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游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腹游蛇(学名:Sinonatrix percarinata suriki)为华游蛇的台湾亚种,Maki于1931年命名。分布于台湾岛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南部。[1]
描述
白腹游蛇是一种中型的蛇类,最大全长可达1公尺,在外型上与赤腹游蛇相似,但是头部比赤腹游蛇尖细。体背呈棕黑色,有不明显黑色交错横纹或横带,略呈菱斑排列。幼蛇或刚蜕皮个体体色较淡,横纹较为明显;腹部灰白色,有黑褐色斑纹交错排列或相连成一条横带。鳞片粗糙,具明显棱脊。于夏季产卵,每窝可产卵4到25枚,有护卵的行为,出生仔蛇约17公分。
分布
白腹游蛇广泛分布于台湾全岛15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区干净溪流之水域。在台湾数量普遍,但却是重要的溪流环境指标。[2]
习性
只分布在清澈、水流不太湍急的溪流、河川,在台湾北部一些筊白笋田也有分布的迹象。游泳速度快,可在水中潜水,常会潜在水中探头出水面呼吸。这种蛇类并没有毒性,不会随意的咬人。白腹游蛇主要是以河川的鱼类作为主要的食物,偶尔也会吃虾子、蝌蚪、蛙类。[3]
参考文献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华游蛇台湾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记者侯俐安/新北市报导,"日农友访新北八烟 缔结“姊妹梯田”"[1],联合报,2013.08.11-02:30am.
- ↑ Hans Breuer & William Christopher Murphy. Sinonatrix percarinata suriki. Snakes of Taiwan. 2009–2010 [15 October 2012]. 外部链接存在于
|work=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