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院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碑院镇地处四川省南部县东部,距县城约15公里。成南公路穿境内,东与中心、楠木相邻,南与谢河、碾盘相连,西与永定接壤,北与阆中福星毗邻。全镇幅员面积29.7平方千米,海拔高度415米。现有耕地面积12254亩,辖15个行政村,142个社,17793人(2017)。[1]
地理环境
碑院镇山高,地少,四周环山,属丘陵地带,镇境的轮廓象一片芭蕉叶,斜置于南部县东部。岩石呈紫红色,部分地方地下有盐。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为17.2℃,年平均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常有夏旱、秋涝发生,但无历史性的自然灾害发生。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环保意识的增强,碑院镇加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增加了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工程、防林护林工程,并取得了实效。全镇森林覆盖率迅速提高,每到春夏两季,到处是鸟语花香。[2]
历史情况
碑院镇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农民依靠原始的生产工具以种粮为生,靠天吃饭。在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动下,农民一年忙到头也没多少余粮。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碑院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发展。
发展状况
在农业生产方面。从碑院镇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以蚕桑、生猪、獭兔、蔬菜为主的支柱产业,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复种指数,调整粮经比例,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到200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876万元。另在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林护林工程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工业方面。鼓励外出人员回镇创业,鼓励外来人员来办企业。全镇2006年共有页岩砖厂1家,酿酒、酿醋厂4家,加工厂20家。
本镇地处浅丘,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和,有小(二)型水库一座,蓄水17万方,土壤多为黄泥土和夹沙土,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生猪、獭兔、蚕桑、小家禽、蔬菜、水果等 。[3]
地理位置
禹迹山景区
禹迹山位于南部县碑院镇,距县城20余公里。地处嘉陵江中游,属大巴山余脉,海拔655米。禹迹山因大禹治水留下足迹而名,大禹胜迹至今犹存。禹迹山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千年名胜之地自古有"阆南仙地"、"嘉陵第一名山"之美誉,也是历代先民朝山进香的佛教胜地。
禹迹山居嘉陵江东岸,群山环合,雄伟蜿蜒,有"九龙捧圣"之势。东有鱼池山、金鸡岭之秀,西有飞来石之奇,涛涛松林,风光绮丽,佛光照影,云海蔚蔚。南部十四景之一的"禹迹晴岚"更添异彩。禹迹石、七星石、合和二仙、金龟朝圣等奇石景观遍布山林,尤其是山顶大面积的陆相沉积地貌堪为一大地质奇观。禹迹山大佛高18米,刻凿于唐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大的石刻圆雕立佛,与乐山坐佛、大足卧佛并称为"巴蜀三大佛",其仪态、神韵之美在四川大佛造像中堪称上乘。"五门合围"的禹迹山寨和古堡秘道构筑起四川境内至今保存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体系,形成"山是一座堡,堡是一座山"的奇特景观。2008年,禹迹山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集名胜旅游、宗教文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川东北宗教文化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