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羊的风采(王天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羊的风采
圖片來自创意悠悠花园

《白羊的风采》中国当代作家王天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白羊的风采

在晋北高原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古称白羊,她就是山西左云县

战国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曾在此设置武州塞,为雁门郡之边塞,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边塞之一。这里是晋北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牵手的地方,阴山余脉延伸到白羊之北而消失。白羊之地周边为山地、峻岭和悠长的深谷,地形奇特险要,因此流传着“天下雄关数武州”的俗语。在中国古老的历史上,朔方的游牧民族与汉族在白羊之地冲撞得最为激烈,这里就好像铁匠棚里的铁砧,不时地迸发出四射的火花。东胡、匈奴、鞑靼、鲜卑等游牧民族都先后或同一时期突奔过这片土地。秦皇汉武均在此筑墙围,修城堡,至今这里残存的明长城主体中依然包裹着秦汉长城的遗骨。战旗猎猎卷西风,铁骑奔突刀枪鸣。古老的边塞文化最初就是蘸着血与火书写的。白羊大地上数千年前就留下了血染的风采。

边塞的风不仅仅是疾劲和刚烈的,也蕴含着柔情与婉约。在大汉王朝与匈奴和亲的史实中,昭君和番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假如历代王朝与外番和亲的史实是一幅硕大的书法长卷,昭君出塞应占很大的尺幅。这一史实已扩展绵延成后来的戏剧、小说、诗词、曲谱等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我于四十年前就见到过《昭君怨》的二胡独奏曲的曲谱,据说这首曲子的前身是东汉文学家蔡邕写的《怨旷思惟歌》的琴曲,后人称作《昭君怨》。

在撰写这篇小文之前,我专门在网上搜索出青年二胡演奏家于红梅女士演奏这首二胡独奏曲的视频,不厌其烦地视听了十数遍,当听到那种如泣如诉如悲啼的音乐语言时,竟然并非矫情地泪流满面而打湿衣襟,当听到后半曲中欢快的节奏时,也跟着乐曲一起,愁云四散,春风盈怀。历代王朝,解决民族纷争最强硬的方法就是战争,是男人们用刀枪来担负的。那是一种悲壮到极致的情景,悲壮得山呼海啸,悲壮得天撕地裂,悲壮得日星隐耀,悲壮得血如残阳。然而,那种悲壮冷不丁就会由柔弱的女子们来承担,让她们用如水的柔情去化解,把硝烟化为彩云,把血河化为清流,把疆场化为禾田,把战戟化为犁铧。昭君这个美丽的女子就是铸剑为犁的典型代表。据说由于昭君的和亲,边塞战火竟熄灭了上百年,真是“差胜防边十万兵!”我由此在对汉元帝鄙视的同时,也对这位古代年轻而美丽的女性充满了敬意。

昭君出塞之地在各种典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有多处,其中重要的一处是武州塞。在白羊之地,有昭君路经高山堡、蹄窟岭与栖息武州城的传说,并载入过典籍。在白羊之地,有许多地名与她出关过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饮马泉、晾马台曾是和亲队伍饮马休息之地。红砂岩口是送出娇娘的山口,扇庄则是昭君丢掉香扇的地方。

回望汉宫月,

琵琶马上行。

弹至白羊处,

浓情落归鸿。

当我行文至此时,不由地写下了上面这样的拙句。我想“落雁”之说也许就发生在吉祥的白羊之地吧。哦,历史已成陈迹,至于昭君是否真的是从白羊出塞的,这已并非重要,有如此之多的美丽传说,就足以显示出古老的白羊大地的风采。昭君的青冢虽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羊人却用许多瑰丽的传说故事为昭君堆起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芳冢。

2011年7月29日至31日,“三晋诗人、作家采访团”在塞北历史文化名城左云县采风。我作为采访团成员之一,强烈地感受到了这里悠久的文化气息和特有的风采。

左云县城古称卧牛城,这座边塞古城今日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宽敞的街忂涌动车流,林立的楼厦可挂祥云,一行行嘉木郁郁葱葱,一圃圃花卉喜笑颜开,彩色喷泉如时装模特一般,在音乐声中靓丽登场。城内的东山公园,条条曲径通幽处。苍翠的树林托举出青砖浮屠。每一条曲径都是一首情诗,每一块草坪都是一篇美文,每一片碧树都是一部巨著,那座青砖宝塔则是一卷经书。这里真可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绿意、诗意、禅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城边上的十里河公园,那是水的世界,水鸟的天堂,游人的乐园。在晋北高原这个水源奇缺之地,白羊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塞北江南的奇迹。

