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相约玫瑰古城(杨盛龙)

​​相约玫瑰古城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相约玫瑰古城》中国当代作家杨盛龙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相约玫瑰古城

约旦南部沙漠古城佩特拉,因其山岩的绝美多彩而被称为玫瑰红古城,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的经典。

汽车驶入佩特拉,行进在古城南侧山上,右车窗外的山峦峡谷怪异奇特。

我们下榻的佩特拉全景酒店,为游客呈现一派世上绝无仅有。大巴车停泊在酒店楼顶层门前,进大堂,领门卡,乘电梯,从3层下行到1层;走过宽阔的走廊,拐弯,再乘电梯从11层下行到3层,右拐,进房间。这家酒店为两栋相连的建筑,依山而建,从客房阳台可观望整个玫瑰红古城峡谷,所以名为全景酒店。从楼顶进入,下行进房间的酒店,世上还有第二个吗?

吃过晚饭,观佩特拉夕阳。那火红的太阳似乎比别处的更多了些热情,是她炙烤着玫瑰红山岗和炽烈的沙漠,还是这里的大地使她更为滚烫。随着夕阳西下,山岗和峡谷的色彩逐渐加深,将满天地红彤彤存盘在心底。

迫不及待,去感受“佩特拉之夜”。

这是个自费项目,自愿参加。我们25人旅行团,多数人歇息下了,导游和领队带着6个年轻人以及我这个老头夜行。没有电灯,沿路插着蜡烛在脚边照明。一些人打开手机的手电光亮照路。

进入石壁地缝。天哪!

只能喊天。惊叹得什么都说不出来。这天造地缝西克峡谷小道,宽处七八米,窄处一米多,两边百米高的绝壁,将夜空挤成一条窄缝,挤出一些星星光点。一线天,一条蛇形天空溜溜行。

这里是东非大裂谷的末梢,岩石地块裂开一道将近两公里长的地缝。哪个年代的大地震使地块岩层这样裂开!许多处的弯弯弧形可以对接合缝。走在地壳皮下,一路都是燃点着的蜡烛相伴。我俯下身摸了摸,是纸做的灯罩,蜡烛光苗在纸围内忽闪忽闪的。脚下先为沙石路,后来是水泥路,不多远就见到一段石板路。古老的石板路被踩踏得溜圆光滑,是罗马时代用石块铺设的。里壁离地面一米多高处有引水渠遗痕,大多遗存,多处残破。

黑灯瞎火,弯弯前行,到一处开阔的所在。前面耸立着宏伟的卡兹尼殿堂,殿堂依石壁垦凿,高40米,宽30米。对着殿堂打着柔弱的橘黄色电光,加上幽隐烛光的映衬,显出殿堂的宏伟壮观。殿堂大约建于公元前1世纪,上下两层,各垦凿出6根10米高的罗马式圆柱。柱顶雕刻精美的花叶图案,门柱上方横梁和门檐雕塑工艺绝妙。上层中间两柱上方为皇冠式环檐,石柱为依在石壁上凿出的半圆造型。上下六柱之间的殿门台案或鼓凸或凹进,雕刻有天使、圣母、战士雕像,风化严重。下部六柱上方石壁上露出房顶斜面,与梁枋呈大等腰三角形。六根圆柱后面地基上是走廊,上台阶可到大门口,谢绝游人入内。使人想到早年观看的电影《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那个要说“芝麻开门”才能进入的宝库。大门洞开,大门内神秘莫测,不知有多深广,不知多少房间或库房。传说里面曾收藏历代佩特拉国王的金银财宝。

殿堂前一个小广场,燃点着千百条蜡烛,烛光闪闪,幽隐,灵动,装点得殿堂更加高大而神秘。一千多游客席地而坐。我们几个坐在一处后来砌就的简易石台阶上,比盘腿而坐舒服。幽暗中,工作人员为每人奉送一杯热茶。幽咽的笛声在峡谷地缝萦绕,人们的思绪像青烟缕缕随着笛声缭绕在一线天。吹奏一阵之后,一曲阿拉伯风格的轻曲幽咽低吟,吟唱千年的古老。

第二天上午,再次进入西克峡谷小道。阳光强烈照射,岩壁耀眼,岩壁身影重重地打在对面石壁上。

佩特拉古城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很早就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的定居处,公元前4至公元2世纪初为纳巴泰王国首都,公元前1世纪时已经很繁荣。它处于从阿拉伯半岛通往地中海以及希腊的贸易之路上,又是连接古代两河流域与埃及的主要贸易路线的重要站点,是那些穿越沙漠的行旅商贾的歇脚点,控制着重要的商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佩特拉,运往大马士革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场。当地人靠收取过往货物的过路费、税收,以及提供食宿等服务获利。期间也曾发生海盗行为。公元106年,佩特拉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人在这里经营多年,砌城建楼,铺筑街道,现在沿路可见到断断续续的罗马时期古街,看到很多罗马建筑遗迹。佩特拉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红海贸易兴起,替代陆上商路,佩特拉财富和经济实力大大减弱,衰落下来。公元363年,一场大地震摧毁了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建筑。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攻陷时,已经是一座空城。大地震破坏严重,加上贸易路线的变化,佩特拉古城没落、废弃。1812年,佩特拉被一位瑞士探险家发现。之后,经过多次发掘考古。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壮观美丽,几个世纪不同文化的建筑遗迹人文景观神秘绝妙,令人十分震撼。

