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凤鸣」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演艺经历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1: 行 11:
 
| 知名作品 =  
 
| 知名作品 =  
 
}}
 
}}
'''白凤鸣''' ,1909-1980,男,京韵大鼓演员、少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之一。其父[[白晓山]]做过清代吏部小官,曾为八角鼓、单弦牌子曲票友,后改唱木板大鼓;长兄白凤岩是京韵大鼓弦师,长期为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伴奏。白凤鸣八岁起向父亲学习演唱,后又向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学会运用气口和板路,十四岁正式拜刘宝全为师,接着又向兄长白凤岩学习掌握声韵和唱腔,兄弟二人创立了风靡一时的少白派京韵大鼓。<ref>[https://www.ximalaya.com/xiangsheng/3704070/ 白凤鸣京韵大鼓] 喜马拉雅,发布时间;2019-11-07 </ref>
+
'''白凤鸣''' ,(1909年-1980 年) ,男,[[ 京韵大鼓]][[ 演员]] 、少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之一。其父[[白晓山]]做过清代吏部小官,曾为八角鼓、单弦牌子曲票友,后改唱木板大鼓;长兄白凤岩是京韵大鼓弦师,长期为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伴奏。白凤鸣八岁起向父亲学习演唱,后又向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学会运用气口和板路,十四岁正式拜刘宝全为师,接着又向兄长白凤岩学习掌握声韵和唱腔,兄弟二人创立了风靡一时的少白派京韵大鼓。<ref>[https://www.ximalaya.com/xiangsheng/3704070/ 白凤鸣京韵大鼓] 喜马拉雅,发布时间;2019-11-07 </ref>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行 28: 行 28:
 
 职业;大鼓演员
 
 职业;大鼓演员
  
 代表作品;《击鼓骂曹》《七星灯》《红梅阁》《罗成叫关》<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kzMDE0MTg4.html 文化体育——曲艺 《白凤鸣京韵大鼓专集》] 优酷视频,发布时间;2010-07-27</ref>
+
 代表作品;《[[ 击鼓骂曹]] 》《[[ 七星灯]] 》《红梅阁》《[[ 罗成叫关]] 》<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kzMDE0MTg4.html 文化体育——曲艺 《白凤鸣京韵大鼓专集》] 优酷视频,发布时间;2010-07-27</ref>
  
 师承;刘宝全
+
 师承;[[ 刘宝全]]
  
 
==演艺经历==
 
==演艺经历==
  
 白凤鸣八岁从父学艺,十二岁开始参加"宝全堂艺曲改良杂技社",在北京大观楼、水心亭等处登台演唱,时有"神童"之誉。他十四岁时为鼓曲大王刘宝全先生赏识收为弟子,每天步行很远的路到刘家去学唱。刘宝全教徒,重在熏陶渐染,偶作指点,便命自行练习,掌握"嘴里"功夫。如《大西厢》中"茶不思,饭不想……"等数句,他反复练了数年始悟诀窍,做到心领神会。这样艰苦学习近五年,他基本上能演唱刘宝全擅长的《长坂坡》、《单刀会》等二十三段曲目。至十七岁时,已掌握刘派大鼓演唱真谛。他深知老师造诣之深,不仅在于汲取前辈宋五、胡十、霍明亮诸家之长,还贵在融会贯通、富于独创精神。因此,他立志广撷博采,从兄弟曲种和姊妹艺术中借鉴表现手段与技法。他酷爱京剧艺术,并结识了王少卿、陈富年、杨宝忠几位益友。经与这些良师益友切磋,他大胆尝试在演唱《击鼓骂曹》时,以单键击出双键鼓点的技法,配合《夜深沉》古曲,使演唱效果声情并美,一时被誉为创举,广为仿效。
+
 白凤鸣八岁从父学艺,十二岁开始参加"宝全堂艺曲改良杂技社",在[[ 北京]] 大观楼、水心亭等处登台演唱,时有"神童"之誉。他十四岁时为鼓曲大王[[ 刘宝全]] 先生赏识收为弟子,每天步行很远的路到刘家去学唱。刘宝全教徒,重在熏陶渐染,偶作指点,便命自行练习,掌握"嘴里"功夫。如《大西厢》中"茶不思,饭不想……"等数句,他反复练了数年始悟诀窍,做到心领神会。这样艰苦学习近五年,他基本上能演唱刘宝全擅长的《长坂坡》、《单刀会》等二十三段曲目。至十七岁时,已掌握刘派大鼓演唱真谛。他深知老师造诣之深,不仅在于汲取前辈宋五、胡十、霍明亮诸家之长,还贵在融会贯通、富于独创精神。因此,他立志广撷博采,从兄弟曲种和姊妹艺术中借鉴表现手段与技法。他酷爱京剧艺术,并结识了王少卿、陈富年、杨宝忠几位益友。经与这些良师益友切磋,他大胆尝试在演唱《击鼓骂曹》时,以单键击出双键鼓点的技法,配合《夜深沉》古曲,使演唱效果声情并美,一时被誉为创举,广为仿效。
  
