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盘湾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盘湾镇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射阳县西南、潭洋河畔,东依陈李线一级公路,可直达盐城南洋机场和射阳港口,西与盐城市城区毗邻,沈海高速公路纵贯全镇。盘湾镇面积共96平方公里,人口36958人(2017年),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拥有4平方公里韩资产业园。盘湾镇是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文明镇、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盐城外资特色镇。

盘湾镇以“做强韩资产业园,扮靓都市后花园”为目标定位,全力建好射阳南大门,打造江苏一流汽配名镇,并连续10年荣获县目标考核综合奖,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1]

城镇简介

盘湾镇位于射阳西南,与盐城亭湖区毗邻,距盐城机场18千米,省道一级公路陈李线穿镇而过,“同三”高速纵贯全镇11.9千米。总面积96平方公里,36958人(2017年),镇区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10个村2个居委会,耕地面积7.4万亩。

盘湾镇位于射阳县西南、潭洋河畔,东依陈李线一级公路,可直达盐城机场和射阳港口,西与盐城市城区毗邻,盐连高速公路纵贯全镇。

现有近100家企业,形成了以纺织缫丝食品建材机械、五金为主体的六大行业。

2007年,完成销售10亿元,创利税5800万元,4万亩优质棉花、2万亩优质桑园、1万亩脱水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登上新台阶。展示现代风貌的新型小城镇跨入全省先进行列。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财政收入三千万元。

盘湾镇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先后获得苏中、苏北百强乡镇、省市文明单位、市六好乡镇党委、全省科技、文化、体育先进镇、安全文明镇和进城市文明标兵镇等光荣称号。[2]

经济

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369万元,增长83.1%;一般预算收入2580万元,增长77.4%;实现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1万元,2011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91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6116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33万元。

项目推进

积极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面上项目,全民引项目,全力抓项目,省委书记李源潮于2003年5月26日、2005年3月31日两次来盘湾外资工业集中区视察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活化招商方式,在全县乡镇率先成立4个专业招商局,由4名班子成员分任局长,举办一系列综合性、专业性招商活动,聘请日本华惠公司等12名招商代理定向招商,在深圳、上海、浙江等地区驻点招商,在有关发达地区新闻媒体上发布招商信息,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优化投资环境,出台鼓励投资兴业优惠政策、实行“镇级零收费、投入零忧患、入驻零烦恼、服务零缺陷”的“四个零”服务承诺,全程为投资客商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手续。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活动,创建最优无忧发展环境,受到投资客商的一致好评。鼓励全民创业。把每年一度的总结表彰会变为全民创业动员会,在全县首家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群众利用一切手段投入致富创业活动,2007年新办投资在200万元左右的小企业56个,新上致富项目559个,新增转移劳动力2000余人,全民创业新增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

改革开放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完成了第九航运公司、蚕药厂、织布厂、水泥厂的改制工作。实施村组区划调整,2001年4月将原26个村和居委会合并为12个村,保留67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精简到97人。社会力量办学迈出新步伐,建成8轨制的民办盘湾实验初中。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2004年初确立了打造盐城外资特色镇发展取向,先后接待了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考察,新批外资企业18家,2007年实际到账外资1010万美元,美元,实现自营出口1500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800万元,完成镇区至陈李线5.5公里的接线路盘龙大道拓宽工程,路面从13米拓宽至26米,并敷设三级沥青路面。兴建长度达9.8公里的盘湾大道工程,从中部横向贯通全镇。实施镇村道路硬质化工程,建成镇村道路硬质化路面55.6公里。拆建、改建镇村干道36座危桥和地龙河桥,新建苏排Ⅱ型新华泵站,疏竣大沟20条,中沟43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000亩,兴建田间配套建筑物64座。

