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矮豚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矮豚草

矮豚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地、路边、水沟旁、田块周围或农田中。该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种子产量高,耗水量和营养物质高,生长旺盛,遮盖和压抑作物,阻碍农业操作。其花粉还对人类健康有害,是引起“花粉过敏症”的致病原,能引起人的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中国口岸常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小麦、大豆中检出豚草种子。因此,凡由国外进口粮食、引种,必须严格检疫,杜绝传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矮豚草
  • 别名:叶破布草
  • 拉丁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亚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向日葵族 Trib. Heliantheae
  • 属:豚草属 Ambrosia
  • 分布区域:产于北美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15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圆锥状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二次羽状分裂,裂片狭小,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有明显的中脉,上面深绿色,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绿色,被密短糙毛;上部叶互生,无柄,羽状分裂。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径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

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总苞片全部结合,无肋,边缘具波状圆齿,稍被糙伏毛。花托具刚毛状托片;每个头状花序有10-15个不育的小花;花冠淡黄色,长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钟状,有宽裂片;花药卵圆形;花柱不分裂,顶端膨大成画笔状。

雌头状花序无花序梗,在雄头花序下面或在下部叶腋单生,或2-3个密集成团伞状,有1个无被能育的雌花,总苞闭合,具结合的总苞片,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顶端有围裹花柱的圆锥状嘴部,在顶部以下有4-6个尖刺,稍被糙毛;花柱2深裂,丝状,伸出总苞的嘴部。

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 。

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在我国长江流域已驯化野生成为路旁杂草 。

生长环境

喜湿怕旱。豚草是浅根系植物,不能吸取土壤深层的水分,深秋旱季普遍出现萎蔫枯凋现象,而长在潮湿处的豚草生长繁茂。再生力极强。茎、节、枝、根都可长出不定根,扦插压条后能形成新的植株,经铲除、切割后剩下的地上残条部分,仍可迅速地重发新技。生育期参差不齐,交错重叠。

出苗期从3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可延续到11月下旬,历时7个月之久;早、晚熟型豚草生育期相差1个多月。这都是造成生育期不整齐,交错重叠的直接原因。抗寒性较强。成株豚草能度过零下3~5℃的寒冬,成为越年生豚草。生长密集成片。由于豚草果实一般散落在植株四周1~1.5m半径的地上,连年如此,便形成密集成片生长的群体 。

物种危害

豚草是我国首批公布的16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的生长速度快,而且再生能力极强,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开花后散发出的花粉。

该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后可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它是秋季花粉过敏症的主要致病原,易导致有害健康的“枯草热症”。病轻引起咳嗽、哮喘;严重情况,可引起肺气肿,而且感染以后会年年复发,且一年比一年加重。因此,专家提醒:开花的三裂叶豚草千万别碰。三裂叶豚草对农业的危害也很大。由于豚草有强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营养体,长势凶猛,与作物争水争肥,它释放出多种物质对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迅速压倒本地一年生植物 。

检疫情况

检疫

中国口岸常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小麦、大豆中检出豚草种子。因此,凡由国外进口粮食、引种,必须严格检疫,杜绝传入。

(1)目检:对调运的旱作种子进行抽样检查,每个样品不少于1公斤,按照豚草籽粒特征鉴别,计算混杂率。混有豚草的种子不能播种,应集中处理并销毁,杜绝传播。

(2)产地调查:在豚草出苗和开花,根据豚草的形态和花序特征进行鉴别。

(3)在豚草发生地区,应调换没有豚草混杂的种子播种

防除

(一)人工、机械防除 农田中的豚草可通过秋耕和春耙进行。秋耕把种子埋入土中10厘米以下,豚草种子就不能萌发。春季当大量出苗时进行春耙,可消灭大部分豚草幼苗

(二)化学防除 采用常规的化学方法防除。虽短时间内见效快,但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无选择的大面积滥用除草剂造成环境污染、残毒和植被退化等一系列不可预测的生态后果。

(三)生物防治 可从北美引进豚草条纹叶甲(Zygogramma suturalis F.),大量繁殖使其蚕食田间的豚草。这种昆虫的特点是:专食性特别强,只吃普通豚草和多年生豚草,且生活史与豚草同步,中国引进后经驯化和安全测试,在释放点防除效果很好,但仍需在广泛的豚草分布区进行安全性及种群稳定性的深入研究。

豚草卷蛾原产北美,现广泛分布于北半球,该虫的寄主为普通豚草、三裂叶豚草、银胶菊及一种苍耳。中国从澳大利亚引进该种,研究结果表明豚草卷娥可在北方安全越冬,野外自然条件下,豚草卷峨易维持较高的种群数量,用于豚草防除效果较好。但7~8月份多雨天气特别是暴雨后卷蛾成虫死亡率很高,且易受赤眼峰的袭击。

利用真菌防治豚草 在豚草的天敌中,有一些使原草生病的真菌生物,如白锈菌(Albugo tragopogortis)可以控制豚草的种群规模,田间条件下染病的豚草生物量减少1/10左右,每株种子产量降低95%~100%,种子干粒重从3.16g降为2.28g。

(四)控制

(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曾利用从北美引进的豚草卷蛾在湖南取得了良好效果,直接使用叶虫也有一定的效果。

(2)苯达松、虎威、克芜综、草甘膦等可有效控制豚草生长。

(3)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合作于1989和1990年在沈大和沈桃高速公路两侧建立了200h㎡的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所选取的替代植物包括紫穗槐、沙棘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取得良好的效果[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