 白凤鸣对自己演唱的作品,力求深入理解作品之历史背景,人物之思想性格特征。如他中年时期,在演唱子弟书《方孝孺骂殿》之前,从考据与体验着手,力求做到一个唱腔、一个眼神、一个手式、一个身段都能注之以情,贯之以神,当时受到老伶工王瑶卿、陈彦衡、言菊朋的器重。他矢志精研音津声韵至三十岁时,以他独具特色的艺术而被曲艺界誉为"少白派",独树一帜。
+
 白凤鸣对自己演唱的作品,力求深入理解作品之历史背景,人物之思想性格特征。如他中年时期,在演唱子弟书《方孝孺骂殿》之前,从考据与体验着手,力求做到一个唱腔、一个眼神、一个手式、一个身段都能注之以情,贯之以神,当时受到老伶工王瑶卿、陈彦衡、[[ 言菊朋]] 的器重。他矢志精研音津声韵至三十岁时,以他独具特色的艺术而被曲艺界誉为"少白派",独树一帜。
  
 解放后,他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并即席献艺。一九五一年曾率曲艺代表团赴朝慰问,归国后主持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工作,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北京文联及全国曲协理事。
+
 解放后,他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并即席献艺。一九五一年曾率曲艺代表团赴朝慰问,归国后主持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工作,一九六一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曾任北京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北京文联及全国曲协理事。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行 46: 行 46:
 
 《汜水关》、《狸猫换太子》、《千金全德》(三本)、《建文帝出家》等。
 
 《汜水关》、《狸猫换太子》、《千金全德》(三本)、《建文帝出家》等。
  
 白凤鸣于解放前灌制有《建文帝出家》、《马失前蹄》、《方孝孺骂殿》等唱片,解放后录制过《闹江州》、《白帝城》、《单刀会》、《关黄对刀》、《击鼓骂曹》、《博望坡》、《活捉三郎》、<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ODM4NTQzNjUy.html 白凤鸣《活捉三郎》京韵大鼓
+
 白凤鸣于解放前灌制有《[[ 建文帝出家]] 》、《马失前蹄》、《方孝孺骂殿》等唱片,解放后录制过《闹江州》、《白帝城》、《单刀会》、《关黄对刀》、《击鼓骂曹》、《博望坡》、《活捉三郎》、<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ODM4NTQzNjUy.html 白凤鸣《活捉三郎》京韵大鼓
  ] 优酷视频,发布时间;2014-11-30</ref>《子期听琴》、《一门忠烈》、《别母乱箭》、《狸猫换太子》和新编革命题材曲目《大战飞虎山》等录音。
+
  ] 优酷视频,发布时间;2014-11-30</ref>《子期听琴》、《[[ 一门忠烈]] 》、《别母乱箭》、《狸猫换太子》和新编革命题材曲目《大战飞虎山》等录音。
  
 
==艺术继承==
 
==艺术继承==
 
 由于各方面原因,少白派京韵大鼓在解放后基本已经消失在舞台,曾经有白凤鸣的公子白佳林继承了一部分其父的艺术,白佳林2010年逝世后,能唱少白派京韵大鼓的只剩下白凤鸣的五弟,著名的曲艺伴奏员、曲艺研究专家白奉霖(1920-)。
 
 由于各方面原因,少白派京韵大鼓在解放后基本已经消失在舞台,曾经有白凤鸣的公子白佳林继承了一部分其父的艺术,白佳林2010年逝世后,能唱少白派京韵大鼓的只剩下白凤鸣的五弟,著名的曲艺伴奏员、曲艺研究专家白奉霖(1920-)。
  
 刘派京韵大鼓演员孙书筠、新岚云对少白派京韵大鼓有较大程度的吸收。其他刘派京韵大鼓,如小岚云、小映霞、侯月秋等也都能演唱部分少白派独有曲目。骆玉笙解放前在吸收白凤鸣艺术基础上有较高的提升,《七星灯》、《红梅阁》、《击鼓骂曹》经她改造都成了其保留曲目,也为后来骆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刘派京韵大鼓演员孙书筠、新岚云对少白派京韵大鼓有较大程度的吸收。其他刘派京韵大鼓,如[[ 小岚云]] [[ 小映霞]] [[ 侯月秋]] 等也都能演唱部分少白派独有曲目。骆玉笙解放前在吸收白凤鸣艺术基础上有较高的提升,《七星灯》、《红梅阁》、《击鼓骂曹》经她改造都成了其保留曲目,也为后来骆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少白派的来历==
 
==少白派的来历==
 
 京韵大鼓少白派的形成与研究
 
 京韵大鼓少白派的形成与研究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源于木板大鼓,也叫怯大鼓。约乾隆末年自民间传入北京。据创始人刘宝全说:“怯大鼓是从直隶河问府兴出来的,起初是乡村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象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到城里击作道场。”①
+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源于木板大鼓,也叫怯大鼓。约乾隆末年自民间传入北京。据创始人刘宝全说:“怯大鼓是从直隶河问府兴出来的,起初是乡村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象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到城里击作道场。”①
  
