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直奉战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直奉战争

名 称: 直奉战争

发生时间: 1922年,1924年

地 点: 中国北方

参战方: 直系军阀、奉系军阀

结 果: 第一次直军获胜,第二次奉军获胜

主要指挥官: 吴佩孚,张作霖

直奉战争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系获胜,奉系败退出关。第二次奉系获胜,直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

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背景

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并共推靳云鹏组阁。后来,张作霖又迫使靳云鹏辞职,支持亲日的梁士诒任国务总理。受日本支持的奉、皖两系开始重新合作,并联络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直系取代皖系,反映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扩张和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受挫;日本不甘心失败,扶植奉系,并促使奉、皖两系重新联合,对抗直系。在内阁问题、对待华盛顿会议提出的山东问题等,双方矛盾剧烈,导致关系破裂。

1922年4月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双方在马厂、固安、长辛店激战。5月3日,吴佩孚改守为攻,将主力迂回作战,绕至奉系后方卢沟桥,致使奉军腹背受敌。5日,奉军张景惠部第十六师停战倒戈。卢沟桥、长辛店等要隘被直军攻占,中路奉军退至天津。张作霖下令退却,率残部出关。10日,徐世昌总统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

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过程

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奉系张作霖极力推荐亲日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导致了直奉翻脸。梁士诒与直系的关系不好,奉系借梁士诒而支配中央的财政交通,借日款来赎回胶州济南铁路,用日款来支持奉系的扩张计划,直系就不能容忍了,吴佩孚一再通电,揭露梁媚日卖国的丑行,梁士诒组阁近一个月,即于1922年1月25日托病请假离任出京。

张作霖决意武力对付直系,4月10日起,奉军就络绎不绝进攻,改名为“镇威军”。4月29日,张作霖到达军粮城,即日向部队下达了总攻命令,直奉两军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混战,吴佩孚亲到前线督战,令主力在炮兵掩护下迂回到奉军的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奉军是腹背受敌。

第16师于5月4日临阵倒戈,奉军暂编1师退出了丰台,造成了奉军西线崩溃。吴佩孚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指挥直军且战且退,待奉军进入伏击圈后,秘密率部绕至奉军的侧面,发起猛攻,西线的奉军也全线的溃退。

当时第二梯队的战斗力比较强,是奉军的主力,司令就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两年前张学良从东三省讲武堂毕业,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当时吴佩孚在获胜以后,调了嫡系的第3师、第26师到东线,并亲自指挥攻击张学良的部队。张学良虽然率部英勇打退进攻,但是因为奉军整体败局已定,只好指挥部队有秩序地向后撤退。

在这次战争中,奉军各部几乎全线溃退,仅有的战而能胜、退而有序的部队,就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统率的第二梯队。最终奉军在东西两线均失败,士兵牺牲2万,战败逃亡者万余,被直军俘虏了4万余人,总统徐世昌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

6月18日,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就是今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部分撤回原防,第一次直奉战争宣告结束。

评价

1、直系分为曹军和吴军,曹军一直在北京城里保持中立

2、吴军侦知奉军由津浦路包抄保定南方的大战略意图,一开战就破坏了大段铁路,并在德州顽强阻击南下奉军,同时让东路新近归附的曹军26师主动侧击挑衅南下奉军,然后诈败,引诱奉军放弃原有大战略意图,改大包抄为小包抄,转而进攻保定东部,结果踏进吴军预先设置的地雷阵,而且不按军事操典,如剿匪般一味蛮攻吴军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地雷、铁丝电网、重机枪和炮火支援组成的现代化阵地,未能跳出吴军的如意算盘,导致锐勇尽失,中路和西路也同样中了吴军的挑衅诈败,猛攻地雷阵,结局相同。这是参谋长杨宇霆的失误

3、奉军没有预先想出破解地雷阵的好办法,而且不按军事操典,一味浪费炮弹清理地雷阵,却没有步炮协同,往往是清掉地雷反而给直军的反攻清出了道路,步兵不擅长攻坚,攻而不克,依赖骑兵克敌,也不擅长快速构筑阵地火力点,克而不能守,阵地得而复失。这是老派将领如张景惠等的失误

