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磨刀記(褚福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磨刀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磨刀記》中國當代作家褚福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磨刀記

廚房剪刀用久了,口鈍如銼,剪棵薺菜根都有卸磨殺驢之感,故總在尋覓時機,欲把剪刀磨一下。

剪刀是六年半前在沖繩奧特萊斯大賣場裡買的,造型精巧,不鏽鋼材質,鋼火好,功能多,既可剪花草菜蔬,還能刮魚鱗,開啤酒瓶,堪謂一刀多用,着實誘人。然凝眸標價,竟需六百多日元,頓覺太奢侈。遲疑不決許久,終在妻子的蠱惑下才收入囊中。

鈍了口的剪刀,用一回,怨一次。怎奈自己不具磨刀技能,唯有一直留意、期許着機緣的降臨。

臘月廿六,晌午時,妻子下樓去遛黃寶,行不多遠,瞧見路邊聚有三五人,上前細察,原是個老漢在給街坊們磨刀具,旋即折返回家剪刀。我聽聞開門聲,頗蹊蹺,心想遛狗咋那麼快,經她解釋,大喜過望,遂跟下樓去。

外面寒風颼颼,枯雨絲絲,人甫出樓,不禁打了個寒顫。想到要磨剪刀,愣是硬着頭皮踱了過去

抬眼望去,路側停放着一輛斑駁的電動車,老漢躬身騎在木質板凳上,正「咔嚓咔嚓」給客人磨刀。抵近後,我靜立一旁,默默打量着老漢。

老漢矮小,清瘦,六十七八模樣,頭戴灰呢帽,鼻樑上架副老花鏡,臉若核桃殼,十根指頭上帖了三四處創可貼。

他彎腰屈背的姿勢讓我驀然想起犁田的水牛。恍惚中,他拿手指在刀刃上試了試,側耳聽見輕微的嚯嚯聲,用布抹了抹,橫過刀,把刀柄的那端遞給客人,動作嫻熟又暖心。

妻子乘隙遞上剪刀,他默然接住,看了看,放到一旁,抬起低垂的頭,嗡嗡道,今天忙,要稍等一下。張嘴時,我窺見他的門牙少了一顆,難怪講起話來有些漏風。

須臾就輪到磨我家的剪刀了。妻子開始與老漢有一搭沒一搭地聊開了。

老漢說,他是安徽人,八三年來到鹿城,因無文化,沒特長,唯憑磨刀謀生。晨昏旦午里,不絕的咔嚓聲中,風華青年蛻變成花甲老漢,也磨礪出他堅韌的意志,磨練出了一手過硬本領,不論哪種刀具,縱使原本鈍得卷了口,到了他手中,僅需五六分鐘,立馬鋒利畢現,削鐵如泥。正是靠那雙粗糙而靈巧的手,他 談鋒頗健的老漢倏地收住話頭,動作也戛然而止,我詫異,注目一瞥,原是清水鼻涕掛下來了,他趕忙停下手來擤鼻涕。

寒冬臘月,人坐在風口裡幾小時,那種冷,怕是一想到都會豎起雞皮疙瘩。遽然心生悲憫,兀自感慨,生存不易,想過得好些,尤難。

鏗鏘的咔嚓聲在持續,意興闌珊的妻子仍在與他攀談,誇他手藝好,生意絡繹不絕。他接過話茬,幽幽講,正因為生意清淡,才每天騎着電驢,到各個區鎮招攬業務,人既累又苦,卻只能勉強養家糊口。

天色漸漸昏暗了下來,陰冷愈甚,忽想起,氣象預報說,今晚至明天,鹿城或有大到暴雪。

剪刀磨完了,多時的困擾在老漢單調又詩意的旋律中迎刃而解了,勞動雖低微,卻從容而不失尊嚴,令人肅然。

老漢發覺鉚釘有點松,伸手取過榔頭,墊於小鐵墩上,輕敲了幾下,而後從邊上拽過塊舊布條,試剪了兩下,宛似剪紙,才將剪刀遞給了妻子。妻子柔聲問,多少錢?老漢回說,四塊。妻子從錢夾內抽出一張五元紙幣,遞至他手中,順口道,不用找了。老漢臉漾羞色,怔愣在那。這麼冷的天,你跑那麼遠的路,多付一塊也應當。他抿嘴淺笑,未再客套。

老漢索利收拾好東西,將板凳綁定在電動車後,輕靈地騎上去,妻子誠摯叮囑,天快黑了,路上慢點開。老漢呲牙回了聲謝謝,一轉身,消隱在了薄暮里。[1]

作者簡介

褚福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