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百骏图为中国古代画作名称,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 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稿本为纸质,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质稿本)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 。此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目录

文物特点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保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百骏图清代是中国 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别具一格。[1]

背景资料

郎世宁在1715年以传教士 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郎世宁还将欧洲 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图 》、《嵩献英芝图 》、《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 》、《平定西域战图 》等。
[2]

传世珍品卷本百骏图赏析

远处群山连绵,草木丛生,一个牧马人正用套杆套一匹跑远的马,另一牧人则在赶拢跑散的八九匹小马驹,此处近景也是几棵盘根虬枝的古松,一大群不同花色的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或低头,还有几匹在追逐打闹。

画面中段,在一片树木坡石间又有一群马在休息,其中有一对母子,母马正看着在吃奶的小马驹,旁边一匹马正在古松上蹭痒,惹得一牧人扭头观看。 画卷再向左侧展开是一片湖水,湖岸边芦苇郁郁葱葱,马匹则在水边嬉闹。湖中有一人正在为一花马擦洗,湖中倒影清晰可见。过了水面窄处而后湖水又逐渐开阔,湖滩的沙地上长满了芦苇和杂草,另有一小群马在一个骑马的牧人带领下,泅过不宽的水面到对面去。

画面的结尾是一个手持套马杆的牧人。《百骏图》长卷洋洋洒洒,塑造了一大群或站或卧、或翻滚嬉戏、或 打斗觅食的骏马,它们聚散不一,自由、舒闲。画作中除了上百匹骏马之外,还有人物、山水、草木,无不精致写实,形象逼真,给予人们足够的空间,令人产生无边的遐想。同时花卉的形态和神态作者也通过西画的透视和光感等技巧表现出来,画得相当精细,立体感强。

此画构图复杂,风格独特,极具意趣,别具一格。尽管全图包含了马匹、牧者、帐篷、树木等众多景物,但作者充分显示了其“虚实相间”的构图功力,画面由牧者引出,又以牧者结束,而作为主角的百匹骏马均在牧马人的引导控制之下活动。整幅画面聚散、稀疏的设置充满了节奏感。

《百骏图》创作的特殊手法使得它没有失去西方的逼真,也具有了东方的神韵,是一曲和谐宁静的东方牧歌。此次这幅珍贵的郎世宁传世珍品卷本《百骏图》参加英国罗斯柴尔德ukrothschild拍卖会,将又会是一场艺术的盛宴。
[3]

插入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