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湖中的「鹽」從何而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世界上分布着眾多湖泊,這些湖泊按湖水中含鹽量,可以分為淡水湖鹹水湖。其中湖水含鹽量達35%以上的被稱為鹽湖。如位於青海省茶卡鎮的茶卡鹽湖,由於湖面結晶鹽層上滷水的反射形成鏡面效果,水天倒映,美不勝收,吸引了國內外遊人紛至沓來。

鹽湖圖片1 原圖鏈結

  

鹽湖的形成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要有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匯水湖盆地。這樣封閉的地形有利於流域內的徑流、雨水等水資源能源源不斷地向湖盆匯集而不外泄,形成聚集態。

第二,湖泊要有持續乾旱的氣候條件。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湖泊被蒸發的水量超過補入的水量。並且,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湖水不斷濃縮,含鹽量逐漸增加,在湖底形成不同種類的鹽類沉積礦床,形成鹽湖。

第三,不同鹽湖裡的鹽分來源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需要豐富的鹽類物質不斷地匯入湖泊,才能保證鹽湖具有一定的鹽度。[1]

那形成鹽湖的鹽類物質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主要有以下四種來源:

一、來自鹽湖附近的地面岩石或鹽類礦床。 這些含鹽的礦石被風、水侵蝕,溶解後的物質進入湖泊,形成鹽湖。

二、來自火山噴發的岩漿和逸散的氣體物質。 火山岩漿中含有鉀、鈉、鈣、鎂等易溶硅酸鹽,溶於湖水形成鹽湖。

三、深層滷水的溢出。 深層滷水通過地殼深層斷裂源源不斷地輸入湖泊,形成鹽湖。四、來自風力的輸送。易溶於水的鹽分被大風吹送到湖中,為湖泊增鹽。

鹽湖圖片2 原圖鏈結

  

世界上鹽水湖眾多,類型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劃分鹽湖類型的原則有三種:按照鹽湖滷水賦存狀態分類,可分為滷水湖、干鹽湖和沙下湖。按照鹽湖的主要鹽類沉積物形成的鹽類礦產分類,可分為石鹽湖、芒硝湖、天然鹼湖,也有石膏湖、鉀鎂鹽湖、鋰湖,以及世界罕見的硝酸(鉀)鹽湖等。此外,按照鹽湖滷水化學成分分類,鹽湖可分為碳酸鹽類型、硫酸鹽類型和氯化物類型。

在鹽湖分布的地區,常常可以看到環湖的「白色項鍊」——一圈圈銀白色的鹽帶,這些「項鍊」是鹽類物質從流域向鹽湖遷移時所形成的。溶解於水的各種鹽類在從流域向鹽湖的遷移過程中,在乾旱炎熱的環境下水分不斷蒸發,久而久之,湖中鹽分越積越多,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就會產生沉澱作用。由於各種鹽類的溶解度不同,存在一定的沉澱順序,就使得各種鹽類沉積物呈現明顯的環帶狀分布,像是為鹽湖戴上了「項鍊」。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