4、张学良军团虽然进行了包抄之类漂亮的战术,但是被夹在李景林军团和张作相军团中间,施展空间有限,不能左右大战略,主要被用于帮两个军团救火,只是在退却时,展现出熟悉军事操典的极强防御力

5、奉军得到日本的武器资金援助,不缺钱,所以奉军官兵战斗十分顽强,但是连日进攻,损失惨重,预备队的几个军团来得太慢,也缺乏战斗力和战略上的新意,一味地填坑,最终导致崩盘。奉军后方只有蒙苏的威胁,比吴军有利很多,却不敢早些调动防御日本的吉林部队入关,从而未能形成兵力优势,是大帅张作霖自己的失误。吴军却成功联合了冯玉祥,稳固了后方,而全力用兵于前方

6、吴军转守为攻后,依然也无法突破张学良在山海关布下的现代化阵地,说明在吴军与奉军都缺乏重炮部队和伞兵空降的情况下,全世界此时的战争模式还是倾向于防守方的

第二次直奉战争

背景

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至10月,直系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并通过贿选使曹锟当上大总统。奉系军阀也积极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在政治上为了对抗武力统一政策,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建立了“反直”的三角同盟。

爆发

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9月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曹、吴(即直系)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9月15日分路向榆关(即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过程

为抗击奉系军阀的进攻,9月17日曹锟发布讨张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以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直隶筹备司令,彭寿莘为第1军司令,王怀庆为第2军司令,冯玉祥为第3军司令,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还有海、空军各一部,总兵力近20万人,依托长城组织防御,并对各军的作战任务作了具体区分。

当时,直军企图从海上登陆葫芦岛,合围奉军,但由于奉军海军的抵抗,更重要的是英国进行了干预,直军被迫放弃了计划。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直军丧失了战争主动权,陷入被动。9月15日到22日,奉军第2军、第5军,兵分两路,分别由阜新、通辽向直军防地攻击前进。奉军在攻占开鲁、朝阳后,又乘胜向凌源发起进攻。接着,奉军的骑兵队也由彰武出动,陆续攻占直军控制的建平、赤峰等地。是时,直军第3军司令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排除异己,正与援军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在古北口一线按兵不动。9月28日,榆关方面的战事日趋激烈。直军虽然居高临下,但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的部队却前赴后继地奋勇仰攻,双方都遭到很大的伤亡。奉军在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后,侦知九门口直军的守备力量比较薄弱,便转而集中兵力猛攻九门口,并于10月7日攻占,直军的长城防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吴佩孚在九门口失守后,急调后援部队开赴前线,并于12日亲临榆关组织直军进行反扑,一度曾将九门口夺回。奉军在直军反扑面前全力抗击,与直军进行了反复的争夺,终将直军的进攻击退,再度攻占九门口。在20多天的反复争夺战中,双方战死者达一万余人。 10月9日奉军攻占了赤峰。15日,赤峰被赶来前线的直军第3军二部夺回。时冯玉祥在古北口举行会议,认为倒戈回京的时机已到,便电告孙岳,叫他迅速将驻防大名的军队调至北京南苑,同时下令部队,将后队改为前队,于10月19日回师北京。

北京政变

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 “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贿选总统曹锟的反动统治,占领了北京。25日,冯玉祥等人在北京北苑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1 军军长,胡、孙二人分任副总司令兼第2、第3两军军长。“北京政变”后,吴佩孚把前线指挥交给张福来主持,亲率其嫡系第3师、第26师各一部,共约七八千人,于10月25日乘车回救北京。26日,吴佩孚命令部队开往杨村一线布防,对冯军采取守势。企图等齐燮元、孙传芳的军队沿津浦铁路北上;李济臣、萧耀南的军队由京汉铁路南来,再在这两路援军的支援下,从冯玉祥的控制下夺回北京。到10月28日,由平泉、冷口入关的奉军张宗昌部,攻占滦州,截断了榆关直军的退路和榆关-天津之间的交通线,直军纷纷溃退。31日,奉军占领了榆关和秦皇岛,缴获直军的枪支达3万余件。直军主力丧失殆尽。从10月31日到11月 2日,冯军先后攻占了杨村和北仓,并俘虏了北上援吴的鲁军旅长潘鸿钧。吴佩孚见大势已去,率残部2000余人由塘沽登舰南逃。

