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 2021-09-15 中央社 / 台南15日电 时序渐渐入秋,近日南部已可感受日夜温差变大,台南市动保处呼吁养禽业者防范禽流感,除加强禽场采样监测,并调派消毒车到家禽理货场、湿地保护区等热区喷雾消毒。
病原性
原图链接

病原性( pathogenicity):病原体感染给寄主引起疾病的能力称为病原性。

  • 被引起的疾病重则称为病原性高,轻则称为病原性低。但在病毒感染时,则多用相同意义的毒力(vi-rulence)一词。
  • 非生物类别的致病因子,并不称为病原体(例如:重金属、各种化学毒素霾害污染等等)。
    • 尽管并非所有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但由传染病引起的人类疾病被称为病原性疾病。
    • 一些疾病,例如亨丁顿舞蹈症,是由异常基因的遗传引起的。
  • 病原性大肠感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的肠管内,可经由人、动物、病媒等途径污染水源或食品。病原性大肠杆菌食品中毒主要是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粪口传染导致。
  • 大部分的大肠杆菌属于“非病原性”,只有少部分大肠杆菌会引起下痢、腹痛等症状,称之为“病原性大肠杆菌”。
  • 病原性大肠杆菌为格兰氏阴性菌,其中肠道出血型大肠杆菌列属第2类法定传染病。
  • 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AI),简称为禽流感,是一种禽类重要之传染病,对鸡及火鸡可能引起恶性传染及急速死亡,早期曾将本病称之为鸡瘟(fowl plague),后来在1981年世界家禽流行性感冒研讨会会议上将鸡瘟这个病名改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因为不同的AI病毒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只有临床上具高度死亡率的AI才是HPAI。
  • 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8条分别片段的RNA遗传物质,制造10种不同蛋白质;不同的流感病毒株一起繁殖时,容易发生遗传物质交换(gene reassortment),造成变异毒株出现。
  • 位于病毒表面的蛋白物质有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 HA) 及神经氨酸(neu-raminidase, NA),依不同抗原性之HA及NA可分类成不同的亚型(subtypes)病毒。
  • 目前已知HA被分类成15种亚型 (H1-H15),NA也被分类成9种亚型 (N1-N9)。各种动物感染的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之亚型有特异性,人类和猪一般感染H1N1及H3N2病毒,但是鸟类却会感染所有的H和N亚型。
  • 香港于1997年年底发现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致死之病例,18人当中有6人死亡,当时感染的鸡只也有70~100%的死亡率。
  • 港府为控制人类疫情,1997年12月决定扑杀所有市场禽类及鸡场鸡只约160万只,此后人的病例不再出现。
  • 分析感染人类病毒的来源:H5基因源自于1996年广东鹅分离株(H5N1),N1基因源自于1997年香港小水鸭分离株(H6N1),而六段内源基因则来自1997年香港鹌鹑分离株(A/quail/Hong Kong /G1/97)(H9N2) ,表示由这3株病毒杂交而来。
    • 港府实施陆禽与水禽交易市场分开,以减少病毒由水禽传播给鸡只之机会。
    • 香港持续对家禽市场进行抗体及病毒监测,到目前为止仍未再发现人类之H5N1出现。
  • 1998~1999年香港有2名儿童感染H9N2病毒,这个病毒对鸡只有轻微的病原性,感染的小孩也都完全康复。
  • 2001年5月,香港的零售市场鸡只又发现了高病原性的H5N1病毒,港府扑杀了所有活禽市场禽类约120万只以控制本病,这株病毒株有别于1997年感染株,没有感染人的病例发现。
  • 2002年2~3月港府又发现H5N1高病原株发生于养鸡场,感染场由原先的2场扩散为22场,渔护署于是推行疫苗免疫措施来控制本病,他们将感染场鸡只全部销毁共约95万只,感染区其他未感染场则注射H5死毒疫苗来防范本病。
  • 2002年的高病原株也是源自于1996年广东鹅的基因,但是没有1997年香港鹌鹑分离株G1的六段内源性基因,目前为止也没有人类感染例。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的追踪现况

