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锤的故事(蝶恋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石鼓锤的故事》是中国当代作家蝶恋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石鼓锤的故事
海子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我说: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名字,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故事。
有一条江叫嘉陵江,嘉陵江边有一个村庄叫石鼓锤村。
我第一次到石鼓锤村,是2015年7月,那是一个火热的日子。那个时节的乡村,梨子已成熟,稻子正含苞,苞谷刚好可掰。
当时,我们是到石鼓锤村参加扶贫工作的。由于第一次去,大家都不熟悉自己的贫困户情况,得请村支书帮忙引领。
从村支书家出发,过马路,上对面的坡,不远处的山顶上,矗立着大大的石头。粗看似人形,有头有颈有身子,站立于翠绿的丛柏中,格外的醒目;细看,还有点像一把剑,剑身立于地,剑柄指向天,剑首比较粗糙,还需打磨,剑茎有点短,刚够手握,剑锋插向了泥土。要想取走这把剑,手指要足够长,力气要足够大,非神人之功,无可奈何,或许只有像孙悟空那样的才可以运用自如,普通人怕是拿不动,更别说御辱杀敌,保家卫国了。
“看!山上那个石头!”我最先发现,而后惊奇地叫了起来。
“不是石头,是个锤子!”
“是石鼓锤!”村支书淡淡地说,或许见而不怪了。
不过,在村支书的脑海里一直藏着一个故事,关于石鼓锤的:
“那是1975年4月,”何书记说,“一天中午,我跟着婆婆打桑叶(当时正养春蚕),路过石鼓锤时,正巧看见石鼓锤上面有一个小孩,从锤的肩膀上爬出来,露出圆圆的脸蛋,头戴一个帽子。那帽顶缀有绒球,四周呈角状,很是可爱。真是奇了怪了,上面没大人,怎么有一个小孩?我赶紧叫婆婆看。婆婆说哪里有个小孩?你怕是看花眼了哟!可是我明明看见那个小孩,在石鼓锤边上玩耍,婆婆看时还在,接着,小孩爬到边上,趴下,才不见的。我婆婆怎么看不见……”
村支书一直强调这是个真实的事情,他到现在也觉得奇怪,所以一直不能忘记。村支书说:“我从不相信有鬼神之类的事,也从没遇到过鬼神之类的事,真的。可这件事,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
我也搞不明白,或许是幻觉。
石鼓锤所在的山不高,独立于平地之间,四周无其他山峦,方圆数里也清晰可见。要到石鼓锤村,不用问路,看到锤子就能到,由此看来,石鼓锤还具有地标性。
让人们奇怪的是,石鼓锤站立山尖,经过地震,没有倒下;经历风雨,没有风化。好像不完全是石头,是否有其他成分?有待科考。
石鼓锤看上去确实像一个人,当地还有一个传说。据《川东周末》专栏作者佐斌考证:说石鼓锤为一位姑娘所化。
相传很久以前,村里有对青年男女,他们青梅竹马,相爱很深。由于女孩的父母比较势利,嫌弃穷家小伙,反对他们交往。于是小伙子为了心上人,只身离家去重庆当船工,由于当时交通闭塞,许久没有音信。女孩又让贪念地主财势的父母逼嫁。一边无消息,一边又强迫嫁给地主作小老婆。无可奈何之际,姑娘于新婚之夜趁乱逃离到一个破庙中,坐在一块石头上,生无可恋,最后面向嘉陵江,吞金而亡。
当家人找到庙子时,庙子突然不见了,化作了半人大的石像。
后来,当穷小伙挣了钱回来,满怀喜悦地去找心爱的姑娘,却只找到了石像。他望着石像,满怀悲愤,用一条长长的铁链,一端套住“姑娘”,一端套住自己,说:“这下好了,我带着你一起去拉船挣钱,再也不分开了。”说完跳入嘉陵江……
当地老人说,以前每年夏季的凌晨,特别是雄鸡报晓时,会从石鼓锤那传来一位姑娘唤鸡的声音,还能听到小伙子提铁链去拉船的声音,哗哗的。
还有人说,石鼓锤附近藏着无数的宝藏,所以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石锤对石鼓,银子五万五,哪个找到了,买下重庆府。”
从不同的方向看石鼓锤,会有不同的形状。特别是从石鼓锤北面的万古桥方向看,石鼓锤更像一个叉着腰、望着嘉陵江撒尿的小孩,真的栩栩如生。[1]
作者简介
蝶恋花,女,1980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