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鹿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鹿塬,也称白鹿原。位于西安市东南方,浐河以东,蓝田县西南方,灞河以南,长安区东北方,焦汤河以北;东南依终南山余脉篑山,山与塬之间隔沟相望。[1]

中文名称: 白鹿塬

别 名: 白鹿原

行政区类别: 陕西

所属地区: 西安

地理位置: 西安市东南方

面 积: 263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西安市旅游环山公路顺沟南北贯通;西和南临浐河,东和北依灞河,四面环水,居高临下,自古是军事要地。原面覆盖100多米黄土,中部为三趾马红土,下部为棕色沙质泥岩。地质学认为,是亿万年形成的风成黄土台原。南北宽约10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面积约263平方公里。2006年区域内乡镇、街办重新合并后,总面积扩大为381.79平方公里。原面平坦,原坡成45度落于四周河面。原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海拨600-780米,最高点荆山(将军圪垯)海拔1000米。高出浐、灞河及西安地区200-300米。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原下面积约119平方公里,包括浐灞流域,浐灞交汇之间与原畔已成为西安市的绿肺,“浐灞生态开发区”。白鹿塬自然区域包括:灞桥区狄寨街办、红旗街办(部分)、席王街办(部分)、纺织城街办(部分);长安区炮里街办、鸣犊街办(部分)、魏寨街办(部分);蓝田县孟村镇、安村镇、前卫镇、焦岱镇(部分)。人口约50万人,耕地约35万亩。白鹿塬内原上鲸鱼沟为从东向西走向,将白鹿塬自然切割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为北原(也叫狄寨原),原面起伏较大;南侧为南原(也叫炮里原),原面平坦。鲸鱼沟底有条潺潺的河水,发源于荆山(将军圪垯),亦叫荆水、长水、系千万条矿泉小溪汇集而成。荆水河向西蜿蜒经红旗水库西流入浐河,是浐河的支流,荆水河流经各段修有几处拦河坝及水库,两岸沟坡纵横,树木成林,翠竹成片、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是西安近郊有名的风景旅游区。沐浴沟,位于鲸鱼沟南,前卫镇大亮村西起向西南经杨家沟入魏寨乡,沟内有一条小溪,建有一座小型水库,叫王庄水库,沐浴河流入浐河上游焦汤河。沟长约3公里,沟坡树木繁茂。下游是魏寨乡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人文古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这块毗邻大都市,但绝无污染的一方净土。白鹿塬,远古时期,就是人类居住繁衍生息的最佳之地,依山傍水,水上之洲,也叫“华胥之渚”,古称“长寿山”“首阳山”“首山”;因位居灞河之上,史称“霸上”;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此狩猎发现白鹿,得名“白鹿塬”沿称至今。白鹿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美丽神奇的沃土地。

地理形成原因

白鹿塬是在中更新世时期河流冲击阶地的基础上,被风积黄土覆盖,又经过近代地质垂直断裂运动与河流切割后形成的阶梯状或台状黄土高原,广义上仍属渭河平原。它是西安市东郊的一种特色地貌,为了与河流冲击阶地相区别,习称“黄土台原”。白鹿原东起点与篑山相接,南依秦岭终南山,西到浐河,北临灞河。

原面的形成

白鹿塬的崛起与荆峪沟的出现,与浐灞两河息息相关。白鹿塬在即将形成时,由于白鹿塬上千万年降水径流在低洼处,汇流侵浊地面,并沿原坡侵浊流下,有的原坡地还出现大小不等的细沟壑,有些细沟壑在不断流水的侵浊下会逐渐向原面内部伸长加深,荆峪沟就是在坡面流水的侵浊下形成的大冲沟壑。早期的荆峪沟又短又小,由于流水不断汇集,向幼小沟谷的下方和两侧侵蚀,同时沟头又向原内伸展侵蚀(称溯源侵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沟谷不断加深,变宽,伸长,终于形成了长达30公里,上游下切深度为80—100米,下游(沟口)逐渐增加深达210米的深大冲沟。原的中部,顺白鹿原走向发育“v”字深切沟谷——荆峪沟。沟底有多处水库和瀑布,最大落差约10米多。荆峪沟原头在蓝田县县城以南8公里的将帅圪塔(荆山),源头一带地形开阔呈“u”形,有多股泉水露出,是荆水的发源地。沟内终年流水不断。上游两条支流汇合处叫“鹿走沟”,鹿走沟以下称荆峪沟。荆峪沟于红旗街办高桥村附近入浐河,成为浐河东岸最大的一条支流。