战争结果

张作霖、冯玉祥等随后在天津曹家花园召开会议,决议成立中华民国执政府与善后会议以取代国会,并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统总统与总理之职,之后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评价

军事意义上,直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海军、空军参加并取得重大作用的内战,新式武器如坦克等纷纷登场,重炮、重机枪、地雷的使用均为之前战争所罕有,死伤特别惨烈。政治意义上,直奉战争以奉系胜利而告终,从此直系军阀退出北京政治舞台,北洋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代。

第三次直奉战争

浙奉战争是1925年10月直系军阀浙江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争夺东南地盘发生的军阀混战,也称第三次直奉战争或孙奉战争。

军阀混战:直奉战争与国奉战争

民国初年,复辟的和立宪的两班人马就像开玩笑一样三天两头换,对于百姓而言,除了大战以外,更像是在看闹剧,而军阀混战直奉战争就是其中一出好戏。

第一次直奉战争

马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成为的主要战场。

1922年直皖战争后,控制北京政府大权的直、奉两个军阀集团,在处置皖系残余势力、划分地盘等问题上产生严重矛盾。1921年12月受奉系支持的梁土诒出任国务总理并组织内阁,极大地刺激了直系。1922年初,吴佩孚借全国人民举国反对“山东问题”之机,攻击梁士诒内阁任用卖国贼曹汝霖等,使梁内阁处于人人喊打的境地。直系此举,使张作霖非常恼怒,决心以武力相对抗。

4月10日,奉军开始入关。入关奉军以张作霖为总指挥兵分两路,一路由热河进入北京,一路由山海关到达天津。到15日,奉军入关改称“镇威军”,在天津军粮城设司令部,从军粮城、静海,一直开到马厂,驻守马厂的直军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曹锟之弟曹瑛面对奉军的入关,吓得弃职逃走。吴佩孚急令张国熔前往代理。

至4月21日,直奉双方军队布置基本就绪。直系设总司令部于保定,总指挥为吴佩孚。直军兵力分东、西、陇海三路。与此相对应,奉军亦兵分3路。

直奉两军相比较,军队人数奉军约12万,而直军不满10万;武器装备奉军亦占优势,有大炮150尊,机关枪200余挺,而直军只有大炮100余尊,机关枪百挺。此时,奉军还有大批剽悍的马队。直军虽有飞机助战,但并未发挥作用,其优势主要是军队训练有素。

东路战场在津浦线,以马厂为中心。奉军有张作相任师长的二十七师、许兰州的骑兵旅和张学良的卫队旅等部。直军作战部队是张国熔的二十六师,后来加入张福来的第二十四师。

4月29日,张作霖和吴佩孚分别下达攻击令。战争在马厂、固安、长辛店同时开火。在东线直奉两军战线相连。奉军第三、第四两队由马厂沿津浦路南下,直军第二十六师阻击,枪声大作,双方交战多时,互有伤亡。后面奉军援军至,直军不支,折回沧州、马厂、唐官屯之间。次日,奉军再度进攻,占领马厂后营,遂据青县。直军退守大城,张作相率军助攻大城,直军第二十六师伤亡400余人,被迫向河间、任丘退却,奉军占领大城。下午6时,驻守静海的李景林部发现青县、静海交接处有直军在挖地,急调军进击。直军急退。奉军骑兵一营赶到,触发直军所布地雷,伤亡几尽。张作霖闻之,令奉军与直军作战时,须半追半守,以避地雷。5月3日,张学良负伤。东路直军在中路胜利消息传来后,群情振奋,一举攻占马厂、青县,奉军向唐官屯、静海退却。

5月4日,西线奉军第十六师师长王廷祯倒戈,此为直奉战争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5月5日,直军乘胜追击,三线先后占领静海、廊坊、丰台等地,奉军残部逃退,张作霖只得率残部三四万逃回东北。

这次直奉战争,打了6昼夜就告结束。最后奉军败北,直系二十六师仍占马厂。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又起,直军战败南逃,奉军郭松龄部混成旅占马厂。