社会事业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创建活动和“五十星”创评活动,被授予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科技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推广鲁研棉23、淮麦19等农产品优新品种,推行棉花连体育苗、无土育苗等新技术,降低了农本,增加了效益。教育、卫生、文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中小学布局,现有省级重点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营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职业高中1所。中心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其中盘湾小学寄宿生达1200人。小学、初中升学率均居全县前茅。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5%。老年体育工作被市表彰,在省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计划生育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开展已婚妇女重大疾病筛查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了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降低到0.7‰。广电事业有了新发展,累计开通程控电话9000门,入户率达85.08%,开通小灵通2736部,设立移动通信服务门点6个,拥有手机近15000部。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残疾人工作代表市、县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国残联的执法检查验收。妥善安置了重庆云阳的三批共42户202名三峡移民,荣获江苏省移民安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平安安全先进集体。

工业发展

多年来,盘湾镇坚持以工兴镇战略,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矢志打造盐城利用外资第一镇。截至2007年,全镇共审批外资项目12个,建成、投产外资项目4个,在建外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达4000万美元,其中,2007年实际到账外资1010万美元,外贸出口供货额2000万美元。随着外资项目的建设,以外资工业集中区为主体十里工业长廊初步建成。2007年,全镇工业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增40.07%;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增54.37%;实现工业增加值4.45亿元,同比增24%,占镇域经济总量53.3%,工业经济已具主体地位,年末确定定报企业17户,初步形成以纺织为主体,机械、食品为羽翼的工业经济体系。[3]

优劣势分析

优势分析

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全镇现有纺织企业24家,目前具备年轧花能力1万吨,生产细纱2万吨,浆纱300万米,织布600万米,缫丝300吨,年产服装100万件。以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份额在70%左右。

载体建设拉开序幕。2003年规划建设的外资(工业)集中区,总面积10600亩,一期工程3000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入园企业达27个,形成以东部纺织、中部机械、西部食品的三个产业集聚。二期工程1500亩的机械电子产业园、500亩的全民创业园已完成规划,进入启动建设阶段,项目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产业升级即将破题。由印尼马大里国际公司投资的纺织企业、台湾王田公司投资兴建的纺机企业,引领纺织、纺机产业潮流,兴阳公司生产的高支纱、高档家纺占居产业高端市场,随着香港裕丰集团、利兴强集团两个优势项目建成投产,将形成近60台气流纺、10万锭紧密纺生产规模。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随着沿海高速及盐城北绕城高速公路青墩互通建成,外资工业集中区距高速公路南北两个入口分别为6公里和9公里。紧邻盐城市区,与市经济开发区同在市区中心点辐射半径内;产业辐射效应逐渐显现,机械电子产业正迅速成长。

劣势分析

工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企业规模、生产装备和产品市场参差不齐,以主导产业纺织业为例,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规模上,规模较大企业和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并存,既有投资4000万美元的兴阳纺织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又有资产只有几万元的家庭小织布企业;二是在装备上,先进的和落后的并存,既有像兴阳公司全部采用日本、瑞士、德国等精良装备的企业,也有使用淘汰的52英寸小织机的小作坊;三是在产品结构上,高低档次并存,既有以生产80支精纺特纺纱及高档家纺为主的外资企业,也有面向低端市场的传统家纺坯布产品;四是在市场销售上,内销外销并存,既有以外向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也有全部内销的一般企业;五是在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生产能力不够均衡,目前轧花和纺纱产能较大,织布、成衣生产相对不足,纺机生产刚起步,产业还没有达到基本配套。

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少,难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信息化工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小,水平低,多数企业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全镇只有少数工业企业重视利用网络获取市场信息,进行产品宣传,信息化的效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资金制约矛盾突出,多数企业积累不足,负债率较高,再加上生产和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比例较小,造成资金紧张,致使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工业发展。

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民营经济、外向发展为主题,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投资环境、突破制约瓶颈、主攻薄弱环节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奋力打造盐城高档牛仔布用纱专业镇。围绕“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达到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使工业经济成为镇域经济 增长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体来源,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4]

基本原则

根据该镇工业发展现状,在今年几年乃至到2020年,工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利用外资为主原则。外资企业拥有资金、信息、技术和市场等诸多方面优势,是工业经济增长的爆发力所在,要依托现有外资企业开展辐射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兴建一批外资项目,打造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工业园。同时,要坚持利用外资和全民创业双轮驱动战略,鼓励群众围绕外资企业配套,兴办各类创业项目,壮大工业经济,实现强镇富民同步提速。

