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
图片来自eastcoast

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位于台湾台东县绿岛乡法务部矫正署绿岛监狱旁,隶属文化部国家人权博物馆。园区原址曾经拘禁相当多台湾政治犯。文化园区包含景观保护区(海岸、燕子洞)、地质保护区(新生训导处隘口鬼门关)、保护区(新生训导处公墓、流麻沟)、公园用地(人权纪念碑)、机关用地(国防部绿岛感训监狱、原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新生训导处、绿岛技能训练所)。

历史

1951年,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绿岛成立“新生训导处”,监管、改造思想或政治上有问题的犯人 。1970年2月8日泰源事件后,当局在绿岛新生训导处旧址西侧兴建国防部绿岛感训监狱,称“绿洲山庄”,复于1972年将泰源监狱和各地军事监狱的政治犯集中送到绿岛监禁。[1]

说明

1997年,当时的立法委员施明德等16人向行政院提案,要求将绿洲山庄改为史迹馆或纪念馆。1999年3月29日,行政院核定将绿洲山庄规划成立史迹馆或纪念馆。2000年11月,绿岛绿洲山庄由法务部移交交通部观光局接办,2001年2月23日行政院核定名称改为“绿岛人权纪念园区”,范围从绿洲山庄扩充至庄敬营区、国防部医务所、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岸巡及安检兵力驻用厅舍、人权纪念碑、公馆渔港及周边海岸地区。

区内犯人蜡像姿态,是根据当时政治犯欧阳剑华所绘的人体素描所制作。

2002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绿岛人权纪念园区正式启用。2006年1月1日,绿岛人权纪念园区由交通部观光局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移交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7年并更名为“绿岛文化园区”。2009年6月与景美文化园区同时第三次更名为“绿岛人权文化园区”[2]。2014年1月27日,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告登录为文化景观类文化资产。2018年5月17日,国家人权博物馆举行“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揭牌仪式。

新生训导处

1950年代,台湾地区约有一千多名政治犯被移送绿岛“新生训导处”。该单位当时有12个由男性囚犯所组成的中队(每个中队约有数十位成员);其中有些人被监禁并强迫接受政治教育,也有些人被外放并在监视下从事“劳动改造”,但大都居住于数间木房搭建而成的牢舍内。

“新生训导处”有关当局曾驱使其男性囚犯至附近海岸搬运石块回单位所在地,建筑围墙与简易屋舍,其狱友也因此曾自我谑称“自己盖自己的监狱”;此后,当局亦曾驱使其囚犯从事农耕及食品加工活动,以达自给自足之目标。[3]

当时,新生训导处大多犯人持续维持不主动探询他人罪刑内容的默契。

第十三中队

“新生训导处”囚犯若因故身亡且家属未领取遗体者,大都埋葬于“新生训导处”与“燕子洞”之间的面海的山坡下;埋葬或死亡于当地者皆被统称为“第十三中队”,而该埋葬地点又被幸存者称作“十三中队公墓”。[3][4]曾被竖立于流麻沟旁之“周文彬纪念碑”及“孙连昆纪念碑”亦于2011年迁至该地。

参见

参考文献

  1. 国防部绿岛感训监狱(绿洲山庄)1972~1987. “2009绿岛.和平.对话” (Chinese (Taiwan)). 
  2. 文建会“人权文化园区”名称更迭声明. 中央社讯息服务. 2010-03-20 (Chinese (Taiwan)). 
  3. 3.0 3.1 魁亨科技, iifun,. 【绿岛十三中队】台湾外省人生命记忆与叙事资料库数位典藏计画,不凡的年代;我们的故事。. ndweb.iis.sinica.edu.tw. [2016-12-29]. 
  4. 陈彦斌. 重返火烧岛 (PDF). 曙光. 2011,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