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头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头鹞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白头鹞

拉丁学名: Circus aeruginosus

英文名: Western Marsh-Harrier

纲: 鸟纲

保护级别: CITES附录:Ⅱ

白头鹞(学名:Circus aeruginosus):体长50厘米,是中等体型的深色鹞。雄鸟似雄性白腹鹞的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及亚成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为深褐,尾无横斑,头顶少深色粗纵纹。雌鸟腰无浅色。翼下初级飞羽的白色块斑少深色杂斑。雄鸟虹膜黄色,雌鸟及幼鸟虹膜淡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白头鹞栖息于低山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沼泽芦苇塘等开阔水域及其附近地区全球较低地。分布于古北界的西部和中部至中国西部;越冬于非洲、印度及缅甸南部。在北非欧洲(除不列颠群岛外)、亚洲(西亚至库页岛朝鲜)以及新几内亚、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有白头鹞孵育,主要地区是俄罗斯的平原地区、北欧中欧。它们尤其典型出现在芦苇丛中。

估计全球种群约为50 - 200万只,种群处于上升趋势。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1]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50厘米的深色鹞。雄鸟:似雄性白腹鹞的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及亚成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为深褐,尾无横斑,头顶少深色粗纵纹。雌鸟腰无浅色。翼下初级飞羽的白色块斑(如果有)少深色杂斑。虹膜-雄鸟黄色,雌鸟及幼鸟淡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白头鹞几乎和𫛭一样大,但是比𫛭要瘦,翅膀比较窄。它的翼展达130厘米,雄鸟平均重540克,雌鸟平均重740克。雌鸟比较大,也比较重。

白头鹞比其它鹞健壮,翼展要大。在滑翔时它们和其它鹞一样翅膀呈V形。

幼鸟孵出后不能飞,也不能走,它们只有在头上、躯干上和大腿上有绒毛,绒毛无法覆盖住身体,因此可以看到粉色的皮肤。新孵出的白头鹞上喙是黑色的,下喙是肉色或者粉色的。喙的边缘是红色的。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它们的喙边缘和腿变成黄色,眼睛边上的皮肤成为黑灰色,喙完全黑色。在变色的过程中喙根一开始是淡蓝灰色的,然后慢慢变黑。

栖息环境

常见于沼泽中的芦苇丛。白头鹞在芦苇丛中筑巢。芦苇密集的地方或者沼泽地植被多的地面上,偶尔也会筑在麦田里,很少筑在草地上。

生活习性

白头鹞使用低空、翅膀呈V行、左右摇晃的滑行来寻找食物,它们试图出其不意地袭击,一般它们在地面上袭击,很少在水上或者空中。它们的食物中70-80%是鸣禽和水禽如鸭科、黑水鸡和骨顶鸡(水禽一般是幼鸟)。假如有足够多的田鼠的话它们的食物组成部分也可能包含大量田鼠。此外还有少量小哺乳动物(至麝鼠大小)以及鱼、蛙、蜥蜴和比较大的昆虫。

虽然在它们的食物中鸟类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在它们的巢附近很难找到猎物的羽毛。一般它们就在抓到食物的地方吃,这往往就在旷野或者在树桩上,不像其它一些猛禽那样它们没有专门进食的地方。

白头鹞是徙鸟。八月底至十月初它们通过法国西班牙直布罗陀然后沿非洲大西洋海岸飞往它们的越冬地,有些甚至飞到塞内加尔,有些也在西班牙和法国过冬。三月中至四月初它们返回孵育地。

叫声:通常不叫。白头鹞的叫声类似凤头麦鸡,只有在孵育地,尤其是在它们刚从过冬地区回来后,能够听到。它们主要用来吸引对偶或者保护领域。雄鸟在俯冲时发出鼻音的hijäe、quiä或者kjäh的叫声。在抵抗对手保护领域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比较软的鼻音的guig。雌鸟在孵蛋的时候会发出沙哑轻轻的psie...的声音。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