 
 京韵大鼓进城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提高,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走街串巷、赶庙会和上堂会到进茶馆,园子和登上舞台,呈现出一片兴盛景象。此时、名家辈出,出现的主要流派有: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三派。他们对京韵大鼓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1930年继刘、白、张之后,京韵大鼓又产生了新的“少白派”。为京韵大鼓的继续发展,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
 
 京韵大鼓进城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提高,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走街串巷、赶庙会和上堂会到进茶馆,园子和登上舞台,呈现出一片兴盛景象。此时、名家辈出,出现的主要流派有: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三派。他们对京韵大鼓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1930年继刘、白、张之后,京韵大鼓又产生了新的“少白派”。为京韵大鼓的继续发展,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
行 94: 行 94:
 
 “挟”,即当演唱板式节奏不稳,出现“晃”的毛病时,琴师要用伴奏将其扶正,使其不能脱离琴师所掌  握的正规板式节奏。
 
 “挟”,即当演唱板式节奏不稳,出现“晃”的毛病时,琴师要用伴奏将其扶正,使其不能脱离琴师所掌  握的正规板式节奏。
  
  “补”,即演唱者唱不到板上时,琴师要及时补正。使演唱者在下一句腔上回到正常的板腔节奏里。
+
“补”,即演唱者唱不到板上时,琴师要及时补正。使演唱者在下一句腔上回到正常的板腔节奏里。
  
  “扫”,三弦的伴奏可起“打击东”作用,在唱腔进行到高潮时适当加入扫弦,突出节奏和音响,烘托气氛。
+
“扫”,三弦的伴奏可起“打击东”作用,在唱腔进行到高潮时适当加入扫弦,突出节奏和音响,烘托气氛。
  
  “襄”,即“加花”伴奏,演唱者歌唱简单音节时,琴师要随腔奏出一板多音的节奏型,“包裹”唱腔,起到“繁”襄“简”,的润腔作用。
+
“襄”,即“加花”伴奏,演唱者歌唱简单音节时,琴师要随腔奏出一板多音的节奏型,“包裹”唱腔,起到“繁”襄“简”,的润腔作用。
  
 
 “拿”。即“尺寸”,之意。意思则说琴师要主动根据唱腔内容,感情的需要掌握唱腔节拍,节奏的快慢变化。
 
 “拿”。即“尺寸”,之意。意思则说琴师要主动根据唱腔内容,感情的需要掌握唱腔节拍,节奏的快慢变化。
行 104: 行 104:
 
 “随”,即演唱者唱到“平句子”时,琴师要另奏一套“点儿”(伴奏音型)来丰富唱腔。
 
 “随”,即演唱者唱到“平句子”时,琴师要另奏一套“点儿”(伴奏音型)来丰富唱腔。
  
白凤岩把多年的伴奏感受和心得加以提炼,彼之成为伴奏艺术理论,为这一曲种的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所总结出的伴奏理论,不仅在适用某一曲种,且在整个曲艺、戏曲唱腔的伴奏中都具有普遍意义。
+
[[ 白凤岩]] 把多年的伴奏感受和心得加以提炼,彼之成为伴奏艺术理论,为这一曲种的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所总结出的伴奏理论,不仅在适用某一曲种,且在整个曲艺、戏曲唱腔的伴奏中都具有普遍意义。
  
 
 白凤岩在与刘宝全的长期合作中,不仅对京韵大鼓的唱腔结构,演唱方法及伴奏手法有透彻的掌握,而且在梅长大鼓,单弦等曲种的伴奏方面也得心应手,所有这此,都为其创立京韵大鼓的新流派打下坚实的基础。
 
 白凤岩在与刘宝全的长期合作中,不仅对京韵大鼓的唱腔结构,演唱方法及伴奏手法有透彻的掌握,而且在梅长大鼓,单弦等曲种的伴奏方面也得心应手,所有这此,都为其创立京韵大鼓的新流派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 116: 行 116:
 
 四是在唱腔中使用四、五十字以上的“楼上楼”(垛字句)长句结构,使之在不稳定的一连串唱词中进行,为唱段最后拖腔的结束、做对比性的铺垫。在此之前,京韵大鼓艺人中是极少有人这样做。五是创造了“续音腔”(即长拖腔)以此来扩展唱腔,丰富感情,增加唱腔表现力。   
 
 四是在唱腔中使用四、五十字以上的“楼上楼”(垛字句)长句结构,使之在不稳定的一连串唱词中进行,为唱段最后拖腔的结束、做对比性的铺垫。在此之前,京韵大鼓艺人中是极少有人这样做。五是创造了“续音腔”(即长拖腔)以此来扩展唱腔,丰富感情,增加唱腔表现力。   
  
