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侯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侯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东部,是距县城最近的一个镇,仅11公里,省道茶上线贯穿其中。全镇人口16909人(2017年)。

历史

百侯旧称“白堠”,民国以后改为百侯,取“多出人才”之意。百侯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东部,是距县城最近的一个镇,仅11公里,省道茶上线贯穿其中。全镇总面积94.2平方公里,有山地7038公顷,耕地面积785公顷。下辖14个行政村(分别为:侯南村、侯北村、新乐村、曹鲇村、软桥村、旧寨里村、帽山村、曲滩村、横乾村、东山村、南山村、苏姑坪村、武塘村、白罗村),285 个村民小组,人口30290人(2008年统计数据),非农业人口3596人(2008年统计数据)(2008年统计数据)。

16909人(2017年),110.24平方千米(2017年)。

百侯镇是“华侨之乡”。据统计,全镇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有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北美、澳洲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而镇内“三胞”亲属就达1.4万多人,占全镇人口的40%以上。

百侯镇是“干部之乡”。百侯籍的人才遍布全国各省及世界各地,尤以教育界、政界、商界更为突出。杨兰史杨应彬、刘兆伦、肖月华、杨永松、杨英耀、肖如川等均为百侯人。

百侯镇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古往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诗书世家”、“一腹三翰院、一同怀四魁”的典故流传九州。有“侯山十二景”、“马寺晨钟”、“古榕阴下”、“西岩朝翠”、“东廓晚霞”等景点,素有“文化之乡”。

2010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是梅州市四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百侯”地名考

百侯古称“白侯”[2],其名最早可见于蔡仙人古圳之摩崖石刻“余甲申年四十有二,因开凿此圳,谬言四句:白侯洞里号神仙,一带江山几百年。……下署:开禧元年乙丑仲春,开山钱公超记”。刻石人钱公超生于甲申年即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立石时42岁。即开禧元年(1205年),“洞”为南宋时期居民组织。明永乐元年(1403),皇帝朱棣令解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其《湖·潮州府总图》载“白侯”为潮州府所辖。另,2007年3月,笔者几人亲到软桥村张田坑考古,发现一明万历丁亥年(1587)的古墓,该墓用糯米灰捣制而成,总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坚固。墓碑为花岗岩石,高1.2米,碑正上方刻“白侯”两字。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白侯为姓氏。

出自芈姓(古音读作mǐ),颛顼帝(zhuān xū)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王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宋、明时期分布于今河北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的一些地方。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由上可见,“白侯”最初源于因姓而命名的地名。这可能与历朝移民有关系,一方面许多姓氏由地名而来,另一方面姓氏名又被用来做了地名,这是小农经济生产阶段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视频

百侯镇 相关视频

梅州历史文化百侯古镇
航拍梅州百侯笙曹筱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