突出招商选资原则。在加强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的同时,把招商选资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产业发展定位,招选“外、高、新、大”项目,采取产业招商、配套招商、打包招商等多种形式,确保快速引进投资项目,加快产业集群形成。

推进结构调整升级原则。经过前一阶段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结构开始进入战略性调整升级阶段,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从纺织为主向纺织和机械电子产业并重调整,纺织产业重心从以纺为主向高档牛仔布用纱和服装家纺转移,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中保持快速发展。

四是坚持高技术产业优先原则。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着力引进兴办技术含量高的机械电子类新兴产业项目,主动接受大市区主导产业辐射,打造盐城汽车、机械产业配套基地的后花园和重要的物流服务中心。同时兼顾传统产业,要以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使二者相互结合和促进。[5]

战略定位

以开放型经济为取向,坚持引进外资、高新技术大项目,建设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工业园,利用外资规模、总量、质量、技术含量和产品国际化水平跻身苏北第一方阵。

围绕现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盐城市高档牛仔布用纱专业镇。

主动接受盐城市区产业辐射,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建设盐城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培植新的产业增长极。

依托农业资源基地优势,做强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出口导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6]

发展目标

加快纺织产业提档升级,2010年形成60台气流纺设备、10万锭紧密纺生产能力,并以每3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建成苏北最大的牛仔布用纱产业基地;形成10个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纺织类企业,并构建起纺织、家纺和服装产业链,力争2015年纺织业产值突破50亿元,2020年达100亿元。

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产业,以台湾金大纺机为龙头,2010年建成省级高端纺机研发中心;引进外资项目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电产业,5年建成5个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机械电子类项目,机械电子业产值力争2010年达5亿元,2015年达50亿元,2020年达100亿元。

努力提升食品加工产业,做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2010年实现产值2亿元,2015年达5亿元,2020年达50亿元。[7]

发展重点

改造提升纺织产业。一是规模集群化。以现有正在建设的5个纺织类外资规模企业为主体,发展配套产业,五年内使纺织企业总量增加至50家,其中投入超亿元的纺织企业15家以上,外资、合资企业15个以上,纺锭总量达30万锭,年产纱6万吨,布4000万米,成衣2000万件,产值突破30亿元。二是装备国际化。充分利用兴阳纺织、宏朝纺织、三峡纺织等一批外资企业主要使用进口高档设备的优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企业更换先进设备,提高产能和档次,形成设备以进口为主的格局。三是产业链条化。将着力点向市场终端产品倾斜,建立自成体系的产业链,形成从纺机生产到纺织产品销售全程链式的产业集聚,使各企业间上下游成龙配套,各生产环节首尾衔接,真正使纺织业成为龙型大产业。至2015年,具备50台套纺机生产线,5条浆纱生产线,30万锭纺纱,20组自动缫,2000台织机,25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四是产品外向化。把引进外资企业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纺织业规模、提升纺织业水平的关键路径,以现有的金大纺机、兴阳纺织、宏朝纺织、益盛丝织等外资、合资企业为辐射点,力求再引进一批新的外资企业,以现有专门从事纺织物流服务的台湾荣岭物流为依托,加大企业间的整合力度,与外资企业海外总部建立密切合作型良好关系,扩大自营出口比例,使外向出口型纺织类产品占总量80%以上,真正构建起“资本以外资为主,装备以进口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的纺织工业格局。