 同时,还创造了大量的新曲目,如《击鼓骂曹》《七星灯》《红梅阁》《罗成叫关》《斩华雄》《义释黄忠》《哭祖庙》等等。为配合流派新腔,确立新的艺术风格。在伴奏上还吸取外来的音调及手法,在创造新腔的基础上,又采用新的“弦子点”使其流派在艺术风格上更具有独特性。
+
 同时,还创造了大量的新曲目,如《击鼓骂曹》《七星灯》《红梅阁》《罗成叫关》《斩华雄》《义释黄忠》《[[ 哭祖庙]] 》等等。为配合流派新腔,确立新的艺术风格。在伴奏上还吸取外来的音调及手法,在创造新腔的基础上,又采用新的“弦子点”使其流派在艺术风格上更具有独特性。
  
 
 白凤岩在与其弟白凤鸣合作创新的三年时间里,谢绝所有演出和邀请,闭门在家专心致志研究新曲,设计新腔,边创研,边试唱,迫修改、边提高。因无经济来源,白家原有的四处房产,变卖只剩下一处,为此白凤霖常常跑当铺,变卖家中物品以维持生活。经过全家的齐心努力,三年后(1929年),首次到天津演出,便以其“三新”的突出特点:曲目新,唱腔新,伴奏新。一炮走红,得到听众的认可。为区别白云鹏的“白派’:称其“少白派”,白凤岩从此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完善。
 
 白凤岩在与其弟白凤鸣合作创新的三年时间里,谢绝所有演出和邀请,闭门在家专心致志研究新曲,设计新腔,边创研,边试唱,迫修改、边提高。因无经济来源,白家原有的四处房产,变卖只剩下一处,为此白凤霖常常跑当铺,变卖家中物品以维持生活。经过全家的齐心努力,三年后(1929年),首次到天津演出,便以其“三新”的突出特点:曲目新,唱腔新,伴奏新。一炮走红,得到听众的认可。为区别白云鹏的“白派’:称其“少白派”,白凤岩从此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完善。
  
  “少白派”的创立,虽然白凤岩占主导地位,但是白凤鸣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演员是通过唱表来完整的再现琴师为唱段成功所做出的努力,对于唱段成功的要求是“切齐”即演员、作品,唱腔设计,伴奏,这四点是唱段成功的条件,缺一不可。对新流派也是如此,成功离不开演员的自身条件、特点和他的努力及艺术实践,流派最终要靠演员体现。白凤鸣除完全接受了白凤岩的指导和为其编创的新曲目,新唱腔外,在唱法上,如喷口、吐字,行腔,韵味,呼吸、润腔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独特之处,与刘宝全相比,风格迥然不同,从而使一个年青、知名度不高的京韵大鼓演员,一跃成为与刘宝全、白云鹏并驾齐驱的新秀。
+
“少白派”的创立,虽然白凤岩占主导地位,但是白凤鸣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演员是通过唱表来完整的再现琴师为唱段成功所做出的努力,对于唱段成功的要求是“切齐”即演员、作品,唱腔设计,伴奏,这四点是唱段成功的条件,缺一不可。对新流派也是如此,成功离不开演员的自身条件、特点和他的努力及艺术实践,流派最终要靠演员体现。白凤鸣除完全接受了白凤岩的指导和为其编创的新曲目,新唱腔外,在唱法上,如喷口、吐字,行腔,韵味,呼吸、润腔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独特之处,与刘宝全相比,风格迥然不同,从而使一个年青、知名度不高的京韵大鼓演员,一跃成为与刘宝全、白云鹏并驾齐驱的新秀。
  
 此外,构成艺术风格的基本要素是;唱腔、唱法和伴奏,“少白派”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艺术特色,这也是“少白派”自天津一炮走红后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此外,构成艺术风格的基本要素是;唱腔、唱法和伴奏,“少白派”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艺术特色,这也是“少白派”自[[ ]] 津一炮走红后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白派”的创立对京韵大鼓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它丰富和发展了京韵大鼓唱腔的艺术表现力。尽管“少白派”在后来的发展中没有直传弟子,但是它的基本唱腔多被后人采纳,并普遍运用到一些新的唱段中,成为京韵大鼓的基本腔调之一。曲艺研究家王素稔曾经说:离开了“少白派”的腔,离开了“少白派”的腔,现在就没有京韵大鼓。这就是说,当夸京韵大鼓的唱段,都自觉或不自觉的继承了“少白派”的成就。
 
 “少白派”的创立对京韵大鼓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它丰富和发展了京韵大鼓唱腔的艺术表现力。尽管“少白派”在后来的发展中没有直传弟子,但是它的基本唱腔多被后人采纳,并普遍运用到一些新的唱段中,成为京韵大鼓的基本腔调之一。曲艺研究家王素稔曾经说:离开了“少白派”的腔,离开了“少白派”的腔,现在就没有京韵大鼓。这就是说,当夸京韵大鼓的唱段,都自觉或不自觉的继承了“少白派”的成就。