河川的形成

白鹿塬位于灞河,浐河之间与蓝田县焦岱镇之东的秦岭北麓篑山相接,西到灞桥区狄寨、红旗及席王和长安区魏寨、炮里及鸣犊。南面及西面毗邻浐河,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因居灞水之上,故自汉代起又称灞上。白鹿塬历史上曾先后归属过芷阳、灞陵、南陵、灞城、白鹿、宁民、灞桥、长安、蓝田等县治。据《雍录》载:“白鹿塬者、南山之麓”,呈西北向倾斜,直达红旗、纺织城及席王。东西长30公里余,南北宽约10公里,原面标高600—776.5米。荆山最高处海拔1000米。东南高,西北低,东北端安村北高出灞河240—320米,西南端灞桥区内高出浐河150—200米。因原面与河谷高差悬殊,原坡陡峻,加之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原边新、老崩滑坡甚发育,原坡为一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地带。因浐、灞河流水系的不断冲刷,形成了阶梯级河川,下部由第三系冰水堆积层组成,中部夹杂一层三趾马红土,上部覆盖厚100—150米的第四系黄土夹古土壤层。

名称来历

白鹿塬因有白鹿出现而名,根据《后汉书·都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塬,周平王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塬,以是名。”西周末期、西方犬戎部落对已经开始走向衰败的西周镐京都城造成严重威胁。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新登基的周平王因镐京无险可守,岌岌可危,乃与大臣商议,决计另行择地建都,不日,平王便带领执掌星象扶乩等大臣们,在大队卫士的簇拥下,向东涉过滔滔的滋水河、登上平展展、荞苍苍的一座原上。此原三面环水,一面接南山;从原上向西北可以.瞰制广阔的渭河平原,东南依靠终南山,进退可据,军事地理位置极为有利。平王过去曾随幽王来原上围猎,这次上原的目的是想在原上周走一遍,决定是否在次原上修建都城。周平王一干人马从原西头向东,浩浩荡荡一直走到原东头。这时天色已晚,便择一处古柏苍郁、花香扑鼻的小岸边一所庙宇设下行宫,结队扎营。翌晨破晓,平王忽被外边的一片惊呼声吵醒,出寺门一看;只见东南方向的崇山峻岭之间,一团祥光瑞气环绕着一个雪白之物冉冉而来!刹时已看清这东来紫气的中心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神鹿,除一双眼睛象闪着亮光的红玛瑙外,全身无一根杂毛。白鹿口含一枚灵芝,四蹄飘云生风,忽攸而至。这只白鹿是受天帝旨意,专来此原消灾播福的,这时白鹿突然看见了旌旗猎猎、喊声雷动的周王卫队,猛吃一惊,那口中所含的灵芝便掉落到小谷中,白鹿随机变扭头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平王随父射猎多年,从未看到也未听说过如此奇鹿,立即传旨卫队快骑,紧随白鹿去向拼命追赶。追到一个沟坡时,白鹿见再向前就要到南原坡了,变忽又折头向西北而去。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周围没有村庄;白鹿绕庙一周,见骑队追了上来、有继续向前奔跑十多里地,来到一个稀稀落落的村庄。村边有一座女娲祠,不远有两株相依相抱的苍柏,白鹿便于双柏树下的草从中小憩起来。