培植壮大机械电子产业。一是主动接受辐射抓培植。策应盐城市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规划,以建设盐城汽车配件产业定点基地为目标,积极引进汽车配件相关项目,以东杰高科、常平电子为主体,兴建汽配产品项目,力争一个企业有一个或多个拳头产品,直接为一汽、二汽、上汽、北汽、南汽、柳汽和东风悦达起亚等重大汽车企业专业配套供应,2010年形成年产值5亿元,并以50%的增速逐年递增。二是兴建主题园区抓培植。规划兴建1500亩机械电子产业园,加快实施与澳大利亚世纪集团达成共建园区的协议,将机械电子产业园打包招商,引进总投资3.5亿美元,兴建5-10个机械电子产业项目,产品范围涵盖信息产业、机电产业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创税项目,2012年基本建成,形成销售20亿元。三是依托现有企业抓培植。以自主创新推进企业设备升级,在金大纺机建立市级以上的研发中心,利用其母体台湾王田机械的优势力量,争取建成国内纺机关键部件的研发中心和重要的纺机制造基地,从纺机制造的源头入手,促进纺织产业技术装备升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做优做响食品产业。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和传统优势,把发展出口脱水蔬菜产业作为食品加工业的重点,坚持标准化、产业化导向,推行公司化运作模式,引导农户加入以龙头企业为龙头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土地有序流转,建成以香葱、辣根为主、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3个绿色农产品原料基地。二是加强深度加工。在扩大脱水加工量的同时,加强深度加工开发,重点开发菜果脆片及薯类休闲食品,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白龙油脂向色拉油小包装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强品牌创建。进一步提高现有“康利尔”营养食品、“庚辰”“伟冠”脱水蔬菜等品牌的知名度,通过产品开发、形象宣传等措施,打造一个以上的省级驰名商标,每两年新开发一个品牌,2020年前创建食品品牌达10个,其中全国知名品牌1个,省级驰名商标3个。[8]

重大项目

宏朝纺织项目

由香港裕丰集团总投资6000万美元,其中一期工程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备投入约1.4亿元,计划引进24台捷克BD380气流纺(每台规模为352头,折3872锭)、5万锭立达环锭纺和100台喷气织机等国际先进设备,以及年产450万件高档服装生产线。主产品为高档牛仔布用高支纱,产品以内销为主。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6.5亿元,利税4500万元,其中税收2000万元左右。计划2008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2008年底实施二期工程。

三峡纺织项目

由香港柏基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家规模纺织企业。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厂区占地面积116000平方米。主产品为:中高支棉纺纱线、涤棉混纺纱线,氨纶包芯纱线,家纺面料、针织服装等。项目分两期投入,一期工程投入3000万美元,包括办公楼、厂房、生活设施等,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建成10万锭精纺纱生产线,并于2008年12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投入2000万美元,2009年实施。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选用日本、法国、意大利进口的单面织机、双面织机、偏机和大圆织机等,建成年产2000万米家纺面料、50万件服装生产线。产品80%外销,20%内销。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15000万美元,利税2000万美元。

汽车内饰件项目

由上海东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1亿元,年产40万张天然纤维热塑性复合板材及年产30万套汽车内饰件项目,从事轻质高强、高质环保型汽车内饰材料及内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汽、二汽、上汽、柳州MPV商务车、柳州五菱SPARK、N-200及悦达起亚等车型配套顶棚内饰、地毯、围板、门板内饰、行李箱隔板产品。项目于2008年6月投入建设,2009年12月建成投产,年实现销售2亿元。

机械电子产业园项目

由澳大利亚世纪公司投资,在外资集中区规划1000亩用地建设“台湾机械电子科技产业园”, 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组建江苏射阳台商机械科技工业园开发公司,具体负责规划区内的整体规划设计、部分基础设施和对外招引机械、电子相关项目进园开发建设等,并在2008年内招引一个机械或电子产业的上市公司进驻产业园,入驻产业园的项目总投资拟在3亿美元,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10亿元,利税1亿元。[9]

保证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业发展责任

把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加快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路径,调动一切资源要素聚焦工业经济。一是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工业经济一条线全员参与,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二是建立领导分包制度。三大主导产业和“一区一园”都要成立领导组织和工作班子。按照分包产业和园区,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专项规划,积极向上争取相应的支持政策,把各个产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和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镇各单位、各有关部门都要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四是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促进作用。在全镇上下进一步造浓“以工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强镇”意识,积极营造加快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突出招商选资,全力推进重大项目

