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矮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矮樱(学名:Prunus jamasakura f.humili)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1.8米至2.5米,冠幅1.5米至2.8米,枝条幼时紫褐色,老枝有皮孔。矮樱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等特点。矮樱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简介

矮樱,作为地被植物可进行配色栽培。非常强健,栽培容易。耐热性、耐寒性强,生长旺盛。在向阳、排水好的斜坡上及较干燥土地生长最佳,半阴处及积水的地方,易枯死。经多年生长后,株从下部枝茎不易开花,应采用扦插繁殖法更新植株。花后施少量肥即可。

来源

1981年在山东省莱阳市吕格庄乡陡崖后村发现一株大叶樱桃树。该树叶片大,节间短,树体小,果实较大,产量高。经多点试栽及品种比较试验,其营养系后代及高接树与母树完全一致,优良性状突出,遗传性稳定。于1991年5月通过专家鉴定,定名为矮樱桃。

生长环境

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耐寒、耐旱,忌积涝。矮樱适应性强,耐寒能力较强,在辽宁、吉林南部,小气候好的建筑物前避风处,冬季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轻度粘土上生长良好。抗病力强,很少有病虫危害,极耐修剪,半阴条件仍可保持紫红色,根系特别发达,吸收力强,对水、肥条件要求不严格,在于旱、瘠薄以及矸石土产地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

形态特征

叶片倒卵状椭圆形,中部渐宽,先端短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花与叶同时开放,1~2朵生于叶脉,花瓣白色或微带红色,直径1.5厘米。花期4月。
矮樱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其叶片呈紫红色,亮丽别致,树形紧凑,微型盆景。
矮樱适应性强,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土、沙壤土、轻度粘土上生长良好,耐修剪,半阴条件仍可保持紫红色。
而紫叶矮樱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单生,中等偏小,淡粉红色,花瓣5片。微香,雄蕊多数,单雌蕊,花期4~5月。
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其叶片呈紫红色,亮丽别致,树形紧凑,叶片稠密,整株色感表现非常好。紫红色在整个叶片生长周期中稳定,是优于其它紫叶植物的突出特点之一,紫叶矮樱自新生叶片到落叶自始至终显紫红色,树冠整体颜色分布均匀,季节差异小。

繁殖方法

矮樱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嫁接砧木一般采用山杏。山桃,以杏砧最好。春、秋季采用切接,夏、秋季采用芽接;扦插生根率达85%,成活率可达80%。紫叶矮樱具有蔷薇科植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萌蘖力强,故在园林栽培中极易培养成球型或绿篱,通过多次摘心形成多分枝,冬季前剪去杂枝,对徒长枝进行重截。盆栽花谢后换盆,剪短花枝,只留基部2~3芽,可以用截于蓄枝法造型,对主干、主导枝及时攀扎,多见阳光。6月下旬盆栽控制水肥,注意造型,促进枝条充实。

主要价值

矮樱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常用植物之一。
紫叶矮樱全年枝叶紫红色,新叶亮红色,比紫叶李色彩更鲜红,是近年来推出的优美的彩叶树种之一,也是紫叶李的替代树种。该树种发枝力强,耐修剪,可培养成树形优美的小乔木;也可自幼苗起,加以整形修剪成冠球形。用于城市园林绿地或庭院绿化中,以及城市街道的分车带中,十分适宜,且鲜艳美观;与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一起,红、黄、绿相互搭配,可构成城市绿地中的主要色调。在彩叶植物备受关注和青睐的今天,紫叶矮樱的出现,无疑会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不失时机地发展紫叶矮樱这一新优彩叶树种,必将会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栽培技术

播种、扦插、压条繁殖通常于春、夏季进行。
1、插条的选择:3月中下旬,选择1~2年生、直径为0.5~0.8厘米健壮枝条,截取后贮藏在砂坑内。一层砂子一层插条,且要封好窑口,以防温度过高枝芽萌发或透风失水,影响插条质量。
2、扦插的时间:最好在5月上中旬,此时气温已回升,冷棚内温度可达到25℃,晚间地温可达18℃,白天可达 20℃,利于插条生根。
3、扦插方法:先要做好插床。在冷棚内挖宽1米,长2~3米,深25厘米左右的沙坑(长宽可根据冷床的大小及作业是否方便来定),将沙子过筛后用清水冲洗、消毒,置于沙坑内,铺匀后压实,厚度在20厘米左右。
然后取出冷藏在沙坑内的插条,两端分别截取2厘米。从枝条的基部开始截取插穗,长15厘米左右。基部最好采用马蹄形的斜切口,尽量扩大插穗切口和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分和氧气的吸收,提高成活率。将截取好的插穗基部放入浓度10%的B-吲哚乙酸、B-吲哚丁酸10倍混合液中,蘸12秒后取出晾干待插(也可用生根剂处理)。
将处理好的插穗直插于沙床内,深度4~6厘米,不能过浅,否则影响插条生根。上端保留2~3个健壮芽,间距不小于5厘米。插完后用35℃的温水浇透,遮阴。
4、插后管理:扦插后必须做好遮光,做到见光不见日,光照度以30%左右为宜。棚内进行增温、保湿,无条件的要加盖塑料拱棚。温度最好控制在20~28℃之间,湿度在80%左右。温度过高,要采取通风或棚内浇水的方法,降低棚内的温度。湿度过大时,要通风降湿。土温高于气温3~5℃时对生根极为有利,浇水时常用35℃的温水,提高土壤温度,每天早晚各浇1次。为防止基质和插穗产生霉菌,要定期喷洒防菌类药物,如灭菌灵、托布津等。插后4~5周,根瘤基本形成。此时气温已升高,且干旱少雨,通风时间要延长,并增加浇水次数,以控制温湿度。再过2~3周根系基本形成,幼根可长到1~3厘米,此时移植上盆。最好移植到简易的薄壁软塑料盆中,盆中的土壤要压实,以便定植时盆中的土能成坨。遮阴、浇水,置于阴棚下,1周后可定植。
矮樱耐修剪,其修剪应根据株型的不同区别对待。紫叶矮樱的常见株型有“扫帚型”和“自然开心型”。 紫叶矮樱“扫帚型”一般用作片植或用作绿篱:用作绿篱的植株,修剪高度一般在0.6米~1.2米左右,可于每年的春末和初秋进行,使绿篱表面平整,突出绿篱侧面的枝条也应剪除;片植观赏的苗木的修剪就相对粗放,剪除病虫枝、交叉枝、枯死枝、内膛枝,适当疏除过密枝,以利通风透光。
“自然开心型”的苗木一般用于对植、列植。紫叶矮樱是以观叶为主的灌木,所以修剪时应尽可能多保留一些枝条,疏除一些背下枝、交叉枝和竞争枝,保留3至4个内膛枝,对当年生枝条应在其40厘米左右时摘心,以促进枝条木质化,多生侧枝。

病虫防治

矮樱在栽培过程中,会受到刺蛾、蚜虫、红蜘蛛、叶跳蝉、蚧壳虫的危害。每年冬季涂白时尽量将主干和大枝都进行涂白,还应将虫卵、虫茧刮干净,早春应及时喷百菌清、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病害如有发生要及时治理,刺蛾、蚜虫、叶跳蝉、蚧壳虫可用溴氰菊酯等喷杀,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进行防治。[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