於 2021年4月8日 (四) 18:39 的最新修訂

白鳳鳴
少白派京韻大鼓創始人之一
出生 1909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京韻大鼓演員

白鳳鳴,(1909年-1980年),男,京韻大鼓演員、少白派京韻大鼓創始人之一。其父白曉山做過清代吏部小官,曾為八角鼓、單弦牌子曲票友,後改唱木板大鼓;長兄白鳳岩是京韻大鼓弦師,長期為京韻大鼓名家劉寶全伴奏。白鳳鳴八歲起向父親學習演唱,後又向劉寶全的弦師韓永祿學會運用氣口和板路,十四歲正式拜劉寶全為師,接着又向兄長白鳳岩學習掌握聲韻和唱腔,兄弟二人創立了風靡一時的少白派京韻大鼓。[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鳳鳴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80年

職業;大鼓演員

代表作品;《擊鼓罵曹》《七星燈》《紅梅閣》《羅成叫關[2]

師承;劉寶全

演藝經歷

白鳳鳴八歲從父學藝,十二歲開始參加"寶全堂藝曲改良雜技社",在北京大觀樓、水心亭等處登台演唱,時有"神童"之譽。他十四歲時為鼓曲大王劉寶全先生賞識收為弟子,每天步行很遠的路到劉家去學唱。劉寶全教徒,重在薰陶漸染,偶作指點,便命自行練習,掌握"嘴裡"功夫。如《大西廂》中"茶不思,飯不想……"等數句,他反覆練了數年始悟訣竅,做到心領神會。這樣艱苦學習近五年,他基本上能演唱劉寶全擅長的《長坂坡》、《單刀會》等二十三段曲目。至十七歲時,已掌握劉派大鼓演唱真諦。他深知老師造詣之深,不僅在於汲取前輩宋五、胡十、霍明亮諸家之長,還貴在融會貫通、富於獨創精神。因此,他立志廣擷博採,從兄弟曲種和姊妹藝術中借鑑表現手段與技法。他酷愛京劇藝術,並結識了王少卿、陳富年、楊寶忠幾位益友。經與這些良師益友切磋,他大膽嘗試在演唱《擊鼓罵曹》時,以單鍵擊出雙鍵鼓點的技法,配合《夜深沉》古曲,使演唱效果聲情並美,一時被譽為創舉,廣為仿效。

白鳳鳴對自己演唱的作品,力求深入理解作品之歷史背景,人物之思想性格特徵。如他中年時期,在演唱子弟書《方孝孺罵殿》之前,從考據與體驗着手,力求做到一個唱腔、一個眼神、一個手式、一個身段都能注之以情,貫之以神,當時受到老伶工王瑤卿、陳彥衡、言菊朋的器重。他矢志精研音津聲韻至三十歲時,以他獨具特色的藝術而被曲藝界譽為"少白派",獨樹一幟。

解放後,他多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並即席獻藝。一九五一年曾率曲藝代表團赴朝慰問,歸國後主持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工作,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京市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北京文聯及全國曲協理事。

主要作品

他與兄長創立的少白派京韻大鼓的作品主要有:《擊鼓罵曹》、《羅成叫關》、《紅梅閣》、《七星燈》、

《汜水關》、《狸貓換太子》、《千金全德》(三本)、《建文帝出家》等。

白鳳鳴於解放前灌制有《建文帝出家》、《馬失前蹄》、《方孝孺罵殿》等唱片,解放後錄製過《鬧江州》、《白帝城》、《單刀會》、《關黃對刀》、《擊鼓罵曹》、《博望坡》、《活捉三郎》、[3]《子期聽琴》、《一門忠烈》、《別母亂箭》、《狸貓換太子》和新編革命題材曲目《大戰飛虎山》等錄音。

藝術繼承

由於各方面原因,少白派京韻大鼓在解放後基本已經消失在舞台,曾經有白鳳鳴的公子白佳林繼承了一部分其父的藝術,白佳林2010年逝世後,能唱少白派京韻大鼓的只剩下白鳳鳴的五弟,著名的曲藝伴奏員、曲藝研究專家白奉霖(1920-)。

劉派京韻大鼓演員孫書筠、新嵐雲對少白派京韻大鼓有較大程度的吸收。其他劉派京韻大鼓,如小嵐雲小映霞侯月秋等也都能演唱部分少白派獨有曲目。駱玉笙解放前在吸收白鳳鳴藝術基礎上有較高的提升,《七星燈》、《紅梅閣》、《擊鼓罵曹》經她改造都成了其保留曲目,也為後來駱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少白派的來歷

京韻大鼓少白派的形成與研究 京韻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源於木板大鼓,也叫怯大鼓。約乾隆末年自民間傳入北京。據創始人劉寶全說:「怯大鼓是從直隸河問府興出來的,起初是鄉村里種莊稼歇息的時候,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象秧歌那樣隨口唱着玩,漸漸受人歡迎,就有人到城裡擊作道場。」①