沿着西克峡谷小道走,可见岩壁上许多人工开凿的洞穴,有庙堂,有神龛,有居室,更多的是墓葬洞穴,根据被埋葬者身份的不同而规格不一,雕刻的图案各异。

卡兹尼殿堂镶嵌在岩壁上,在朝阳的照耀下,呈现富丽堂皇的金黄色,高大雄伟,闪闪耀眼,依石壁而凿的奇妙布局和建筑技艺,使人惊叹。

卡兹尼殿堂小广场之外,山崖低下去,地势逐渐开阔。干河边的古罗马剧场遗迹显示出那个时代的繁华。剧场看台是在山岩上垦凿而成的,中间弯弯,两端突出,呈扇形阶梯,座位沿山而上,层层递进,可容纳五六千观众。剧场中央或高或低的圆柱断裂残存,外墙以及大厦不复存在,宏大气势震荡山谷。

剧场遗址的两边山坡上,密集的建筑依山而建,有广场、神殿、教堂、住宅、商铺、仓库、公共浴室等,都是在山岩上开凿出来,依石而建,半石洞半砌筑,有的耸立如山,有的峻峭似壁,有的凹进石山内,有的突出岩石外。石山中间很多石室,很多残存的圆柱,多数建筑以人工开凿搬运的石料与开凿石室混建而成,大而厚的垛石砌就坚实的城墙。有的殿堂、石室尚在,有单间,有套间,还有几进的;有的如同自然洞窟,呈圆形、椭圆或者不规则洞口;有些是在石壁上垦凿出圆柱、墙壁、门框、窗框、神龛的造型,有形无实,如同立体的布景;有些处将一座小石山打造成一座方正的有宫殿轮廓而无殿的宫殿城楼状,高大雄伟;更多的是,内有洞窟石室,上方和四周镂刻装饰周正门框、半圆门楣、浑圆石柱、平直横梁、倾斜屋檐、隐现的屋脊造型,宫殿隐没幽幽台,大厦才露尖尖角,自然与人工打造相结合,天造地设,浑然天成。

剧场遗址对面山岩上,一处密集的建筑。下面两层是成排的密集居室,圆拱门窗。楼上是从岩山凿出的一个大平台,形成一个篮球场大的场院,两侧从石壁凿出长廊,各有一排圆石柱。正面石壁高耸,从石壁上凿出四根十来米高的半圆石柱造型,气势雄伟,石壁内两层,楼上楼下,凿出的门框、门楣上有精美装饰,为罗马宫殿建筑风格;柱顶上方有梁枋和屋檐造型,已经风化,虽然模糊,壮观轮廓可见。这建筑大约建于公元70年,原来是历代国王陵墓,公元446年改造成拜占庭教堂。石山内开凿出两百多平方米的厅堂,另外还有几个套间。我站在大厅,仰望楼顶,环视四周,空空荡荡的。我想,这么大的厅堂,历经一千多年不同民族多少代人的经营,先后都承载了些什么内容?

顺着几个“之”字拐石梯走下坡,顺着干河道往前,几公里长的街道。两边以及近旁山坡上,多处建筑散布山上山下。一处半圆形公共喷泉,正面装饰六根纳巴泰式柱,是水神殿遗迹。前面柱廊街,是纳巴泰人时期的购物街。大神殿气势恢弘,台上台下,残垣断壁,廊柱高高低低,地面或损毁或坚实地遗存着古老。水神殿北边山岩上是一座教堂遗址,走廊两侧铺设的镶嵌地板残存。

外山一座古庙建筑本特宫。据说当时城市缺水,国王下令,如有人引水入城,愿以女儿相许。一建筑师劈山筑渠,引水入城,国王便将公主嫁给他,此宫遂改称“女儿宫”。宫城为半环形,圆柱、方柱高高矗立,傲指蓝天。

这座古城建筑顺着一条峡谷几弯几拐,蜿蜒几条山岭上下,方圆20平方公里。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伯根赞美道:“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见证了整个历史。”我们的游览时间有限,许多遗迹来不及细看。从残存的廊柱、街道、洞窟石室和损毁的遗迹,整体来看,这座古城一半镶嵌在岩石里,一半突出于地面山岩外。

佩特拉建筑融入了纳巴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罗马建筑风格,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展现出一个多国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风貌。

一峰峰骆驼在古老的殿堂前悠悠走过,拉拽起浩瀚大漠古老的商贾幽情。佩特拉万千石窟,无数建筑遗迹,既有阿拉伯人藏宝遗事,又有罗马帝国、伊斯兰帝国的争战硝烟,蕴藏着无数故事,暗藏着神秘瑰奇的历史遗迹。

佩特拉是希伯来语“岩石”之意,这里岩石地貌十分特殊,呈现以珊瑚宝石般微红色为主色调,多种颜色杂然的绝美颜色玫瑰红,有橘红、粉红、火红、赭红,还显示出淡红、杏红、绛红、紫红、栗红、朱砂红、高粱红、肉红色。在玫瑰红主色调中,还有土黄、金黄、银白、米白色,间以淡蓝、浅绿、灰褐、宝蓝、绛紫、黝黑等多种颜色。峡谷古城的玫瑰红主色调,每天早晨、中午、傍晚时颜色或深或浅,晴天、阴雨天颜色各不相同,晴天中朝阳、中午烈日、夕阳不同的阳光照耀,角度转换,光亮度不同,岩石的颜色各异,显示出五彩缤纷的红玫瑰、黄玫瑰、白玫瑰以及各色玫瑰。

[1]

作者简介

杨盛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