刚一打盹,平王的卫队已蜂涌跟至。白鹿受惊而起,闯入村中,左冲右突迷失了方向。于是又折而向南,从西原下了原坡,进入浐河谷道的苇篙丛中,忽攸之间便无踪无影。人们惊奇的发现:凡白鹿经过的地方,祥光照及的地方,尽皆一片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百卉竟开,毒虫殆尽,疫疠灭绝,六畜兴旺,人寿年丰。人们为了纪念这只带来吉祥康乐白鹿,从此便把这原起名为白鹿塬:又把白鹿在东南方向经过的沟称为鹿走沟,绕行一周的无村庙(今吴村庙)起名鹿走村、鹿走镇,把白鹿小憩过后迷失方向的村叫迷鹿村,把白鹿迷路后跑到的原坡起名为鹿到坡,把白鹿最后从西原下坡进入浐河川经过的村叫神鹿坊;此后白鹿原上祭奉神鹿的白鹿寺、白鹿观、白鹿庙、白鹿祠也纷纷建立起来;白鹿从南山出来最先踏上白鹿原的地方即今安村镇的韩寺村,古时在此建有白鹿寺,附近的村也有白鹿观;当年白鹿遗落灵芝的小谷,今安村镇聚仙坊村南边的沟道直到现在仍生长着灵芝。白鹿原古时又称为万寿山,自从白鹿出现,塬上便成为五谷的粮仓,即使遇到干旱,只要能长出幼苗,总会有一定的收成,因此白鹿塬从那时起,变流传下一句民谚:“白鹿原,长寿山,见苗收一半”。且说周平王与王宫卫士及大臣们,一路追赶白鹿不及,眼睁睁见这样一只奇鹿从眼皮下逃走,快快回到镐京王宫,懊恼不已。这时那些星象,易卜大臣和方士一齐上前奏道:“大王勿恼,那鹿并非凡间所有,实乃上天为大王传讯吉兆,应我王开建新基大利,百代顺昌;臣等昨观星象,推演卦形,占卜吉凶,皆已测得白鹿出现之源乃一龙脉所在,实为建立新都之风水宝地;如在此原建都,定可保王业永固,千秋万代兴盛不衰。”平王听罢大喜,当即传召建工大臣,择日兴工动土,要在这原上兴建比镐京大数倍的王宫。再说这古老的鹿塬下,其实并非龙穴,而是潜藏着一条数千年修成的神鲸。这条神鲸得厚土津润,与白鹿塬同浴天地精华,相依相安,共享福泰。不料这一日,神鲸被强烈的震动惊醒,只见千军万马在原上开基垒石,夯土伐木,知道周王要在原上建造王宫都城。神鲸非常惊惧!如此巨城怎样能负起?若不立刻逃走,必将困死原下!于是神鲸洒泪告别这个几千年的故居,连夜向西逃去。于是白鹿塬便从东到西拉开了一条巨大的深沟。据说此沟形成之初,水涌数十丈,水色黑绿,巨龟蛟龙腾跃其中,轰响如雷,数月后大水方退,人们说这是神鲸悲愤之气所致。从此,平坦的白鹿塬便被分成南北两半;沟南的面;叫南原,沟北面的叫北原,这条沟也被人们称之为鲸鱼沟。鲸鱼沟的形成,为这单调的旱原增添了一道草木茂密,风光秀丽、溪水长流、鸟鸣鱼欢的水乡译地景色;从此鲸鱼沟水便无私地润泽着世世代代的白鹿原人;人们在沟里摸鱼捕蟹,植苇种稻,畜水罐田。白鹿塬虽未建成王宫都城,却成为后来历代帝王围猎消遣的御园行宫。神鹿和神鲸的故事共同为白鹿原增添了无尽的韵趣和神采。以次引为自豪的白鹿塬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拟了一副对联:“白鹿原上听鹿鸣,鲸鱼沟畔观鱼跃”,这副对联直到现在仍广泛地出现在年节时鹿原人的大门两旁。据说,白鹿塬被神鲸拉出这道深沟后,平王在原上修建都城的事也自然告吹了。此时王宫又发生了内乱,一些王戚拉拢部分大臣。欲拥褒姒之子为王,勾结犬戎攻陷镐京。平王率众臣星夜逃往河南洛邑,并于洛邑另建都城,改号东周。从此,便有了传说和史载中的。“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的故事。

视频

白鹿塬上秋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