京韻大鼓進城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的提高,一直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從走街串巷、趕廟會和上堂會到進茶館,園子和登上舞台,呈現出一片興盛景象。此時、名家輩出,出現的主要流派有: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三派。他們對京韻大鼓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1930年繼劉、白、張之後,京韻大鼓又產生了新的「少白派」。為京韻大鼓的繼續發展,起了進一步推動作用。

各種說唱品種流派,都有其藝術風格特點,它們的形成和發展,與其不斷借鑑、吸收其它藝術形式的成就密切相關。說唱的流派通常是以演員為掛心,有人在學成之後,博採眾長,遙漸形成自己的流派;有人則先宗某一流派,爾後在實戰中揚長避短,獨闢蹊徑,形成有獨特風格,成為了新的流派。一般地說,流派的形成都是經歷了一個從技法搬用,到風格模仿,到溶匯貫通,到獨自創新的循序漸進過程。

京韻大鼓「少白派」的形成,也是這樣,但它的情況卻很獨特,它是在以琴師白鳳岩占主導地位的白氏家族共同努力下,進行規化,創編.教授開闢了一條先設計,後成型,由理論指導實踐的藝術成長過程。

「少白派」形成的方式為何與其它流派不同呢?什麼原因促使它這樣發展呢?又以什麼樣的特點與在當時被稱為「大鼓大王」劉寶全那樣的名角鼎足而立呢?筆者為此採訪了幾位與其同時期藝人和白氏家族的重要成員——現年七十二歲的白鳳霖先生。

白氏出身於曲藝世家,父白曉山年輕時曾在衙門內抄寫文書,喜好曲藝,擅長彈唱,常常走票,後來就在北京南苑附近的萬子地下海賣藝。兄弟五人,長兄白鳳岩(琴師)被譽為北方曲藝界一代宗師,他在「少白派」形成過程中起了決定作用;行二早逝;行三白鳳鳴為「少白派」打炮者,後成為名聲大振的演唱者。行四白鳳岐為琴師;行五白鳳霖即被採訪者,是一位教學,研究均有建樹的曲藝藝術李。

「少白派」的創立與白鳳岩有着直接的關係,他是豐富了我們的傳統,這種成功的移植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歷史上並不少見。而且三拍子的可塑性也很強,可以快,變成三八、六八拍,也可以慢;可以寫景,可以抒情;可以抒歡欣跳蕩之情,也可以抒惆悵悲壯之情。從五十年代以來,在新編崑曲劇目如《奇襲白虎團》、 《村姑小姐》、 《血濺美人圖》中曾作過許多嘗試。

三拍子唱腔能給戲曲風格帶來某種新意,引發出時代氣息感染觀眾;能夠對傳統戲曲中群眾已感陳舊的情調有所衝擊,並能使人體會到蘭拍子新腔的內在潛力。但關鍵在於新的東西必須與傳統中優秀的、基礎的東西融為一體,是推陳出新而不是生搬硬套,是崑曲而不是其他。因此這還是個探索的課題。

現在已作到的就是以傳統曲牌旋律為倚托而創作的三拍子唱腔。例如《血濺美人瞳》中紅娘子和陳圓圓的對唱,重唱唱段。唱腔以南曲曲牌[步步嬌]為倚托,描寫人物在魯光明媚的環境中滿懷信心地準備出征的心態。[步步嬌]的原型是:

新編唱段頭兩句是:

又如《村姑小姐》中樊玲的一段三拍子獨唱是以南曲【漁家傲】的調式和主腔創作的等等。

以上說明用三拍子譜寫崑曲還是可能的,而且它有四拍子、二拍子所達不到的藝術效果,只要在劇情、人物和唱段位置都合適時使用,則可使人物感情的抒發、意境景物的描寫更為清新明朗,而在其他拍子的唱段中間會顯示應有的突出而又不覺生硬。崑曲是曲牌體音樂,吸收和運用三拍子有其優勢。但既要充分保持崑曲音樂深沉含蓄的內涵、並保持曲牌音樂的風格韻味,又要充分發揮三拍子的時代意趣,則還需要不斷地實踐、探索。

「少白派」的締造者,可以說沒有白鳳岩就沒有「少白派」;白鳳岩作為一名琴師,他創造這一流派具備哪些條件呢?

