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疟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疟疾(英语:Malaria),是由感染疟原虫之疟蚊叮咬人类而传染的疾病。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又称热带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及三日疟原虫,其中感染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 原虫,如果延误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疾病概述

传染原

疟疾是一种经由病媒蚊传染的疟原虫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周期性的寒颤、高烧、发汗,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人数约2.07亿,死亡人数约62.7万人。 致病原为疟原虫属(Plasmodium)原虫,在人体发现的种别有四,分别为:恶性疟(又称热带疟) (P. falciparum)、间日疟(P. vivax)、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与卵圆疟(P. ovale),混合感染亦常见。

临床症状发作时,会依序出现寒颤、高烧、出汗三个典型阶段,症状发作间隔时间,以各种疟原虫在人体血液内进行之无性分裂之生殖周期而定,间日疟及卵形疟均为48小时,三日疟为72小时,恶性疟(又称热带疟)则不规则。其中以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 的症状最严重,甚至发生脾肿、黄疸、休克、肝肾衰竭、急性脑病变、昏迷、死亡,其死亡率超过10 %以上,至于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则较不具致命性,但是血片或血液的检验确认是必要的,若缺乏血片采验较不易区分是何种疟原虫的感染,患病如在采验前曾接受药品治疗,则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故以多次采验结果加以判断,方为可靠。[1]

传染方式

主要病媒蚊是疟蚊( Anopheles ),在台湾地区则是矮小疟蚊(Anopheles minimus)。此外,传播亦可由输血或消毒不良的注射器所引起,先天性感染则罕见。一般而言,受叮咬后的潜伏期,恶性疟约十二天,间日疟、卵形疟约十四天,三日疟约三十天。潜伏期的长短,除了因为疟原虫在人体内的无性分裂期间不同外,还包括人体抵抗力之强弱以及其它因素之影响,故亦有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者。

由于世界各地的疟疾类型有所不同,并且对特定药物具有抗药性,因此,疟疾的治疗方式,也要视个案是在那个地区受到感染而决定。治疗恶性疟患者,建议使用Quinine(每次600mg,八小时服用一次,至血片检验结果呈阴性,通常疗程为四天),并改服Mefloquine。其馀三型疟疾感染治疗方式为Chloroquine及Primaquine。近年来由于抗药性疟疾盛行,来自中国大陆由中药提炼出来的青蒿素逐渐成为主要性用药。

另外,前往疫区工作前,可先至疾病管制局及所属分局和各县市卫生局免费索取防疟药品-Chloroquine,于出国前一星期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离开疟疾地区后六星期停止。预防对Chloroquine有抗药性之热带疟原虫,最常用的是Mefloquine,可自行持医师处方购买。(注意:服用防疟药品可能引起副作用,服用预防药仍有可能受到感染。)

流行病学

台湾在光复初期疟疾感染极为严重,当时总人口数为600万人,其中约有5分之1的人口,感染疟疾有120万,扑疟计画实施后日渐减少,并于1965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疟疾根除证书。自扑疟进入保全期以来,每年境外移入病例约10~30例,主要来源是东南亚地区、非洲及大洋洲,而以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 为最多,次为间日疟,三日疟及卵形疟则罕见。1946年开始政府投入疟疾防治工作,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台湾列入疟疾根除地区。在台湾发病确认的境外移入个案,每年境外移入病例大约10至30例,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及大洋洲感染。

传染窝

感染中的病例或无症状但血中有配子体 (gametocyte) 的带原者,都可以是疟疾的传染窝。

传染方式

人体内无性生殖(分裂繁殖)

台湾主要病媒蚊是矮小疟蚊 (Anopheles minimus)。当被感染且具传染能力的疟蚊叮咬人时,将唾液中之芽孢或称孢子 (sporozoite) 注入人体之血液内,约经30分钟后芽孢从循环系统之血液中消失,而出现于肝脏实质细胞 (parenchymal liver cell) 内,发育成组织分裂体 (tissue schizont),组织分裂体破裂放出1万至3万个分裂小体 (merozoite),这个时期的疟原虫繁殖是无性的,不在红血球内进行,此一时期之繁殖称为第一期红血球前期繁殖 (pre-erythrocytic schizogony),或称红血球外繁殖 (exo-erythrocytic schizogony),由此过程产生的分裂小体进入末梢血液红血球。

隐伏体伺机复发

经过此时期后,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 及三日疟原虫感染者不再有红血球外繁殖的原虫,但间日疟及卵型疟原虫感染者尚有少数原虫可在肝脏停留数月至数年,称为隐伏体 (hypnozoite),伺机发育为组织分裂体 (tissue schizont),释入血液内而引起疟疾的复发 (relapse)。

