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直立省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直立省藤

直立省藤(学名:Calamus erectus Roxb.)棕榈科、省藤属植物。为中国稀有植物。茎直立,粗壮,丛生;叶羽状全裂,顶端不具纤鞭;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基部为三回分枝,雌花序长约1.3米,二回分枝;果被扁平;果实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中央有宽的沟槽,下部淡黄色向顶部为红褐色或栗褐色,近边缘具黑色线,边缘干膜质,啮蚀状。种子长卵球形,两端稍圆,基部较宽,横断面近圆形,表面具稍细的洼点,胚乳嚼烂状,胚基生,偏斜。生于海拔270~500米的热带森林中。属中国高等植物濒危及受威胁物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直立省藤

拉丁学名: Calamus erectus Roxb.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初生目

科: 棕榈科

亚科: 鳞果亚科

族: 省藤族

属: 省藤属

种: 直立省藤

形态特征

茎直立,粗壮,丛生,裸茎粗5~6厘米,高5米以上。叶羽状全裂,长2.5~3.5米,顶端不具纤鞭;叶轴背面由下部向上部具半轮生至单生的刺;羽片等距排列,剑形,最大的长60~75厘米,宽3.5~6厘米,钻状渐尖至急尖,基部下面具深弯折,中脉粗壮、凸起,两面具刺状刚毛,边缘疏被微刺,先端具稍密的刚毛,上部的羽片渐短而狭;叶柄近圆柱形,长,具轮生或半轮生的长刺;叶鞘在腹面张开(不完全的管状),具密集而不整齐的近成列的长刺;托叶鞘很大,在成龄叶的腹面纵裂成2个大的长耳状,上面密被成横列的黑色短刚毛。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基部为三回分枝,上部为二回分枝,长约3米,具4~5个分枝花序,不具或具短纤鞭;下部的分枝花序最大,长30~50厘米,二次分枝,每侧约有10个小穗状花序,长15厘米,每侧约有15~20朵花;大小佛焰苞被褐色鳞秕,一级佛焰苞由管状纵裂成纤维状,多少具刺,二级佛焰苞漏斗形,一侧延伸为撕裂状的尖,小佛焰苞为不对称漏斗形;总苞杯状,几乎包在小佛焰苞内;雄花几乎完全伸出于小佛焰苞,长约9毫米,直径3毫米;花萼钟形,3裂;花冠长于花萼2倍,3深裂;雌花序长约1.3米,二回分枝,顶端退化成1个小穗状花序或纤弱的短尾状附属物,具7~8个分枝花序,每侧有7~10个小穗状花序,下部的长15厘米,每侧有10~15朵花;一级和二级佛焰苞与雄的相似,小佛焰苞漏斗形;总苞托侧生于小佛焰苞的近底部,总苞杯状,不超出或稍超出总苞托;中性花的小窠明显新月形;雌花宽圆锥状,长约6毫米;花萼圆锥状,3齿裂;花冠稍长于花萼,3裂片。果被扁平;果实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全长2.7~3.5厘米,直径1.8厘米,基部圆形和几不具梗,顶端具短喙状乳头突起,鳞片12纵列,中央有宽的沟槽,下部淡黄色向顶部为红褐色或栗褐色,近边缘具黑色线,边缘干膜质,啮蚀状。种子长卵球形,长2~2.4厘米,直径1.2~1.5厘米,两端稍圆,基部较宽,横断面近圆形,表面具稍细的洼点,胚乳嚼烂状,胚基生,偏斜。花果期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270~500米的热带森林中。

分布范围

本种仅见于云南西部盈江,为中国稀有植物。老挝、泰国、孟加拉国、印度、缅甸等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种子繁殖。茎直立的棕榈藤,可作观赏绿篱。通过云南棕榈藤资源调查研究,筛选出适合于云南产业发展的盈江省藤、版纳省藤、南坝省藤、宽刺藤、高地省藤等8个大径藤,云南省藤、滇南省藤、鹤鞘省藤、黄藤等4个小径藤和直立省藤、滇缅省藤、滇西蛇皮果等3个观赏藤种。通过选优选出盈江省藤57个家系,云南省藤6个家系,版纳省藤3个家系的种子做育苗造林。收集盈江省藤57个优良家系(人工栽培46个、自然11个),建成国内最大的盈江省藤优良家系收集栽培试验区。在天然次生林地和常绿人工林下适宜棕榈藤栽培,采伐迹地和落叶纯林的林地不适宜棕榈藤种植。在天然的公益林内发展棕榈藤种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林地经济收入。郁闭度控制0.4~0.7之间种植成活率较高。向周边景颇村民推广种植60多亩。造林试验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课题组正在加强管理,收集总结造林技术,逐步向社会推广。云南热区的广大山区,包括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四地州各县及红河州除沪西、弥勒外的县市,文山州的富宁、麻栗坡、马关,保山地区的昌宁、施甸和龙陵等热带潮湿、湿润、半湿润区和南亚热带潮湿、湿润区,在中低海拔(1800米以下)的次生林下或人工林下均可发展棕榈藤种植。栽培以优良中径藤(版纳省藤、盈江省藤、单叶省藤、短叶省藤、黄藤、直立省藤)为主,小径藤(小省藤、白藤、多穗白藤、云南省藤、麻鸡藤等)适当发展。亦可从国外(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引进普遍栽培推广的良种如西加省藤和粗鞘省藤等。以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红河主产区为主,今后按需求逐渐推广到其他适生区域,逐年发展。

主要变种

滇缅省藤(变种)(植物分类学报)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雌花序更纤细,顶端具较长的带皮刺的尾状附属物(纤鞭),而果实较小,椭圆形,长约2.2厘米,直径约1.5厘米。花果期12月。产云南西部及西南部。缅甸亦产。[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