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姓」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百姓.jpg|32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16.yd166.com/file/img/4w2266060526u4153270392t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yd166.com/pic/7032351868.html 来自 原点军事网 的图片]]]
 
[[File:百姓.jpg|32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16.yd166.com/file/img/4w2266060526u4153270392t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yd166.com/pic/7032351868.html 来自 原点军事网 的图片]]]
  
百姓,字面意为一百个姓氏,引申指一般平民,如“老百姓”、“平民百姓”,古称庶民、庶人。
+
''' 百姓''' ,字面意为一百个姓氏,引申指一般平民,如“老百姓”、“平民百姓”,古称[[ 庶民]] 、庶人。
  
西周奴隶制时期,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
[[ 西周]] 奴隶制时期,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 王公贵族]] ,“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百姓成为贵族的统称,属于统治阶级,包括王族、诸舅族和百工三个等级。这时的黎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和奴隶与百姓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
+
 百姓成为[[ 贵族]] 的统称,属于统治阶级,包括王族、诸舅族和百工三个等级。这时的黎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和[[ 奴隶]] 与百姓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
  
 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没落,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共同指称普通老百姓,也就是现在的黎民百姓。
+
 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没落,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共同指称普通老百姓,也就是现在的[[ 黎民百姓]]<ref>[https://www.sohu.com/a/191873463_99999103 历史上为什么要叫“黎民百姓”,”黎明百姓”从何而来?],搜狐,2017-09-14</ref>
  
 
==由来==
 
==由来==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 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被战败的九黎族民就称作“黎民”。也就说“百姓”是炎黄的子孙,“黎民”是蚩尤的子孙。
+
 几千年前,在[[ 黄河]] 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 黄帝]] 族、[[ 炎帝]] 族和[[ 九黎族]]<ref>[http://lishi.xuexila.com/shenhuachuanshuo/4002.html 九黎族是什么来的],学习啦,2015-11-1</ref> 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 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被战败的九黎族民就称作“黎民”。也就说“百姓”是炎黄的子孙,“黎民”是[[ 蚩尤]] 的子孙。
  
 
 “黎民”和“百姓”现在都泛指普通大众和劳动人民,但在古代却有很大区别,“黎民”专指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而“百姓”则指平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和财产,并有自由人身份,甚至还可通过努力上升为贵族身份。
 
 “黎民”和“百姓”现在都泛指普通大众和劳动人民,但在古代却有很大区别,“黎民”专指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而“百姓”则指平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和财产,并有自由人身份,甚至还可通过努力上升为贵族身份。
行 17: 行 17: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
  
 在周代封建制度下,指非贵族阶层平民,与贵族有较明显不同的权利义务甚至法律上的不同对待,例如《礼记·曲礼》记载“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西周时庶人与贵族之间的流动较少,至春秋时代,庶民因军功昇贵族,贵族没落成为庶民的情况日多;战国时代时这种贵族庶人之分的秩序更被打破。此后“庶人”泛指没有官爵亦非贱民阶级的平民,虽然政治经济地位上有所不同,但庶人与有官爵者之间同是编户齐民中的一分子,其法律上的差异就不像西周和春秋时代有这么大的差异。
+
 在周代封建制度下,指非贵族阶层平民,与贵族有较明显不同的权利义务甚至[[ 法律]] 上的不同对待,例如《礼记·曲礼》记载“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西周时庶人与贵族之间的流动较少,至春秋时代,庶民因军功昇贵族,贵族没落成为庶民的情况日多;战国时代时这种贵族庶人之分的秩序更被打破。此后“庶人”泛指没有官爵亦非贱民阶级的平民,虽然[[ 政治]] 经济地位上有所不同,但庶人与有官爵者之间同是编户齐民中的一分子,其法律上的差异就不像西周和春秋时代有这么大的差异。
 +
 
 +
==视频==
 +
===<center> 百姓 相关视频 </center>===
 +
<center> 老梁:黎民百姓是什么? </center>
 +
<center>{{#iDisplay:d0523lhjcp9|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30 禮俗總論]]

於 2020年2月27日 (四) 06:02 的最新修訂

百姓,字面意為一百個姓氏,引申指一般平民,如「老百姓」、「平民百姓」,古稱庶民、庶人。

西周奴隸制時期,那時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貴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老祖宗又無權無勢,夠不上稱「百姓」,只能說是「黎民」,或者被稱為「庶民」。

百姓成為貴族的統稱,屬於統治階級,包括王族、諸舅族和百工三個等級。這時的黎民包括自由民、農奴和奴隸與百姓形成了相互對立的兩大階級。

到了春秋末期,隨着宗族世襲制的沒落,土地私有制的出現,百姓的地位逐漸降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後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後來就將黎民與百姓統一稱謂,共同指稱普通老百姓,也就是現在的黎民百姓[1]

由來

幾千年前,在黃河流域集中着幾個勢力較大的部落,有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2]等。他們之間經過多年的征戰和融合, 最後形成了以黃帝、炎帝族的部落聯盟,共同戰勝了九黎族。其中黃、炎部落的聯盟,是由大約100個氏族構成的,因此屬於這一百個氏族的人統稱「百姓」,而被戰敗的九黎族民就稱作「黎民」。也就說「百姓」是炎黃的子孫,「黎民」是蚩尤的子孫。

「黎民」和「百姓」現在都泛指普通大眾和勞動人民,但在古代卻有很大區別,「黎民」專指奴隸,沒有人身自由,而「百姓」則指平民,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和財產,並有自由人身份,甚至還可通過努力上升為貴族身份。

古代中國

在周代封建制度下,指非貴族階層平民,與貴族有較明顯不同的權利義務甚至法律上的不同對待,例如《禮記·曲禮》記載「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西周時庶人與貴族之間的流動較少,至春秋時代,庶民因軍功昇貴族,貴族沒落成為庶民的情況日多;戰國時代時這種貴族庶人之分的秩序更被打破。此後「庶人」泛指沒有官爵亦非賤民階級的平民,雖然政治經濟地位上有所不同,但庶人與有官爵者之間同是編戶齊民中的一分子,其法律上的差異就不像西周和春秋時代有這麼大的差異。

視頻

百姓 相關視頻

老梁:黎民百姓是什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