进入红血球内的分裂小体发育为幼稚活动体 (immature trophozoite),最初形态成细小环状,又称为指环体 (ring form),指环体继续发育,虫体逐渐长大为成熟活动体(mature trophozoite),其核染质 (chromatin) 与细胞质 (cytoplasm) 开始分裂为分裂体 (schizont),每一成熟分裂体,含有固定数目的分裂小体 ,分裂体破裂 (ruptured schizont) 后之分裂小体被释出于血液中,如此在红血球内的分裂繁殖称红血球内分裂繁殖 (erythrocytic schizogony),然后分裂小体又进入新红血球内发育,反复其分裂繁殖至人体产生的免疫或被抗疟药物抑制为止。红血球外与红血球内繁殖皆为无性繁殖,但有些活动体发育长大后,其核染质与细胞质不分裂,而衍生为有性的特色,形成有性别的配子体 (gametocyte),其形成机转过程至今尚不清楚。雄配子体较小称为小配子体 (microgametocyte),雌性者较大称为大配子体 (macrogametocyte),雌雄两性配子体如未被疟蚊吸入胃内,可在血液里生存3~14天,然后被吞噬细胞消灭,成熟配子体只能在人体外受精,即在蚊子胃内受精发育[2]

红血球在疟原虫的繁殖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能阻止疟原虫进入红血球,也许就能给疟原虫一点苦头吃?澳洲墨尔本大学的寄生虫学家Alan Cowman等人利用一种先前被发现可以阻止疟原虫进入红血球的R1蛋白,阐明了如果能避免疟原虫的表面蛋白AMA1与红血球上的表面蛋白RON形成tight junction这种紧密结合结构,即便疟原虫可以贴附在红血球上,也无法入侵红血球内部[3]

蚊体内有性生殖(孢子繁殖)

当疟蚊吮吸患者血液时,血液内之各种形态疟原虫均会进入蚊胃,仅配子体会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在蚊胃内雄配子体脱出红血球发育伸出大约8根鞕毛状体,称为鞭毛形成现象 (exflagellation),成为雄配子或称鞭毛体 (microgamete or flagella),雌配子体脱出红血球发育为雌配子(macrogamete)。雄配子的一根鞭毛由雌配子突起部位进入形成受精 (fertilization),成为合子 (zygote),并继续发育形成细长虫体,称为动子 (ookinete),动子穿过胃黏膜在胃外壁上皮细胞下,发育成圆形之卵囊体 (oocyst),卵囊体逐渐长大,其核染质反复分裂为数百微小的核染质点 (chromatin dot),细胞质也同样分裂至卵囊体内形成数百芽孢 (sporozoite) 为止,芽孢是由镰刀状细胞质与核染质而成,卵囊体破裂后,芽孢进入蚊子体腔,大部分进入唾液腺,于疟蚊叮咬人时注入人体血液中造成疟疾之感染,如此反复循环,以进行疾病传播。此外,传播亦可经由输血或消毒不良的注射器所引起,先天性感染则罕见。

潜伏期与可感染期

潜伏期

一般而言,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 约6~25天 (平均11天),间日疟约8~17天 (平均14天)、卵形疟约8~30天 (平均15天),三日疟约18~40天 (平均28天)。潜伏期的长短,除因疟原虫之种类及感染芽胞(sporozoite) 数量外,尚包括人体免疫力强弱之影响,故亦有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者。

可传染期

配子体 (gametocyte) 出现于血液时,为可感染疟疾的期间,可感染人体的四种疟原虫配子体出现的时间最早为发病后3天,最晚14天。

感受性及抵抗力

非洲裔人种由于基因上的缺损,对间日疟具有抗性外,其馀大多数人对此疾病均具感受性。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抵抗力,所以在流行地区,当地人均有相当程度的抗性,而外地人进入该区,却极易被感染;另地中海贫血症 (thalassemia),如南岛语系种族 (本岛原住民属之),对疟疾之抗性比较高,感染后症状可能不明显。

疟疾会依其性质不同而有不同名字,下表列出疟疾的异名:

疾病名称 病原体 备注
寒冷疟 恶性疟原虫 重症疟疾影响循环系统,导致发冷及循环性休克。
黄疸型恶疟(夏令黄疸热) 恶性疟原虫 重症疟疾影响肝脏,导致呕吐及黄疸
脑疟疾 恶性疟原虫 重症疟疾影响大脑,造成一连串神经性症状。
先天性疟疾 多种疟原虫 疟原虫游母体垂直传染给胎儿循环系统
恶性疟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 卵形疟原虫
三日疟 三日疟原虫 因发作周期约为三至四日而得名。
日发疟 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因发作周期约为一日而得名。
间日疟 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因其发病周期约为二至三日而得名。
输血性疟疾 多种疟原虫 因输血、共用针头,或针扎伤害造成疟疾的感染。
间日疟 间日疟原虫

