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硝酸 (HNO3)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硝酸 (HNO3)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化学式:HNO3。熔点:-42℃,沸点:78℃,易溶于水,常温下纯硝酸溶液无色透明。

硝酸不稳定,遇光或热会分解而放出二氧化氮,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从而使外观带有浅黄色 ,应在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也可保存在磨砂外层塑料瓶中(不太建议),严禁与还原剂接触。

浓硝酸是强氧化剂,遇有机物、木屑等能引起燃烧。含有痕量氧化物的浓硝酸几乎能与除铝和含铬特殊钢之外的所有金属发生反应,而铝和含铬特殊钢衩浓硝酸钝化与乙醇、松节油、焦炭,有机碎渣的反应非常剧烈。硝酸在工业上主要以氨氧化法生产,用以制造化肥、炸药、硝酸盐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化学式是HNO3,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可以制成具有强腐蚀性的王水。硝酸的酸酐是五氧化二氮(N2O5)。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硝酸

化学式; HNO3

CAS登录号; 7697-37-2

外观; 无色液体

闪点; 120.5℃

别称; 硝镪水,镪水,氨氮水

熔点; -42℃

危险性描述; 与硝酸蒸气接触有很大危险性

分子量; 63

英文名; Nitric acid

沸点; 83℃

密度; 质量分数为69.2%,1.42g·cm-3

EINECS登录号; 231-714-2

危险性符号; R8;R35

水溶性; 浓度最高为98%以上

应用; 供制氮肥、王水、硝酸盐、硝化甘油

安全性描述; 吸入硝酸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

危险品运输编号; 81002 UN

属性; 化学试剂

发现历史

世界史

公元八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伊本·哈扬(Jabir ibn Hayyan)在干馏硝石的时候发现并制得了硝酸,这是人类关于硝酸最早的记录。同时,他也是硫酸和王水的发现者。1905年,挪威出现了电弧法生产硝酸的工厂,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硝酸工业化尝试。

1908年,德国建成了以铂网为催化剂的日产能力3吨的硝酸厂

1913年,合成氨问世,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至今依然是世界上生产硝酸的主要方法。

中国史

1935年,在中国化学家侯德榜的领导下,中国建成了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永利宁厂。

1937年2月,永利宁厂第一次生产出优质的硝酸,但开工不到半年就遇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由于硝酸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日方多次威逼永利宁厂合作,均遭侯德榜拒绝,因此工厂遭日机轰炸而停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硝酸生产逐渐恢复,但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在1949年,我国的硝酸生产企业只有两家:永利宁厂和大连化学厂,年产量仅4200吨。

1951年5月,大连化学厂的炼焦、合成氨、硝酸和硫酸等车间的生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产出了硝酸产品。

1952~1958年之间,我国先后在吉林、兰州、太原等地建成了综合法硝酸装置,其中浓硝酸在1997年之前的几十年里一直蝉联着我国最大装置的桂冠。

1980年起,中国国内硝酸产业的发展开始加速,总产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特别是90年代后期,中国的硝酸工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总产量年增速达到了15%~20%。但这个时期中国硝酸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早期的常压法、综合法工艺装置多为淘汰型生产线,高压法装置全部靠进口国外的二手设备。不久,山西化肥厂从国外引进了中国第一套双加压硝酸装置,从此中国的硝酸工业开始向国际先进行列迈进。

1999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四合一"机组,从此加快了中国硝酸双加压工艺国产装备向国际先进水平进军的步伐。第一个使用国产化"四合一"机组的硝酸生产企业,坚定了中国国内硝酸生产企业选择国产装备的信心。

2000年后,中国的硝酸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年总产量以高于18%的速度快速增长,拥有各种种类、规模不等的生产厂家约60多家。

2007年11月,中国第一套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实现副产蒸汽自足、还能富余外供蒸汽的国产化双加压法硝酸装置在新乡市诞生,标志着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硝酸装置完全能够替代进口,中国国内硝酸工业摆脱了对进口装备的依赖。[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