白鳳岩(1899-1975年)自幼隨父學習彈唱,少年時曾隨名琴師霍連仲學習四胡,並拜著名琴師韓永先為師(實授業於韓永先之兄,老一輩的三彈聖手韓永祿他多才多藝、善於教學,自盡得其真傳。),十五歲時便為著名單弦藝人全月如彈三弦,不久又為白雲鵬、黑姑娘(京韻大鼓演員)操四胡,成為北京曲藝界青年琴師之佼佼者。十八歲時,曲藝界極負勝名的劉寶全與琴師韓永祿產生矛盾,白鳳岩遂被劉寶全邀為專職琴師。二人在長達十年的合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被世人稱為「雙絕」。白鳳岩勤學苦練,三弦的演奏技法高超,伴奏上精益求精。他還創作並演奏了大量的三弦、琵琶獨奏曲,如《八音盒》、 《風雨鐵馬》、《反柳青娘萬年花》、《劍閣聞鈴》等,從這些遺留下來的音響中,能夠感受到他演奏技術的嫻熟和強烈的感染力。從二十年代初百代公司灌制劉寶全的京韻大鼓《子期聽琴》唱片所標記的「特清北平鼓界大王劉寶全演唱,超級琴師白鳳岩、馬硯芳奏技」字祥。可以看出白鳳岩當時已名噪一時。

此外,白鳳岩還向劉寶全學習了[馬頭調];向梅花大鼓大王金萬昌學習梅花大鼓及大鼓的持打方法;向單弦大王德壽山、著名單弦藝人全月如學習吐字法及行腔做韻和各種單弦曲牌;與京劇名琴師楊寶忠、王少卿一起研討切磋伴奏方法等等。經過多年的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白鳳岩的藝術造詣終於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的三弦演奏,不僅技藝高超,而且富於創新。如他將三弦的演奏指法,從原來的「老三把」發展到十二個把往。1929年在天津演出時當地 名士曾贈匾題詞讚譽他「指震環球」,在他周圍,已形成了一批專門欣賞其伴奏的聽眾群和崇拜者。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活動中,對於京韻大鼓的伴奏方法,白鳳岩總結出了八個字:「起、托、扶、補、掃、裹、拿、隨。」

「起」,琴師是歌唱的指揮,尤其要在「起」,字上下功夫。「起」即確定節奏、速度。它確定不好、演唱者就無法張口或張口也難於歌唱好。

「托」,即托腔,三弦的伴奏方法。定琴師伴奏時要襯托曲調,既不喧賓奪主,又要豐富唱腔。

「挾」,即當演唱板式節奏不穩,出現「晃」的毛病時,琴師要用伴奏將其扶正,使其不能脫離琴師所掌 握的正規板式節奏。

「補」,即演唱者唱不到板上時,琴師要及時補正。使演唱者在下一句腔上回到正常的板腔節奏里。

「掃」,三弦的伴奏可起「打擊東」作用,在唱腔進行到高潮時適當加入掃弦,突出節奏和音響,烘托氣氛。

「襄」,即「加花」伴奏,演唱者歌唱簡單音節時,琴師要隨腔奏出一板多音的節奏型,「包裹」唱腔,起到「繁」襄「簡」,的潤腔作用。

「拿」。即「尺寸」,之意。意思則說琴師要主動根據唱腔內容,感情的需要掌握唱腔節拍,節奏的快慢變化。

「隨」,即演唱者唱到「平句子」時,琴師要另奏一套「點兒」(伴奏音型)來豐富唱腔。

白鳳岩把多年的伴奏感受和心得加以提煉,彼之成為伴奏藝術理論,為這一曲種的傳承,積累了寶貴經驗。他所總結出的伴奏理論,不僅在適用某一曲種,且在整個曲藝、戲曲唱腔的伴奏中都具有普遍意義。

白鳳岩在與劉寶全的長期合作中,不僅對京韻大鼓的唱腔結構,演唱方法及伴奏手法有透徹的掌握,而且在梅長大鼓,單弦等曲種的伴奏方面也得心應手,所有這此,都為其創立京韻大鼓的新流派打下堅實的基礎。

白鳳岩新流派的創立,最初是一種技藝上的追求,以確立自身的地位,在他與劉寶全長達十年的合作中,並沒有明確的創派設想。

白鳳岩28歲(1926年)時與劉寶全發生矛盾以至分手,從此不願再為別人伴奏,因為琴師的地位往往與演員的地地緊密相關,名琴師離開了名演員,有高超的伴奏技法無演員配合,也是無法表現的。因而,白鳳岩矢志改變離開名演員,便降低身份的傳統習俗,決心培養三弟白鳳鳴,獨樹一幟,創造新流派。

當時白鳳鳴15歲,僅是在曲藝演出時唱墊場,一直跟劉寶全在大柵欄大觀樓園子裡演出,雖然也向劉寶全學唱京韻,但由於嗓子條件不太好,因此也看不出今後能有什麼較大的發展。但白鳳岩卻另闢蹊徑,他根據白鳳岩中,低音區較有特色的條件設計唱腔:一是降低調門,劉寶全一般用降B調,白鳳鳴定為G調,降低了一個小三度;二是揚長避短,多計設中低腔,注意唱腔韻味;三是新創[凡字調],採用調式色彩對比的手法,下移四度演唱,把新腔與傳統唱腔巧妙地揉在一起,使人感到既新鮮又熟悉,並且也增加了伴奏的難度,使伴奏者有單獨表現技藝的機會,如《七星燈》。