采检送验

检体采检送验事项(Specimens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 (一)疑似病例报告

  医疗院所采血制作厚、薄层血片,先行染色检验并显微镜照相,将疟疾原虫影像图档上传传染病通报系统;厚、薄层血片及血液检体 (3 mL) 打入紫头管(加抗凝剂)并防疫检体送验单送疾病管制署确认。

  • (二)确定病例治疗

   医疗院所于病例住院期间,每日于病例服药前,采血制作厚、薄层血片及血液检体 (3 mL) 打入紫头管 (加抗凝剂) 并防疫检体送验单送疾病管制署检验,以监测用药后之效果。

  • (三)病例逐月追踪

确定病例由居住地之卫生所于个案完成治疗后隔月开始,每月定期或病例每月主动至医疗院所,采血制作厚、薄层血片及血液检体 (3 mL),并将血液检体及防疫检体送验单送疾病管制署,持续追踪1年。

防疫措施

预防方法-提醒民众前往疟疾流行地区,应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蚊虫叮咬,若被蚊子叮咬次数愈多,罹病机会愈高,疟疾的症状也可能较严重。

  • (1)避免在黄昏以后到黎明之间外出。
  • (2)晚上外出,应著浅色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机关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药剂。
  • (3)住在有纱门纱窗且卫生设备良好或有空调设备的居住场所。

服用预防药物

  • (1)欲前往疟疾流行地区短期旅行或工作者,请至少于出国前一个月,先向旅游门诊医师谘询,评估感染之风险、预防性投药之需求与是否有服用上的禁忌症。
  • (2)加强“旅客前往疟疾流行地区”之卫教宣导,提醒正确服用预防药物之时机,并强调服用防疟药品仍有可能受到感染,须佐以其他防蚊措施,方能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暂缓捐血

  • (1)曾在三年内罹患疟疾。
  • (2)自疟疾流行区回国一年内。
  • (3)疟疾流行区居民自该地区离境日起三年内暂缓捐血,如在三年内曾返回疟疾流行区,则自离境日起再延长三年。

防疫照护

病人、接触者及周遭环境之处理

  • 依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疟疾为第二类传染病,凡符合通报定义者,应于24小时内完成通报,并采检送验。
  • 防蚊隔离:病人在烧退之前应预防被病媒蚊叮咬,病人应睡在蚊帐内,住处应加装纱窗、纱门,避免外出并作好自我保护措施。
  • 接触者处理:各地方政府卫生局应进行访视及卫教,如发现有疟疾疑似症状时,应即进行疫调及采血,制作厚、薄层血片检查后送疾病管制署确认,并请个案尽速就医。
  • 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各地方政府卫生局接获病例报告,应即进行个案访视及卫教,厘清个案为境外移入或本土感染,并依规定上网登录疫情调查表。
  • 医院申请疟疾治疗药物时请填具“领用疟疾药品同意书”及“服用疟疾药品副作用调查表”,建议张贴或注明于病历中,以备主管机关查核。
  • 矮小疟蚊孳生地之县市,如发生境外移入病例,请卫生局主动通知辖区之医疗院所最新疟疾境外移入疫情,提醒其注意,以维护扑疟成果。
  • 扩大疫调:卫生局于接获介入感染疫情时,应于24小时进行扩大疫情调查。扩大疫情调查由病例活动地点所在地卫生局(所)进行,相关防治措施亦由活动地点所在地卫生局(所)负责。原则上以病例住家/活动地点为中心向外扩大范围,针对发烧疑患采血送验,以掌控疫情扩散状况并进行疟蚊调查。
  • 疟疾病媒蚊监视:各县(市)政府应掌握辖区内矮小疟蚊孳生地分布,必要时执行矮小疟蚊监测计画。

紧急扑灭

  • 疟疾传染因素发生时,当地卫生机关应依据疾病管制署订定之“疟疾个案杀虫剂喷洒标准作业流程”,立即从事紧急扑疟措施,必要时疾病管制署得直接指挥、监督各级卫生机关,并协商有关单位配合。
  • 经完全控制后列为特别注意区,由卫生局继续办理。卫生局(所)应对该区及附近医院诊所继续访视及办理发烧疑患调查,必要时得采血送验。
疟疾:世界与蚊子的无限之战|国际大风吹|EP68
对抗疟疾的斗士-连日清博士/The Malaria Fighter: Dr. Lien Jih-ching
台商非洲感染疟疾 返台2个月后复发 20191210 公视晚间新闻

参考资料

  1. 传染病介绍-疟疾卫生福利部彰化医院感染管制中心
  2. 疾病介绍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3. 在疟原虫侵入红血求之前PTT 统合生命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