卧牛城的楞严禅寺为塞上三大宝刹之一,中国五大楞严禅寺之中,左云楞严禅寺规模最大,声誉最广,在蒙汉僧众中影响深远,可惜1946年秋毁于战火。2006年10月,岁在丙戌,左云楞严禅寺在县城之东开工重建。2010年6月主体落成。我进入楞严禅寺,看到一座座殿堂依地势高低而重重叠叠,飞阁流丹,金碧辉煌。这里是佛教的圣地,是梵音的世界。世人进入楞严禅寺,即使不敬香礼佛,佛也会用其慈悲情怀拂去他们心灵的尘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对即将坠入地狱之人的呼唤。佛啊,您的悲悯情怀是何其伟大!寺院中有一个建于高台上的观景亭,亭中铜牛静卧,佛光灿然。登上观景亭可一睹卧牛城的奕奕风采。

在卧牛古城,我们被左云县高级中学的风采而震惊。这是一处育才的园圃,一座座教学楼、宿舍楼相对相称,实验大楼、图书大楼、餐饮大楼格外气派。运动场上体育器材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堪称一流。想不到年度财政收入只有七个亿的左云县竟然拿出近两个亿修建了这所中学。这是左云县领导深远的卓识所致,看来肉食者并非都鄙。在这所学校参观时,我和同仁们议论道:“左云的领导是干正事的领导。”在古老的卧牛城中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时下,有些地方的官员热衷于买高档轿车,建豪华官衙,吃高级“便”饭,泡高级美眉,嫖高级妓女,包高级N奶,吸着人民的血汗,却不干人事!他们和干正事的官员相比较,前者是流氓,后者乃菩萨。

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文风盛,官风正,民风纯,是卧牛城典雅的风采。

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我将要写白羊人的风采。

马文有是一位和蔼可亲,温文尔雅,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是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的校长,已从事教育工作近半个世纪了。1962年秋,24岁的马文有毕业于晋北师专,被分配到左云县店湾镇井儿沟小学任教。那是坐落在山坳里的一所小学,其实就是一座破庙。年久失修的破庙屋顶的窟窿白天可见太阳,晚上可数星星,墙壁上的裂缝伸得进手指头。遇到雨天,屋顶漏雨,墙壁进风。特别是冬天,整个屋子就成了天然冰箱。马文有就是在这座破庙里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教村民们识字,干起了他终生不悔的教育事业。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能坐在温暖的教室上课。1965年,马文有当了这所小学的校长,便再三恳求公社领导改善办学条件。公社便将废弃了7年多的粮油加工厂让他们来做学校。但刚刚搬进去不久,房屋就塌了15间,马文友又请求上级修缮学校,得到的答复是:“没钱!”马文有在没钱面前没有气馁,带领全校师生推到旧屋重建。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15间教室,13间宿舍,5孔窑洞,成了当时全县农村最好的学校。1976年,学校创办了初中班,马文有又建起了一所崭新的学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春风吹醒了古老的白羊大地,马文友在勤工俭学的基础上办起了运输队、木器加工厂、印刷厂、地毯厂、实习煤矿等校办企业。运输队车辆最多时,竟有60多辆汽车。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奋斗,学校又办起了实习小农场、小林场,面积均在百亩以上。先后繁育出优良品种83个,为本县和北方四省无偿提供优良种子8万余公斤。

近两年来,学校又筹资1.5亿元,兴办了66件事实,储备了3000万元可持续发展资金,投资260万元为贫困乡镇建起了两所学校。50年来,马文有“白手起家,勤工俭学,实业兴学,把一所简陋的农村小学办成了一所足可以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融小学、初中、中职、成人培训、校办企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学校。”(引自2010年3月2日《山西日报》“用挚爱写下农村教育奇迹”一文)在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我见到了这位可敬的老人,聆听了他的讲话。真的难以想象,他那并不伟岸的身躯却支撑起了一副铁铸钢锻般的肩膀,挑得动万斤重担,可称中国农村教育的脊梁!在这所学校里,我采访了副校长任斌先生,通过访谈,我更加了解了马文有的执着情怀,更加理解了“马文友精神”,更加感受到了人们对马文有的崇敬。他足以代表白羊人的风采!

在返程途中,我依然沉浸在访谈的情景里,抬眼又望到车窗外那绵延在大山脊梁上的长城和排列有序的烽火台,看到两狼山、金沙滩等古战场,不由深情地回眸着风采无限的白羊大地,并致以崇高的敬意![1]

作者简介

王天喜,男,1954年出生,山西潞城市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