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丛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矮丛蒿 |
中文名:矮丛蒿 学 名:Artemisia caespitos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菊科 Compositae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族:春黄菊族 Anthemideae 亚 族:菊亚族 Chrysantheminae 属:蒿属 Artemisia 亚 属:蒿亚属 Subgen. Artiemisia 组:艾蒿组 Sect. Abrotanum 种:矮丛蒿 系:矮丛蒿系 Ser. Caespitosae |
矮丛蒿(学名:Artemisia caespitosa)为菊科蒿属的植物。分布在蒙古、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内蒙古等地,多生于砾质坡地常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中、低海拔地区的荒漠草原或局部地区为建群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1]
矮丛蒿形态特征
植株:多年生、矮生草本。
根:主根明显,本质;根茎稍粗短,直径达0.5-1.5厘米,具多枚营养枝。
茎:茎多数,高5-15(-20)厘米,常与营养枝组成矮丛,不分枝或上部有短小、密生头状花序的分枝;茎、枝、叶两面及总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或淡灰黄色、略带绢质的短柔毛。
叶:叶纸质,干后质稍硬;茎下部与中部叶椭圆形或卵形,长、宽0.5-1厘米,下部叶通常3全裂或近掌状5全裂,中部叶一至二回近掌状式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或1枚,不再分裂或再2-3全裂,裂片或小裂片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0.3-0.6厘米,宽1.5-2毫米,先端尖,叶柄长0.6-1厘米,基部稍宽,近半抱茎;上部叶与苞片叶3-5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柄或近无柄。
花:头状花序半球形、近球形或卵钟形,直径3-4毫米,近无梗,在茎端或短的分枝上,每2至数枚密集排成短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短小、密集的穗状花序式的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略狭小,披针形,绿色,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或卵形,边缘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中肋绿色;雌花5-7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5-22朵,花冠管状,檐部稍被短柔毛,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具睫毛。
果: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花果期:8-10月。
矮丛蒿生长环境
在中、低海拔地区的荒漠草原或砾质坡地常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局部地区为建群种。
矮丛蒿分布范围
分布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北部)及新疆(北部);
蒙古及苏联(西伯利亚西南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阿尔泰地区。
矮丛蒿命名来源
(植物研究)[F1.Alt。 4: 80. 1833]
【中国植物志】:76(2):072
矮丛蒿本种提示
《内蒙古植物志》(6:109.1983)记载的灰莲蒿A.FrigidioidesH.C。FuetZ.Y.Zhu,经作者检查该种模式标本,发现其两性花孕育、结实,该种实是本种,故于归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