始终把招引重大项目、外资项目作为推进重点镇工业化进程、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方略,围绕主导产业,瞄准重点地区,每年确保引进实施5个亿元以上项目,力争实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突破。一是坚定发展理念全员招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调整工作重心,在资源要素上倾斜招商,做到人员优先配备,经费优先保证,工作优先协调,以过硬的措施保证过硬的招商业绩。二是围绕主导产业配套招商。策应盐城“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加大项目信息收集和筛选力度,重点围绕三大主导产业选招外资项目、配套项目,尽快在机械电子类及其它新兴产业项目取得突破。围绕打造高档牛仔布用纱专业镇的产业发展定位,依托香港裕丰集团、利兴强集团、兴阳公司等现有大外资企业的辐射招商,力争尽快突破世界500强企业。三是瞄准重点地区敲门招商。成立招商小分队,锁定外资密集区,注重接轨上海,主攻港台、珠三角,突破日韩,利用东莞台协、昆山台协、青岛韩协等人脉资源优势,以现有外商为沟通媒介,有重点地登门推介,加大接触洽谈深度,确保每年引进外资项目3个以上,至2010年,全镇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达15个。策应外资梯度转移浪潮,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攻势,每年在上述地区至少引进1个投资超亿元的机械电子产业类龙头项目落户盘湾。

重抓载体建设,着力提升承载能力

把启动工业集中区二期工程建设作为实施工业经济二次创业、提升工业经济水平的基础工程,集中财力物力强势推进。一抓园区规划的修订。根据市委、市政府对50个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规划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建设全市规划起点最高、用地规模最大、外资项目最多、功能配套最全、服务环境最优、效益回报最好的镇级园区为新标杆,以建设纺织、食品、机械电子和民营创业园四大板块为导向,聘请南大城市规划设计院,迅速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详规的修订完善工作,2008年上半年要完成1500亩的机械电子产业园和500亩的全民创业园规划的修订和认证评审工作。二抓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抓紧完善宏朝、三峡等在建项目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侧重搞好园区二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底前建成二横三纵四桥等配套工程,并能承载新项目入园。三抓新拓园区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澳大利亚世纪集团的整体开发机械电子产业园项目实施,以江苏射阳台商机械科技工业园开发公司为主体,实施好共建千亩台湾机械电子科技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的各项进程,每年组织2-3次赴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整体推介投资说明会,力争每年邀请1-2家上市公司考察投资,确保每年有2个以上围绕主导产业的重、特大项目进园建设。

强攻要素协调,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继续推行保姆式服务,一切围绕招商引资,一切围绕项目建设,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最优无忧的环境。一是突破资金瓶颈。加强银企沟通,帮助各专业金融机构和企业双向选择,将贷款投放建议计划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份。制定和落实激励措施,鼓励驻镇金融机构向上要政策,向外要计划,对内扩盘子。二是突破土地瓶颈。工业集中区二期工程用地在采取整合现有存量资源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筹集到位。积极帮助定报企业将重大技改项目用地列入省点供计划,确保土地供应。定报企业实施技改扩能项目的,向上争取确保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计划,所缴土地出让金县返还部分主要用于与企业生产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突破劳动力瓶颈。强化就业政策宣传,促进本镇富余劳动力在本镇就业。给予外来务工人员迁户购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优惠,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开展校企对接,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招聘。要督促企业改变用工观念,不断改善职工待遇,改进工作条件。

注重生态环保,努力追求和谐发展

发展主导产业要与生态镇建设紧密结合。一是强化管理求和谐。对主导产业从产品、企业、园区等不同层次上加强环境管理,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在生产和营销的全过程逐步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逐步向循环经济转变奠定基础。工业园区的布局上,要对功能区块进行有机划分,满足高效、低耗、生态的要求。二是产业升级求和谐。在加速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坚持生态环保前提,积极谋划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形成一批骨干型生态企业,使外资工业园、全民创业园都能成为生态工业园。三是优化生态求和谐。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小城镇和省级生态镇,继续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0]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盘湾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