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反相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相反相成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处于对立关系中的两个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成就、相互转化。一切事物都处于与他者的对立之中。对立双方具有相反的性质或意义,因而彼此间是相互排斥的,如有与无、长与短、高与下、善与恶、美与丑等。但同时,事物的性质或意义又是借由与之对立的事物而获得确立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观念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在班固(32—92)《汉书·艺文志》中始被概括为“相反相成”。

引例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二章》)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因此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成就,长和短相互形成,高和下相互包含,音和声相互调和,前和后相互随顺。)

引例2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汉书·艺文志》) (仁与义、敬与和,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成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