子。[1]

夫妻合葬

从县城出发,向东行驶五公里,可以看到对面黄土积淀很厚的一块地方,当地人叫漫坡。别看这儿不怎么起眼,却是一块风水宝地,曾经埋葬过岚皋过去最大的官钦加二品顶戴祝垲。 光绪二年(1876)年11月20日病逝,死时留下“子孙世世习文,勿作武将”遗训。 先葬于蔺河中坝的乌龟包,后夫妻合葬移至漫坡。1967年冬被红卫兵掘墓开棺,内有黄金、珍珠、玛瑙、官印、水晶眼镜等殉葬品。[2]

《体微斋遗编》

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祝垲所著。祝垲自幼聪明过人,7岁作诗文,9岁府试榜首,入县学就读,11岁学业优异获奖励,被乡邻誉为神童。中进士后分发河南内乡知县,后任太康知县、河南考试官、柘城县令、光州和归德知府、广道备道、钦差大臣督办直东豫三省军务事宜、天津长芦盐运使等职,钦加二品顶戴,光绪二年病逝,葬于蔺河漫坡。 祝垲一生戎马倥偬,但学而不倦,是清中后期著名的理学家,著有《体微斋日记》、《爽亭斋易说》、《语录》以及本次从国家古籍图书馆复制的《体微斋遗编》等多部书籍。[3]

《岚皋诗文遗存》

全书共20万字,分为诗歌、散文、理学三个大类,诗歌卷又分歌谣、诗词、僧道诗录和联语,编者对较为生僻的字、词、句和专用术语进行了注释,在部分篇末、节末或卷末加了编后语,目的是为释疑解惑,延展内容,方便读者阅读。全书囊括了诗歌、散文、日记、语录等多种文艺体裁。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岚皋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哲理情思和民俗风情。从北魏到民国,跨度大、人物多、体裁庞杂,可见编者在搜集时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作为一个岚皋人在阅读之时,也会从心中生出一种感激和佩服之情。

《岚皋诗文遗存》是一本很好的书。首先它介绍并宣传了岚皋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乡人农事、乡规民约、公置义田、氏族本源 …… 。这些悠久的历史情怀不仅可以激发岚皋人民继承家乡传统文化的热情,更是全县人民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岚皋的精神动力;其次它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厅专沿革考”、“岚河山行记”、“双丰桥禁赌规制”、“砖坪厅创建岚河书院碑记”等文,对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岚皋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历史传承的一定的积极作用;三是书中收集了大量描绘岚皋景点风光的诗文,“砖坪别墅”、“岚河道中”、“笔架山三首”、“岚河山行记”等,对于展示和推介岚皋风光,发展绿色产业,使岚皋成为生态旅游最佳的地方,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岚皋人杰地灵。数百年来神童祝垲、翰林院庶吉士谢馨、清代散文家刘应秋、撰写《砖坪县志》的李聪、“神笔”画家甘棠、大脚才女杜继燕、专事养蚕、教育和中医的陈可庄等哲人先贤留下的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文华章,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为岚皋山水增加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诗歌选录

【月下听琴】 春秋佳兴在谁家,黄卷青灯度岁华。听罢瑶琴凭石槛,半庭月影半庭花。

【赠友】 云常舒卷日常新,学有源流道有神。冠佩三千多吉士,如何独赏咏沂人。

同治二年在大名剿匪归署 九重幽梦破昆仑,一笛沧浪日未昏,行遍天涯复归去,青山黄叶旧家门。

乙亥赴省安肃道中有感 秾李夭桃惜早春,青阳司令果何人。伤心一片闲花草,狼藉都随驿路尘。

【至宝歌(选二)】 人人有至宝,径寸含晖光。随身堪取足,历劫不能伤。灵气通天地,清影鉴毫芒。昼夜无明晦,生死泯存亡。智士苦钻研,愚夫昧珍藏。反躬仍自得,一得永无忘。

学到将成偶得之,未成仍用苦研思。日暄雨润经年力,才有霜酣果落时。[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