  • 台湾每年8~10月野鸭迁徙过境或留台渡冬,次年3~4月北返至西伯利亚繁殖地,所以每年秋、冬及春季为监测重点季节(参见候鸟迁徙路径图)。
  • 自1998年2月至2002年12月之监测结果显示,5年来监测总数达10,945个样本数,每年的监测样本数有2,000个以上,监测地点由第一年台湾各县市及金门县21处湿地,逐步精减为台北、宜兰、台南及金门4个县市之候鸟栖息湿地为重点监测。从分离之232株AI病毒株经鉴定结果,计有15种不同的H和N亚型组合;包括H1N1、H1N3、H2N3、H3N8、H4N2、H4N6、H4N7、H4N8、H6N1、H7N1、H8N4、H10N3、H10N7、H11N9及H14N7 。
  • 截至目前为止,本监测分离之所有病毒株经实验室检测证实均为弱毒株,其中H7N1分离株也依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之病原性认定标准,分析其HA蛋白水解切割位的氨基酸序列确认其不具高病原性之蛋白切位。
  • 在连续前4年的监测期间,每年均发现H7N1弱毒株的出现,表示H7N1病毒在此迁徙的鸟群中占有一个稳定的病毒群数量,如果这个病毒有机会传播至家禽场,且经过鸡体的适应之后,有可能会变异成强毒株。*台湾仍有因候鸟带毒传播至鸡只造成HPAI 发生的危机存在,养鸡场做好自卫防疫之工作实不可轻忽。
  • 几年来的监测并没有发现任何香港的H5N1病毒株出现于台湾的野鸭群中,而且由金门监测点之候鸟监测结果发现,金门候鸟AI病毒的分离率几乎为零,与台湾的分离结果有极大的差异,推断金门与香港的候鸟迁徙主要路径应该与台湾不同,所以经由候鸟带毒传播香港病毒株入境的可能性较小,虽然金门的监测结果候鸟带毒率极低,但相对的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故对台湾的预警功效更显重要。
  • 家禽场自2000年开始有系统性地每年进行监测,由财团法人中央畜产会家禽保健推行委员会4区检验室执行初步筛检,本所进行H5或H7抗体的确认工作,因为只有H5或H7亚型的病毒才可能造成HPAI。
  • 截至目前为止的数据显示台湾仍是HPAI的清净区。
  • 由2001年的鸡场监测统计资料显示,台湾鸡只由白肉鸡至蛋鸡平均有6~37%不等的AI抗体阳性率,但是这些抗体经H亚型抗体确认证实皆属于H6N1的抗体,表示台湾鸡场虽没有HPAI,但H6N1病毒感染的情况普遍,鸡只饲养者仍应注意这个非高病原毒株的感染。[1]

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作法

  • 为防范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发生,猪禽饲养场须遵守下列卫生管理防疫措施:
  • 一、饲养场所出入口处应设有清洗消毒设施(如人员消毒槽)及喷雾消毒设备等供人员、车辆清洗消毒。人员进出场区应更换工作服与胶鞋。
    • 场区、办公室及每栋动物舍出入口均应设置脚踏及洗手消毒槽,供员工进出消毒用。消毒剂应至少一周更换一次以上。
  • 二、车辆、器械、机具及其它运输设施进出场区,应经过严密的清洗消毒程序。
    • 需备有工作日志,逐日记载人员、车辆进出管制等事项。
  • 三、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与驱除病媒。
    • 消毒所使用之消毒剂必须依病原之抗性,选择有效之消毒剂种类及稀释倍数正确使用,进行全场彻底消毒,至少每周一次。
  • 四、饲养场所应设置“畜牧场卫生管理纪录簿”,每日详细登载必要防疫措施执行情形,包括动物健康状况、卫生管理、预防接种及消毒措施(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剂种类、使用浓度及用量情形)等事项,并经畜牧场特约兽医师或执业兽医师确认签章,以供动物防疫人员随时查阅。
  • 五、动物舍空出时,必须彻底洗刷干净,并经消毒后应空置一周以上才能引进动物饲养,饲养前再进行消毒一次。
  • 六、猪禽饲养场所应设置防鸟围网设施,并于侯鸟渡冬季节(每年9月至隔年4月),加强防止野生禽鸟接触猪禽,且不与水禽类混养为原则。
  • 七、动物所有人或管理人、执业兽医师发现动物罹患或疑患动物传染病或不明原因而死亡或发病率达百分之十以上时,应向动物防疫机关报告并划定隔离区,场内所有动物一律禁止移动,动物舍用具、车辆及动物排泄物应予以严密消毒。
    • 同时加强各项防疫措施,必要时,应迅速将发病动物群予以扑灭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 八、动物尸体应依规定以掩埋、焚化或化制方式处理,动物尸体处理场地应每日清洗消毒。
  • 九、前述规定各项工作,动物所有人或动物管理人应配合办理,违者依违反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予以行政处分。[2]

目录

参考来源

  1. 郑明珠.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监测.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03-07-xx [2021-09-27] (中文). 
  2. 陈怡文. 公告实施“猪禽饲养场加强防范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卫生管理防疫措施”. 宜兰县政府. 2006-02-15 [2021-09-27] (中文).