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黃側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黃側耳又稱美味側耳、紫孢側耳。是傘菌目、側耳科真菌。春秋季於闊葉樹樹幹上近覆瓦狀叢生。可食。[1]

形態特徵

菌蓋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後基部下凹,後期常呈波狀。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寬,稍密,柄短,扁生或側生,往往基部相連。春秋季節生於闊葉樹幹上,近覆瓦狀叢生。白黃側耳是一種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味道鮮美,炒菜做湯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腫痛的作用,有試驗表明對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為60-8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60-70%。

子實體中等大至較大。菌蓋直徑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後基部下凹,光滑,幼時鉛灰色,後漸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時稍帶淺褐色,邊緣薄,平滑,幼時內卷,後期常呈波狀。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寬,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織,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側生,內實,光滑,長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連。

分布範圍

春秋季節生於闊葉樹幹上,近覆瓦狀叢生。分布在河北黑龍江吉林山東江蘇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廣西新疆雲南等地區。

營養成分

肉嫩味美,營養豐富,口感極佳,富含纖維素,子實體含蛋白質高,種植方法簡單,頗受人們歡迎。紫孢側耳含高蛋白、低脂肪,並含有亮氨酸天門冬氨酸等10多種氨基酸,是一種天然保健食品。

生態特性

養分

白黃側耳菌絲能較好地分解木質素、纖維素,對氮源要求較高。一般要在培養料中加入適合的氮源,如玉米粉、麩皮、米糠、氮肥等。

水分

白黃側耳菌絲在含水量50%-80%的培養基質中均能正常生長,含水量以60%-65%為最適宜。含水量偏高,提早現蕾,有利於高產,但易出現菌絲萎縮和污染;含水量偏低,對產量影響較大。在子實體生殖生長階段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溫度:紫孢側耳屬中低溫型品種,菌絲的生長對溫度的要求以18-20℃為最適宜;子實體可在2-20℃內形成,較適溫度為10-16℃,超過20℃原基較難形成。在偏低溫度下菇體生長緩慢,但朵大肉厚,品質好。

光照

白黃側耳的菌絲生長對光照要求不高,在弱光條件下培養的菌絲粗壯、生長快。強光會抑制菌絲的生長。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發育需一定散射光線,在完全黑暗條件下不易形成子實體。

空氣

白黃側耳屬好氣性菌類,空氣不足,菌絲生長極為緩慢,子實體形成及生長發育也將受到影響,且易發生畸形菇。

酸鹼度

白黃側耳絲生長適宜的pH值是7.0-8.5之間。

病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紫孢側耳病蟲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幼菇枯萎黃化死亡,原因是管理不當、水分過多、缺氧氣;幼菇菌蓋殘缺,菌絲被吃掉,主要原因是菇蚊、菇蠅幼蟲為害造成。

二是雜菌侵染,主要是綠霉和黑霉侵染嚴重。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嚴格把好消毒關,注意環境衛生。在菌絲培養期間噴灑800倍菇蟲淨或用黑光燈誘捕成蟲,但出菇前10-15天停止用藥,對於被綠霉、黑霉污染的菇筒,嚴重的可重新翻做,輕微的則用注射器打入0.1%多菌靈控制蔓延。[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