国奉战争及直奉战争

鲁联军进攻国民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所部改称“中华民国国民军”,自任总司令。1925年11月,冯玉祥与奉系郭松龄达成了反奉协定,又与奉系张作霖部下、时任直隶督军的李景林秘密合作,建立了冯、郭、李反奉三角同盟。随后郭松龄号称东北国民军,通电宣布班师回奉。冯玉祥派兵进入热河,援助郭部。李景林看到热河已被国民军占领,十分不满,撕毁盟约,于12月4日,宣布通电讨冯,国奉战争爆发。

国民军分南北两路向李景林进军。北路第一军张之江部由落垡攻占杨村。南部第二军邓宝珊攻取保定之后,因国民一军攻天津不下,国民军总部遂决定令邓军进攻马厂奉军,以威胁天津左翼。

邓宝珊率3个师5个旅两个骑兵团,从大城县进入青县,直逼马厂。双方在马厂交战,互为攻守,各有胜负。其时,战争甚为激列,枪弹如雨、炮火震天,血肉横飞,尸骸枕藉,惨不忍睹。据《青县志》记载,国奉两军在马厂接触,“攻守两月一捷一挫,忽进忽退,地方靡乱,胜负不分。时当冲锋激战,炮震肉飞,血暴土碧,须臾之间伏尸盈野,境内之棺木征求既罄,船运车载遍及邻邦,战后所不胜收之,残骸遗骨犹枕藉相望,可谓极人世之至惨也。”

到12月24日,奉军败至天津,天津被克,国民军进入。

李景林从天津被国民军赶走后,率其残部去济南投靠了张宗昌,于1926年初与张宗昌的鲁军组成了直鲁联军。国民军占领京、津、直隶、热河等地后,由于冯玉祥同情孙中山的主张,并不断与苏联取得联系,被称为“赤化将军”,引起了帝国主义和直、奉军阀的恐慌。他们在北方的攻击目标便是倾向革命的国民军。在帝国主义策划下,通过张宗昌与李景林的穿针引线,直、奉军阀开始对话,进而在“反赤”的目标下联合起来,商议联合进攻国民军的计划。

1926年1月20日,奉系的张作霖会同张宗昌、李景林的直鲁联军以及直系的吴佩孚,分别从东北、山东、河南、直隶等地,向国民军发动进攻。

直隶方面:直鲁联军全部占领山东后,即把重兵压向直隶战场。在吴佩孚发动对河南的进攻后,直鲁联军发动了对直隶的进攻。国民军在马厂兵营左右设防,战线长达六七十里。从2月19日至23日,李景林部与国民军在沧州、马厂之间展开了拉据战。3月1日,张宗昌增兵发动进攻,一度占领马厂、静海、独流,使天津震动。冯玉祥派鹿仲麟、孙岳到前线督战,经过猛烈战斗,8日才夺回马厂、青县。

据当时报载,直奉军阀混战劫掠之后,“万家无雉堞之遗,四处尽焦伤之骨”。据《青县志》载,民国“十五年春二月直鲁联军北进,二十一日陷沧州,国民二十三军败北。二十三日联军分三路入青,西至大城东至沧静之交。城乡民舍十无一空,丈夫供输送,妇女任爨炊,老弱奔走不暇,山崩地陷,境内沸然。当是时国民军设防于马厂左右,鏖战二十余日,溃捷时忽进退无常,凡火线履广可六七十里,袤可三四十里,纵横蹂躏,居民之家私荡然无存。自有战事以来,罹害之剧,莫为此为甚。国民一军忽由津至,联军不支节节退却,一军进逼所在,激战至兴济、辛集以南,相持十数日,战祸至为惨酷,嗣国民一军之退,联军大至络绎于途,及至事定。两方供给费以亿计,而无形之损失当倍蓰之,人民被枪炮伤亡者一百余名,烧毁庐舍千有余间,尤为可惨”。

在日本等帝国主义的极力庇护下,直鲁联军继续北进,先后攻下青县、马厂、唐官屯,于3月23日占领天津,孙岳被赶走。直隶等地区成了奉系军阀的势力范围,达两年之久。直系联军孙殿英之三十五师驻马厂,并建兵工厂制造步枪。

t927年至1937年,马厂一带兵来将往,“城头变幻大王旗”,正如民间常言: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