四是在唱腔中使用四、五十字以上的「樓上樓」(垛字句)長句結構,使之在不穩定的一連串唱詞中進行,為唱段最後拖腔的結束、做對比性的鋪墊。在此之前,京韻大鼓藝人中是極少有人這樣做。五是創造了「續音腔」(即長拖腔)以此來擴展唱腔,豐富感情,增加唱腔表現力。

同時,還創造了大量的新曲目,如《擊鼓罵曹》《七星燈》《紅梅閣》《羅成叫關》《斬華雄》《義釋黃忠》《哭祖廟》等等。為配合流派新腔,確立新的藝術風格。在伴奏上還吸取外來的音調及手法,在創造新腔的基礎上,又採用新的「弦子點」使其流派在藝術風格上更具有獨特性。

白鳳岩在與其弟白鳳鳴合作創新的三年時間裡,謝絕所有演出和邀請,閉門在家專心致志研究新曲,設計新腔,邊創研,邊試唱,迫修改、邊提高。因無經濟來源,白家原有的四處房產,變賣只剩下一處,為此白鳳霖常常跑當鋪,變賣家中物品以維持生活。經過全家的齊心努力,三年後(1929年),首次到天津演出,便以其「三新」的突出特點:曲目新,唱腔新,伴奏新。一炮走紅,得到聽眾的認可。為區別白雲鵬的「白派』:稱其「少白派」,白鳳岩從此在藝術上更加成熟完善。

「少白派」的創立,雖然白鳳岩占主導地位,但是白鳳鳴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演員是通過唱表來完整的再現琴師為唱段成功所做出的努力,對於唱段成功的要求是「切齊」即演員、作品,唱腔設計,伴奏,這四點是唱段成功的條件,缺一不可。對新流派也是如此,成功離不開演員的自身條件、特點和他的努力及藝術實踐,流派最終要靠演員體現。白鳳鳴除完全接受了白鳳岩的指導和為其編創的新曲目,新唱腔外,在唱法上,如噴口、吐字,行腔,韻味,呼吸、潤腔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獨特之處,與劉寶全相比,風格迥然不同,從而使一個年青、知名度不高的京韻大鼓演員,一躍成為與劉寶全、白雲鵬並駕齊驅的新秀。

此外,構成藝術風格的基本要素是;唱腔、唱法和伴奏,「少白派」在這三個方面都有自己的鮮明藝術特色,這也是「少白派」自津一炮走紅後能夠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白派」的創立對京韻大鼓的發展具有很大貢獻。它豐富和發展了京韻大鼓唱腔的藝術表現力。儘管「少白派」在後來的發展中沒有直傳弟子,但是它的基本唱腔多被後人採納,並普遍運用到一些新的唱段中,成為京韻大鼓的基本腔調之一。曲藝研究家王素稔曾經說:離開了「少白派」的腔,離開了「少白派」的腔,現在就沒有京韻大鼓。這就是說,當夸京韻大鼓的唱段,都自覺或不自覺的繼承了「少白派」的成就。

在「少白派」創立之前,多數女演員學的都是「劉派」,而「劉派」的段子比較高亢。一般說,男女聲在演唱音區上有較大的差異,男女聲同腔同調時,女聲常感到吃力。由於「少白派」唱腔的聲區相對較低,曲調優美動人,細膩婉轉,富於變化,因此女演員們便紛紛效仿。在當時「看家活」,不外傳的極為保守的情況下,《七星燈》、《紅梅閣》、《擊鼓罵曹》、《懷德別女》等曲目,四處流傳,甚至認為京韻大鼓演員不會「少白派」的某個段子是一個「缺陷」:不完整。著名京韻大鼓賞駱玉笙,早年就隨其師韓永祿學唱了「少白派」的《擊鼓罵曹》《紅梅閣》《七星燈》等曲目。至今仍能從她演唱的唱腔中清晰的聽到,「少白派」唱腔中一些具有特點的腔格,可見「少白派」對「駱派」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

「少白派」的產生和創立,藝術流派由量變到質變,循序漸進,自然形成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特別要強調琴師、演員的藝術修養和理論建樹。就當前曲藝發展處於十分危機的時期、要充分重視理論的總結和研究工作,用科學的方法來調整曲藝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步伐,指導其藝術實踐;其次要正確評價琴師在曲藝發展歷程中起的重要作用,「演員主心論」的偏頗見解亦應得到糾正。[4]

視頻

白鳳鳴先生《打鼓罵曹》

京韻大鼓-單刀會-白鳳鳴(白佳林配像)

參考資料

  1. 白鳳鳴京韻大鼓 喜馬拉雅,發布時間;2019-11-07
  2. 文化體育——曲藝 《白鳳鳴京韻大鼓專集》 優酷視頻,發布時間;2010-07-27
  3.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ODM4NTQzNjUy.html 白鳳鳴《活捉三郎》京韻大鼓 ] 優酷視頻,發布時間;2014-11-30
  4. 京韻大鼓少白派的形成與研究 個人圖書館館藏,發布時間;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