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眉县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眉县基督教是清顺治年间,意大利传教士来眉传过教。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政府以条约形式承诺了外国人在中国有传教权,尔后由沿海向内地发展,他们为了向内地传教方便,即成立了“内地会”。本县基督(福音)教,又称耶酥教,属内地会的一部分,最早传入眉地是清同治十年(1871),当时西安内地会派杜、蒲两名外国传教士来县城住在东门外一家客店里,随同的有管账先生、马夫(均系中国人),马驮着《劝世良言》木刻板,随时印刷发送,浅说善劝,流动不定。时东关村樊德明、何纂真夫妇以卖馍为生,常与店房客人打交道,二人听其教义入耳,进而诚心信服,便被接纳为教徒,相绺有建法寺黎明辉、东场李大伟之祖母入教。

发展历史

清光绪八年(1882)上海内地会的差会,派英国人米道荣来眉,买地皮、置教产。并聘龚先生(甘肃人)、陈逢时(本县王家庄人)先后任传道员。发展教徒,信教人数突增至数百人,大多是北崖下(今北兴村)贾、吕、梁、罗等姓和东关村樊、李二姓以及王家庄陈姓。王长官寨的侯、周、郑、张姓也相继入教。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县有东关一所教堂,教徒仅60余人。宣统三年(1911)前后,辛亥革命的风浪吓得米道荣夫妇离眉回上海。教会机构、人事、财务等全由教徒自理,在教会董事会下设教务、财务、教育三股,分别由教民民主推选樊生玉、贾廷琪、贾廷章、贾自新负责。每年召开一次有各股长和支会执事参加的年会。商讨教会全年工作,总结过去,计划未来。民国13年(1924),上海内地会派一外国差会负责人唐进贤来眉,提出要把眉县教划归兴平教区管理,教会负责人樊玉生、贾廷琪就地向唐提出抗议,义正词严的回绝了并入兴平的设想,迫使上海内地会无条件同意眉县教会倡导的自立行动。从此,本县基督教再不受外国传教士及西方牧师的摆布,教徒民主选举了樊生玉、贾廷琪两名长老和贾廷翰、贾廷章、杜元来、谢天宝、贾廷玺、伏从真(女)、张循真(女)等12名执事。自办教会,自理教务。

民国18年(1929),关中大旱,大饥之年人民赤贫,加之兵燹匪患祸害,继之以瘟疫蔓延,村无鸡鸣,户少炊烟。教会一面用“华洋义振会”捐来的粮钱救济灾民,一面号召家有稍余粮的不论多少赐予灾民。一时教徒人数减少,教徒前途暗淡。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北三省,不愿作亡国奴的爱国难民,西逃入眉,沿街乞讨。先是樊生玉以教会长老身份救济难民,接着县政府邀请樊生玉、梁炳州,协助政府安置难民,做好赈济工作,梁、樊二位分任县难民救灾委员会正副主任,他俩热心为灾民服务,帮助解决灾民的住房、吃粮等困难,赢得县政府和社会各届人士的好评。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抗战前线的伤残官兵,沿陇海铁路不断地向西北大后方转运。原国民党军政部149后方医院迁驻于县城东关太白庙一带。本县基督教会响应武汉教会发起的“基督教徒应当共赴国难,慰问抗日负伤的伤病员”的号召,组织救护慰问队,提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为祖国山河之完整,驱逐日寇,还我河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由女执事伏从真带领由数十名教徒组成的服务工作队,给伤员洗衣、缝补、打扫卫生。男教徒深入病房慰问谈心、读报、给不识字的伤员代写家书,并宣传其杀敌功绩将名留史册,给伤病员以很大的精神安慰。

民国27年(1938)眉县教会公举傅世林为上第二坡支会长老。30年(1941)眉县中华基督教会长老为樊生玉(其前任长老为罗庆云)。31年(1941)住东关教堂的意大利牧师,离眉回国时,对汤峪温泉水备加赞扬。

民国33年(1944)5月,经人介绍,眉县教会从三桥请来了素不相识的牧师魏鸣钧(甘肃甘谷人)领导了一次聚会,从此蒙蔽教会负责人,得到常住眉县主持圣事之位,该魏秋季便将家眷接住在原外国传教士住的房子,但他在教会内培植了少数反对势力,给教会分裂带来了隐患。次年秋日本投降,教会经多年积累筹备终于建起东关礼拜堂7间,不久,魏因种种原因离眉而去。38年(1949),教会内受倪析声(上海基督教聚会处总负责人)思想感染深的人,跑到上海求倪指教,回眉后在教会内散布倪的观点,进行分裂教会的活动,向青年教徒灌输了不少与内地正统教规、教义相违背的东西,致教会内分裂日趋恶化,接着这一派势力在北崖下建草房教堂,单独过宗教生活,北西村基督徒聚会处(小群会)便由此而派生。(直至1951年,经西安基督徒聚会处李因信调商,两派才合并一起过礼拜,但因聚会处霸占讲台而引起纠纷,后经县法院裁决,两派又重新分开)。民国时期,本县教会先后向外县和县内发展支会组织10余处。在外县有扶风浪店、岐山高店和蔡家坡、太白蒿谷堆;在县内有槐芽、常兴、上第二坡、羊仓堡、齐镇等处,此为本县基督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致力于教会事业的人才也相继涌现,至解放前夕,自愿报名和经教龛选送上凤翔西北圣经学院的有贾西拉、梁纯洁、杜雅各、韩提多、贾春拉(女)、罗明(女)、韩恩莲(女)、梁转勤;上宝凤修道院的有贾西拉、韩提多、王宗章、杜雅各、刘中兴。

1950年7月,中国基督教领袖吴耀宗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从而发起了基督教革新运动,其目地在于肃清帝国主义的影响,使中国基督教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差会”的操纵与控制,成为中国教徒自治、自传、自养的宗教事业。本县教会和广大教徒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于1952年3月成立了“眉县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促进会”,县委书记焦世雄任主任,教徒代表吕德军任副主任。全县教徒积极拥护和响应吴耀宗的号召,有300多人在宣言上签名。县上派教改工作组向教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健全教会组织,民主选举长老樊伯高和执事刘中兴、王修德、杜存思、张循真(女)、伏存真(女)为管理人员。1956年,县上召开了有城关、槐芽、横渠、小法仪、常兴、齐镇、第五村、眉站等教区15名基督教代表人物参加的座谈会。1958年正月初九至二月初九,本县教徒代表樊伯高、杜生泉、贾兆棠、刘进道4人出席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的全省基督教第一届代表会议。

本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健康、团结的,后来由于聚会处(小群会)内少数反动势力的干扰破坏,中期一度消沉,加上“文革”的冲击,教会处于瘫痪状态,“三自”爱国工作几乎中断。70年代,由于反动的呼喊派的渗入,分裂教会的活动愈演愈烈,爱国势力到处受到打击和排斥,大有吞没教会之气势。1983年,政府取缔呼喊派后,爱国教徒才得以扬眉吐气。1985年5月,召开眉县基督教第一届代表会,选举成立眉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樊伯高,副主任李振岐、樊教广、梁纯洁(兼秘书),常委王正谦、孙志英、谢秋芳(女)。从此,三自爱国会在协助党和政府宣传、落实宗教政策,动员教徒勤劳致富、参加四化建设、安排宗教生活、和缓教内关系、恢复各地教会组织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到1989年,全县有基督教徒3100人,其中长老3人,传道员36人,执事36人。全县开放基督教堂点8处。

基督教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1](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2],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